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老年期痴呆患者预后因素的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

张景薇

关键词:痴呆, 生存率, 预后, COX回归模型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期痴呆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40例65岁及以上社区痴呆患者进行5年随访研究,应用Kaplan-M eier方法计算5年生存率,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方法检验,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 Cox 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140名痴呆患者中94名死亡(67.1%),痴呆患者的生存时间中位数为4.1年(95% CI=3.8~4.6),5年生存率分别为1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吸烟、痴呆严重程度、合并疾病和腰臀比对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吸烟、痴呆严重程度、合并疾病和腰臀比是影响痴呆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而性别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痴呆患者5年生存率为14.8%,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的因素有高龄、吸烟、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疾病和较大的腰臀比。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疥疮误诊为阴囊湿疹1例

    郑某某,男,63岁,2013年12月10日就诊。10余年来时觉皮肤瘙痒,曾诊断为老年皮肤瘙痒症,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软膏治疗。3个月前腹股沟、阴囊部出现红斑、丘疹、潮湿,日夜瘙痒。初诊医生诊断为阴囊湿疹,外用皮质类固醇软膏治疗2个月余未愈。查体:股内侧红色斑片,阴囊潮红,局部皮肤增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阴囊湿疹,湿热下注型。予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各10g ,羌活、防风各6g ,土茯苓20g ,丹皮、赤芍各10g ,5剂,外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2次/d。给药5d后,皮疹消退,白天阴囊部瘙痒已不明显,夜间仍剧烈瘙痒。根据瘙痒的时间特点,诊断为疥疮,予以用10%硫磺软膏全身外涂,2次/d ,共3d。用药后瘙痒好转,于1周后复用药3d ,痊愈。

    作者:林靓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肝硬化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将198例肝硬化患者按照肝硬化不同病因及Child-Pugh分级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病因、分级之间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高为57.8%,不同病因的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肝硬化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 B级高为22.4%,依次为C级16.4%,A级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胆结石发生率高,其胆结石发生与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分级、形成不同肝硬化的病因相关。

    作者:郭忠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超声诊断连体双胎2例

    联体儿极少见,系单卵双胎在孕早期发育过程中未能分离,或分离不完全所致,分为:(1)相等连体儿:头部、胸部、腹部等联体。(2)不等连体儿:常为寄生胎。腹部检查不易与双胎妊娠相区别。产科超声诊断不困难,但也容易漏诊,本文旨在利用超声横切面扫查来探讨诊断连体双胎的应用价值。

    作者:邹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几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并筛选出佳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的24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中西药组、中西药结合加乳腺病治疗仪治疗组(以下简称“综合组”)4组,每组均为60例,对各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各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西药组66.7%、中药组58.3%、中西药组83.3%、综合组98.3%。4组总体疗效比较χ2检验 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疗效比较 P=0.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西药组和中西药组疗效比较 P=0.035,中西药组和综合组疗效比较 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治疗方法在乳腺增生症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明显不同,运用中西药结合加乳腺治疗仪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较高,治疗后患者恢复较快,应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积极的推广应用。

    作者:韩晓婷;姜鹏;王萍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电凝术联合缝扎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分析

    目的:评估电凝术联合经皮间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对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的63例患者分别施以电凝、经皮间断环形缝扎术及电凝与缝扎术相结合。结果:术后均随访3~6个月,58例溃疡愈合,1例无明显改善,1例出现淋巴漏后抗感染自行愈合,3例感染。结论:电凝术对于轻度溃疡有较好疗效,电凝与缝扎相结合对轻中度溃疡有较好疗效,对于严重溃疡缝扎术仍是不能替代的治疗方法。

    作者:尚立新;王仲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急性重度中毒早期应用血液净化治疗和护理进展

    急性药物毒物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病情急危重症,死亡率位居我国全部疾病死因的第5位[1]。目前认为早期内科处理(彻底洗胃、导泻、解毒剂使用、补液、机械通气及控制感染)的同时进行血液净化疗法,能及时清除体内药物或毒物,有效缓解多器官功能损害,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2,3]。近几年,我院急诊科对早期净化及净化方法的正确选择探讨研究进展迅速,现做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王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临床血浆输注的不合理现象及对策

    目的:探讨临床血浆输注的不合理现象及对策。方法:对我院312例患者的临床输注血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科室合理数占据到42.5%,非手术科室为35.3%,在血浆输注合理情况比较上,两组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不合理输注类型主要包括有输注无指征、补充血容量以及治疗低蛋白血症,分别为51.6%、15.7%和14.1%。结论:本院不合理用浆现象依然存在,临床医生在血浆输注方面依然存在误区,需要加强对临床血浆使用的管理和考核,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的输血水平,降低血浆的不合理使用率。

    作者:岑永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人性化护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170例待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密切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第一、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观察组略短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分娩质量。

    作者:任继荣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长期鼻饲的高龄患者行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口腔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在长期鼻饲的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长期鼻饲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使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口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口臭、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和咽拭子培养的阳性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对长期鼻饲的高龄患者口腔疾患、预防感染的效果显著。

    作者:陈春;王晓鹃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CRP 和 WBC 联合检测用于诊断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CRP和WBC联合检测诊断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我院接诊的100例急性感染儿童作为感染组,选择60例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以上儿童末梢血进行CRP以及WBC水平的检测。结果:感染组儿童的CRP和WB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与WBC 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和WBC为儿童急性感染敏感的指标,进行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及时准确地诊断儿童急性感染,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章海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内外营养支持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EN组)和36例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EN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的下降速度均明显小于PN组(P<0.01或 P<0.05),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总费用亦明显低于PN组(均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共出现并发症21例次,EN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医疗费用。

    作者:宋振鹏;丁明胜;黄金叶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LEEP术联合药物治疗宫颈疾病129例分析

    目的:探讨LEEP术联合药物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在我院诊治的129例使用了LEEP术联合阴道上药(云南白药粉+甲硝唑粉按1∶1量配比于术后阴道上药)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时间、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平均需10min ,出血量平均为15ml。2个月后复查创面,手术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极低。结论:LEEP术时间短、痛苦小、操作安全、效果可靠、费用不高,患者易接受,且可以提供病理标本,帮助早期发现宫颈癌,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丁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囊式宫颈扩张器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囊式宫颈扩张器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有引产指征的209例足月单胎妊娠孕妇随机分为2组,A组(103例)使用一次性囊式扩张器加催产素,B组(106例)单纯使用催产素引产,观察2组引产成功率、用药到临产时间、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褥感染率、产后出血量和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用药至临产时间、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褥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催产素相比,囊式扩张器引产成功率高,总产程时间短且安全,方法简单,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在足月妊娠宫颈评分低的孕妇中有很好的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孙长虹;陈淑华;王永芳;李文飞;于蕾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吡啶1.0g qid+诺氟沙星2粒ti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氢化泼尼松20mg+生理盐水100ml每晚睡前保留灌肠,两组疗程均4周。观察两组疗效、临床活动指数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 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活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 IgA、IgM、Ig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全麻手术前吞咽功能训练有效缩短术后拔管时间的探讨

    目的:探讨对直肠癌择期拟行全麻的患者进行术前吞咽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将32例直肠癌拟行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前在麻醉医师指导下进行吞咽功能的锻炼,锻炼时间为术前3d;对照组则按常规进行术前告知及全麻术前准备。观察两组全麻术后的拔管时间及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拔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吞咽动作出现比对照组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择期全麻患者术前准备中进行吞咽功能的锻炼,可尽早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全麻术后的拔管时间,有效降低全麻术后并发症。

    作者:杨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将其分为1、2、3三组,每组50例。1组口服氨氯地平,每天每次5mg ;2组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每天每次2.5mg ;3组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每天每次5mg。将所有患者治疗8个疗程以后,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治疗8个疗程后其红细胞指数和血红蛋白值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时,3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值和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1组和2组,并且2组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明显降低,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项指标对比均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对于轻中度高血压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适量的左旋氨氯地平对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效果更加明显,具有临床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张阳炼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第5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采用无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无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0例第5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无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患肢保护性负重时间平均为(24.5±1.2)d,完全负重时间为(56.8±1.4)d ,X线片检查提示术后骨性愈合时间为(65.6±5.5)d。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 )中前足评分标准对足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优良率达到90.0%。结论:采用无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操作较简便,固定质量较好,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曾云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浅谈中医舌诊教学

    中医舌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教学中传授基本知识的重要内容,本人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又担任师带徒传承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合作导师,每周要有病房的教学查房。门诊要带教实习生、进修生等诸多青年中医师,面对众多的学员,深感中医教学中舌诊的重要,体会到讲解中医舌诊要比脉象更直接、更客观、更具体、更易于被青年医师接受。舌是人类脏器变化的晴阴表[1],可直接见到器官黏膜的变化,而且不易受到外界环境中变化的影响,在诊断中较能及时地反映身体内部的变化,在中医教学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本文仅就个人在教学中的粗浅体会介绍如下,供同道指导。

    作者:李佩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重症监护病房121例脓毒症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儿科重症监护室病房脓毒症患儿的发病状况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入住的121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患病率、发病率、原发感染状况等。结果:2013年儿科重症监护室的脓毒症患儿的发病率显著高于2012年,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重症脓毒症患儿的病死率高,为51.28%,其中器官损坏≥3个的病死率居于首位;感染发生率高的部位分别是下呼吸道感染(58.68%)、肠源性感染(15.71%)和皮肤感染(9.09%)。结论:在儿科,脓毒症已得到足够的重视,预防DIC和多器官的功能衰竭、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已成为治疗脓毒症的关键。

    作者:林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阴式三角型子宫切除术的舒适护理

    目的:为了提高阴式三角型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护理舒适度。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9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除采取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舒适护理。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发生并发症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统计学比较其结果具有显著差别(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于阴式三角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具有良好效果,可提升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伏丽娟;李家秋;余红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