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祖孙三代心脏性猝死3例报告

马国臣

关键词:心脏性猝死, 冠心病, 遗传因素
摘要:李某,男,53岁,个体三轮车司机,平素身体健康,于2003年5月7日晚饭后,突然心前区剧痛伴大汗,继之抽搐,周身发绀,口吐白沫.10min后送我院,心跳呼吸已停止,即给予心肺复苏,抢救无效死亡.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溺水23例院内急救体会

    在0~14岁儿童全部意外死亡中,溺水是第1位死因[1],现将我院自1987年6月~2005年8月收治的儿童溺水23例分析如下.

    作者:唐青;邱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从毕业生的基本技能谈临床实习带教

    1998年以来,我国大学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型教育,医学院校随之扩招,人数逐年增多,同时造成毕业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作者:杨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1 000例已婚妇女皮下埋植避孕临床分析

    皮下埋植剂是一种高效、长效、安全、可逆的女用避孕剂,药剂一经进入体内就开始恒定地、低剂量地向血中释放左旋18甲基炔诺酮,植入后24h即可发挥避孕作用,一次植入可避孕5年.本站自1993年12月~2001年12月开展皮下埋植共1 000例,现将临床应用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张巧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性.方法:30例AMI患者(为实验组)于入院即刻、1周、2周和3周取外周血标本;15例健康工作人员(为正常对照组)取外周血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血浆TGF-β1.结果:血浆TGF-β1在AMI入院即刻、1周、2周显著增加(P<0.05),且随心肌梗死恢复呈下降趋势.结论:本文结果TGF-β1是AMI时维持内皮细胞功能和损伤心肌细胞修复过程的重要因子.

    作者:蔡旭;苑冀容;邓正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乳腺结构不良症的高频超声表现分析(附75例报告)

    乳腺结构不良症又名乳腺增生症,包括乳腺囊性增生和乳腺腺病.本文收集了75例乳腺结构不良症的高频超声资料,探讨其超声表现.

    作者:常君华;林春燕;林春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结扎法闭合支气管残端102例分析

    肺切除时对支气管残端的闭合处理是手术的关键操作之一,对防止支气管胸膜瘘和胸腔感染至关重要.我院胸外科2000年1月~2007年5月共施行肺切除131例,其中102例采用结扎法闭合支气管残端, 无1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洪敏;谈永飞;薛洪生;蒋国军;徐强音;龚泽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腹腔镜在早期异位妊娠中的诊治作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治作用.方法:分析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以临床怀疑异位妊娠进行腹腔镜检查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5例患者均为异位妊娠.其中102例患者有流产或破裂征象, 33例患者病变部位完整,同时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134例.结论:腹腔镜能及时、准确地对不典型的异位妊娠作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玉娟;卢明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乙肝病毒前S1蛋白与乙肝病毒两对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分析HBsAg阳性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与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和乙型肝炎病毒DNA (HBV-DNA)的关系,以探讨前S1蛋白与乙肝两对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243例HBsAg阳性血清前S1蛋白与乙肝两对半标志物,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DNA的含量.结果:在HBV不同血清型感染模式(HBV-M )中,HBeAg阳性血清中PreS1、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1.8 %(63/77)、90.9%(70/77);HBeAg阴性血清中PreS1、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9.4 %(82/166)、55.4% (92/166).结论:前S1蛋白与HBV-DNA,是乙肝病毒感染、复制、传染的敏感标志,可弥补乙肝两对半的不足,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在不具备HBV-DNA检测设备的情况下,使用简单准确,价格低廉的PreS1检测并联合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对HBV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翁厚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新生儿危重症合并胃肠功能障碍54例临床分析

    胃肠功能障碍常发生于新生儿多种危重症过程中,它的出现常提示病情加重、预后不良.为进一步了解胃肠功能障碍与新生儿危重症的关系,探讨早期诊断与有效防治方法,笔者对54例伴有胃肠功能障碍危重新生儿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振坤;李卫华;杨夏;杨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洛汀新与保肾康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洛汀新加保肾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91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50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洛汀新和保肾康,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压(BP)、尿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治疗组TC、TG、BP、UAER明显降低.结论:洛汀新与保肾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能延缓糖尿病肾病进一步恶化,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施澄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椎弓根钉固定及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后相邻椎体间椎弓根钉固定及椎间融合器应用的临床经验,提高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治疗水平.方法:2003年5月~2006年9月,我院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43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结果:术后随访6~39月,平均16月,疗效判定按macnab标准[1],优良4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3.0%,无1例出现断钉和松动.结论: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采用椎弓根钉固定及椎间融合器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夏东升;李华;魏东;王登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剖宫产影响母乳喂养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适应证的扩大,剖宫产手术也在急剧上升,近年来因生活富裕,高龄初产妇、珍贵儿等原因,剖宫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月共分娩婴儿1 400例,其中剖宫产616例,剖宫产达44%,做好剖宫产母亲的母乳喂养、指导、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张学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非糖尿病脑梗死病人51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46 例以及正常对照组 48 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技术(FPIA)分别测定血浆总Hcy含量.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以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组高.结论:高Hcy血症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可降低其水平.

    作者:刘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探讨(附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将2002年3月~2005年1月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38例口服米非司酮12.5mg(半片),睡前顿服,连服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抽血化验内分泌6项、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同时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38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均闭经,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FSH、LH变化不明显,无子宫内膜增厚,肝肾功能均正常,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贫血得到改善.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丛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丹参滴注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用细菌内毒素检测法(BET法)检查丹参滴注液中的细菌内毒素.方法:用鲎试剂对丹参滴注液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确立丹参滴注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法.结果:丹参滴注液经1→40倍稀释后对鲎试剂无干扰作用.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可用于丹参滴注液的热原检查.

    作者:陈海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1例皮肤垢着病临床、病理及心理分析

    皮肤垢着病(Cutaneuous Dirtadherent Disease)被认为是罕见的精神障碍性皮肤病,其发病与精神因素、真菌感染、外伤、内分泌失调有关.本文对1例皮肤垢着病进行了临床、病理及心理的分析.

    作者:焦彬;李强;刘景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不同免疫功能状态对实验性硅肺发生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功能状态对硅肺发病的影响.方法:动物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抑制组和免疫激活组.石英粉尘非暴露式吸入4周后,气管、支气管、肺显微镜观察.结果:巨噬细胞功能在免疫激活组增强,免疫抑制组受到明显抑制,免疫激活组气管支气管肺的炎症较对照组轻,细胞结节较少,而免疫抑制组较对照组病变严重,肺细胞结节较多,并有肺细支气管壁增厚,胶原纤维明显,肺大泡出现.结论:当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时会加重硅肺的发生.

    作者:付承英;肖长义;屈峰;任满意;郑金瑜;王雅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浅谈狂犬病患者的安全护理体会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给人.本病是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流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呼吸困难、进行性瘫痪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失常、谵妄、幻听、幻视、冲撞等症状.病死率几乎达100%.

    作者:高冬梅;王以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后大出血合并DIC 1例的护理体会

    剖宫产术后大出血合并DIC较少见,早期诊断困难,笔者曾护理一位这样的患者,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瑛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心内科门诊心律失常患者38例,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3次/d,疗程4周.患者用药前后做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总有效率达86.8%,对肝、肾功能及胃肠道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松养心胶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燕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