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萍;汤玮;石勇铨;刘志民;孙亮亮;刘明;曲卫;夏培金;张春阳
目的 探讨增强型能量多普勒(E-Flow)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评价的可行性及其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应用E-Flow成像技术对8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斑块进行检查,根据斑块内部回声特点,将其分为软斑(41例)、硬斑(15例)及混合斑(25例),观察斑块内E-Flow显像特点.根据斑块内有无血流信号,再将患者分为斑块内有血流组(59例)和无血流组(22例),比较两组间脑梗死发生率.在斑块内有血流组中,比较脑梗死与非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结果 81例患者中,共有59例患者的斑块可探及血流信号,其中软斑38例(占64.4%),混合斑21例(占35.6%),硬斑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斑块内有血流组脑梗死发生率(76.3%)显著高于无血流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内有血流组中,脑梗死与非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Flow成像能显示粥样斑块内有血流与脑梗死有关,提示该技术可以作为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方法之一,并可初步预测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张晓红;段星星;朱文晖;唐水娟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利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卵巢早衰(POF)患者卵巢形态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探讨其形态、血流特征性改变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符合临床及实验室诊断39例POF患者及39例正常育龄妇女(对照组)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组受检者的卵巢声像图、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 POF组的卵巢大小(左右径及前后径)、回声、卵泡数目、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OF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卵巢回声偏高、前后径及左右径小于正常者,卵泡数目少于正常者;卵巢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末期流速(EDV)低于正常者,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高于正常者.经阴道超声检查卵巢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诊断POF.
作者:段丽;周慧丽;向红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常见报警原因及安装使用中易出现的问题.方法 2007年7月-2009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血糖控制不良或低血糖行动态血糖监测者共140例,对动态血糖监测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报警原因.结果 42例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发生报警,共79次.其中校准错误报警42次(占53.2%),断开报警31次(占39.2%),探头信号不在正常范围报警4次(占5.1%),噪音报警2次(占2.5%),未发生电池电量不足报警.2例患者在监测中无意中关机导致部分图像丢失;1例在安装后误操作将血糖单位mmol/L改为mg/ml导致数据丢失;1例将设置中的日期设置改变导致数据丢失;1例未清除前一个患者的监测图像,导致本次监测图像与前一患者的图像相连;3例探头脱出;2例安装24 h后信号波动仍较大需更换探头.结论 熟练掌握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安装程序,及时发现和处理报警是保证动态血糖监测过程顺利完成及监测数据完整准确的关键.
作者:高杰;佘毅;胡宇;安振梅;李双庆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分析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提高对SIADH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SIADH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诊治情况.结果 12例患者的基础疾病以肺部病变为主(10例),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及精神症状为主.均有低钠血症,血钠99~128 mmol/L,平均119 mmol/L;血渗透压平均258 mmol/L.治疗分为对因和对症治疗,主要是治疗基础疾病,同时限制水的摄入,严重者可适当静脉滴注3%~5%氯化钠注射液.结论 正确认识SIADH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对明确诊断非常重要.
作者:应志敏;陈瑞柄;徐军鹏;胡国豪 刊期: 2010年第18期
我院2006-2009年收治的18例真菌性鼻窦炎中有3例误诊为鼻窦恶性肿瘤,误诊率16.67%.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高红;陈浮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经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NENE)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因SAP而进行NENE的SAP患者35例,选择同期行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支持4周)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肌酐、血胆固醇、三酰甘油、血钙及空腹血糖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各种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经4周的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钙、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及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ENE组与TPN组患者感染、多器官功能不全、高血糖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TPN相比,NENE尽管不能降低SAP患者的病死率,但可显著减少各种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经济负担,其价值更优于TPN.
作者:骆一舟;陈尚武;赏仲兔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对比胆囊癌患者超声和螺旋CT检查的表现特征,探讨二者对于胆囊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病理证实的42例胆囊癌患者的超声表现与螺旋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并做诊断价值比较.结果 超声和螺旋CT诊断胆囊癌分别为26例和28例,诊断率分别为61.9%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或螺旋CT诊断胆囊癌共37例,诊断率为88.1%,显著高于单纯超声或螺旋CT检查的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与螺旋CT结合诊断胆囊癌,可提高胆囊癌诊断率,弥补单一检查的缺陷.
作者:应菊芳;徐丽萍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对比两种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分别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方法 共收集1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140例采用PEG-IFN -2b(佩乐能)治疗,1.5 g/kg皮下注射,1次/周;31例采用PEG-IFN-2a(派罗欣)治疗,180 g 皮下注射,1次/周.两组均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剂量:PEG-IFN -2b组≥10.6 mg·kg-1·d-1,PEG-IFN-2a组为800~1 200 mg/d,口服,总疗程为48 周.定期随访,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尤其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结果 171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联合治疗后血液系统明显的不良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中性粒细胞≤0.75×109/L发生率为12.87%,血红蛋白≤10 g/L发生率为16.96%;血小板≤50×109/L发生率为12.28%,经调整用药方案后血象均改善,患者均能坚持完成疗程.PEG-IFN-2b组和PEG-IFN-2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中性粒细胞≤0.75×109/L为12.06% vs.12.90%(P=1.000);血红蛋白≤10 g/L为17.02% vs.16.12%(P=0.892);血小板≤50×109/L为11.35% vs.16.12%(P=0.544).HCV基因1b和6a不良反应发生率:中性粒细胞≤0.75×109/L为12.41% vs.15.38%(P=0.750);血红蛋白≤10 g/L为16.56% vs.19.23%(P=0.137);血小板≤50×109/L为11.72% vs.15.38%(P=1.000).结论 PEG-IFN -2b与PEG-IFN -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种PEG-IFN比较无明显差异,基因型1b和6a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患者均可以耐受.
作者:周宝桐;范蕴明;李德明;刘晓清 刊期: 2010年第18期
>临床提示<白塞病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体征,而且其多系统的损害并不同时出现,易延误诊断.本例患者发热3周,经抗菌治疗后仍持续高热,伴寒颤;患者曾有心肌梗死、生殖器溃疡病史,反复口腔溃疡,皮肤结节红斑,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终诊断为白塞病.
作者:李楠楠;李冬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芦荟外敷联合硫酸镁热敷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维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芦荟外敷组23例,于非透析日给予新鲜芦荟外涂,10 min/次, 2次/d;硫酸镁热敷组21例,于非透析日给予50%硫酸镁热敷,水温40~50 ℃,30 min/次, 2次/d;芦荟外敷与硫酸镁热敷联合治疗组24例,于非透析日给予芦荟外敷及硫酸镁热敷,方法同上,两者交替进行.评价3组患者的近期(4周)及远期(1年)临床疗效.结果 近期疗效:芦荟外敷组、硫酸镁热敷组和联合治疗组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芦荟外敷与硫酸镁热敷联合治疗组的疗效高于单纯芦荟外敷组和硫酸镁热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芦荟外敷组与硫酸镁热敷组的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芦荟外敷与硫酸镁热敷联合治疗组血管硬结、血管弹性降低、血流量不足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单纯芦荟外敷组和硫酸镁热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芦荟外敷组和硫酸镁热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芦荟外敷联合硫酸镁热敷对维护动静脉内瘘功能具有明显疗效.
作者:刘小平;周焱;范德环;李晓东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强化透析联合强化容量控制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4组:常规容量控制+常规透析组(CRCJ组)、常规容量控制+强化透析组(CRQJ组)、强化容量控制+常规透析组(QRCJ组)、强化容量控制+强化透析组(QRQJ组).观察研究前、研究的第6、12个月各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研究期间透析相关性高血压、低血压的发生率及患者所服降压药物的种类和费用,患者的干体质量,体质量变化,超滤量,超滤速度及尿素氮清除率(Kt/V).结果 (1)研究前4组患者的血压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的第6个月,强化容量控制+强化透析组患者的血压与研究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而其他3组患者的血压无明显下降.研究的第12个月,各组患者的血压与研究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但强化容量控制+强化透析组较其他3组下降显著(P<0.05).(2) 强化容量控制+强化透析组透析相关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透析相关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容量控制+强化透析组、常规容量控制+常规透析组(P<0.05),但与强化容量控制+常规透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强化容量控制+强化透析组患者1年内服降压药物的种类及费用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 强化容量控制联合强化透析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透析相关性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减少透析患者服降压药物的费用.
作者:张文君;王俭勤;王文革;常守凤;崔永宏;冯玲;张莉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 对2004年8月-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局完整的19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年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39项指标,采用Kaplain-Meier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腹腔积液、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年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球蛋白、肌酐、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钠、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BV DNA、脾静脉内径17项指标与肝硬化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球蛋白(P=0.000)、自发性腹膜炎(P=0.014)、肝性脑病(P=0.02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P=0.031)4项指标与肝硬化预后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球蛋白、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赵瑞娟;姚萍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患者血液中中分子物质清除的效果.方法 将48例尿毒症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成HP+HD组和HD组.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PTH)及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H、β2-MG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H、β2-MG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HP组患者PTH、β2-MG水平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组患者PTH、β2-MG水平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HD组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状改善程度优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HD治疗尿毒症患者可有效清除PTH、β2-MG,减轻皮肤瘙痒症状,改善血液净化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何平;商惠萍;杜丰;李德天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表达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78例(T2DM组)及健康体检者30例(NC组).检测两组空腹血清Visfatin和RBP4水平,并计算其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性(ISI),对Visfatin、RBP4及其他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然后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T2DM组患者血清Visfatin[(31.0±12.5)ng/ml]和RBP4[(15.3±2.9)ng/ml]水平显著高于NC组[(13.3±7.6)ng/ml,(11.4±1.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Visfatin和RBP4均与体质指数、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HOMA-β、ISI呈负相关(P<0.01);Visfatin与RBP4呈正相关(P<0.01).(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Visfatin、TG和FPG为影响RBP4的显著因素,常数项为零;RBP4为影响Visfatin显著因素,常数项为0.335.结论 T2DM患者血清Visfatin、RBP4均显著升高,且二者呈正相关;Visfatin水平高表达除类胰岛素样作用外还可能与胰岛β细胞功能有关,RBP4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IR及T2DM的发生、发展.
作者:潘佳秋;王慧慧;田建武;刘丽娟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检测老年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20(CK20)和生存素(survivin)基因的表达,探讨二者与肿瘤诊断、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结肠癌患者72例、癌前病变者54例及正常对照者42例,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CK20和生存素基因的转录,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未检测到CK20和生存素mRNA的转录;癌前病变者外周血生存素mRNA的转录率为7.4%(4/42),平均拷贝数为(2.22±0.86);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和生存素mRNA转录率分别为47.2%(34/72)和73.6%(53/72),二者的转录量与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生存素mRNA高转录者5年生存率(58.6%)显著低于低转录者(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归分析发现,生存素的表达、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CK20 mRNA和生存素mRNA在老年结肠癌患者中过表达,可作为诊断微转移和评估预后的客观指标.
作者:何清;焦洁茹;魏旭倩;赵雅洁;吴方 刊期: 2010年第18期
据报道,全球有1 000多种药物及中草药制剂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1].美国急性肝衰竭研究小组统计1998-2007年23个临床中心的1 147例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现46%由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引起,15%由不确定因素引起,12%为特异质反应性药物性肝损害引起.而引起特异质反应性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中,10%为中草药[2].目前,尚无腰痛宁引起肝损害的报道,我院2009年9月收治了一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宇;闻颖;刘沛 刊期: 2010年第18期
1 病例简介患者1,女,67岁,2型糖尿病10年,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直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0.5 g/次,3次/d)、阿卡波糖片(拜糖平,50 mg/次,3次/d)降糖治疗.平素空腹血糖在8.0~9.0 mmol/L,餐后血糖在10.0~11.0 mmo/L.但患者饮食运动不理想,每日主食量>250 g,几乎不运动.1年前于我社区卫生服务站查空腹血糖为14.27 mmol/L、餐后血糖为17.9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9.4%,总胆固醇5.3 mmol/L,三酰甘油1.7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4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09 mmol/L.尿常规:正常.
作者:杨爽;徐颖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4年6月-2009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首次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为脑梗死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3、5、7、14 d 时测定其血清VEGF和MMP-9水平,并且对患者进行梗死面积测定和预后评估,分析VEGF和MMP-9水平与梗死面积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时点的血清VEGF和MMP-9水平显著增高(P<0.01),且呈动态变化.脑梗死组各时点VEGF和MMP-9的水平间无相关性(P>0.05).血清VEGF和MMP-9水平与梗死面积均有一定相关性.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VEGF和MMP-9水平在发病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和MMP-9水平均明显增高,且患者梗死面积和预后情况与VEGF和MMP-9的水平有密切关系.
作者:俞鸣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对子宫角部位妊娠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进行对比研究,以提高二者在子宫角部位妊娠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或者临床诊断的35例子宫角部位妊娠和34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血清β-hCG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子宫角部位妊娠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角部位妊娠较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更常见条状血流信号(62.9%与29.4%),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较子宫角部位妊娠更常见筛网状血流信号(44.1%与17.1%).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子宫角部位妊娠患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显著低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而阻力指数(RI)显著高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角部位妊娠患者血清β-hCG水平显著低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检查,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对子宫角部位妊娠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鉴别有一定临床意义;超声诊断结合血清β-hCG水平检测,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周慧丽;段丽;向红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改良式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方法,提高造模成功率,检测海马回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方法 将90只SD大鼠分为椎动脉电凝组(A组),椎动脉破坏组(B组),椎动脉留置针头组(C组),假手术组(D组),其中假手术组简称SO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简称I/R组.观察再灌注后3、12、24、48 h海马CA1区苏木精-伊红(HE)染色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的表达.结果 A组造模成功率为55%,B组成功率为70%,C组成功率为90%,3组造模成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P<0.05),C组的造模成功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元大量坏死;SO组NF-κBp65表达在胞质中,I/R组3 h胞核中就有表达,12 h达高峰,到24 h和48 h都表达在胞核中,与S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后的四血管阻塞建模法简单、经济、成功率高,值得推广.通过成功模型证实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NF-κB密切相关.
作者:阳生光;苏科;涂燕喜;张兴毅;唐骅;李峰 刊期: 2010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