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血管蒂桡骨瓣治疗舟骨骨折骨不连临床研究

柳志远

关键词:腕舟骨, 骨不连, 骨瓣
摘要:目的:介绍和推广带血管蒂桡骨骨瓣治疗腕舟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效果和方法。方法:以带血管蒂桡骨植入克氏针转位茎突返支桡骨骨瓣(1.2cm ×2.5cm ×0.6cm )固定舟骨骨折的方式,手术后再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病例随访12~25个月,在2.5~4.5个月之内就达到全部骨性愈合的舟骨骨不连患者为16例,且腕关节的相关功能恢复情况明显。结论:因此可得知该手术是对于腕舟骨骨不连的较好治疗方式。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普查中三阶梯筛查法结合高危型HPV分型检查对于宫颈癌筛查的意义

    目的:探究妇女病普查中宫颈“三阶梯”筛查法结合高危型H PV检查结果在女性宫颈癌防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0-2012年间在我所进行宫颈普查的2535例妇女的临床资料,所有妇女进行T C T检查,对于细胞学阳性妇女行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同时行高危型 HPV检测,分析TCT检测阳性妇女的HPV感染情况以及两者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情况的关系及特点。结果:所有参检妇女中TCT检测细胞学阳性患者为74例,ASCUS/AGUS~ASC-H与LSIL组比较宫颈癌及CIN 检出数量上差异无显著性(χ2=0.028,P>0.05),但与 HSIL 组(χ2=7.69,P<0.05)和宫颈癌组(χ2=5.58,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共检出携带高危型HPV妇女59例,高危型HPV检测阳性例数与TCT检测细胞学阳性等级分组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对妇女进行三阶梯宫颈筛查,并对 TCT 细胞学阳性妇女进行高危型H PV检查,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高危型 H PV检查有助于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随访及评估。

    作者:侯宗萍;王慧华;吕玲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防治及护理配合体会

    目的:分析总结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防治要点和临床护理配合。方法:对5442例实施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31例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出血的原因有血管结扎脱落11例(35.5%),电凝血痂脱落9例(29.0%),引流不.7例(22.6%),凝血功能障碍4例(12.9%)。31例患者经二次手术抢救、清除血肿和精心护理后康复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术中止血、放置恰当引流和术后严密观察、减少颈部活动等精心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吴晓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羊水细胞培养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培养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B超引导下抽取羊水,对细胞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5例行羊水细胞培养检测的孕妇中,羊水培养成功33例,羊水培养成功率为94.3%,失败2例。培养成功的染色体正常核型31例,异常核型2例,异常检出率为6.1%。结论:羊水细胞培养在诊断胎儿遗传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产前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钡餐检查、超声胃造影检查、胃镜检查对胃下垂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探讨钡餐检查、超声胃造影检查、胃镜检查在胃下垂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比较。方法:对2008-2012年间在我院影像科确诊检出4380例胃下垂患者的钡餐检查、超声检查、内镜检查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经过X线钡餐检查确诊4380例胃下垂患者,全部做胃超声造影检查,检出胃下垂4200例,与钡餐检查比较检出率95.9%,4380例患者中有1314例做胃镜检查,其中检出胃下垂653例,检出率49.7%。结论:对胃下垂的诊断方法中钡餐检查检出率高于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检出率高于内镜检查。

    作者:王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快速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快速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杭州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RV-Ag )。结果:在831例住院和门诊病毒性肠炎患儿中,RV-Ag检测阳性标本590例,阳性率约71.0%。发病高峰为秋、冬季(10-12月)。结论:金标法轮状病毒抗原(RV-Ag )检测试剂盒能快速、精确地检测患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并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轮状病毒性肠炎,有助于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快速诊断和及时、正确治疗,并能动态地掌握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流行情况。

    作者:陈继良;曾荣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IC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IC 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对2009年7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IC U确诊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患者送检的尿液标本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58份尿标本共检出226株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38株,占61.06%,革兰氏阳性菌株57株,占25.22%,真菌株31株,占13.72%。排名前五位的病原菌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白色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药物耐药性均>50%,耐药性在50%以下的药物仅有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复方新诺明。结论:革兰氏阴性菌仍是IC 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已上升为第一位致病菌,且耐药情况严重,依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严格执行手卫生非常重要。

    作者:邵俊;郑瑞强;林华;卢年芳;於江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早期干预卒中后抑郁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进行早期干预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恢复,治疗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明显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王建伟;吕罗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喉乳头状瘤22例临床分析

    喉乳头状瘤为喉部常见肿瘤,发病率居喉部良性肿瘤之冠,其特点是切除后易复发,病理上属于良性肿瘤,成人患者易发生癌变。我院从2005-2012年共收治并经病理证实为喉头乳头状瘤2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申力;林斌;谢卫旭;潘山;朱汉豪;钟海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循证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心理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下肢骨折患者,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变化和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和PSQ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和PSQI评分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循证护理明显改善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程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HER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比较 HER2蛋白在胃腺癌组织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分化、新的WHO分类以及TNM 分期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胃腺癌患者中 HER2蛋白的表达,以修订后HercepTest评分标准进行评分。χ2检验分析HER2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590例患者中位年龄58.6岁,男女比例1.91∶1,其中Ⅲ+Ⅳ期胃腺癌患者461例。使用修订后 HercepTest评分标本准进行判读为HER2(3+)阳性表达患者共51例(51/590),其中Ⅲ+Ⅳ期胃腺癌中的HER2(3+)阳性表达患者45例。 HER2蛋白阳性过表达与肿瘤大长径、分化、新的WHO分型、TNM 分期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无相关。结论:HER2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腺癌的肿瘤分化、新的WHO分型、TNM 分期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及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郭文若;黄幼玉;吴春林;黄种心;黄惠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骨转移瘤的 CT 诊断分析与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骨转移瘤CT诊断的有益征象,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近2年本院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骨转移瘤30例,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 T表现特征。结果:显示30例骨转移瘤病例均累及椎体、附件骨性结构。转移部位为单发椎体14例,病灶位于颈段1例,胸段12例,肋骨1例;多发多部位同时受累16例,胸腰段受累5例,胸肋受累3例,胸腰及肋骨转移2例,胸腰段伴肋骨、肩胛骨、胸骨、骨盆等多处转移6例。转移方式为溶骨型转移17例,成骨型转移9例,混合型转移4例,出现病理性骨折5处,椎旁软组织肿块9处。结论:结合临床资料进行CT检查是诊断骨转移瘤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鲁智勇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肋骨骨折中肋软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肋软骨是骨性胸廓的重要组成部分,第8~10肋前段肋软骨形成肋弓与胸骨相连,第11、12肋前端游离,弹性大,不易折断[1]。但是肋软骨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由于肋软骨在X线摄片中不显影,容易漏诊。1995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肋软骨骨折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拥军;阙玉明;朱跃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1000例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技术检测的乙肝两对半的模式特征。方法:用 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1000例血清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的定量检测,对于检测发现少见模式(“1235”、“1245”、“1345”)的31例标本再用ELISA法检测作对比分析。结果:CM IA法定量检测结果共16种模式,常见模式以“145”、“135”、“245”、“25”、“2”及全阴为主。ELISA 法检测结果:少见模式中的“1345”主要表现为“145”;“1245”模式主要表现为“145”、“245”;“1235”模式主要表现为“135”。结论:乙肝两对半表现模式较为复杂, CM IA技术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灵敏度、速度和自动化程度均较高,是目前临床检查乙肝两对半的较好方法。

    作者:陈灿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糖尿病并发瘙痒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瘙痒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瘙痒症患者450例,采用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对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瘙痒症发病情况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将糖尿病组患者分为有瘙痒症组(A组)和无瘙痒症组(B组)比较糖尿病有关临床资料。结果:450例糖尿病患者中,共50例有瘙痒,占11.1%。其中,有或无瘙痒症两组在年龄、糖尿病病程、胰岛素使用率、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上均有统计学差异。而两组的性别、BM I、家庭史阳性率、高血压发生率、冠心病发生率、脑血管病变发生率、肾脏病变发生率、HbA1c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病程及视网膜病变是发生瘙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殷俊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较为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缓解率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护理干预可以缓解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庆林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粤西地区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粤西地区幽门螺杆菌(H .pylori)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600例,取胃窦黏膜组织进行H .pylori培养鉴定,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检测。结果:H .pylori分离培养阳性率为78.5%;H .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及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分别是77.5%、20.4%、8.9%和3.2%。结论:粤西地区H .pylori根除治疗的抗生素首选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避免使用甲硝唑,慎重使用克拉霉素。

    作者:梁宇锋;韦国麟;李松;梁大顺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如何提高实习医生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思维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并由学生向临床医师进行角色转换的重要阶段。消化内科实习是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化系统与其他科室相比,牵涉的器官及病种较多,情况也较为复杂多变。如何提高实习医生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思维,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精髓,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

    作者:牛小平;韩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深圳市宝安区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及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2012年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年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181例,麻疹发病率为36.5/100万。病例发生主要集中在6-9月份,共130例,占全年发病数71.82%;发病年龄以1岁以下为主共103例,占全年发病总数56.91%(<8月龄的发病数占其中48.54%),其次是≥21岁年龄组共37例占全年20.44%。在所有病例中有免疫史者2例,无免疫史者173例占全年发病总数95.58%,免疫史不详者6例。结论: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应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免疫规划管理,同时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接种保护易感人群,进而实现消除麻疹。

    作者:李海秀;刘晓军;叶发忠;李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Ⅰ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 H FM D )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手足口病Ⅰ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利巴韦林静滴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口腔喷雾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热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亦高于对照组76%。结论: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手足口病Ⅰ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梅香;黄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T1800i与SF-3000的比较分析

    目的:观察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T1800i与SF-3000的几项重要参数的精密度并分析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EDTA-K2抗凝的静脉血进行检测,将获得的数据用统计学处理,对两台仪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精密度检测sysmex 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各参数变异系数在0.28~2.7之间,白细胞分类各参数的变异系数在0.65~27.2之间;S F-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各参数的变异系数在0.32~3.9之间,白细胞分类各参数变异系数在1.3~30.3之间,对两台仪器检测的110份标本进行配对 t检验的结果显示两台仪器白细胞系除嗜酸性粒细胞(P<0.05)外,大多差异无显著性(P>0.05)。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有差异(P<0.05)。血小板则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台仪器大多数参数相关性良好。结论:两台血细胞计数仪的精密度良好,sysmex XT1800i略优于SF-3000,且增加了部分分析参数,由于厂家相同、技术更新的原因,两台计数仪结果会有潜在差异。

    作者:董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