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志红;陈小霞;卢亚艺;王建玲;赖秀香;罗广承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中出现采血量不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永康市采供血点进行无偿献血的18871名无偿献血者作为观察对象,研究分析在献血过程中出现采血量不足的影响因素。结果:18871名无偿献血者中出现315名采血量不足,占采血总人数的1.7%。在采血量不足的无偿献血者中,静脉穿刺技术造成165名,占52.4%;个人心理因素造成110名,占34.9%;其他因素造成40名,占12.7%。结论:在无偿献血的过程中出现采血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是静脉穿刺的技术,其次是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素质,采血的环境及无偿献血者对献血的认知均会对采血量造成影响。
作者:童凤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预用麻黄碱的临床效果,探讨麻黄碱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临床价值。方法:将12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1例,两组产妇入室后均常规吸氧,开放上肢静脉通路,对照组快速滴入乳酸钠林格液500ml后实施CSEA ,观察组肌注麻黄碱20mg ,然后实施CSEA。结果:两组产妇剖宫产前 MAP、H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 MAP高于对照组;HR、SHS发生率、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麻黄碱可以明显减少 CSEA 过程中SHS的发生,使剖宫产手术麻醉过程血压、HR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作者:戴东明;胡乃浩;是阳;沈进;吴淦;盛和标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本刊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3位数字为一节。节间空1/4个汉字空,如,“1,329.476,5”应写成“1329.4765”。但字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写成5~95%,而百分数公差其中心值与公差用圆括号括起,其后写“%”。如(65±2)%,亦可写作“65%±2%”,不得写作“65±2%”。附有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cm×3cm×5cm ,而不能写成4×3×5cm。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影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50例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依从性情况,探讨影响依从性的因素。结果:150例患者应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依从性好90例(60.00%,90/150),依从性差60例(40.00%,60/150);依从性差组患者对缺少疾病治疗知识46.67%、医患关系一般56.67%、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副作用25.00%、缺少家庭支持31.67%高于依从性好组的16.67%、35.56%、11.11%、20.00%( P<0.05),为影响依从性因素,两组年龄(47.15±5.09)岁VS(46.97±5.23)岁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围绝经期功血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过程存在一定程度不依从,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应实施针对性措施提高依从性。
作者:陈建林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患者入院后均进行CPIS和APACHEⅡ,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两种评分分值的差别和每种评分标准不同分值患者死亡情况,并应用ROC曲线分析评估两种评分标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分辨度。结果:死亡组患者CPIS和APACHE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CPIS≥7分和APACHEⅡ分值≥24分时其病死率明显高于此分值以下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CPIS和APACHEⅡ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生存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和0.923。结论:CPIS≥7分和APACHEⅡ分值≥24分时患者的病死率较高,APACHEⅡ对确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生存预测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菱菱;罗鸿波;傅万颖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根据组织胚胎学课程特点,结合学校教改规划,构建“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编写了组织胚胎学学习指导方案,并以此为依托,采用“图”、“案”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作者:刘建春;苗宇船;高岚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对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疑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152例患者行椎动脉超声检查,利用二维图像及彩色血流观测椎动脉的管腔内径、走行及血流动力学等。结果:152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横突孔位置异常者27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者32例,椎动脉起点位置异常者2例,单侧双支椎动脉者1例。所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发现椎动脉变异的患者于C T下亦均表现为异常的椎动脉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 T的终符合率达到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安全且较准确的检查方法,在先天性椎动脉变异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于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IC U复合型外伤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镇静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 IC U复合型外伤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诱导量咪达唑仑0.08~0.33mg/kg静推,观察组给予咪达唑仑0.05~0.1mg/(kg · h)联合芬太尼0.5~1μg/(kg · h)微量泵注入维持,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0.08~0.2mg/(kg · h)微量泵注入维持。观察两组镇静镇痛前后血压、心率、呼吸、血气分析、镇静镇痛评分(Ram say评分)及停药苏醒后配合治疗时间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在镇静后2 h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呼吸、血气分析均好转,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至72h镇静满意度,机械通气至停药苏醒后配合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对 IC U复合型外伤患者机械通气镇静效果比单用咪达唑仑好,且镇静用药时间缩短,对减少并发症早日脱机有力,值得在IC U推广。
作者:刘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的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2009年期间收治的48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结果:手术治疗39例,非手术治疗8例,转上级医院1例。结论:老年急性阑尾炎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及时、准确诊断,以尽早手术治疗为主,并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冯杰;张敏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硫酸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2012年2月我科收治的14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与治疗组7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吸氧、吸痰、镇静、止咳、支持疗法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硫酸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观察两组咳嗽、喘憋、肺部啰音消失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64.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硫酸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具有很好的平喘、止咳效果,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大肠埃希菌的检出情况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13年1年来医院尿路感染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尿液培养分离的814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260株,占总数的31.9%,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124株,占47.7%。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增多,加重了细菌的耐药性,临床在治疗尿路感染时应综合考虑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危险因素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江杨华;欧阳晓玲;熊劲芝;张林;黄红卫;李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口服复方短效避孕药妈富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收治240例人工流产的女性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人流术后服用抗生素和产妇安合剂,观察组加用妈富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月经复潮、术后并发症及再次妊娠等情况3个月。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及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闭经、经量减少、盆腔炎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月经复潮率高于对照组,且术后3个月无再次妊娠。结论:人流术后开始口服复方短效避孕药妈富隆能减少人流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并能安全有效避孕,减少重复流产。
作者:张媛;张源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LEEP治疗CI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1例经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使用LEEP术,分析比较病理结果。结果:LEEP活检诊断与术前阴道镜下活检诊断结果完全符合率为65.3%,两种方法诊断结果差异较大,P<0.05。结论:LEEP是诊治CIN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先银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对比微生物检验在医院尿路感染中的控制效果,分析微生物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尿路感染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培养并分离出大肠埃希氏菌300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肠埃希氏菌采取微生物检验手段,对照组大肠埃希氏菌不给予任何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轻度感染的发生率为67.3%,对照组为3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中度感染的发生率为30.7%,对照组为4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重度感染的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明显降低尿路感染患者的感染程度,感染预防以及控制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新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1病例摘要病人女,20岁。因局部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片状白色斑点,经上级医院诊断为白癜风,医嘱给予人参多糖注射液4ml肌内注射,1次/d。病人因上级医院距离住处较远,未予注射,遂带药来我院。经本院医生核实病情与诊断和治疗相符,询问病人得知既往没有任何过敏史,随给出医嘱人参多糖注射液4ml肌内注射,1次/d。因病人第1次用此类药,注射完后嘱病人观察30min后,病人无异常。第2天遵医嘱再次给予人参多糖注射液4ml 肌内注射,注射完后大约10min ,病人自感口唇发麻,视之病人脸色苍白,精神紧张。考虑可能为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立即给予病人去枕平卧位,测得病人 T 36.8℃,P 102次/min ,R 28次/min ,BP 90/60mmHg(1mmHg=0.133kPa)。立即遵医嘱给予病人氧气吸入,盐酸非那根25mg 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 静脉推注,维生素C 3.0g、地塞米松5mg加入5% GS 250ml中静脉滴注,同时安慰病人。经上述治疗后病人口唇发麻症状逐渐缓解,精神逐渐缓和,脸色逐渐转红润,血压108/70mmHg。继续密切观察病人,上述症状逐渐消失,亦未再出现其他异常症状。
作者:庞淑芬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 )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滑膜炎为基本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双手、腕和足部小关节。目前主要诊断依据是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清晰显示关节滑膜、滑膜的血流情况以及软骨和骨的侵蚀性病变,在关节病变的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多[1]。跖趾关节是R A易侵犯的小关节,在R A的诊断、临床治疗和病情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0例RA患者的跖趾关节进行观察,同时与临床检查一一对比,分析RA患者跖趾关节病变的超声表现与临床检查的一致性。
作者:刘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对妊娠妇女实施综合干预的效果,探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初产妇共420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家庭访视等干预措施。对两组产妇进行产后随访,随访至产后6周进行EP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EPDS评分平均为(7.84±2.08)分,产后抑郁症2例,抑郁发生率0.95%(2/210),对照组EPDS评分为(10.12±2.89)分,抑郁症10例,抑郁症发生率为4.76%(10/210),两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家庭访视等综合干预能降低 EPDS评分,避免或减少、减轻产后抑郁情绪的发生。
作者:苗永中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一种T型管支撑法在胆肠吻合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胆肠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分组原则分成T型管支撑胆肠吻合口组(研究组)及直接胆肠吻合组(对照组)两组,并随访1~2年,比较两组的减黄效果、胆漏及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具有相同的减黄效果;术后胆漏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年随访研究组胆肠吻合口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第2年随访两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0.1> P>0.05)。结论:T型管支撑胆肠吻合口法能有效预防胆肠吻合术早期胆漏的发生,对远期胆肠吻合口狭窄的预防尚缺乏证据。
作者:蔡军;张彤;王翔;章应峰;孙仁海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抗肺结核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门诊进行诊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2HREZ/4HR抗肺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2HREZ/4HR抗肺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治疗效果以及痰菌转阴的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经统计学处理 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较大,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86.7%,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为51.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抗肺结核药物治疗具有确切疗效,在治疗过程中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疗效,痰菌转阴率高,建议在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旨在研究CK及CD68对胃肠道淋巴结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41例胃肠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癌(实验组)和28例正常淋巴结(对照组)中的CK及CD68蛋白的表达。结果:CK在实验组的阳性率为85.37%(35/41),显著高于对照组14.29%(4/28)( P=0.000);CD68在实验组的阳性率为19.51%(8/41),显著低于对照组67.86%(19/28)(P=0.000)。Spearman分析提示在胃肠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组织中CK表达与CD68表达呈高度负相关( r=-0.841,P=0.000)。结论:免疫组化法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可以作为肿瘤细胞淋巴播散的指标。CK及CD68两者联合检测可应用于胃肠道淋巴结微小转移癌的检测。
作者:高福平;刘筱韵;魏谨;马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