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冯新萍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 三伏贴, 穴位, 家庭护理, 整体护理
摘要:目的:为提高三伏贴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对165例患儿穴位敷贴治疗与一般护理的同时,实施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与家庭护理干预.结果:三伏贴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有效率为95.15%.结论:以家庭护理为主的护理干预能提高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并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卫生知识的了解及自我保健能力.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足月新生儿早期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早期发生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在该院住院的285例足月新生儿作回顾性分析.生后7d内胆红素水平(按小时龄)达到全国新生儿学组推荐的光疗干预标准的170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为黄疸组,同期该院产科出生未达光疗标准的115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出生体重、性别、有否窒息、生产方式等15项潜在的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黄疸组的窒息率、胎头吸引器助产率、3d内禁食(超过12h)率,G-6-PD缺陷发生率较对照组高,而对照组非第一产率较黄疸组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围产期窒息(A3)、G-6-PD缺陷(A9)、产后初3d禁食(A12)的偏回归系数是正值,而分娩胎次(A13)的偏回归系数是负值,黄疸发生的危险性=-0.37+1.200A3+1.216A9+2.193A12-0.637A13,回归方程的敏感性是66.3%,特异性是80.7%.结论:产后早期的禁食、围产期窒息、G-6-PD缺陷是新生儿早期出现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而分娩方式是否与黄疸的发生有关有待进一步分析.而多次分娩可能是保护因素.

    作者:廖德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的前列腺增生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电切治疗7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改善,大尿流率显著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锦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入路,对我院从2007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1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结果:18例均获随访,时间6~41个月,按Harris评分:优6例;良9例;尚可2例;差1例.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很好方法,让患者早期活动了髋关节,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创伤小,从而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包刚;王安洪;冯勇;吴强;张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发热待查患者的心理干预策略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常见共有症状之一,大多数的发热原因容易查清.发热待查(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是指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波动超过38.5℃,经完整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能明确病因者,是临床较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1].部分FUO经过进一步的观察与特殊检查可明确诊断,但仍有约10%的FUO 终不能确诊,病程甚至拖延数年,FUO病死率为10%~30%[2].由于病情的特殊性,经治疗后体温仍不能下降至正常,FUO患者常存在焦虑、紧张、恐惧、否认、睡眠紊乱等心理问题.通过对我科2009年6-12月收治的52例发热待查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解决了患者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寻找诊断线索,确定病因,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明显改善了病情及预后,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张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尿潴留5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胃复安、针灸加艾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大丰市第三人民医院1999-2010年在控制血糖和泌尿系感染及插导尿管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胃复安、针灸加艾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尿潴留患者50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率72%,总有效率86%.结论:联合应用胃复安、针灸加艾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尿潴留疗效显著.

    作者:顾兰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分段开窗切挂旷置治疗复杂性肛瘘98例体会

    目的:为了提高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保持肛门的正常功能和形态.方法:采用分段开窗切挂旷置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结果:98例均获一次性治愈,93例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未发现肛门失禁、变形、狭窄等后遗症.结论:分段开窗切挂旷置引流术在保护肛门功能、缩小创面、减少损伤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国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的配合

    消化道息肉是常见的消化道良性肿瘤,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1].消化道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其中腺瘤性息肉癌变率约10%,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更高[2],所以临床上一旦发现息肉应积极处理,在排除黏膜下肿物后,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已成为治疗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方法,但对于宽蒂、大息肉(直径大于2.0cm者)[3]既往仍是内镜治疗的禁区[3].本院自2005年以来, 采用经结肠镜尼龙绳套扎或钛夹钳夹后,再予高频电圈套器摘除, 疗效满意.现将我院开展的21例配合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临床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不断提高.本文从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两个方面对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展开综述.(1)治疗原则是以扶正祛邪为原则,强调辨证论治.(2)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辨证论治、专方加减、单方验方、中药针剂、中成药,可不同程度地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增强疗效,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减轻并发症,减低复发率.

    作者:初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药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为提高三伏贴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对165例患儿穴位敷贴治疗与一般护理的同时,实施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与家庭护理干预.结果:三伏贴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有效率为95.15%.结论:以家庭护理为主的护理干预能提高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并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卫生知识的了解及自我保健能力.

    作者:冯新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强化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方法.方法:通过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手术室人员、环境、物资、技术管理,提高护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结果:保证了各类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能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对策

    目的:规范医院各科室医疗废物的管理.方法:对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查找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及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应急处理、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加强协调与合作.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完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加强职业防护,避免医疗废物流失,保护人体健康.结论:完善医疗废物监控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可有效预防医疗机构因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所带来的危害.

    作者:徐祥英;朱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胃肠道间质瘤5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方法:观察50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形态学特征,并应用CD117、CD34、SMA、S-100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合17例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GIST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34~83岁,平均年龄59.2岁.镜下观察:梭形细胞型42例,上皮样细胞型2例,混合细胞型6例.瘤细胞长、短梭形和圆形,胞质丰富,弱嗜酸性,排列呈漩涡状、栅栏状或弥漫巢状.免疫组织化学:39例表达CD117,36例表达CD34,9例表达SMA,6例表达S-100蛋白.50例GIST生物学行为评价为:GIST 13例,潜在恶性GIST 14例,恶性GIST 23例.17例GIST有随访资料.随访率34%,随访时间10~42个月,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生存率比较,P=0.361 3.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有较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免疫组化可协助鉴别诊断.

    作者:纪洪媛;董淑慧;潘彦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治疗肝肾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治疗HRS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153例HRS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Ⅰ型36例,Ⅱ型117例),分为对照组和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治疗组(治疗组),分析HRS患者的基础疾病,总胆红素、肌酐、MELD评分、尿量变化以及住院病死率等.结果:Ⅰ型HRS患者治疗组治疗后除总胆红素外,肌酐、MELD评分以及尿量与对照组治疗后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肌酐及MELD评分降低、尿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HRS患者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素、肌酐、MELD评分和尿量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总胆红素、肌酐及MELD评分降低,尿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HRS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住院死率(40.0%VS 8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3,P<0.05);Ⅱ型HRS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病死率(18.2%VS 4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2,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治疗HRS患者,有利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对HRS患者预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唐文;蒋明德;徐辉;秦建平;沈才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金黄膏外敷治疗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金黄膏外敷治疗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2月-2011年9月治疗的158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3例)、试验组(5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头孢曲松钠、替硝唑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灌肠基础上行金黄膏外敷,试验组行金黄膏外敷患处,每隔1d换1次外敷药物,7~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痊愈19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为67.31%,观察组痊愈30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为92.45%,试验组痊愈27例,好转21例,总有效率为90.57%,观察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与观察组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膏单用或是与中药保留灌肠方法联合应用,均对炎性包块的治疗具有显著性,治愈率高,单独采用金黄膏外敷比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操作方法更简单,疗效同样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春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005-2009年综合医院传染病监测网络直报质量分析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更好的适应新的传染病发展形势,努力提高综合医院传染病监测网络直报质量,现将我院2005-2009年传染病监测网络直报工作质量汇总如下.

    作者:谈宜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3890例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结果分析

    抗体筛查是检测患者血浆中是否存在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是输血前检测的常规项目之一,通过该试验可以了解患者体内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以及抗体的强弱,从而及时有效地为患者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避免含有不规则抗体的受血者因为输注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而出现红细胞输注无效,甚至可能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而危及生命.因此,输血前进行抗体筛查对保障临床安全有效地输血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对3 890例申请输血的患者进行了不规则抗体筛检,结果如下.

    作者:李元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我院开展抗生素分级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贯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生素合理使用水平,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抗生素分线使用,分级管理,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结果:我院抗生素应用得到了规范管理,达到了安全、有效、合理使用的目的.结论:通过对抗生素分线使用、分级管理,抗生素合理应用有了很大提高.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李磊;宫京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49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现将我院2年间发生的49例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2006年3月-2008年3月我院分娩总数829例,其中阴道分娩396例,剖宫产433例,产后出血49例.发生产后出血的资料中,年龄小20岁,大41岁,平均年龄34.71岁,其中阴道分娩27例,剖宫产22例.

    作者:史春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三苯氧胺与米非司酮配伍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与米非司酮配伍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05-2008年46例年轻子宫腺肌病患者口服三苯氧胺与米非司酮配伍治疗3个月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出现闭经、减轻闭经、病灶缩小的总有效率为78%.结论:三苯氧胺与米非司酮配伍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

    作者:代志萍;胡卫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婴幼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佳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提高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治愈率.方法:85例患儿中,5例经过2~4周的泪囊按摩结合妥布霉素滴眼液点眼治疗后流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22例经3~6次单纯泪道冲洗结合妥布霉素滴眼液点眼后流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其余58例经单纯泪道冲洗无效后予以无麻下4号半无损伤泪道冲洗针头进行泪道探通术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先天性泪道阻塞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泪囊按摩、单纯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术治疗,治愈85例(100%).结论:以上85例先天性泪道阻塞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泪囊按摩、单纯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不复发,避免了泪道插管,放置硅胶管等复杂手术,方法简便、损伤小、疗效好.

    作者:汪芬;董武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