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术中胸腔积液CEA、CYFRA21-1及NSE联检对术后胸膜转移的预测价值

臧琦;蒋仲敏;王伟

关键词:肺癌, 胸膜转移, 预测, CEA, CYERA21-1, NSE
摘要:目的:探讨术中胸腔积液CEA和CYFRA21-1及NSE联检对肺癌患者术后胸膜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术中采集35例肺癌患者的胸腔积液,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技术,进行CEA和CYFRA21-1及NSE联检.结果:肺癌组CEA、CYFRA21-1和NSE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分别为:(272.56±144.81)μg/L和(3.72±1.94)μg/L(t=-2.335,P=0.023);(252.20±171.91)μg/L和(45.46±34.74)μg/L(t=-5.296,P=0.000);(107.30±88.53)μg/L和(43.66±29.88)μg/L(t=-3.105, 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以大于8μg/L、102μg/L、92μg/L为阳性值,以其中2项或3项阳性为诊断依据,对胸膜微转移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74.3%)和特异度(100%);术后随访2~3年,有12例患者术后出现癌性胸腔积液,其中腺癌6例,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癌各3例.术后出现癌性胸腔积液中位时间为11.4个月.结论:此方法对肺癌术后胸膜转移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简要介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及理论基础,进而探讨该教学模式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应用.通过总结国外学者进行的相关研究,提出此教学模式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必要在我国的继续医学教育中推广和开展此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收益.

    作者:薛瑜;毛萌;熊英;杨凡;母得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含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者(对照组)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检测.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提示:血清脂联素测定,可作为Ⅱ型糖尿病的辅助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

    作者:蔡旭;苑冀蓉;邓正华;杨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硬膜外氯胺酮布比卡因合剂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

    布比卡因是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阻滞常用的局部麻醉药,但起效缓慢,合用肾上腺素及阿片类药能显著改善布比卡因的阻滞效果,但不能显著缩短起效时间.本文旨在观察硬膜外氯胺酮能否改善0.5%布比卡因的阻滞效果.

    作者:郭彬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双氧水和碘伏纱条在双腔静脉留置导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加强双腔静脉留置导管口局部换药的方法,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方法:选择本院新人院的急慢性肾衰病人共25例,均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法建立血管通路,比较两种管口换药的效果.结果:25例换药196次,导管留置时间为1周~150d.发生12例次管口红肿,发生率6.12%.双氧水+碘伏纱条+交叉固定三结合者无1次发生感染.结论:改进双腔静脉留置导管口局部换药的方法,可减少换药次数,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延长导管使用.

    作者:刘艳红;张阳;王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病人Ⅱ期以上褥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利福平对肺结核病人Ⅱ期以上褥疮的疗效,加快肺结核病人Ⅱ期以上褥疮的痊愈率.方法:将49例(64处)褥疮病人按不平均指数小的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27例34处)和对照组(22例30处).治疗组用利福平粉末干敷创面,对照组用庆大霉索湿敷创面.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5.29%.痊愈时间为(3.97±1.01)d,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率为56.67%,痊愈时间为(5.81±1.12)d.总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病人Ⅱ期以上褥疮疗效显著.

    作者:吴庆英;朱永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左后分支起搏性室性心动过速终止后T波改变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15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胸闷半年加重4h就诊.查体所见:一般情况好,血压15.3/9.6kPa,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157次/min,律整,无杂音.心脏X线摄片、心脏B型超声波检查均正常.

    作者:蒋艳珍;陆忠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72例老年肺结核的X线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结核病的X线特点,提高对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探讨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72例老年性肺结核的X线平片,每例均做了2次以上的胸部X线平片和部分病例的胸部CT检查.结果:72例中Ⅱ型3例,Ⅲ型61例.Ⅳ型8例.单侧局部浸润22例,双侧和广泛浸润50例.斑片状、片状阴影33例,条索状阴影10例,团块状、结节状4例,结节粟粒状3例.单发空洞18例,多发空洞4例,伴发肺癌2例.结论:老年性肺结核的X线平片表现多种多样,以Ⅲ型为主.对类似肺炎和肺癌的X线诊断仍有困难,CT检查只能作进一步补充有临床价值的征象,仍缺乏特异性,应根据各种征象进行综合分析,避免漏、误诊,提高对老年性肺结核的正确诊断率.

    作者:邹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介绍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结果:5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无一例发生护理并发症,大多预后良好.结论: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护理是降低致残率及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可以促进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全面康复.

    作者:覃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63例食道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食管癌为我国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因食管无浆膜层,血液供应不丰富,故食管癌手术后的愈合较差.从2007年1月-2008年5月,笔者对63食道癌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凤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新生儿院内感染1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1535例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总的医院感染率是7.2%.随着新生儿体重的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对危险度增加;不同体重发生医院感染率有极显著性差异.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89.2%在皮肤粘膜.结论:低体重儿童易发生医院感染,提示要特别注意低体重新生儿的诊疗和护理.

    作者:王娅荣;李艳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7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PMB)的病因与诊断方法.方法:分析72例PMB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72例病例中,生殖器炎症占69.44%.功能性子宫出血占11.1%,恶性病变占8.2%.结论:引起PMB主要原因是生殖器炎症,恶性肿瘤的比例虽不多,但绝经时间越长的阴道出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增多.

    作者:陈水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60例盐酸克伦特罗中毒者心电图分析

    60例盐酸克伦特罗中毒患者系我院2007年5月15日-22日急诊科、内科的住院病人,本文重点讨论其心电图改变及临床特点.

    作者:李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肌酶学及心电图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心肌酶学及心电图的改变与病情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0-2004年60岁以上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行血清心肌酶学及心电图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肌酶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心肌酶学升高幅度越大,预后越差.

    作者:赵义娟;杨庚明;沙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断指再植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断指再植足指失去血液供应的离断肢体,通过骨科与显微外科手术重建其血液循环使肢体获得再生的手术.其术后护理在临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八肽化合物,具有生长抑素类似的药理作用,但半衰期较天然生长抑素(T1/2为2~3min)延长了30倍,它能抑制生长激素,促甲状激素,胃肠道和胰内分泌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并可降低门脉高压,而无垂体后叶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我科自2005年7月-2007年8月使用善得定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1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作者:黄燕菊;庄云英;吴绿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手术治疗乳腺癌72例病人观察,分析其术后的皮瓣坏死原因,并探索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方法.结果:72例患者中,4例皮瓣坏死(5.6%),皮瓣坏死与切口选择、皮瓣厚薄、皮瓣张力、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的完整性具有明显的相关联关系,与疾病本身、手术方式以及游离皮瓣的方式、方法无明显的关联.结论:切口选择、皮瓣厚薄、皮瓣张力、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的完整性均为术后皮瓣坏死的重要因素,但所有这些因素均是直接影响了游离皮瓣的血液供应,从而引起游离皮瓣的坏死.因此,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保护游离皮瓣的有效血液循环,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正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较单纯西医治疗的优势.方法:对6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使用了中药汤剂灌肠,其中38例(61.3%)同时使用中药散剂脐部外敷治疗.结果:全组病人均治愈,平均住院18.3d.并发症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方法简单,能缩短病程,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了解医用生物蛋白胶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02-2007年295例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成两组,其中第Ⅰ组94例在手术创面喷洒医用纤维蛋白胶5ml.同时对照201例术中不用医用纤维蛋白胶,两组均放置引流管.两组进行多指标对比.结果:第Ⅰ组多指标优于或等于第Ⅱ组.结论:应用医用纤维蛋白胶可有效地减少甲状腺术后创面渗液渗血,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张蕾;肖莉;梁小燕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培朵普利组和缬沙坦组.每组各30例.在接受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基础上每天分别口服一次培朵普利4mg和缬沙坦80mg,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测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6个月后培朵普利组和缬沙坦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LVEDD无明显扩大(P>0.05),LVEF增加显著(P<0.05).培朵普利组和缬沙坦组间血压、LVEDD、LVEF无明显差异(P>0.05).缬沙坦组出现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味觉异常等副作用者明显少于培朵普利组.结论: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培朵普利相似,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陆亚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16例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对母儿的影响.探讨积极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2月-2007年3月收治HELLP综合征1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13例发生在产前,3例发生在产后,平均孕周34.5周;并发症包括DIC2例,急性左心衰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重度贫血2例,胎盘早剥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1例;剖宫产12例,阴道产4例;围产儿死亡3例.结论: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及早发现、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母婴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张冬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