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杰
胃下垂(Gastroptosis )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腹内脏器支持韧带功能减退、松弛,腹内压下降,胃张力低下,腹肌松弛,使胃的位置降低,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形成无张力型胃,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低点低于髂嵴连线水平者。“胃下垂”属于中医学的“胃缓”、“胃下”范畴,与体形或体质等因素有关,多发生在瘦长型、久病体弱、长期卧床少动者,常伴有其他内脏下垂。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腹胀、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等。本病发病率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常采用手术胃大部切除等方法,由于副作用大,很难被患者接受。近年来,以中药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胃下垂,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大量的临床报道表明,中医药治疗疗效肯定,副作用较少,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现就近几年中医对本病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何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道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0例老年胆道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围术期护理,分析其对患者手术成功率及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3周,平均为15d ,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其中2例为抽搐,1例腹泻,1例腹部渗血,1例血循环障碍。结论: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道结石患者针对性围期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月婵;谢敏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静脉点滴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采取合理治疗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34例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根据入院时的状态将其分为昏迷组和非昏迷组,昏迷组15例,非昏迷组1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持续静脉点滴胰岛素治疗,昏迷组患者则要先进行积极抢救,改善患者高渗和脱水状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和有效血浆渗透压等。结果: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和不同时期的有效血浆渗透压等均未见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点滴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无论患者是昏迷还是非昏迷,都有着显著效果,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已经是形态学、分子细胞学、药理学等学科研究手段的新工具。近年在治疗脑血管的药物实验研究中应用广泛。本文首先阐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基本原理,然后总结概括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在脑血管疾病实验研究中形态学变化及对细胞内C a2+影响。
作者:俞丽华;王键;吕磊;胡建鹏;陈业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术前、术后提肛肌锻炼加膀胱训练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将24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康复训练组(实验组),对照组只给予健康宣教及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严格的提肛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拔尿管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及尿失禁的持续时间差异,观察年龄与术后尿失禁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拔尿管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在拔尿管后10d、20d、30d、60d时实验组1尿失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 P<0.05)。在≤70岁的年龄段中实验组尿失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肛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具有重要的预防及治疗作用,特别对于年龄≤70岁的患者作用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柳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接生,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保护会阴方法,对比两组的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会阴裂伤程度。结果: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接生的产妇会阴完整率明显高于传统的保护会阴组,两组产妇会阴完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可降低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会阴完整率,减少了母婴损伤,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丁玲玲;胡金英;吴慧;谭艳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Ki-67、E2F-1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 )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3年8月本院妇科EC手术切除子宫标本1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64例及EC 120例中Ki-67、E2F-1的表达并比较。结果:EC组织中Ki-67、E2F-1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0%(102/120)和58.33%(70/120),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12.5%(8/64)(P<0.05);两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在EC组织中Ki-67、E2F-1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Ki-67、E2F-1在EC呈高表达,并与E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联系密切。
作者:杜豆;彭军;李智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甲状腺彩超检查的3279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象,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的不同,分析甲状腺结节疾病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3279例受检者中,检出甲状腺结节903例,总检出率27.54%,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30.05% VS 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组检出率在同一性别、同一职业人群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的男性检出率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关系密切,地域、职业与检出率有一定相关性,应在健康体检中普及甲状腺彩超检查项目。
作者:郝芳;张强;赵云红;赵敏;许春慧;徐学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随访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本社区范围内149例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情况以及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规范服药率、控制率。结果:本组149例高血压患者经社区随访干预后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随访干预后患者的各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患者的规范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分别为95.3%和63.1%,均显著高于干预前的46.3%和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随访干预效果较好,在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浓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医院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的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具体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过程监控、反馈与改进以及安全保证等,比较在其实施前、后各护理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本院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科学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实施后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小柳;陈小茹;游月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已成为临床治疗棘手的难题,其中鲍曼不动杆菌(ABA )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由于ABA在环境中生存能力极强且具有天然与获得多药耐药性的特点[1],给治疗带来严峻挑战。为此笔者对医院2004年1月-2012年12月112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耐药趋势及分布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作者:万琼;谢忆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的病例,按手术方式分组,其中腹腔镜手术组(L A组)50例,开腹手术组(O A组)50例。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腹腔残余感染(盆腔脓肿、肠间脓肿、膈下脓肿)发生率及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L 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O A组),术后腹腔残余感染发生率及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急性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作者:杜汉朋;何永忠;吴铭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超声检查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超声技术发展很快,尤其在与临床检验和其他新技术结合方面使超声显像更具优势,其在前列腺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也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现对超声在前列腺癌中应用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对不同程度的慢性宫颈炎患者应用LEEP治疗方法后的效果。方法:从进入我院2011-2013年就诊的慢性宫颈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05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按病情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糜烂患者,另外从病理分单纯型、颗粒型、乳头型糜烂患者。结果:对慢性宫颈炎患者应用LEEP治疗的首次治愈率达到99.12%,有效率达到100.00%,在出血量统计上和术后结痂脱落方面各病情病理阶段患者都有差异。结论:对不同病情程度和不同病理的患者应用LEEP治疗后复发几率小,治疗安全,但容易发生宫颈狭窄问题。
作者:郝仕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爱全乐和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09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爱全乐雾化吸入,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静脉点滴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持续正压通气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明显减少,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60.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或 P<0.01)。结论:雾化吸入爱全乐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丽;时庆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7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回顾分析患者治疗方法,总结治疗效果。结果:本组中有48例患者通过对症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0例患者通过单纯修补术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可见,对症处理,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均可取得显著疗效。48例药物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3%,30例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6.7%,通过对症处理,均康复。1年随访,78例患者中,有4例复发,占5.1%。结论: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时,需正确诊断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避免溃疡复发,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作者:简知清;付秀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富马酸酮替芬分散片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生物等效性。方法:选择16名健康志愿受试者,采用双周期自身交叉试验设计方法,分别给予单剂量口服富马酸酮替芬分散片(受试品)或富马酸酮替芬片(参比品)2mg ,观察服药后口服受试品及参比品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 、cmax 、t1/2、AUC(0~36h)]及受试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口服受试品tmax 、cmax 、t1/2、AUC(0~36h)分别为(2.8±1.1)h、(403±151)ng/L、(5.6±1.7)h、(2852±1021) ng/(h · L),参比品tmax 、cmax 、t1/2、AUC(0~36h)分别为(3.2±1.2)h、(388±166)ng/L、(5.8±2.4)h、(2761±962)ng/(h · L ),受试品与参比品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受试品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0±41)%。结论:富马酸酮替芬分散片人体吸收快,且生物利用度高,与富马酸酮替芬片具有相同生物等效性。
作者:郭志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宫颈电热圈环形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8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EEP治疗的45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冷刀锥切治疗的4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情况,以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中不良反应作为治疗情况的观察项目,以术后排液及出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作为康复情况的观察项目。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2.0±3.4)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5±4.8)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6.9±1.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2±2.1)d ,且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作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之一。
作者:方廖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究新生儿气胸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6月-2013年6月,笔者所工作医院收治的92例新生儿气胸患者及同时期未发现气胸的新生儿中随机选择700例进行临床回顾分析,对孕妇怀孕期间情况、患儿出生特征及出生后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其与气胸发生与防治的关系。结果:出生第1天发生症状的有64例,占发病患者的69.57%;出生后2~3d发病的有27例,占29.35%;出生后大于3d发病的有1例,占1.09%。在气胸患者中,大量肺压缩的34例(>50%),单侧气胸58例(左侧19例,右侧39例),双侧气胸35例,气胸合并纵隔气肿12例。结论:新生儿气胸常常发生在早期新生儿中,其中胎龄、剖宫产、产时窒息复苏、肺炎、湿肺、机械性通气等因素与气胸发生的关系密切。故在早期新生儿护理中,要重点观察有上述症状的新生儿,尽可能降低新生儿气胸的发生。
作者:张柱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cTnI(心肌钙蛋白)和hs-CRP(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5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TnI和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cTnI阳性率为53.45%(31/58)明显低于hs-CRP阳性率为79.31%(46/58),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cTnI和hs-CRP有助于及时诊断冠心病,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胡友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