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的用药护理

房金芳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围手术期, 用药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病人围手术期的用药护理特点.方法:对2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用药护理进行回顾总结与归纳.结果: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使用的药物副作用较多,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雾化吸入并不是此类病人的护理常规.结论:一定要准时足量的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只有采取细致周到的用药护理,才能保证病人围手术期的安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联合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溶液吸入给药对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哮喘儿童58例,随机分成两组,吸入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溶液吸入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的静脉滴注激素及其他平喘治疗.结果:吸入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溶液雾化吸入可以作为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急救措施,值得推广.

    作者:毛丽芬;朱炜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肿瘤病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CVC比较

    中心静脉置管,既可减轻病人长期输液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我院年初引进的护理新技术,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并发症低,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麻,不需要缝针,不限制病人活动,临床使用效果非常好.锁骨下静脉穿刺系我科常规穿刺技术,要求技术熟练,定位准确,穿刺操作难度大,易产生并发症,需要局麻及缝针.我科从2004年1~4月,分别选取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CVC各40例,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导管使用的阻塞率、导管滑脱率,以对不同病人选用不同方法置管提供依据.

    作者:朱守林;张永萍;刘学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的用药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病人围手术期的用药护理特点.方法:对2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用药护理进行回顾总结与归纳.结果: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使用的药物副作用较多,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雾化吸入并不是此类病人的护理常规.结论:一定要准时足量的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只有采取细致周到的用药护理,才能保证病人围手术期的安全.

    作者:房金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276例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的护理体会

    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是采取肾脏活组织作病理检查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对肾脏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其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术后并发症较多,所以,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以及术后的精心护理是成功穿刺及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庄玉君;吴培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球形肺炎的CT表现

    目的:分析球形肺炎的CT表现特点,以便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18例经临床证实的球形肺炎病人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球形肺炎的主要CT表现:(1)病灶多发生于下部背侧肺野,靠近胸膜.(2)病灶呈类圆形、楔形、方形.(3)边缘较模糊且不规则.(4)邻近胸膜广泛均匀增厚.结论:CT检查对球形肺炎的诊断很有价值.

    作者:李占吉;韩石曾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浅析农村妇女有机磷中毒原因及护理对策

    有机磷中毒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中毒,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对家庭和社会影响较大.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全部来自农村,且女性占绝大多数.对此,笔者分析了农村妇女有机磷中毒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华;龚玉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速尿存在配伍禁忌

    氟罗沙星是近几年出现的新抗感染药,主要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等急慢性细菌感染.速尿(呋塞米)是一高效利尿药,主要用于治疗水肿、高血压等.笔者在为1名肺部感染合并心源性水肿抢救过程中发现:静滴氟罗沙星过程中静推速尿时管内即刻出现白色浑浊及絮状物,即停止推注,拔出针头,换另一副输液器重新穿刺,说明静滴氟罗沙星注射液过程中静推速尿是完全禁止的.

    作者:于慧玲;王凌娟;刘晓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56例临床分析

    子宫切除是妇科常施行的手术,全子宫及次全子宫切除术各有利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因良性病变切除子宫要求保留宫颈的患者越来越多.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既能达到全子宫切除之目的,又能兼有一些次全子宫切除之优点,我院自2001年1月采用腹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肝动脉造影检查与选择性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

    介入放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分支,它是在影像学设备指导下,通过穿刺方法将器械引入体内进行检查诊断,并同时进行治疗的一门新学科.肝动脉造影是其中之一.我科与本院放射科合作,于2004年1~6月做肝动脉造影16例,由于临床工作密切配合,均未出现并发症.

    作者:何桂凤;陈丽娟;潘兴南;李奕鑫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哮喘患者血清TNF-а和G-CSF的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和G-CSF水平.结果:哮喘患者血清TNF-α和G-CSF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合并肺炎组高;治疗后血清TNF-α和G-CSF明显下降(P<0.01);血清TNF-α与G-CSF 呈正相关(r=0.842,P<0.01).结论:哮喘患者血清TNF-α和G-CSF升高,二者参与哮喘病理炎症发展;检测TNF-α和G-CSF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邓正华;邓剑;向成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生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生理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的理论性强,其中许多知识具有特有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学生普遍认为生理学知识庞杂,难于理解和记忆.事实上生理学从研究方法和知识获得的角度来说,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也就是说,生理学的知识主要通过实验获得[1],因此有必要通过实验手段来训练学生的科学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生理学的教学质量.然而,以往的生理学实验教学通常安排在理论课授课之后进行,表现为印证已学有余而探索未知不足,使得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授课质量,笔者对生理学教学的改革进行了初步尝试.

    作者:姚丹丹;李伟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高龄合并糖尿病腹部手术病人39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合并糖尿病的腹部手术病人的外科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2003年12月外科治疗的39例高龄合并糖尿病腹部手术病人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中,择期手术24例,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7.0~10.0mmol/L;急诊手术15例,术前、术中空腹血糖控制在8.3~13.9mmol/L,术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2例.无酮症酸中毒,死亡1例.结论:对高龄合并糖尿病病人的腹部手术只要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选择合理的手术时间及麻醉方式,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外科治疗效果.

    作者:张士兴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ZT胶在颅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我院自1998年4月~2004年1月,采用国产医用ZT胶(广州白云医用胶有限公司 )粘合整复颅骨骨折碎片I 期颅骨成形76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高福源;王金杰;丁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共同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加强对我院药品的监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根据省、市、县药监、卫生主管部门的实施意见,我院迅速制定了药品不良反应(以下简称ADR)报告,制度和ADR监测网络,在ADR监测中,我们逐步摸索总结出一些适合医院开展ADR监测工作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成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1例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体会

    动脉本身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动脉瘤,造成血液成分改变,粘稠度增加,或者流速减慢,均可引起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6h即可有组织细胞坏死,12h便会有不同程度坏疽.我科收治了1例左下肢大部分动脉闭塞伴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溶栓、抗凝祛聚、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1周后,避免截肢,痊愈出院.

    作者:伍宏燕;袁力蓉;王爱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治疗

    转移瘤是脊柱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仅次于肺,肝居第3位.常因椎体和附件的广泛破坏导致脊柱不稳,引起临床上难以处理的疼痛;若侵犯椎管压迫脊髓,将严重损害患者神经功能,患者只能长期卧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脊柱转移瘤的治疗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不少争议.近年来,随着外科治疗观念和技术的进步,手术治疗以成为脊柱转移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笔者自1996年6月~2002年11月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12例.

    作者:李春田;董玉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喉癌手术治疗的心理护理

    喉癌发病率居头颈部恶性肿瘤的12例第3位,其好发年龄在50~60岁之间,治疗有手术治疗及放射治疗,目前,首选手术治疗.接受这种治疗的患者,除承受一定的疾病痛苦外,由于手术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声困难和改变了正常呼吸通道,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为使患者有良好的情绪,克服困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在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治疗护理得当,故均收到良好的疗效,现将在护理过程开展心理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霞;任会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小儿消化性溃疡病30例临床分析

    消化性溃疡可见于小儿时期任何年龄,新生儿时期亦可发病,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发病率高,以学龄前儿童多见.

    作者:牟桂芬;褚艳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静脉推注安乃近、林可霉素注射液致死亡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7岁,66kg.既往体健.患者因感冒发热、畏寒4h(下午3:30)前在本村卫生所就诊,给予25%葡萄糖注射液5mL×5支,维生素C注射液0.5g×6支,地塞米松注射液2mg×2支,安乃近注射液0.25g,林可霉素注射液0.6g×2支(以上药品批号、产地不详),混合后静脉推注.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迎接新世纪挑战,探索培养创新医学人才途径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在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医学与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医学的社会作用日益显著,医学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也使得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培养具有适应科技和社会飞速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已成为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在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作者:唐路扬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