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晓阳;郑志农;付玉梅
为减轻肺心病患者的痛苦,提高治愈率,笔者采用DPDS方案治疗22例肺心病,并在治疗前后进行心功能监测,结果除2例80岁以上病人显示低搏功外,其余20例心功能全部恢复正常.
作者:唐性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严重酸碱紊乱是危重症恶性循环组成环节之一,也是导致抢救失败的重要原因[1].及时正确地诊治酸碱紊乱是控制原发疾病、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文总结了笔者近年来收治的有完整血气资料的危重症合并酸碱紊乱48例,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沈霞;薛玲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整体护理是以科学的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要求儿科护士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担当多元化的角色.
作者:罗欣涛;卢红卫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对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足月妊娠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初产妇为观察组,50例足月妊娠自然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产后均实行母婴早期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等措施,监测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较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剖宫产是影响产妇泌乳的重要因素.结论:为促进剖宫产后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我们采用以下对策:①帮助母亲建立信心;②协助产妇正确哺乳;③乳房护理;④做好母亲饮食护理.
作者:惠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临床中为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痛苦及恐惧心理,运用静脉留置针以生理盐水稀释肝素液保留封管,供随时采集血标本,但对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本研究目的即为避免这一弊端.方法:经过30例患者静脉留置针稀释肝素液封管保留改进前后取血标本比较.结果:保留封管1min后,抽取含封管保留液的1mL血液废弃,再取血标本与同时在同一处留置针初没封管时取血标本进行检验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采血,先抽弃封管保留液1mL的血液后,再取血标本,不影响病人检验结果.
作者:石丹琴;冯润芬;李俊;陈素文;龙敏;黄友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于脊柱恶性肿瘤,以往产;曾放弃手术治疗,导致病人有生之年蒙受巨大痛苦.随着肿瘤综合治疗及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使该病的手术治疗有了较大进展.1999年12月我科收治了1例第3腰椎体恶性肿瘤的患者,入院后成功进行了肿瘤的切除、植骨、Zplate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辅以化疗等综合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京;陈少群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肺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40例70岁以上肺癌肺切除病人进行分析,其中16例病人发生心律失常,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72h连续监测心电图及血压,如发现心电图异常,即作记录分析,必要时作血气分析.结果:全组16例经抗心律失常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对术前心功能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对高龄肺切除的术式即肺切除的范围,术前要有充足的估计.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应作为反映肺容积的客观指标.
作者:王伟林;沈关明;陆原建;马韵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现代医学证明,心理致病是通过人的中枢神经,内分泌等系统中介来起作用的,不良的心理刺激会影响中枢神经,使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心身疾病,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心理活动,每位患者均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是增强患者对疾病认识与抗病能力的关键,对疾病的康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方运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36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试验组)及催产素组(对照组).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132例,术中打开腹膜时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催产素20U.催产素组104例,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催产素20U,静脉注射催产素10U,静脉滴注催产素10U,以上各组观察术中及术后2h内出血量.术中及术后2h平均出血量,米索前列醇+催产素为175.43±55.89mL;催产素组206.10±98.74mL.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与催产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强于催产素,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
作者:刘永平;刘振春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婴儿闷热综合症是一组婴儿在寒冷季节因捂闷过度引起的以缺氧、高热、大汗、水电解质紊乱、抽搐、昏迷及多器官功能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多发生在6个月以内的婴儿,农村发病率高,发病急,病情重,可在短时间内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若发现、诊断、治疗不及时,易致死亡.存活者常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儿科1998年10月~2001年4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高压氧治疗婴儿闷热综合症35例,疗效显著.现将高压氧治疗与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李传玲 刊期: 2001年第11期
Rel/NF-κB转录因子是免疫、炎症和应激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同时也参与细胞增殖调控和凋亡.近几年来与NF-κB活化有关的信号转导途径以及相应诱导的基因表达的研究有重大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NF-κB活性失控与人类肿瘤发生相关,因为上游信号酶的组成性活化或抑制蛋白IκB亚单位的失活突变导致Rel/NF-κB蛋白活性持久存在于人类肿瘤细胞系中.本文对NF-κB活化与肿瘤的关系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钟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分支杆菌菌型鉴定结果及初复治耐药现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82例分支杆菌培养阳性的肺结核住院病人进行了菌型鉴定和耐药测定,耐药性测定方法和耐药标准按中国防痨协会制定的全国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进行.结果:菌型鉴定表明182株分支杆菌中人型结核杆菌176株,占96.7%,非典型分支杆菌6株,占3.3%.182株分支杆菌中耐药74株(40.7%),非典型分支杆菌耐药率100%,74株耐药菌对链霉素耐药率高(60.8%);单一耐药56.8%,耐3种药以上24.3%;初治耐药率28.2%,复治耐药率67.2%,P<0.01;51岁以上老年组耐药率73.2%,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耐药率100%.结论:分支杆菌耐药性与临床肺结核病的类型、病程、年龄均密切相关,分支杆菌的菌型鉴定和耐药性测定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加强对结核分支杆菌耐药的监测,化疗的管理,实行科学的临床用药,是降低结核病耐药率有效的措施.
作者:黄捷晖;吴波;张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47岁,因服用富路通7d后,全身出现散在疮疹样荨麻疹,部分表皮松解剥脱入院,入院时发热,体温39℃,全身溃烂,面积为90%,就诊前未服用其它药物,住院后经精心治疗护理,14d痊愈出院.
作者:刘荣娟;刘绍菲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恶性血液病引起多系统损害,亦可浸润皮肤.原发于皮肤或皮损为主要表现,有的是首发症状,而血液学变化不大,常易误诊为其它皮肤病而延误治疗.笔者1985~1998年间共收治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兰德辉;何春渝;李玲;李高;李书武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以下简称米索)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41例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索(A组)和催产素(B组)进行引产,并对他们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两组引产成功率A组96.7%、B组42.6%,单次给药成功率A组78.5%,B组21.7%,均有显著差异(P<0.05);②剖宫产率A组8.3%,B组17.5%,差异显著(P<0.05);③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A组5.0%,B组4.3%,无显著差异(P>0.05);④急产率A组9.9%,B组2.5%,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索用于足月妊娠引产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有利于计划分娩,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引产方法,值得推广,但阴道置药易引起急产,故需探求一种更有利的给药方法.
作者:练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恶性肿瘤患者经周期性化疗后经常出现白细胞减少或缺失.化疗期间应用益血生进行骨髓保护,与常规升白药对照,结果表明:①益血生能明显减轻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②两组在白细胞降低程度,持续时间及恢复情况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
作者:韩猛祥;朱振胜;韩冬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硝苯地平(Nifedipine,NF,心痛定)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随着药理学的深入研究,临床应用不断拓宽.近几年来发现对消化系统某些疾病有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21世纪的医学科学与教育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学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与多元化的文化竞争,对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张旭;周立颖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护理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如何有效地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面临的新课题.现将影响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归纳如下.
作者:梁椰林;高艳丽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本文对医院使用临时工护士的背景和临时工护士的业务、技术特点及思想现状,分析目前医院对临时工护士管理的方法和不足,探讨综合管理对策及今后管理中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作者:桂鸿斌;蔡德芳;尹保荣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