学术投稿

烧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原因及防治

臧华

关键词:烧伤, 应激性溃疡, 出血, 原因, 防治
摘要:目的:探讨烧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2月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30例临床资料。结果:应激性溃疡出血30例临床表现均为黑便、呕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下降,平均年龄(56.76±16.33)岁,烧伤面积(37.45±14.56)%,休克12例,合并感染22例;出血时间发生在烧伤后7h~33d ,平均为伤后(6.05±3.44)d。本组病例中1例因合并败血症、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之外,其余均获痊愈,出血停止时间平均(5.89±1.56)d。结论:烧伤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较多见,具有出血严重、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的突出特点,在防治上也应从多方面着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门诊静脉留置针输液封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门诊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对照组采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对两组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导管堵塞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1例发生静脉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更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麦竹丹;刘金凤;任春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产后抑郁症药物治疗对纯母乳喂养小儿的影响

    目的:观察产后抑郁症药物治疗对纯母乳喂养小儿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产后抑郁药物治疗纯母乳喂养的小儿作为观察组,选取60例正常纯母乳喂养小儿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小儿不良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儿肝肾功能检测结果均正常,未见异常结果;两组小儿体重、身长、头围和胸围等体格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药物治疗对纯母乳喂养小儿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吴巧贤;郭义红;李巧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社区医院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49例报告

    目的:分析本社区医院应用阿奇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ADR )情况,了解阿奇霉素的药物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阿奇霉素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11月间49例应用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例应用阿奇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患者中,男26例(53.1%),女23例(46.9%),比例为1.13∶1,15岁以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大,为46.9%。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40例,占81.6%,口服所致不良反应9例,占18.4%。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42例(85.7%),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7例(14.3%),此外首次用药出现不良反应44例(89.8%),连续用药≥2次出现不良反应5例(10.2%)。不良反应共涉及7种类型,其中以消化道反应所占的比例大,为32.7%。结论:临床在使用阿奇霉素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使用方法,用药期间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徐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中期妊娠引产术后妇女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中期妊娠引产术后妇女阴道出血行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药物引产妇女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观察两组妇女的流产情况、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妇女完全性流产率分别为97.1%(66/68)和77.9%(5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妇女阴道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辅助治疗中期妊娠引产术后阴道出血,能够明显提高引产成功率,缩短阴道出血的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

    作者:赵菲晖;夏姿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白细胞介素-18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动态演变及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 M P-9)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动态演变及意义。方法:选择2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按病情及是否发生脑血管痉挛(CVS )分组,选择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SA H后第1、4、14天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8和M M P-9的表达。结果:病例组血清中IL-18和MMP-9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情恶化,其表达也有升高趋势;SAH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在不同时间点CVS组与无CVS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 H发生时,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并且二者表达有密切的关系,共同参与SA H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贵香;张平;张新华;邹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疼痛的护理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所选的100例妇科肿瘤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病例,上述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根据常规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除了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外,同时对患者实施疼痛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术后3d)的疼痛程度,并采用数字疼痛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对疼痛的严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重度疼痛和高度疼痛发生率(18.0%)低于对照组的术后重度疼痛和高度疼痛发生率(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中实施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护理借鉴。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改进护理流程前后在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中对照

    目的:总结在双源C T下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流程改进前、后对照体会。方法:将100例在双源CT下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按改进前的护理流程来配合完成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第二组按改进后的护理流程来配合完成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对所获得的相关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第二组改进护理流程后大大提高了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缩短了患者占用CT检查床的时间,为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提高住院患者床位周转率作出了贡献。结论: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能否取得高清晰图像取决于多种因素[1],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受患者的情绪、心率、呼吸,注射造影剂的剂量、浓度、速度等的影响。检查前准备工作的好坏是决定检查成败的关键,改进后的护理流程是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前护理配合尤为重要,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把握好前期的护理准备工作,关注每个细节,就会减少因护理原因引起的失误。

    作者:林义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并发症的影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骨折呈现上升趋势。老年人因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即使轻微的外伤也可引起骨折,加上其行动欠灵活容易摔倒,也增加了骨折的发生率。患者手术治疗后因卧床时间长等原因,极易发生感染、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010年10月-2011年11月对我科收治的100例老年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心理、疼痛、功能锻炼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珍;戴国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临床常用四种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炎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四种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炎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88例细菌性阴道炎(BV)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实施阴道分泌物pH值检测、线索细胞检查、胺试验、BV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检验,比较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四种检验方法中,线索细胞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达到62.5%,其次是BV 快速检测法,达到61.4%。pH值测定和线索细胞检验、胺试验方法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V 快速检验法和线索细胞检验方法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V快速检测方法准确、快速并且方便,是临床检验细菌性阴道炎的首选方法;pH值检测与胺试验可联合应用提高检测率;线索细胞检查可以作为BV快速检测方法的补充检查方法运用。

    作者:黄爱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Harris评分和EQ-5D、WOMAC评价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的相关性

    目的:探索Harris评分和EQ-5D、WOM AC评价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受试者65例,来源于2010年10月-2011年1月在望京医院骨关节三科接受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的患者,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对随访3个月患者填写WOM AC、Harris、EQ-5D量表,并建立数据库,选取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经Pearson检验,治疗前 Harris评分和EQ-5D(r=0.616)、Harris评分和WOMAC(r=-0.663)相关性较高,治疗后Harris评分和EQ-5D(r=0.586)、Harris评分和WOMAC(r=-0.683)相关性较高。结论: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患者自我评价指标和医生报告结局评价指标相关性较高。

    作者:陈志伟;陈卫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3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丹桃成骨汤联合介入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的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介入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桃成骨汤,每日1剂,水煎2次,煎取400ml ,早晚各1次,每次温服200ml;药渣煎汤,熏后洗患处。2组均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停药观察3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组总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痊愈16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0例,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320,P=0.038)。结论:丹桃成骨汤联合介入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满意。

    作者:赵长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双人不同层级组合操作考核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双人不同层级组合在护理操作考核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3月参加考核的人员分为两组,以2012年10-12月参加考核的64名护士为对照组,2013年1-3月参加考核的72名护士为实验组。两组护士均参与相同项目的护理技能考核,但采用不同技能考核评价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人单项操作考核及100分制评分法;实验组则采用“双人不同层级组合操作考核模式”及模糊评分法。结果:两组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层级人员实施双人组合操作考核模式后,有效提高了护士的急救配合、指挥组织、应变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升红;梁雁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56例 DSA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分析脑血管患者DSA下血管内诊疗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要点及并发症处理,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DSA诊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总结56例脑血管病患者行血管内介入诊疗的围手术期的准备、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结果:全部患者采用规范、严格的护理管理,均得到治愈,保证了医疗质量。结论:围手术期的充分准备及精心护理,是良好DSA诊疗效果的重要条件,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管内诊疗的风险及并发症。

    作者:吴伟伟;高俊英;尹玉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耻骨联合分离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耻骨联合分离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耻骨联合分离患者4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方法对降低患者疼痛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前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第1天疼痛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第2天、出院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相比,对耻骨联合分离患者产生的疼痛降低作用更加明显,为一种效果确切的护理方法。

    作者:罗进联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柳州辖区用血医院医生对输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柳州辖区用血医院医生的输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探讨促进医生提高输血相关知识的对策并为输血资质评审提供依据。方法:从42家医院中随机抽查了815名医生进行问卷答题调查。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医生对所有问题的回答正确率为72.51%,各级医院医生平均得分为21.75分,各级医院得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机抽取经培训的35名医生答题的平均正确率为97.84%,平均得分为29.35分;随机抽取未经培训的41名医生对30个答题的平均正确率为73.90%,平均得分为22.0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医生所在的医院等级无关,与医院领导重视程度、培训情况相关,输血质量管理及资质评审将促进医院重视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

    作者:陈兴智;英健民;徐阳曦;韦海春;梁玉君;谢文英;黄伟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氨甲环酸减少开放性前列腺手术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氨甲环酸在减少开放性前列腺手术出血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选取医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5年间所收治的20例前列腺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抑肽酶进行止血;治疗组采取氨甲环酸进行止血,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出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凝血指标中的PT、TT、FIB、APTT均无显著性差异,在Hb和HCT上,治疗组患者术后的12h内有显著下降的趋势,两组差异比较 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和手术后24h的引流量上和对照组相比较,呈明显的降低趋势。结论:前列腺患者在开放性前列腺手术中,采取氨甲环酸进行止血,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术中的出血量,临床效果非常明显与可靠,安全性也比较高。

    作者:凌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重耐药菌监测与临床分析

    目的:对多重耐药菌(MDROs)株的分离和耐药菌谱检测,为临床有效控制MDROs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分离培养,鉴定菌种,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标准筛选MDROs并计算耐药率,同时追踪分析其易感因素。结果:195株多重耐药菌中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中病原菌,大部分耐>10种常用抗菌药物,其易感因素包括住院时间>2周、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以及多种有创操作和导管的留置。结论:多重耐药菌(MDROs)株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应高度重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重视MDROs的预防隔离工作,加强监控。

    作者:林梅;肖一星;杨碧霞;张永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口腔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口腔健康意识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荆门市农村中学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及口腔保健行为的促进效果。方法:对荆门市农村某初中三年级4个班共203例学生分别于口腔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及刷牙、牙刷更换等口腔保健行为方面的问题,比较口腔健康教育前、后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结果:口腔健康教育后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学校为基础的口腔健康教育对促进中学生口腔健康,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春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早产儿108例住院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可能发生的临床问题和并发症。方法:对108例早产儿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108例早产儿中治愈85例,好转20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结论:综合管理、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晚期早产儿发生RDS比例有增多的趋势。

    作者:谈健民;郑玉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B 超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B超监测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治疗,观察组采用 B 超监测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复位成功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复位成功率(86.67%),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例复位失败,2例回肠套入回肠后又套入升结肠,2例回肠套入盲肠后又套入升结肠,4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B超监测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疗效确切,复位成功率高,且迅速而无痛苦,可作为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首选检查和治疗方法。

    作者:吴妍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