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春辉;杨勇;施国华
目的:探讨中药川芎嗪对缺血性眼底病变的疗效。方法:从本院就诊的缺血性眼底病变患者中选取14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用200mg川芎嗪加入500ml的5%葡萄糖进行静脉滴注,对照组选用500ml的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静脉滴注。两组都是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61.4%,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川芎嗪对于缺血性眼底病变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作者:雷洪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9岁,因“发现右颈前肿块20天余”入院。肿物约乒乓球大小,患者无疼痛不适,无呼吸困难,无性格改变等。查体:T 37.2℃,颈部外观无畸形,无颈静脉怒张,颈软,气管居中。右甲状腺Ⅱ度肿大,右颈甲状腺下极可扪及一大小约4cm ×4cm ×3cm肿块,有囊性感,无压痛,表面光滑,界尚清,甲状腺左叶未扪及明显异常。检查血甲状腺功能三项、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B超示甲状腺右叶见一囊性肿块,大小约3.5cm×3.5cm×2.8cm,境界尚清;甲状腺左叶及峡部见数个结节,大者约4.5cm ×4.5cm ×4cm ,呈低回声,境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周围无暗环,彩色多普勒示其内部及周边无明显血流信号。在全麻下行甲状腺右叶肿块切除+甲状腺左叶小结节切除术。术中所见:甲状腺右叶肿块大小4cm ×4cm ×3cm ,包膜光滑。甲状腺左叶见2个米粒大小结节,深部未见明显肿块。术后病理诊断:滤泡型腺瘤(甲状腺右叶);淋巴结内见个别腺体(甲状腺左叶),见图1,转移性甲状腺癌不能排除。
作者:高福平;魏谨;马平;薛松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分析椎管减压后采用利多卡因继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2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及常规硬膜外麻醉后MAP、HR及SpO2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继续麻醉后及手术后MAP、HR及SpO2,治疗组患者MAP及 HR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SpO2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继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在椎管减压后具有显著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手术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英芳;段志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术后护理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4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满意度、生命质量评分以及健康知识掌握状况等数据。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低,实验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和健康知识掌握状况要明显上升,两组患者数据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给予患者比较科学的护理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及其家属治疗需求,提升患者的康复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作者:李传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4-2012年度我院用血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血站管理系统软件,统计分析本院2004-2012年临床用血变化。结果:全血使用量逐年下降,近几年已经没有使用;成分输血率近几年保持100%;血浆用量大幅下降,降幅达84.7%;内科血浆使用量大幅下降,妇产科血浆使用量增加较大。结论:继续监督临床科室,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做到科学合理用血。
作者:李立波;黄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对PCI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延续护理需求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预防与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PCI患者中抽取123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展开冠心病危险因素、血脂血糖监测结果以及延续护理需求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等;本组123例患者中有90%以上对延续护理不知晓,并有超过85%的患者存在延续护理需求。结论:PCI术后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依旧存在,需接受科学的延续护理,因此对患者展开延续护理知识教育的临床意义显著,值得关注。
作者:陈晓慧;陈彦刚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超声科诊断为8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声像图特点。结果:高频超声诊断为实质性46例,经穿刺活检术后病理证实为46例,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超声诊断囊实混合型30例,后经穿刺活检术后病理证实为26例,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67%。超声诊断钙化型10例,经穿刺活检术后病理证实为10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表现虽然不一,但均有其自身的特点,笔者在平时的工作中根据这些特点来准确诊断,从而为手术治疗提供时机,同时根据其声像图表现来推断相关疾病病情的变化。
作者:冯超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舒适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例。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扁桃体充血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67%(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赵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孕期妇女保健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孕期适宜保健模式,以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50例产妇的孕期保健经过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产前检查次数将产前保健划分为全程保健、部分保健和基本无保健3组,并对3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50例产妇,全程保健为200例(44.4%),部分保健为180例(40.0%)和基本无保健70例(15.6%);(2)围产儿结局:早产儿、低体重儿、巨大儿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在3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均<0.05);(3)孕产妇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在3组之间亦有明显的差异(P均<0.05)。结论:产前保健的次数及质量与妊娠结局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大孕期保健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实施孕期系统化管理,提高孕妇产前检查的依从性,可以有效地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未作此声明者,本刊视为作者已同意文章被收录在上述数据库中。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ICP胎儿宫内缺氧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0例IC P胎盘(其中重度组15例、轻度组15例)和20例正常妊娠胎盘的HGF的表达。结果:ICP重度组胎盘组织中的 HGF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和ICP轻度组(P<0.01),且其表达与ICP分级之间存在等级相关(rs=0.59,P<0.01),轻度组和正常妊娠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组胎盘组织中 HGF表达的降低,可能影响妊娠期胎盘血管形成和滋养细胞的增殖,使胎儿胎盘单位缺血、缺氧引起胎儿慢性缺氧,当在宫缩等急性缺氧应激下发生失代偿时可能导致胎儿不良结局。
作者:朱晓萍;李群锋;陆晓青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医学试验选取100例我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6月1日之间收诊的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100例非感染的健康儿童为对照对象,对比分析不同观察对象的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儿童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查结果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文可知,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结果,可作为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依据。
作者:张慧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对我市1例人感染 H7N9禽流感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为人感染 H7N9禽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病例的发病经过、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对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同时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1例人感染 H7N9禽流感病毒,经救治后症状好转。患者无明确的活禽及市场暴露史,咽拭子检测 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52名密切接触者中有1名出现呼吸道症状,经采样检测也均排除H7N9禽流感;其他密切接触者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通过扩大监测流感样病例(IL I )1188例以及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S A RI )20例,均未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结论:患者的感染来源不明,应加大宣传力度,减少人感染H7N9流感病毒的风险。
作者:陈兵;马智超;饶东平;刘昊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龙血竭在妇科有创治疗后期的外用疗效。方法:对2013年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进行有创治疗后伤口延迟愈合、渗血、溃疡形成的30例患者,给予龙血竭粉末局部外用。结果:宫颈治疗后出血的6例放置3次出血停止,4例给予放药加阴道填塞1次,继续放药2次,出血停止,10例外阴H PV感染治疗后伤口延迟愈合的局部用药1周创面愈合,10例外阴白班治疗后溃疡形成的局部用药10d后溃疡愈合。结论:龙血竭外用对妇科有创治疗后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任丽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将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传统护理方法)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循证护理模式),每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护理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情况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中,可提高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成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钟洪菊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糖尿病足病人进行下肢血管DSA或M RI检查,其中17例进行下肢血管狭窄处介入治疗,与对照组19例常规治疗进行比较,并术后给予抗凝等。结果:糖尿病足伴有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溃疡及感染等经介入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踝/肱动脉压比值(ABI)、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足部皮肤温度、血供、足背动脉等结果表明介入治疗有明显优势。结论:经DSA检查确定下肢血管狭窄程度及部位后给予介入治疗是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措施,效果满意,同时可降低病人的病残率。
作者:曹长春;朱红;马济雷;凌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挑选本院2013年80例细菌感染的住院患儿(观察组)和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测定,并同时做血常规检测,并对以上两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均有明显升高,其中有76例hs-CRP明显升高,白细胞升高63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是一个快速、灵敏的指标,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月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风病”的范畴。近几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并且复发率高,易致残、致死,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也为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总结其治疗规律亦非常必要。本文就近年来多篇中医药治疗脑梗死相关论文进行归类分析,以了解脑梗死的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概况。
作者:姚宇涵;陈卫银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以下简称血透)患者风险评估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避免或降低风险发生。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透析的56例患者的1580次血透,评估分析血透风险的原因,并实施护理对策。结果:各种风险的发生率降低或未发生。结论:血透过程中存在许多风险,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效控制血透中的风险。
作者:刘丽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总结分析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子宫切除术病患不良情绪临床有效性及护理体会。方法:将100例病患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妇科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病患的理解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医情志护理,观察两组病患神志改善以及术后康复的具体情况等。结果:相对干预之前,治疗组病患术后汉密顿抑郁量表以及焦虑量表的评分均有所改善,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病患术前焦虑、抑郁程度较重,运用中医情志护理减轻了病患的心理压力,使其恢复身心健康,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李永英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