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纱条填塞宫腔止血手术治疗前置胎盘临床观察

李京军

关键词:纱条填塞, 胎盘前置, 止血效果
摘要:目的:针对因前置胎盘造成术中、术后大出血的患者研究使用常规止血方式与纱条填塞方式在止血效果上的差异性,旨在了解纱条填塞止血在止血量方面的优越性,优化手术止血方式,提升手术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这3年时间内收治的因胎盘前置造成宫腔出血患者共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方式,观察组采用宫腔填塞止血方式。对比两组产妇在住院时间、术后发热人数、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阴道出血量这几个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在出血量方面,观察组产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P<0.05);发热方面具有差异性,但在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产妇住院时间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纱布将因胎盘前置出现生产时大出血的产妇宫腔填塞能够达到较好止血效果,产妇出血量相较于常规止血方式大幅减少,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多媒体对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

    目的:分析多媒体辅助教育对人工流产后咨询服务效果的影响。方法:问卷调查法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别( P=0.008)。结论:结合多媒体的生殖健康教育比常规的人工流产后咨询服务更具效果。

    作者:张秀芬;孙金豹;陈玲;庞艳阁;崔娜;张静;田园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并发症的影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骨折呈现上升趋势。老年人因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即使轻微的外伤也可引起骨折,加上其行动欠灵活容易摔倒,也增加了骨折的发生率。患者手术治疗后因卧床时间长等原因,极易发生感染、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010年10月-2011年11月对我科收治的100例老年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心理、疼痛、功能锻炼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珍;戴国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冲应用在乳腺脓肿检查中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冲应用在乳腺脓肿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外科2010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DIgiprince DP-8800型黑白超声诊断仪对所有患者均行术前检查及穿刺,评价其在乳腺脓肿检查中的临床效果。结果:40例患者共60个乳腺脓肿,经过3~4次穿刺冲洗治疗后均治愈,无明显疼痛及出血等并发症,超声可清晰监视手术进程及脓肿愈合情况。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冲在乳腺脓肿检查中具有住院时间短、疗效明显、并发症相对较少、操作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双洋;刘命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门诊静脉留置针输液封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门诊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对照组采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对两组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导管堵塞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1例发生静脉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更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麦竹丹;刘金凤;任春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45例。实验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疼痛状况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疗效显著提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进行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更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减轻患者痛苦。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刘润璟;徐火荣;刘晓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产科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产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产科的工作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接收的所有妇产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所有患者均得到了良好的护理,但是仍然有些地方存在疏忽,导致一些安全隐患的存在。结论:对妇产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作者:许玉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年性便秘与结肠息肉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性便秘与结肠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首次行结肠镜检查的60岁以上患者772例,其中便秘患者256例为病例组,其余516例无便秘症状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大肠息肉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病例组(便秘组)结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非便秘组)( P<0.05),便秘病程大于5年者检出率远远大于5年以下患者(P<0.05),且便秘组息肉术后2年复发率也高于非便秘组(P<0.05)。结论:老年性便秘病例与结肠息肉相关,且便秘时间长,结肠息肉发生率更高,术后复发率亦高。老年便秘患者应早期、定期行肠镜检查,预防结肠息肉的发生。

    作者:徐林照;丘苑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17例急性颈椎损伤患者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颈椎损伤患者行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7例急性颈椎损伤患者的诊治过程和愈后效果随访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7例急性颈椎损伤患者中,除外1例C5螺钉、2例C7螺钉置入失败,14例患者的螺钉均置入成功,且复位固定效果满意;术后12个月复查,患者脊髓神经受损改善较好,没有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较严重的并发症,复位和减压结果均满意,且无钉棒断裂和变形病例。结论:使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对急性颈椎损伤患者复位,术后其螺钉固定的稳定性良好,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在临床实践中是一种治疗急性颈椎损伤相对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王磊;李得宝;王光辉;王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双人不同层级组合操作考核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双人不同层级组合在护理操作考核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3月参加考核的人员分为两组,以2012年10-12月参加考核的64名护士为对照组,2013年1-3月参加考核的72名护士为实验组。两组护士均参与相同项目的护理技能考核,但采用不同技能考核评价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人单项操作考核及100分制评分法;实验组则采用“双人不同层级组合操作考核模式”及模糊评分法。结果:两组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层级人员实施双人组合操作考核模式后,有效提高了护士的急救配合、指挥组织、应变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升红;梁雁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Harris评分和EQ-5D、WOMAC评价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的相关性

    目的:探索Harris评分和EQ-5D、WOM AC评价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受试者65例,来源于2010年10月-2011年1月在望京医院骨关节三科接受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的患者,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对随访3个月患者填写WOM AC、Harris、EQ-5D量表,并建立数据库,选取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经Pearson检验,治疗前 Harris评分和EQ-5D(r=0.616)、Harris评分和WOMAC(r=-0.663)相关性较高,治疗后Harris评分和EQ-5D(r=0.586)、Harris评分和WOMAC(r=-0.683)相关性较高。结论: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患者自我评价指标和医生报告结局评价指标相关性较高。

    作者:陈志伟;陈卫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重耐药菌监测与临床分析

    目的:对多重耐药菌(MDROs)株的分离和耐药菌谱检测,为临床有效控制MDROs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分离培养,鉴定菌种,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标准筛选MDROs并计算耐药率,同时追踪分析其易感因素。结果:195株多重耐药菌中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中病原菌,大部分耐>10种常用抗菌药物,其易感因素包括住院时间>2周、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以及多种有创操作和导管的留置。结论:多重耐药菌(MDROs)株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应高度重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重视MDROs的预防隔离工作,加强监控。

    作者:林梅;肖一星;杨碧霞;张永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米非司酮联合致康胶囊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不良

    正常足月产后产妇表现为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为3~4d ,浆液性恶露持续10d左右,若产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过长,表示子宫复旧不良,临床上常遇到剖宫产术后近15d ,仍表现为血性恶露,经临床检查排除胎盘胎膜残留、产褥感染、继发绒癌等疾病方可以诊断为:产后子宫复旧不良。近年来,由于社会因素、胎儿过大等因素致行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的孕妇比例升高,相比较于足月自然分娩,剖宫产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多,主要原因之一是子宫复旧不良,若不及时正确处理,则可能发生继发产褥感染、贫血、晚期产后出血等。我院自2009年应用米非司酮片联合致康胶囊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不良,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贾艳利;耿雪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耻骨联合分离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耻骨联合分离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耻骨联合分离患者4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方法对降低患者疼痛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前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第1天疼痛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第2天、出院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相比,对耻骨联合分离患者产生的疼痛降低作用更加明显,为一种效果确切的护理方法。

    作者:罗进联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妊娠子宫破裂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分析

    目的:探究妊娠子宫破裂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2年期间收治的24例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失败2例,治愈22例,治愈率91.67%。20例经产妇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2例初产妇为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瘢痕子宫妊娠,2例初产妇无特殊病史;及时手术,其中16例胎儿成活,4例胎儿死亡,另外4例术前经超声诊断,为子宫完全破裂,胎儿均死亡;患者及时行破口修补术或子宫次全、全切除术,无其他并发症,预后均良好。结论:分析妊娠子宫破裂患者的病史特别是剖宫产史,瘢痕子宫是子宫破裂常见的原因,临床医生应合理使用子宫收缩药物、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尽量控制初产妇的剖宫产率,并积极提高诊治子宫破裂高危患者的能力。

    作者:郭春杏;刘婵娣;刘付小清;朱军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肺大疱误诊为气胸分析

    肺大疱和气胸均是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肺大疱常继发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结核等疾病,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肺泡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形成的直径超过1cm的囊泡状改变[1]。当肺大疱体积达到一侧胸腔的1/3~1/2时称为巨大肺大疱。由于肺大疱,特别是巨大肺大疱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与气胸很相似,易误诊为气胸。我院1999年10月-2013年6月共收治8例将肺大疱误诊为气胸的患者,为了提高对肺大疱的认识,减少误诊,现将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军;陈德忠;吴永丽;陈宽塘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氨甲环酸减少开放性前列腺手术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氨甲环酸在减少开放性前列腺手术出血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选取医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5年间所收治的20例前列腺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抑肽酶进行止血;治疗组采取氨甲环酸进行止血,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出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凝血指标中的PT、TT、FIB、APTT均无显著性差异,在Hb和HCT上,治疗组患者术后的12h内有显著下降的趋势,两组差异比较 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和手术后24h的引流量上和对照组相比较,呈明显的降低趋势。结论:前列腺患者在开放性前列腺手术中,采取氨甲环酸进行止血,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术中的出血量,临床效果非常明显与可靠,安全性也比较高。

    作者:凌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舒肝宁注射液临床应用进展

    舒肝宁注射液是一种中药的复合制剂,主要成分为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板蓝根提取物和灵芝提取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益气扶正和保肝护肝的功效,在临床已广泛使用,现对近几年舒肝宁注射液在临床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关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白细胞介素-18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动态演变及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 M P-9)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动态演变及意义。方法:选择2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按病情及是否发生脑血管痉挛(CVS )分组,选择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SA H后第1、4、14天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8和M M P-9的表达。结果:病例组血清中IL-18和MMP-9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情恶化,其表达也有升高趋势;SAH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在不同时间点CVS组与无CVS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 H发生时,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并且二者表达有密切的关系,共同参与SA H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贵香;张平;张新华;邹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地佐辛复合芬太尼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芬太尼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104例ASA 评分Ⅰ级的剖宫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和观察组(地佐辛复合芬太尼)各52例,术后均给予镇痛药物,然后观察记录各时点的镇痛评分、血浆PRL水平、泌乳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h、8h、12h、24h及48h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镇痛效果明显,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在不同时点血浆泌乳素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观察组为著,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在不同时点泌乳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率为38.5%,观察组发生率为5.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在呼吸抑制方面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芬太尼对于剖宫产术后患者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能促进PRL的分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琴宁;朱海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导致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探讨新法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妇产科分娩出生的50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新法复苏抢救措施)和对照组(实施旧法复苏抢救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窒息以及死亡情况。结果:(1)病因分析:胎儿自身、孕妇分娩情况以及孕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2)抢救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窒息情况较对照组患儿有明显改善,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窒息患儿采取新法复苏抢救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儿病情,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林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