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x亚型伴不规则抗B1例

鞠祝玲;王君

关键词:Bx亚型, 抗B
摘要:1 病例资料患者,孙某,男,48岁,2009年4月14日因颅底骨折入院,无既往病史及输血史,术前常规申请备血,血型鉴定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为O型,正反定型不符,经血型血清学试验,证实该患者为Bx亚型,同时血清中伴有抗B.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情况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昌吉地区老年病科住院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病情况,分析与此患病相关的因素,为进行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6月在老年病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患者,对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筛查:由经过培训的两名护士完成调查问卷,进行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量表(MOCA)测定,对有主诉或家属诉其有明显记忆障碍者及MMSE分值低于正常值的患者进一步进行临床体格检查、总体衰退量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和日常生活量表(ADL)测定,并由2名老年科医师作出后诊断.结果:共调查218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107例,女性111例,MCI者59例,占27.06%,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MCI的患病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无MCI患者,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昌吉地区老年病科住院老年人MCI的患病率为27.06%,高龄、低教育水平、体力劳动者和女性为老年MCI的高发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MCI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冬梅;李健;沙依热;柴文慧;沈永杰;顾安吉;李涛;贾钦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调查分析

    目的: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长青社区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30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其运动方式、强度、时间、时机等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运动治疗能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防治并发症,达到减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的目的.

    作者:曾丁香;黄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PSA、CYFRA21-1、CA153、CEA的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PSA、CYFRA21-1、CA153、CEA的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乳腺癌患者、乳腺良性疾病和正常对照组的PSA、CYFRA21-1、CA153、CEA水平,评价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乳腺癌组的PSA、CYFRA21-1、CA153、CEA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水平.PSA、CYFRA21-1、CA153、CEA的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敏感性及准确性.结论:PSA、CYFRA21-1、CA153、CEA的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在乳腺癌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中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辅助诊断依据.

    作者:李凤巧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细辛脑注射液联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并观察细辛脑(Asarone,Asr)注射液联合复方甲氧那明(Compoud Mehtoxyphenamine,CMO)胶囊治疗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确诊为CVA的住院患者14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1例),按CVA常规治疗;观察组(7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Asr 注射液16mg+ 5%葡萄糖溶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同时口服CMO胶囊,2粒/次,3次/d,均连续7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咳嗽减轻程度及总有效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咳嗽显著减轻:观察组71例(98.6%);对照组63例(88.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3.1%和80.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观察组为8.3%,对照组为7.0%(P>0.05).结论:Asr注射液联合CMO胶囊治疗CVA疗效肯定,较对照组具有一定优势,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荐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业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联合ERCP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19例

    近年来,随着内镜、腔镜技术在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开腹病变肝叶/段切除术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逐渐被微创手术所替代.腹腔镜肝切除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已成为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实用微创手术方法[1].我院于2007年9月-2012年5月,对19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肝切除术联合EST取石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全程优质护理在单纯性甲状腺切除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单纯性甲状腺切除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60例单纯性甲状腺切除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留置引流管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窒息、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手足抽搐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服务能增进单纯性甲状腺切除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玲;姜晶;鲁密密;解放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刺络拔罐治疗下肢丹毒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于刺络拔罐治疗下肢丹毒患者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下肢丹毒患者42例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进行干预前、后评价比较,并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中医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较对照组病程缩短,且临床症状减轻迅速较快.结论:中医特色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而且通过对下肢丹毒患者早期实施心理干预,可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孙东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脑靶向药物递送的原理与方法

    脑靶向给药系统可以提高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降低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效性有决定性意义.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脑靶向药物递送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国内有关脑靶向药物递送的文献资料,对脑靶向给药系统分类进行了总结.

    作者:王永辉;翟建国;解放军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二甲苯防腐剂对邻苯三酚红钼法测定24h尿液总蛋白的影响探析

    目的:探讨分析二甲苯防腐剂对邻苯三酚红钼法测定24h尿液总蛋白的影响,总结其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108例尿液样本,按照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两组,各有54例,均使用邻苯三酚红钼法测定,观察组添加二甲苯防腐剂,对照组不添加二甲苯防腐剂,分别对两组放置24h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放置24h的尿液总蛋白检测结果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放置24h的尿液总蛋白检测结果与即刻检测尿液总蛋白的值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放置24h的尿液总蛋白检测结果与即刻检测尿液总蛋白的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采取邻苯三酚红钼法测定24h尿液总蛋白的样本添加二甲苯防腐剂能够有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更接近于即刻检测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钟仕卿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虹桥镇外来务工未婚育龄女性非意愿妊娠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虹桥镇外来务工的未婚育龄女性因非意愿妊娠而导致人工流产的情况.方法:对虹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有过人工流产史的未婚的外来务工育龄女性在保密的状态下进行调查并统计.结果:在接受调查的821例女性青年中,只有过1次人工流产史者207人,占有人流史总人数的25.21%,有2次及以上人工流产史者614人,占有人流史总人数的74.79%.婚前有人工流产史者全部为非意愿妊娠,其中未避孕358例,占43.61%,避孕失败463例,占56.40%.结论:外来务工的未婚育龄女性的非意愿妊娠与女性青年的生殖健康知识的缺乏或不全面、不正确有关,有针对性地对外来务工者进行生殖健康教育,是提高女性青年健康水平、节省医疗费用的重要措施.

    作者:徐加禾;颜育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无禁忌证、拒绝手术并自愿接受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62例数据进行分析.并于治疗前、后比较阴道B超内膜厚度和刮宫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随访观察月经恢复情况.结果: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4.90±0.88)mm及(1.29±0.54)mm,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期间所有患者全部闭经,停药后25~59d(平均45d)月经恢复,2年治愈率87.1%.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甲基睾丸素能有效抑制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李琪;李娟;陈意丽;李杏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Bx亚型伴不规则抗B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孙某,男,48岁,2009年4月14日因颅底骨折入院,无既往病史及输血史,术前常规申请备血,血型鉴定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为O型,正反定型不符,经血型血清学试验,证实该患者为Bx亚型,同时血清中伴有抗B.

    作者:鞠祝玲;王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68例治疗体会

    目的: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情况进行分析,找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2012年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抢救成功62例,6例死亡.结论:及时采取有效抢救,早期、联合、重复、合理应用解毒药,对于中间综合征患者尽早确诊,尽早给予机械通气,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明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丙肝感染事件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2009年8月-2010年1月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丙肝感染的病例特点,探讨其感染原因和应对处置措施.方法:对我院检出丙肝的透析患者共64例,从首例发现到集体暴发,从临床表现、体征、应急措施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丙肝感染可能原因,并从应急处置、善后处理和医学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结果:血液透析过程造成丙肝病毒医院感染是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重复使用透析管路、透析器和共用透析机,是丙肝病毒在透析过程中传播的主要传染途径,感染管理是预防和控制丙肝病毒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医院感染的关键.结论:血液透析过程造成丙肝病毒医院感染是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重复使用透析管路、透析器和共用透析机,是丙肝病毒在透析过程中传播的主要传染途径,感染管理是预防和控制丙肝病毒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杨榆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儿血型不合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孕期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母儿血型不合的孕妇按患者的意愿分成两组,A组(50例)采用西药治疗,B组(7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定期复查ABO-HDN,观察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ABO-HDN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保持不变,无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4%,有流产、死胎、早产、新生儿严重黄疸等不良妊娠结局.两组对比有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降低母亲血清抗体效价,治疗母儿血型不合,降低新生儿溶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刘英光;崔银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系统性健康教育在首次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首次住院的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2009年4月-2010年10月对我院146例首次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实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分为入院、住院和出院三个阶段分别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措施.结果:随访结果和数据显示系统性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结论:对首次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自我保健、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叶春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人性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的作用.方法:将23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93.22%)高于对照组(74.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对手术室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黄晓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的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在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量超过400ml或24h内出血量超过1 500ml,它是分娩期常见也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得不到及时处理,严重时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因此,产后出血的早期预防、护理、治疗非常重要.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发生产后出血68例,通过及时的抢救、有效的护理干预,均全部治愈.现将有效的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代红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思乐扣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缝合法和思乐扣免缝导管固定装置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7例行中心静脉导管插管的患者按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缝合法和3M(10cm×12cm)透明贴膜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实验组使用思乐扣免缝导管固定装置和IV3000(10cm×12cm)透明贴膜固定中心静脉导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导管固定的牢固性、患者的感受、固定部位皮肤感染、渗液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导管的脱出或移位,局部皮肤感染、局部渗液,患者舒适感方面P<0.05,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思乐扣免缝导管固定装置固定法可以作为缝合固定的替代,具有优于缝合法对导管的固定作用,预防了导管移位、脱出等导管相关并发症,同时也避免了缝合固定造成的皮肤损伤和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导管固定装置.

    作者:赵玲莉;方曙静;吴金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早期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脑卒中主要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致残率很高,极大地降低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1].因此,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对降低致残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得非常重要,而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简称空气波)治疗对预防偏瘫肢体水肿及深静脉血栓形成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华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