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谈谈医疗纠纷的接待技巧

仇永贵;倪松石

关键词:医疗纠纷, 接待, 司法部门, 法律意识, 增强, 经验
摘要:由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司法部门的介入,对医疗纠纷的接待提出了新要求.结合我们多年来接待医疗纠纷的经验,笔者觉得在接待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安瓿标签改革探讨

    长期以来,我国在对药品质量管理中,未对注射用安瓿标签有过统一的标准要求.许多药品安瓿仅为简单喷涂兰色或黑色的标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通用名和商品名混用,与外包装盒上名称有时不一致;②个别品种限于喷印条件,没有容量或剂量标识;③有效期与批号不全或不印.

    作者:刘洋;武俊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老年人腹部手术后呃逆治疗与临床分析

    我院1991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高龄腹部病人187例,全部行开腹手术治疗,其中并发呃逆的24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华;李云芳;任旭东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人际关系对护理工作的影响

    护士的人际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护理工作质量.护理人员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护患关系、护士与陪床的关系、医护关系、护际关系、护际关系、护士与医院各部门各类人员的关系、护士与社会群体的关系、护士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日常护理工作,因此,护士应学会适当的处理人际关系.

    作者:卢红卫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不宜相互替代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其中青霉素类包括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钠、氨苄青霉素钠、邻氯青霉素钠等.头孢菌素类包括头孢噻吩钠、头孢唑啉钠、头孢氨苄、头孢噻肟钠等.因为此二类抗生素在结构中均有β-内酰胺环,故统称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些医院用青霉素皮试替代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皮试做为常规,而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发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不宜相互替代,报告如下.例1:男,48岁,肺内感染,在使用青霉素过程中,加氨苄青霉素6g/500mL.静点约50mL时,出现头昏,头痛,颜色潮红,全身瘙痒,出汗,恶心、心慌,便意,血压下降等.

    作者:徐艳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关于如何提高中药汤剂处方调配质量的探讨

    中药汤剂是祖国医学防治疾病的经典剂型之一,至今仍广泛应用.中药汤剂处方常选用多味药物进行配伍,而处方调配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疗效,甚至危的生命,因此提高中药汤剂处方的调配质量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笔者10余年的工作经验,分别从审方、调配、称量、药物处理等操作方面总结了如何提高中药汤剂处方的调配质量,供同道参考.

    作者:冯陆冰;孙立靖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术在不同心理状态下的麻醉效果

    目的:通过对两种不同心理状态下人工流产术(以下简称人流)病人接受异丙酚麻醉的效果比较,探索心理因素对异丙酚药效的影响.方法:将215例无痛人流病例分为两组,A组(n=130),为术前1~2d预约的病例,并向其说明有关麻醉和手术的常识,让病人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B组(n=85),当日来诊接受无痛人流或常规人流术不能耐受者.对两组的麻醉效果、用药量及sPO2、HR、SBP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与B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麻醉药用量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组病人术前、术中HR、SBP都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病例对手术经过均无记忆,但B组病人麻醉中恶梦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心理状态对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有影响,充分的心理准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异丙酚药效有协同作用.

    作者:孔宪营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654-2热敷治疗头皮静脉输液渗漏

    儿科常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法.由于头皮血管细小,管壁薄,婴幼儿输液不合作,易使头皮静脉输液发生渗漏.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时,轻则引起局部红肿疼痛,血管硬化,重则引起组织缺血坏死.我科1998~2000年对40例头皮静脉输液渗漏患儿行局部0.2%654-2热敷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侯裕娇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眼外伤受术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眼球的位置暴露,结构极为精细脆弱,无论平时或战时,眼外伤都很常见,往往造成视力障碍甚至眼球丧失,是单眼失明的主要原因.眼外伤患者大多以急诊住院,常需要手术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我科126例受术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剖析.

    作者:刘丽娜;黄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急性淋病性腹膜炎28例误诊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内性病患者日益增多,我院1994~2000年共收治急性淋病性腹膜炎28例,但有22例被误诊为阑尾炎.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谢志坚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急性中风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不利等后遗症,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了长期的身心伤害,为此,古今医学工作者为攻克此症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但至今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1999年元月~2000年元月,选择4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以针刺夹脊穴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并以对照组的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党亚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支架术的护理体会

    我院自1994年开始,对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病人应用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36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廖丽红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青功饮治疗青春期功血134例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青春期出现功血则以下丘脑周期中枢成熟缺陷引起无排卵为主要原因,属中医崩漏范畴.笔者自拟青功饮具有补肾养血,固冲止崩作用.近5年来,用以治疗该病134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翠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HCV表达的初步探讨

    目的:观察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表达,探讨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HCV的表达几率.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活检.取肝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组织中的HCV.结果:10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HCV阳性表达者10例,HCV检出率为10%.结论:结果表明,HCV是引起肝炎肝硬化的又一重要因素.

    作者:刘兰侠;刘伟;罗婵;王兰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胃食管反流病43例误诊分析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烧心、返酸、胸痛等症状,并可致食管炎、食管外组织损伤的疾病.西方国家发病较高,成人每周有1次烧心,返酸症状者达19%.我国对本病研究时间较短,尚缺乏系统流行病学资料,现将我院收治的误诊病例做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汤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老年食道癌开胸术后呼衰的护理

    1997年10月~1999年12月,我科共收治70岁以上的老年食道癌患者87例,均行食道癌根治术.现将术后出现呼吸衰竭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选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浅谈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医院的窗口,门诊病人流动性大,他们对医院的评价比较客观.护士在门诊的护理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深入细致地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促进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发展,从而赢得病人的信赖,提高医院的声誉.

    作者:邝凤莲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护理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主要方式.现代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使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存活时间大大延长.但是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应引起透析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李爱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皮管在五官再造修复中的应用

    我们1991~1999年以来采用皮管再修复五官1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9岁~34岁.其中鼻再造8例,耳廓再造4例,唇再造1例.应用肩胸皮管10例,上臂内侧皮管3例;二次手术完成8例,三次手术完成4例,四次手术完成1例.皮管长10~18cm,宽6~8cm,术后移植皮瓣与受区愈合良好,再造的五官外观满意.

    作者:丁祥生;王德伟;沈干;章庆国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13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帮助临床医师对该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3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服药史、临床症状、肝功能试验、停药后的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中药类占39.13%、抗结核14.49%、抗生素占9.42%、皮肤科用药占7.97%、免疫抑制剂占12.31%、解热止痛剂占3.62%、神经系统占4.35%、消化系统占2.90%、化疗药占2.90%、内分泌和代谢药占2.17%、其他占0.72%.临床类型中肝细胞损伤型占36.2%、胆汁淤滞型占40.5%、混合型占23.3%.结论:抗菌素引起的肝损害减少,中药引起的增加,其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相似.

    作者:王义国;闫明先;刘倩;李洪臻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低出生体重儿184例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发病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84例低出生体重儿母亲妊娠合并症及发病症.结果: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胎、臀位占低出生体重儿发病因素前四位.发生率分别为:28.8%、17.39%、14.67%、11.41%.结论:加强孕期保健,积极防治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关键.

    作者:王玉华;周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