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旺;刘旭东;王晓明;丁守成
目的:评估联合应用Bio-Oss骨粉和术中自体碎骨治疗颌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18例无其他系统性疾病的颌骨缺损患者,在缺损区植入Bio-Oss骨粉和术中自体碎骨,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回访,通过X线检查对移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术后6个月骨缺损区完全修复,缺损区与周围骨组织无显著差别.结论:联合应用Bio-Oss骨粉和术中自体碎骨具良好的骨引导再生能力.
作者:李永清;徐速;王冬英;温春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心律失常患者87例,随机选择47例为比索洛尔治疗组,4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观察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动态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0.85%和87.23%,均优于对照组(P<0.01),生化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作者:沙敏;杨庚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不足[1].近年来,OSAHS发病率逐年上升.
作者:薛亚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失语症是指大脑半球发生了器质性损害,引起言语交流过程中语言的感知辨识、理解接收和组织运用语言以进行表达等功能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失调现象[1].在脑卒中患者中十分常见.笔者通过对失语症患者采取个性化语言康复护理,使患者取得了较好的语言恢复, 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启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大多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传统的静脉或皮下给药会大大增加低血糖风险,目前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给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探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安装胰岛素泵的护理特点及疗效,我院2008年起给24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MiniMed胰岛素泵及治疗,进行了心理护理和术前、术后胰岛素泵治疗的综合护理,取得满意疗效,术后恢复顺利,切口愈合好.现将胰岛素泵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林伦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技术在治疗婴幼儿梗阻性输尿管末端囊肿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 年9月-2009年8月采用输尿管镜技术治疗婴幼儿梗阻性输尿管末端囊肿13例13侧.其中左侧8例,右侧5例.结果:术后梗阻均解除,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技术治疗婴幼儿梗阻性输尿管末端囊肿安全、有效,同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朱孝军;龙卫兵;张伦中;陈晓峰;许良余;胡剑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加味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SAP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成大承气汤加味组47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应用抑制胰腺外分泌及抑制胰酶活性制剂、广谱抗生素和支持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大承气汤加味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减压、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大承气汤加味组患者在胃肠减压、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和住院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SAP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大承气汤加味可改善肠道功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立蓉;庄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在临床工作中,诊断心肌梗死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酶学改变三项指标.早期心肌梗死的酶学变化常常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4~6h才会升高,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期诊断就会受到一定限制.
作者:李国钰;陈志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总结惊厥患儿的急救与护理经验,提高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4月到我科诊治的58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快速止惊、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及时降温、加强有效护理等综合措施后,58例患儿均转危为安.结论:及时迅速控制惊厥、高热,加强综合护理是治疗小儿惊厥的关键.
作者:李荣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长期服用对冠状动脉斑块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近5年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脉病变堵塞<75%病例166例,随即分成通心络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口服药物治疗,通心络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河北以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粒(含量0.26g/粒),每日3次,分别在服药后半年、1年和2年进行3次冠脉造影,病变堵塞>75%为阳性,对比两组病人冠脉内径变化情况,了解通心络对冠状动脉斑块的进展影响.结果:两组冠状动脉内径变化阳性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服用通心络可延缓冠状动脉斑块进展,对冠心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汪本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我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间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特点.方法: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数据采用WHONET5.4软件分析.结果:2年中共分离阴沟肠杆菌172株,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69株)、ICU(47株)和神经内科(33株).标本来源以痰为多,占53.5%. 分离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程度较高,其中头孢西丁和氨苄西林均达到了90%以上.美罗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等对阴沟肠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作者:李莉;亓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短小遮盖法预防弱视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弱视患儿均为功能性弱视.短小遮盖组:弱视眼矫正视力≥0.9后,继续综合治疗一个月,然后改用短小遮盖,每天遮盖2~3h,并选择在视力集中的时间遮盖,如做作业,上课等,持续半年,每1个月复查视力一次.对照组:弱视眼矫正视力≥0.9后,继续综合疗法治疗一个月,未用短小遮盖法,在终止治疗后的2~6个月内复查视力.结果:短小遮盖组:视力100%提高且稳定.对照组:视力较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短小遮盖法可以预防弱视的复发.
作者:郝志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阐述了医学生临床内科学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并探讨了加强教学管理、多媒体教学、PBL教学等相应的专业教学改革.
作者:吴开松;林宇辉;雷红;陈慧芳;刘洁;杨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鼻息肉和鼻窦炎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病变迁延难愈,复发率高而令患者及医师都倍感头痛,一直为鼻科医务人员所关注.
作者:权固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国产拉米呋定治疗慢性乙肝(CHB)的疗效及耐药性.方法:随机对105例20~60岁CHB的病毒感染者予以国产拉米呋定100mg/d治疗,共2年,基线ALT异常为1组,ALT正常为2组,评价治疗前后HBV-DNA、HBV标记物.结果:治疗仅一年血清HBV-DNA转阴率第1组92% 第2组76.1%,第一组e抗原转换率为23.9%,e抗原血清转换并HBV-DNA阴转率为22.5%,第二组为14.2%,两组无显著差异,此时出现耐药比率为14%,而第二年为37%.结论:国产拉米呋定治疗慢性乙肝,治疗一年内能明显抑制病毒复制,但随着时间推移耐药性逐渐增强.
作者:金艳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 000U皮下注射,每12h一次,疗程7d;葛根素注射液6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d.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心绞痛疗效、心电图ST-T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性心电图(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卢小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2例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痰液及血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8水平.结果:COPD组在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血清IL-1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PD急性发作期痰IL-18水平与对照组和COPD稳定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PD组在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血清IL-18水平与痰IL-1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PD急性期及稳定期血中IL-18水平与FEV1.0占预计值%、FEV1.0/FVC 均呈负相关;COPD 急性期痰中 IL-18水平与FEV1.0占预计值%、FEV1.0/FVC 均呈负相关.结论:COPD患者诱导痰及血清中IL-18的水平与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有关.
作者:廖谷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糖尿病性膀胱病(DCP)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其特征是膀胱感觉受损、容量增加、收缩力减弱及残余尿增多.该病治疗方法主要有拟胆碱药物、电刺激、手术等.各种治疗方法疗效和机制不同,本文主要综述糖尿病性膀胱病各种无创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钟晓卫;付徐泉;李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肩部撞击症通常指关节外肩关节周围炎,是老年人肩部常见疾患.临床常采用理疗、按摩、封闭、服药等保守治疗,但大多数效果较差,严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近年来笔者采用手术治疗7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如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对55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主要与高血糖、高血压长期对机体损害有关.结论:严格控制高血糖、高血脂、控制血压相当重要.
作者:祁永康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