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英;周成英
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措施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按时间先后顺序选取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本院妇产科建册的孕妇110例作为干预组,同样按时间先后顺序选取另一辖区2008年3月-2010年1月在当地妇产科建册的孕妇110例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在孕期给予综合性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孕产妇常规管理.两组均在产前14d,产后7d、14d、30d、42d、3个月、6个月、1年共8个时间点分别进行SDS抑郁自评量表测评.结果:产前干预措施对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无明显降低效果,但对产后抑郁症状的缓解具有明显效果.结论:产后的个体化持续综合干预对抑郁症状的缓解具有明显效果,应作为干预的重点工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用现代分离的方法从天然药物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马鞭草系马鞭草科马鞭草属植物,学名Verbena officinalis,为一味性味苦的传统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下品.据<本草纲目>记载,马鞭草的苗和叶可用于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中国药典则将其作为清热、凉血、破血和消肿记载.马鞭草在民间的应用很广泛,我国有25个民族药用马鞭草的情况,主要用于治疗疟疾、痢疾、急性胃肠炎、胃腹疼痛、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喉、咽喉肿痛、麻疹、感冒发烧、百日咳、牙周炎、口腔炎、肝炎、丝虫病、尿血、肾炎及水肿、淋病、痈肿疮毒等多种病症[1].本文综述马鞭草及提取物在生殖器官疾病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超群;杨最素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经阴道分娩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对4例经阴道分娩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的病例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观察其止血效果、子宫复旧、恶露排出及产褥感染.结果:治疗后子宫明显收缩,止血效果满意,恶露排出通畅,成功的保留了子宫,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结论:B-Lynch缝合术是目前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且能保留子宫,是治疗产后出血有效的止血方法.
作者:李秀妮;姚林香;陈巧珍;杨萍;董慧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应用络合碘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31例阑尾炎病人随机分成三组,甲组(观察组)45例,在缝闭腹膜后用0.5%络合碘液冲洗切口.对照组分两组:乙组43例,在缝闭腹膜后用0.2%甲硝唑冲洗切口.丙组43例,在缝闭腹膜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观察三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情况,应用统计学比较三组的差异.结果:甲组切口感染7例,术后感染率15.6%;乙组切口感染15例,术后感染率34.9%,丙组切口感染17例,术后感染率39.5%;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0.5%络合碘冲洗切口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疗效满意,能显著降低切口感染率.
作者:李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小儿呼吸道阴性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08 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的46例支气管阴性异物患儿术前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儿中全部接受了胸部X线检查,包括胸部摄片及透视,发现引起纵隔摆动18例,引起阻塞性肺炎8例,阻塞性肺不张7例,同时有阻塞性肺炎合并肺不张13例,仅见引起患侧肺气肿14例,未见明确阳性征象5例.结论:X线检查简便易行、诊断率高,透视下可动态观察纵隔摆动,是非常有价值的检查和诊断支气管异物的方法.
作者:吴火木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肌瘤向子宫黏膜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仅有黏膜覆盖,易形成蒂,在宫腔内生长犹如异物,常引起子宫收缩,肌瘤被挤出宫颈突入阴道,临床上主要引起感染与坏死.对于子宫黏膜下肌瘤治疗方法有多种,我院采用扭转后摘除子宫黏膜下肌瘤,保守治疗子宫肌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焦春 刊期: 2012年第15期
随着对医院内感染研究的不断深入,医院内感染已成为医院中突出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能否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也是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失去赖以依靠的母体并处于医院感染的高危环境中,故其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比其他人群高.对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对新生儿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概率进行评估,有利于对易感新生儿进行防治,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管理已越来越受重视.对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的新生儿来说,院内感染是常见危害之一.它不仅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感染后使病情迅速发展,死亡率高.院内感染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是儿童医院感染的主要疾病,也是儿童住院病死的主要原因.
作者:马丽霞;王莹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分析重度子痫前期的疾病特征及其对母婴的临床影响.方法:以我院2009-2011年接收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接收的8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健康孕妇相比,试验组孕妇心力衰竭、产后出血、低血蛋白症和HELLP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同时,试验组新生儿出现早产、窘迫、受限、窒息和死亡的概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也有意义.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对母婴均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是围生儿死亡率和致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对于此疾病的治疗,应综合考虑孕妇、婴儿两方面,通过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黄凤暖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通过216例输卵管阻塞患者进行介入诊疗,观察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大型C臂X光机和输卵管再通导管对216例输卵管阻塞患者进行介入性诊断及复通,结果:216例患者通过超选择输卵管造影明确诊断,70%患者复通成功.结论:输卵管阻塞介入诊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雄;林云;陈芳;谭泰康;黄荣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中预充乌司他丁对CPB心脏病患者血浆cTnI、CK、CK-MB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主动脉阻断时间在30min以上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实验组在常规CPB预充液中加入乌司他丁1.5万U/kg,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分别在CPB前(T1)、开放升主动脉时(T2)、开放升主动脉30min(T3)、术毕12h(T4)、术毕24h(T5)、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的浓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T3、T4、T5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乌司他丁可明显减少CPB术后的释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轩;尹立军;张守林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患者确诊前明显的心理问题并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实质中的护理管理模式(责任制整体护理)进行干预后患者心理问题得到缓和的效果.方法:在双模式光散射乳腺检查分级中0~3级不需处理,定时观察;将4级A-5级需行乳腺穿刺病理或肿块切除病理以明确诊断的100例乳腺肿块患者按年龄、文化程度、认知、理解能力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诊护士按常规进行入院宣教,观察组由床位主管护士接诊,并以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后评估效果.结果:患者明显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而总有效率达到96%,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100%.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实质中的护理管理模式更能有效缓和乳腺肿块患者心理问题并得到认可,改变了护士的护理模式,也体现了护理服务方式的发展.
作者:梁丽;张岸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以及对心率、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对52例高血压患者在原有降压药治疗8周以上基础上,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bid),监测对比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4周前、后坐位血压、动态血压平均值、心率、症状,治疗6个月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的水平.结果: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后,患者坐位血压、动态血压、心率均明显下降、症状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血脂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为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具有良好降压和降低心率的作用,对血糖、血脂代谢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陈小玲;许勇;王美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常常出现焦虑、悲伤、失眠、厌世等情况,严重可能导致自杀.脑卒中人群临床发病率高,美国高达69%,我国为60%,若不及时治疗,将产生严重的身心危害,增加脑卒患者的病死率.近年来,对PSD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较为广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及社会支持等,对患者的抑郁康复治疗及原发病的治疗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笔者综合了近几年的PSD护理干预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田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22例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点,均经临床诊疗或病理确诊.结果:60例淋巴结炎超声均可探及3枚以上肿大淋巴结,22例急性阑尾炎超声探及18例肿大阑尾,诊断符合率81.8%(18/22),漏、误诊4例.结论: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潘彩云;朱占领;陈静;王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总结鼻咽癌放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方法:对70例鼻咽癌患者出现的不同放疗反应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所有患者都渡过急性反应期,积极配合治疗,顺利完成疗程,效果满意.结论:采取积极有效恰当的护理可减少放疗反应,促进患者完成鼻咽癌放射治疗.
作者:孙颖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2011年2-10月来我室就诊的31例患者54条下肢设为研究组,将同期收取的30例正常患者的60条下肢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股浅静脉、腘静脉的内径、瓣膜的返流程度及持续时间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结果:研究组患者腘静脉内径及股浅静脉内径与对照组正常人的股浅静脉内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静脉平均血流速度与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静脉瓣返流部位分析对比P<0.001,具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瓣膜的返流程度及返流部位明确,对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而在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方面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在手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特征变化.
作者:李惠园;赵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高分辨率彩超,对679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进行检查,通过对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的测量、斑块性质的判定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指标综合衡量颈动脉硬化程度.结果:1 193例检测病例中,共679例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阳性率显著增加,且斑块的发生位置多位于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结论: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评价血管狭窄程度,为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随访等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张慧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胃裸区清扫加D2根治术治疗近端胃癌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8例T1~3N1-2M0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29例,A组行D2根治术+胃裸区清扫,B组行D2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术后5年生存率、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消化系并发症及Spitzer生存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较B组患者Spitzer生存评分远期改善明显(P<0.05);其治疗后总有效率、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P<0.05);其肿瘤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明显增加(P>0.05).结论:胃裸区清扫加D2根治术治疗近端胃癌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谯时文;姜淮芜;黄勤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64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32例),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按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善情况;检测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和循环内皮细胞(CEC)数.结果:高压氧组治疗1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和心电图均改善,ET-1水平及CEC数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NO水平较对照明显上升(P<0.05).结论:高压氧能够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时间,减少发作次数,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对患者的内皮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彭环庆;彭志允;范志勇;刘军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分析青年乳腺癌的病理特点,并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19例乳腺癌患者按年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年龄不超过35岁,共42例,对照组年龄在35岁以上,共477例,对两组的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5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Ⅳ期占4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激素受体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且TNM分期较晚,早期的诊治能够显著的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作者:吴婷 刊期: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