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彩云;朱占领;陈静;王海燕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我院100例接受该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d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7d 和1个月的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都有进一步恢复,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视力恢复快、术后散光轻等优点,简便易行、费用低廉,适合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康震雷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比冠脉介入术后应用动脉血管封堵器与传统加压法两组患者止血效果观察,来选择更可靠的术后止血方法.方法:随机将238例接受冠脉介入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18例,实验组术后安置动脉血管封堵器止血,对照组给予传统加压法止血,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及引起的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120例采用安置血管封堵器的患者,止血效果好,术后康复时间短,无并发症,1例患者周围软组织有少量出血,18例诉不适感;对照组118例采用传统加压法的患者,经加压后无再出血,止血效果好,8例周围软组织有少量渗血,90例患者诉卧床时间长,伤口压力引起不适感.结论:通过两组患者术后的护理观察,应用动脉封堵器止血的患者止血快,卧床时间短,舒适度有效提高,饮水量增加,有利于造影剂的排泄.术后应用动脉血管封堵器是可靠的止血方法,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利颖;尚艳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分析重度子痫前期的疾病特征及其对母婴的临床影响.方法:以我院2009-2011年接收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接收的8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健康孕妇相比,试验组孕妇心力衰竭、产后出血、低血蛋白症和HELLP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同时,试验组新生儿出现早产、窘迫、受限、窒息和死亡的概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也有意义.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对母婴均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是围生儿死亡率和致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对于此疾病的治疗,应综合考虑孕妇、婴儿两方面,通过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黄凤暖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高分辨率彩超,对679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进行检查,通过对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的测量、斑块性质的判定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指标综合衡量颈动脉硬化程度.结果:1 193例检测病例中,共679例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阳性率显著增加,且斑块的发生位置多位于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结论: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评价血管狭窄程度,为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随访等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张慧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多脏器损害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例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支气管肺炎等多脏器损害患儿的护理.通过仔细的病情观察及早地发现神经、呼吸、循环系统受累症状,采取早期干预,给予对症、饮食、口腔、皮肤、心理等护理,结果:71例手足口病并发多脏器损害患儿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2.5d,无明显后遗症发生.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严重并发症、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是护理过程的关键.
作者:洪树芹;范霞;张尔康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为有效地做好内镜清洗消毒,预防和杜绝由内镜检查所造成的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的各项制度,加大对内镜及有关消毒设施的投入,组织人员培训,规范清洗消毒工作程序.结果:内镜清洗消毒工作达到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保证.结论:严把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关,实现科学化管理,是预防内镜发生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英惠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64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32例),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按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善情况;检测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和循环内皮细胞(CEC)数.结果:高压氧组治疗1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和心电图均改善,ET-1水平及CEC数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NO水平较对照明显上升(P<0.05).结论:高压氧能够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时间,减少发作次数,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对患者的内皮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彭环庆;彭志允;范志勇;刘军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通过216例输卵管阻塞患者进行介入诊疗,观察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大型C臂X光机和输卵管再通导管对216例输卵管阻塞患者进行介入性诊断及复通,结果:216例患者通过超选择输卵管造影明确诊断,70%患者复通成功.结论:输卵管阻塞介入诊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雄;林云;陈芳;谭泰康;黄荣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以及对心率、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对52例高血压患者在原有降压药治疗8周以上基础上,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bid),监测对比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4周前、后坐位血压、动态血压平均值、心率、症状,治疗6个月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的水平.结果: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后,患者坐位血压、动态血压、心率均明显下降、症状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血脂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为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具有良好降压和降低心率的作用,对血糖、血脂代谢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陈小玲;许勇;王美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讨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诊断.方法:对73例HIE患儿进行CT头部平扫,分析CT征象.结果:28例诊断为轻度HIE,32例诊断为中度HIE,13例诊断为重度HIE.结论:CT能及时准确诊断HIE.
作者:田耀武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快速生物监测缺陷原因.方法:采用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压力蒸汽灭菌后进行快速生物监测.结果:共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快速生物监测 186次,其中184次合格,2次发生缺陷.结论:快速生物监测各环节干扰因素很多,其中规范化技术操作是防范缺陷的核心.加强快速生物监测各环节质量监控,避免发生缺陷而影响结果判断.
作者:陈献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普林格尔治疗仪对产后乳汁分泌效果.方法:将接受普林格尔治疗仪乳房治疗产妇100例,与未接受乳房治疗产妇100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普林格尔治疗仪可以促进乳汁分泌,使泌乳量增加,疏通乳腺管,预防乳胀.
作者:邓海英;周成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探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该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6月间在我院行剖宫产且发生产后出血的52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止血方法的不同分为改良B-Lynch缝合术组和传统B-Lynch缝合术组,各2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和并发症状况.结果: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手术时间稍长,而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恶露量均小于传统B-Lynch缝合术.术后两组均未发生再次大出血、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而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组术后疼痛和肠粘连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B-Lynch缝合组,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lynch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无需复杂的医疗技术和特殊器械,且成功率高、止血效果好,与传统B-Lynch缝合术相比,能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彭晓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行为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对治疗前、后的相关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在实施不同治疗以后,在不同时间段SAS评分和SDS评分方面:术前1d两组患者没有显著差异,而实验组术后1、3、5d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方面明显下降,同时与对照组同时段相比均明显降低,且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干预行为治疗对于接受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具有良好的缓解和减轻效用,对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晖;林国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胆囊十二指肠瘘是胆囊与十二指肠间形成的病理性通道,是胆囊慢性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并发症,占胆道内瘘的70%~95%[1].我院自2000年3月-2011年6月共收治胆囊十二指肠内瘘21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华付;何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小儿呼吸道阴性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08 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的46例支气管阴性异物患儿术前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儿中全部接受了胸部X线检查,包括胸部摄片及透视,发现引起纵隔摆动18例,引起阻塞性肺炎8例,阻塞性肺不张7例,同时有阻塞性肺炎合并肺不张13例,仅见引起患侧肺气肿14例,未见明确阳性征象5例.结论:X线检查简便易行、诊断率高,透视下可动态观察纵隔摆动,是非常有价值的检查和诊断支气管异物的方法.
作者:吴火木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患者确诊前明显的心理问题并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实质中的护理管理模式(责任制整体护理)进行干预后患者心理问题得到缓和的效果.方法:在双模式光散射乳腺检查分级中0~3级不需处理,定时观察;将4级A-5级需行乳腺穿刺病理或肿块切除病理以明确诊断的100例乳腺肿块患者按年龄、文化程度、认知、理解能力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诊护士按常规进行入院宣教,观察组由床位主管护士接诊,并以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后评估效果.结果:患者明显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而总有效率达到96%,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100%.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实质中的护理管理模式更能有效缓和乳腺肿块患者心理问题并得到认可,改变了护士的护理模式,也体现了护理服务方式的发展.
作者:梁丽;张岸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12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脑梗死患者均同时给予常规治疗,如改善脑细胞代谢,降低颅内压及对症支持处理,在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30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1次/d,连续10d;对照组给予香丹注射液30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1次/d,连续10d.10d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改芹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了解我院门诊药房处方管理现状,分析造成不合格处方的原因.众所周知,处方是记载医疗活动中诊断信息的重要载体.处方书写质量,直接反映出了临床医师的用药水平.处方是医师应患者预防、治疗、诊断需要而开具给药房的有关药品配发的书面文件,具有法律、技术、经济上的意义.为此<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处方的前记、后记填写要齐全,正文书写要规范.同时在医院等级评审管理的指标中,把处方书写质量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本文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部分门诊处方进行分析,力图阐明不合格处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寻找解决之道,提出改进意见,为本院药房的规范、高效运作提供借鉴.2011年评议结果表明我院门诊处方质量有待提高,尽管有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但要达到或超过三级甲等医院的处方合格率,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作者:张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在白血病多药耐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MTT检测DHA联合阿霉素(adriamycin,ADM)对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K562/ADM)生长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内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浓度,以检测DHA对白血病细胞膜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泵功能的影响;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HA对白血病细胞P-gp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0、20、40μmol/L DHA实验组的细胞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1.46、2.16和3.52倍.DHA使用前、后K562/ADM细胞膜P-gp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Rh123蓄积试验中DHA应用后使K562/ADM细胞内 Rh123浓度由用前的 22.16%升至 89.18%,Rh123外排试验中DHA应用后使 K562/ADM细胞内Rh123浓度由用前的27.15%升至60.51%.结论:DHA:能有效逆转白血病细胞的MDR机制为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膜上P-gp的药泵功能,增加耐药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逆转耐药性,而不是抑制和P-gp表达.
作者:黄望香;曾雪花;李翠霞;罗玲;李蕊;黄竞;叶春桃 刊期: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