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项目(HBV、HIV、HCV、TP)检查的重要性

曾美玉

关键词:术前检查, HBsAg, 抗-HCV, 抗-HIV, TP, 血清传染性指标
摘要:目的:了解手术病人手术前HBsAg、HIV、HCV、TP的携带状况.方法:统计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手术病人检查乙型肝炎病毒(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TP)血清标本共5 475例.结果:HBsAg阳性1 079例, 抗-HCV阳性2例,抗-HIV全阴,TP阳性42例.结论:在众多的手术前病人中仍有部份HBV、HCV、TP的携带者,然而在他们手术前做好上述项目的检查以便在术后的治疗中起到帮助的作用,并对院内感染的控制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鞘内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鞘内应用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5组:S2组、S3组、S4组、S5组、S6组.各组镇痛方法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留管产妇自控镇痛.鞘内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各组剂量分别为2.0μg、 3.0μg、4.0μg、5.0μg、6.0μg;各组硬膜外维持用药相同.观察记录鞘内给药后5、10、15、30、60、90min时的VAS评分;维持时间、运动阻滞、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及全程分娩镇痛的满意度;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S2组、S3组在各时间点镇痛效果均比S6组差, 90min时S4组的镇痛效果明显差于S6组.维持时间和满意度比较,S2组、S3组的维持时间明显短于S5组、S6组(P<0.05),满意度差,而S5组、S6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瘙痒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纯舒芬太尼鞘内4.0~6.0μg均可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效果,但综合评估国人鞘内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剂量以5.0μg更佳.

    作者:邹家平;曹少珍;温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7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特点与治疗预后.方法:住院治疗的SAP患者共76例,收集整理患者所有住院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方法及使用药物、预后情况进行临床统计分析.结果:SAP好发于男性,30~60岁占69.7%;胰性腹水发生率69.7%,有腹水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3.39%)较无腹水者高(26.09%),有统计学差异(P<0.05);69例患者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7例行早期手术治疗,死亡率14.47%(11/76).早期手术治疗组与个体化治疗组病死率分别为14.3%与10.6%,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前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后者(P<0.05).结论:SAP多发生于30~60岁,胆道系统疾病然是SAP主要病因;SAP中腹水发生率较高,腹水与并发症发生率相关但与病死率无关.SAP的非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与早期手术相比可减小住院时间和费用.

    作者:邓卫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2 951例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开展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的意义.方法:对2005-2008年在我所产科门诊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常规进行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并对其产妇进行跟踪随访.结果:糖筛查阳性者164例,占5.56%,确诊为GDM 70例,占2.37%,确诊糖耐量受损(GIGT)94例,占3.19%.结论:开展糖尿病筛查可预防糖尿病所致的产科并发症的发生,对保证母婴安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沈菊英;杨瑞兰;顾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机械通气98例患者撤机的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的撤离是指在使用机械通气后原发病得到控制,患者的通气与换气功能得到改善后,逐渐地撤离机械通气对呼吸的支持,使患者恢复完全自主呼吸的过程.由使用机械通气支持呼吸转而完全依靠患者自身的呼吸能力来承担机体的呼吸负荷,需要有一个过渡与适应的阶段,积极地创造撤机条件,此时护理更重要.现对我院ICU中98例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在撤机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董福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28例的体会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的手术时机及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60岁以上老年人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穿孔17例(包括胃癌穿孔2例),十二指肠穿孔11例.2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修补21例,胃大部切除5例,胃癌根治术2例,治愈26例,死亡2例.结论:及早诊断和积极采用手术治疗是提高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江福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去黄体与米非司酮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探讨

    目的:评价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两种方法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ent ectopic pregnancy,PEP)的临床效果.方法:腹腔镜下胚胎清除术同时行黄体剥除术72例为A组;胚胎清除后口服米非司酮150mg,未行黄体剥除56例为B组.比较两组术后第2天、第4天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幅度、降至正常所需时间、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2天、第4天血β-HCG降幅,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β-HCG值降至正常所需时间、PEP发生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预防PEP的效果优于黄体剥除术.

    作者:尹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高盐饮食和两肾一夹高血压模型对NO及其合酶的影响

    目的:NO合成和分泌减少是内皮损伤的主要特征.本实验用高盐饮食和两肾一夹处理SD大鼠,检测NO及其合酶指标,分析不同因素所致高血压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8周龄SD大鼠32只,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Ⅰ组)8只;两肾一夹组(Ⅱ组)12只;高盐饮食 (8%NaCl饲料,Ⅲ组)12只;3周龄SD大鼠(Ⅳ组)10只,处理同Ⅲ组.检测NO、tNOS、iNOS含量及基因CYP2C6在心脏和肾脏的表达.结果:Ⅱ、Ⅲ组NO、tNOS含量均较Ⅰ组降低(P<0.05),而iNOS含量增加(P<0.05),但Ⅱ、Ⅲ组间各指标含量未见差异(P>0.05).Ⅳ组的相关指标与Ⅲ组均有差异(P<0.05).结论:盐性和肾性高血压对内皮损伤程度相似;幼龄大鼠对高盐饮食耐受性强;CYP2C6基因与高血压内皮损伤未见明显关系.

    作者:程慧珍;黄帧桧;丁伯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功能性子宫出血50例疗效分析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此病收效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张海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小腿内侧交腿皮瓣修复术后的护理体会

    我科2008年共进行了5例小腿内侧交腿皮瓣修复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这不仅取决于精湛的医术,术后精心护理也是临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何金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妇科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产后和妇科腹部手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共施行妇科腹部手术2 185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形成6例,经积极治疗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高咏梅;张宽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颅部副交感神经节的解剖学观察

    目的:在尸体标本上暴露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对其位置和形态进行比较分析,为口腔科和眼科医生提供基础解剖学资料.方法:取解剖实验室10%福尔马林固定头部尸体标本30例,对头颅进行矢状面切开,在局部剔除副交感神经节毗邻结构,充分暴露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观察其位置和形态,测量其与相关神经的近距离,并观察与神经节相连神经的数量和大小.结果:下颌下神经节与舌神经之间的近距离以及与下颌下神经节相接神经的数量和大小在不同标本上存在差别;下颌下神经节与舌神经之间的近距离范围是1.9~6.1mm;与耳神经节和翼腭神经节相连神经的数量和大小也有差别,耳神经节与下颌神经前部之间近距离是0~4.1mm;翼腭神经节和睫状神经节分别与上颌神经及动眼神经之间的距离没有变化差异.结论:在形态学方面,本观察结果与以前对这些副交感神经节的经典描述相一致,但耳神经节与下颌神经之间的近距离存在着差别;与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和翼腭神经节相连的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大小存在着差别.

    作者:王海鑫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病理标本固定及脱水失败的补救

    在病理制片过程中,组织固定及脱水是关键的步骤,良好的固定脱水才能保证制片的顺利进行,现在几乎病理科都常规应用了组织自动脱水机,但有时因停电或电脑程序出现异常,导致脱水机计时功能紊乱或出现故障,以致组织的处理无法正常进行或标本染色发灰,直接影响病理诊断.对一些无法重新取才的标本,如何补救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近几年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巧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模拟定位机在食管癌后程放射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食管癌不同病变部位的后期放疗射野情况.方法:对90例食管癌病人在模拟机的定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食管上段癌后期放疗以两后野为主,食管中下段癌后期放疗以右前左后野为主.结论:精确的定位,不同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射野,可以更好地避开脊髓、心脏等,达到保护脊髓和其他重要器官的作用,更好地提高肿瘤放疗剂量.

    作者:王永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常见呼吸机报警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提高机械通气时呼吸机报警的处理能力.方法:采用计数方法归纳分析6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出现400例次呼吸机报警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400例次呼吸机报警中,呼吸回路因素190例次占47.5%,气道因素53例次占13.25%,气囊因素18例次占4.5%,患者因素87例次占21.75%,人为因素40例次占10%,机器因素12例次占3%.结论:有效判断、及时准确处理各项呼吸机报警,对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治疗和抢救成功率非常重要.

    作者:凌云;俸献珠;向迅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为SLE的42例有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2例SLE患者中16例有肝脏损害,占36.7%,多为轻中度肝损害;其中ALT升高12例, AST升高8例, TBiL升高3例, ALP升高6例, γ-GT升高11例.结论:SLE肝损害并不少见,多发生在病情的活动期,以肝细胞损害为主.临床表现不特异,易发生误诊和漏诊.

    作者:李凤贤;何敏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胆囊切除术中大出血死亡1例教训分析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右上腹间歇性疼痛3年入院.查体:T36.8℃,P88次/min,BP15/10.7kPa.肥胖体型.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及剑突下有压痛,无胆囊肿大.B超示胆囊内有大小2.3cm×1.9cm结石,胆总管正常,脾不大.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5×109/L,嗜中性粒细胞56%,淋巴细胞44%,肝功能各项正常,尿常规及血生化均正常.胸腹透视未见异常,入院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择期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呈浅蓝色,囊壁上见数个紫黑色静脉曲张点,门静脉周围布满蚯蚓状曲张的血管,肝脏色泽灰暗,无结节,质硬Ⅱ°,脾略肿大.

    作者:马青如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单纯洗涂法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笔者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应用肤疾洗剂(江西杏林白马药业有限公司)外洗合并复方间苯二酚乳膏(唐山红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涂搽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120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政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双重癌存活30余年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同一患者患两种癌较为少见,笔者于1968年和1976年发现有一患者分别患乳腺癌和结肠癌.该患者女性,左乳腺肿块2月余,查体左侧乳腺上项有一4cm×3cm×3cm,近圆形肿块同侧腋窝淋巴结增大.病理检查,肿块3cm×3cm×2.5cm,剖面灰白质脆,镜检:瘤组织细胞圆形,多角形,细胞核大浓染,排列成不规则的条索状和腺样结构,间质部分有坏死物,诊断乳腺腺癌,淋巴腺反应增生.

    作者:常福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1 565例小儿麻痹后遗症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本地区小儿麻痹后遗症病人的医疗需求、手术类别及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院1991年10月-2002年5月之间手术治疗的小儿麻痹后遗症1 565例,实施手术2 265次.从患者手术部位、患肢瘫痪情况、术前步态及手术类别等进行归类.结果:下肢髋部手术占总手术的16.30%,膝部占29.31%,踝部占54.09%,上肢占0.3%.结论:对遗留的小儿麻痹后遗症进行系统的现代矫形外科治疗,是骨科界的一项艰巨工作.

    作者:付伟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小肠扭转早期诊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小肠扭转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16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诊断为小肠扭转的患者,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后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3例CT诊断为小肠扭转患者中,手术证实:全小肠扭转1例、空回肠扭转5例、部分空肠扭转3例、部分回肠扭转4例.结论:小肠扭转的主要影像特征为:肠系膜血管扭转,C形征,鸟嘴征.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小肠扭转的早期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贺小平;苗重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