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见ST段抬高疾病的鉴别诊断

付强;呼日乐巴特尔;粱晓光

关键词:段抬高, 疾病, 导联, 联大, 动作电位, 平台期, 肢体, 右胸, 心室, 偏移, 复极, 电线, 波群
摘要:ST段是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连段,相当于动作电位2相平台期,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正常ST段多为一等电线,有时也有轻微的偏移,但ST段抬高在V1~V2导联不超过0.3mV,V3导联不超过0.5mV,V4~V6及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J点后60~80ms处ST段抬高大于等于0.1mV,右胸导联大于等于0.25mV,左胸导联大于0.1mV为异常.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β受体亢进综合征1例

    患者女性,51岁.因感背部不适1月就诊.既往有高血脂、高血压史.查体:血压 130/80mmHg;神清,自动体位;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律齐,心率88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X线胸片及心脏超声检查均正常.图1A为12导联同步记录中的Ⅱ、Ⅲ、aVF及V3~V5导联.P波、QRS波及T波正常,仅ST段水平下移>0.05~0.10mV,心电图报告为下壁、前壁ST段改变.4d后作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发现.临床诊断:β受体高敏综合征.给予普萘洛尔10mg,一日三次,10d后复查心电图(图1B)示:窦性心动过缓,Ⅱ、Ⅲ、aVF及V3~V5导联ST段恢复正常.符合β受体亢进综合征心电图改变.

    作者:王梅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特殊性双侧束支阻滞室性期前收缩诱发室速1例

    患者男性,50岁.因心累、胸闷、心悸10d入院.临床诊断:心律失常.查体:血压135/93mmHg,心率158次/分.实验室检查:CK 37.03u/L,LDH 1029u/L,AST 98u/L,肌钙蛋白阴性.心脏彩色超声示:双房增大,左室射血分数51%,前间壁、高侧壁运动减弱.图1A为12导联同步心电图:窦性P波0.11s,0.21mV,无切迹.P-R间期0.16s,QRS波0.13s,频率68次/分.Ⅰ导联呈qRsr型,Ⅱ、Ⅲ、aVF导联呈rsR型,aVL导联呈qR型,q呈W型,V1导联呈rsr's''型,V2导联呈rsR'S''型,V3导联呈rsR's'型,V3r<V2r,V4~V6导联呈RS型,R升支钝,电轴左偏-46°.

    作者:黄丽焓;周从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78例分析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常见的并发症,心律失常是造成AMI患者死亡特别是猝死的主要原因.我院于2001年~2005年共抢救AMI 182例,其中并发心律失常者78例(42.9%).现就其心电图变化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李红;王冬波;张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房性期前收缩伴慢径路下传呈4相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

    患者男性,71岁.病史、体检及临床诊断不详.心电图V1导联(图1A、B)示:窦性心律,P-P间距0.56s,心率104次/分,P-R间期0.16s,QRS波时限及形态正常.图中可见一系列提前出现的P'-QRS波,其偶联间期各异,当R-P'间期在0.20s、0.52s时,P'-R间期分别为0.20s、0.16s,此时上述P'波下传的QRS波时限正常,其形态也与主导心律的相同或基本相同.当R-P'间期为0.16s,其P'-R间期分别为0.60s、0.32s、0.56s(图1A P'1及图1B P'1、P'3),此时图1A与图1B中的P'3下传所产生的QRS波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改变.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频发房性期前收缩(PVS)伴房室结多径路,并慢径路下传时,呈4相室内差异性传导.

    作者:李志勤;龙佑玲;戴静;符赛琼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564例强直性脊柱炎的心电图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又名风湿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骨突关节等慢性炎性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心脏也是经常被侵犯的重要脏器之一.现对564例常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英;刘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期前收缩揭示3相分支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文氏现象1例

    患者男性, 76岁.因发热、咳嗽3d入院.曾有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查体:体温37.8℃,脉搏80次/分,呼吸25次/分, 血压 135/88mmHg.心音弱,律不齐,可闻及期前收缩.胸片提示:慢性支气管炎伴肺部感染,肺气肿.心脏彩超描记术:肺动脉增宽,三尖瓣关闭不全、返流,肺动脉高压,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减退.急查心电图示:P波规律出现,P-R间期恒定 0.19s,窦性R-R间距恒定0.90s(偶有不齐,R-R间距1.02s).

    作者:许金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房室和窦房阻滞伴短阵心房逸搏1例

    患者男性,80岁.因反复胸闷、胸痛10年加重1d入院.入院心电图曾记录到41次/分的窦缓.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远端分叉处70%狭窄,置入支架,监护心电图出现漏搏,分析如下:图1为模拟Ⅱ导联记录,示窦性心律,75次/分,P-R间期0.28s,第3、5、7心搏后出现长达1.16s的间歇,其中未见P波,长间歇后出现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P-R间期0.24s,为房性逸搏,因长间歇是以房性逸搏结束,故未能测得长间歇的P-P间距与窦性者是否成倍数关系,间歇前未见P-P间距逐次缩短.第6、7、8心搏的P波与窦性者不同,考虑为一串三个异位缓慢心律.心电图诊断:①一度房室阻滞;②二度Ⅱ型窦房阻滞;③成串房性逸搏,呈缓慢心房律.

    作者:高菲;陈万春;汪志华;朱华芳;汪蔚青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外伤性颅内血肿对心电图的影响

    外伤性颅内血肿对心电图的影响是明显的,但尚未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本文收集了近两年来ICU收治的2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例,对术前、术后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对心电图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张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应用谷维素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价值

    室性期前收缩(PVS)中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我院2005年~2006年门诊心电统计数据表明,按每日工作量平均20人次计算,每月大约有600多人次.PVS约占就诊总人数的10%左右.本人抽样统计了1d 32例的门诊就诊心电图者中就有4例PVS患者.PVS在各种心律失常患者中占首位.其发病原因大致有两种:①发生在健康人中的PVS可能与精神和体力疲劳,情绪紧张,过多吸烟、饮酒、喝咖啡有关;②器质性的PVS,有冠心病、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本文结合经验和有关文献,选择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良性PVS、恶性PVS 16例,对他们应用谷维素治疗并进行跟踪随访.

    作者:刘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二度Ⅱ型房室阻滞、房性及交接性逸搏心律1例

    患者男性,78岁.临床诊断: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电图示:P波规则出现呈双峰,Ⅱ、Ⅲ、aVF、V5、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QRS波群呈室上性.RV5+SV1=6.8mV(4.0mV+2.8mV),TV4~V6倒置,u波宽大(图略).图1为Ⅱ导联,Ⅱa~Ⅱc为连续记录,Ⅱd为Ⅱc后隔行记录.全图窦性P波呈双峰,前峰大于后峰,P-P间距0.67~0.75s左右,频率80~89次/分,下传的P-R间期0.18s,部分P波未下传.Ⅱa P6提前发生,前峰小于后峰,P′-P间距(偶联间期)0.45s,为起源于右房上部的房性期前收缩.

    作者:王永成;周从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颈动脉窦按摩致使心脏停搏12.38s心电图1例

    患者女性,64岁.因活动后心慌,心前区不适3年,加重伴心前区疼痛1天就诊.查体:患者痛苦面容,皮肤湿冷;体温35.50℃;心率16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80/60mmHg.立即检查心电图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作者:李桂侠;李学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单心室心电图1例

    患者男性,9岁.因发现心脏杂音9年入院.患者系足月顺产,出生后易感冒,1月时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未经任何治疗,此次要求手术治疗来我院.查体:体温36.8℃,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70mmHg.发育较差,营养一般,口唇及面部无发绀,头颅无畸形,轻度杵状指,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自如,双肺语颤正常对称,无胸膜摩擦感,叩诊呈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

    作者:伍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脑梗死者125例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 观察中老年脑梗死者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及CT证实的125例(男性70例、女性55例)中老年脑梗死者24h动态心电图(DCG)作分析.结果 125例中异常心电图123例,占98.4%;男性69例(占56.1%)、女性54例(占43.9%);性别间无明显差异(P>0.05).心律失常以房性期前收缩(PAS)多,有106例(单一PAS仅18例);室性期前收缩(PVS)80例(单一PVS仅4例);房性心动过速(房速)60例(均合并存在).心律失常大多以二种以上组合出现,以PAS并发房速、PVS多,占40例.此40例中男性29例(占72.5%)、女性11例(占27.5%);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加强对脑梗死者的DCG检测,有助于更好地发现心律失常,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麦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关注细节 强化可操作性 提高识图能力

    心电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更是经验科学.心电图诊断是通过操作来实现的,其中蕴藏着很多经验性的体会和领悟.这已成为广大心电研究者的共识.

    作者:方炳森;朱力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153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时间特点,为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153例确诊为AMI者1天24h、每年12个月发病分为4个时间段,找出4个时间段的分布规律.结果 每天早晨6时至中午12时,每年1~3月是AMI的发病高峰.每日6~12时发生率为38.6 %,每年1~3月发生率为39.9%,与其他时间段的发病例数及占总例数的百分比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AMI发病高峰为每天上午,每年的1~3月,发病在我市有一定的时间规律.

    作者:赵红;韦振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P on T诱发心房扑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蝉联现象1例

    患者男性,6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为12导联同步记录的aVF、V1、V2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P间距0.88s,频率68次/分.P波增宽切迹,P-R间期0.17s,下传QRS波为室上性.R2、6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相异,其前虽有P波,但P-R间期<0.12s,形态与窦性P波明显相异(Ⅰ、V2~V4明显),为交接性期前收缩,其后的完全性代偿间歇.

    作者:罗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心电图低电压在健康人体检中的探讨

    心电图的QRS波群低电压(简称低电压)在临床及健康人群的体检中并不少见,除去明确的病理因素外,多数健康人低电压的确切机制尚不明了.有关阐述低电压新理论及机制的资料很少见到.笔者就近五年来查阅到的专著书籍及大部分期刊,尚未能见到有关健康人低电压的资料[1~7].

    作者:金秋法;姚新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AT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6例的临床评价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ATP终止不同年龄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时复律时间、长间歇及其副作用.方法 以静脉给药,将56例随机分为青年组(A组)、中年组(B组)和老年组(C组).结果 56例PSVT全部中止,各组复律时间无差异.结论 C组长间歇延长、副作用和剂量有关,C组用量宜从低剂量开始.

    作者:马淑英;刘振波;李志平;栾桂芹;吕金兰;张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常见ST段抬高疾病的鉴别诊断

    ST段是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连段,相当于动作电位2相平台期,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正常ST段多为一等电线,有时也有轻微的偏移,但ST段抬高在V1~V2导联不超过0.3mV,V3导联不超过0.5mV,V4~V6及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J点后60~80ms处ST段抬高大于等于0.1mV,右胸导联大于等于0.25mV,左胸导联大于0.1mV为异常.

    作者:付强;呼日乐巴特尔;粱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

    患者男性,68岁.因眩晕1w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查体:血压 160/90mmHg;心率85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无特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A、B)示:窦性心律.图1A中P3提前出现,并引起心房扑动,心房率300次/分,房室传导比例2∶1、3∶1,平均心室率107次/分.在图1B中可见另一类室上性心动过速,其QRS波形态与主导心律大致相同,但在V1导联可见假性r'波,R-R间距匀齐,心率171次/分,故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图中R14后假性r'波消失,R14~R19间可见房颤波,该短阵的房颤终止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作者:李志勤;龙佑玲;张瑞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