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元元
目的:探讨预防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方法,以达到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目的.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患者中62例切口愈合,急性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1.59%.结论:术中切口恰当处理,手术前、后合理性应用抗生素可明显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蔡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尖锐湿疣是Hpv感染引起,其与多种疾病和肿瘤如宫颈上皮内病变、宫颈癌等密切相关,为世界各个国家所重视.1 尖锐湿疣是不是STD?是不是所有的尖锐湿疣都是STD?.众所周知尖锐湿疣(CA)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因此它具有传染性.其传染方式有两种:(1)绝大多数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在我国60年代,性病基本消灭后,CA很少见到,而到80年代随着其他STD(如淋病、梅毒)的流行,CA也迅速流行,绝大多数有性乱史,并且不少CA患者往往合并其他STD,因此性乱加速了Hpv的传播.(2)CA也可以通过非性行为传播的.这是客观事实,所以不能提到CA,就认为肯定是性乱引起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和谐因素.
作者:李景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促进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方法:依据卫生部出台的相关政策,根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评价表.调出我院2010年1-12月剖宫产手术者的临床资料,按统一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病历共188份,采用调查表项目进行调查、分析及评价.结果:188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均为预防性用药,占100%.品种选择不当65例,占34.6%,所有剖宫产患者均在术前0.5~2h开始用药,平均用药天数5.25d,术后用药时间过长182例,占96.8%.结论: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预防用药品种级别过高、预防用药时间过长.临床药师应按《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加强干预,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张玲瑶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寰椎椎动脉沟环的形成、X线表现与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12年4-10月50例寰椎椎动脉沟环患者的资料,分析寰椎椎动脉沟环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50例寰椎椎动脉沟环颈椎X线片显示全环型38例,全环兼半环型1例,半环型9例,断环型2例.50例中伴随颈椎退行性改变者42例,颈椎骨质未见改变者8例.结论:寰椎椎动脉沟环是一种解剖变异,与颈性眩晕、头痛等症状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张春珠;胡月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PBL教学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医学见习非常适合开展PBL教学.本研究对现有已发表的关于PBL教学用于临床见习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了解目前PBL应用现状,并对其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李丽;闾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护理方法,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7例老年患者行LC的护理资料.结果:LC的老年患者术后24~72h均恢复胃肠功能,术后3~8d顺利治愈出院.结论:科学地进行护理是提高老年患者LC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谢清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在应用20%甘露醇时的不良反应,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39例患者在使用20%甘露醇时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脑外科患者使用20%甘露醇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水电解质紊乱、静脉炎、皮肤坏死、肾衰竭等,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通过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神经外科应用20%甘露醇时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疗效.
作者:刘青叶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按照《内经》饮食观念安排膳食对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保健的指导意义.方法:按照《内经》观点采用观察饮食组与正常饮食组进行对照,通过20d饮食调整后进行生理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调整后空腹、餐后血糖均有较好的改善,调整后较调整前优势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调整前各项生理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后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经》饮食观念能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对其健康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胡绪芝;徐兆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究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方法,以期指导临床.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采用新生儿复苏ABCDE方案进行抢救,并积极护理监护.结果:5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经积极抢救护理后,治愈53例,有1例重度窒息患儿死亡,治愈率98.15%.结论:在复苏抢救过程中,有效护理极为重要,做好细节工作,清除复苏抢救障碍,做好防护措施,从而达到复苏抢救的理想效果.
作者:杨翠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本科室2011年1-12月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对患者按护理程序实施全面、规范的护理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取得成功,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经桡动脉行CAG、PCI术患者,做好手术前的充分准备和心理护理,手术后做好穿刺处和术侧肢体的护理,预防潜在的危险因素不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减轻患者痛苦,而且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徐爱娟;孔竹梅;赵小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为了解泉州地区性病门诊患者中淋球菌和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感染情况,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性传播疾病(STD)的传播,特对我院2010-2011年性病门诊患者中淋球菌和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感染情况进行汇总,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检查对象 2010-2011年在我院进行门诊性病检查的患者共4 741人,其中男1 689人,女3 052人.1.2 检查方法 女性患者取宫颈后穹窿部分泌液,男性患者取尿道分泌液进行淋球菌培养(改良T-M培养基)和鉴定,同时进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抗原快速检测(英国unipath)和支原体培养(上海奥普),所有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作者:余育春;吴丽惠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无痛人流手术中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对患者术后宫缩痛、术中扩宫痛、吸宫痛的影响,以及相关副作用的反应,提高麻醉质量,确保手术安全.方法:将无痛人流手术6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3.0~4.0mg/kg)对照组200例,丙泊酚(3.0~4.0mg/kg)+芬太尼(0.001mg/kg)组200例,丙泊酚(3.0~4.0mg/kg)+芬太尼(0.001 5mg/kg)组200例.观察静脉给药后对患者术后、术中有关疼痛的影响以及相关副作用的反应.结果:两个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治疗组与单纯用丙泊芬对照组相比,镇痛效果(包括扩宫痛、吸宫痛、宫缩痛)优良率明显增高,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结论: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手术镇痛效果是确定的.
作者:江殿昌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改良助产法对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1月在我院生产的102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传统接生方法,治疗组予以改良助产法,比较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窒息发生率为24%,锁骨骨折发生率为14%;治疗组的窒息率为13.5%,锁骨骨折发生率为0%;对照组的SAS评分为(53.2士5.6)分,平均分娩时间为(108±15)min,患者满意度为86%;治疗组的SAS评分为(46.1士4.3)分,平均分娩时间为(91±10)min,患者满意度为96.2%.以上情况两组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性(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的重度窒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助产法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锁骨骨折的发生率.
作者:葛小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半相合移植是90年代末逐渐发展起来的治疗血液肿瘤的新技术,克服了血液肿瘤患者供者来源受限的问题.但由于其并发症较多,特别是免疫抑制剂在移植前后应用较强,因而患者在移植后较长时期T淋巴细胞功能不易恢复,导致病毒感染等合并症及其他感染增多,因而临床技术要求比一般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高很多,故对护理要求也相对较高[1].我科于2011年12月成功应用同胞供者半相合异基因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艺贞;郭健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手术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2年间收治的42例行二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首次切口形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首次切口应用下腹正中纵行切口,对照组患者首次切口应用新式剖宫产术式,两组均应用原瘢痕切口,比较两组患者分娩情况及胎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胎盘良好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首次剖宫产中不应盲目采用新式剖宫产,特别是对于可能行二次开腹手术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徐鲁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可调钠、序贯超滤联合低温透析模式对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血液透析中频发相关性低血压患者16例,进行重点观察和护理.随机分为常规透析8例(对照组)和低温可调钠序贯超滤血液透析8例(观察组)两组,各完成血液透析319例次,测量两组透析中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结果:观察组透析中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可调钠序贯超滤血液透析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中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不增加钠负荷,不影响透析效果.
作者:沈卫利;沈丹琴;金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在现代医学中,医学检验与临床相关学科的关系日趋密切,临床各科室离不开检验,检验科室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工作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检验科的工作质量、医疗整体服务质量以及整个医院的全面质量.因此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合作尤为重要.
作者:徐艳;候毅;黄成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1].PICC置管操作快速、方便;维护简单,不限制日常活动;避免反复进行静脉穿刺,可以有效避免因长期输注化疗药物和高浓度药物等对血管的损伤,具有很大的优越性[2],现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和对症治疗.但PICC置管在给患者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为延长PICC使用时间,保证患者使用及用药安全,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现将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莉琼;阳继葵;王苑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在农村地区,自杀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四位因素,口服有机磷农药自杀是县级医院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来势凶、进展快、病死率高,往往来不及转院.近年来,随着我院血液净化技术不断提高和成熟,重度中毒的抢救成功率大为提高,现将救治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10-2011年6月我科收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40~78岁.有明确口服有机磷农药史.服毒至我院就诊时间大约2h 2例、3h 1例、4h 3例、5~8h 4例.诊断为重度(极重度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抑郁症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慢性支气管炎及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急性呼吸功能衰竭6例.并有2例病人在急诊接诊时发现心跳呼吸停止.10例病人中9例治愈,1例因脑复苏失败死亡.
作者:仓红兰;孔小雪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A组患儿给予普米克令舒治疗,B组患儿给予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儿,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用普米克令舒,具有安全高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作者:李发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