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舒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贺翔;徐南华

关键词:舒必利, 功能性消化不良
摘要:目的 观察小剂量舒必利联合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内科常规一般对症治疗,治疗组除一般对症治疗外加服小剂量舒必利.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总有效率9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合用小剂量舒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有效.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应用

    目的 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rhaFGF(100U/0.1mL/cm2)湿纱布覆盖创面,对照组使用0.1%雷夫诺尔湿纱布覆盖创面,两组均用数层无菌纱布包扎固定.结果 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6.52±4.76d,有1例出现瘢痕增生,瘢痕较薄较轻,无功能影响.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25.38±4.26d,有9例产生瘢痕增生,其中有2例出现挛缩,功能活动受限.结论 rhaFGF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疗程短,效果显著.

    作者:张九恒;徐启文;章发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3例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结果 13例患者均为原发病灶,呈类圆形、类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状,其中有3例肿瘤为恶性,包膜不完整,术后复发伴其他脏器转移,余10例均为良性,包膜完整,密度均不均匀;13例患者中有5例可见钙化,5例见斑片状坏死,3例见条带状钙化及斑片状坏死;13例患者增强扫描均呈中等度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瘤体内见粗大血管影,该3例患者中1例为良性.13例患者中以体检发现腹部肿块者10例;以高血压症状就诊者3例,其中1例为恶性副神经节瘤.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术前诊断,对临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苗焕民;胡春洪;胡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47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4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治组25例(53.2%),非根治组22例(46.8%).非根治组中姑息性切除2例(4.3%),外引流术16 例(34.0%),行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1例(2.1%),探查活检3例(6.4%).结果 根治性手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25.0%和12.5%,非根治组均于3年内死亡,其中姑息性切除2例于3年内死亡,外引流术后1年生存率为56.3%,均于术后2年内死亡,单纯探查3例均于术后3月内死亡.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根治组.结论 根治性切除目前仍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有效手段,对不能根治切除患者,姑息性切除甚至是引流术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作者:李洪营;匡玉庭;纪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肾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肾功能不全患者与血浆脂联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肾动脉硬化所致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并探讨血浆脂联素水平与肾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经超声证实的肾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患者60例,对照组30名,采用放射免疫方法 分别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结果 肾动脉硬化所致肾功不全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均有所下降.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是肾动脉硬化患者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邵建苹;刘娜;郑玉霞;冯艳春;厉国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冠脉支架术后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原因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脉造影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引起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可能原因.方法 入选2009年~2010年所有复查造影的冠心病支架治疗患者73例,将其分成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分析两组间可能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间差异.结果 73例患者共植入177枚支架,其中有22枚支架发生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随访时造影提示支架内管腔内径损失≥50%).分析两组基本临床资料特征及支架长度、直径,是否为药物涂层支架等因素;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在吸烟、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直径和药物/非药物支架方面有显著差异(P <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仅支架长度(P=0.009)、直径(P=0.029)和药物/非药物支架(P=0.026)为冠心病介入患者发生ISR的预测因子.结论 冠脉支架植入后发生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为支架长度、直径及是否为药物支架.

    作者:王强;陈建昌;李晖;邵春来;徐卫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康脉2号胶囊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瘫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0例

    目的 探讨康脉2号胶囊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瘫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康脉2号胶囊5粒,每日3次口服+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一日一次静点,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康脉胶囊口服配合静点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DVT,总有效率达到90%,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康脉2号胶囊治疗DVT可以提高药物之间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周勇;徐树军;刘娜;伍丽红;袁玉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胸腺瘤患者血清sFas水平与重症肌无力相关性研究

    目的 检测胸腺瘤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131例胸腺瘤患者根据是否合并MG分成A B两组,A组70例,B组61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sFas水平.对两组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间比较,A组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极显著(P<0.001);两组间同分型同分期胸腺瘤间sFas差异极显著(P<0.001);同组间无论胸腺瘤分型或分期是否相同sFa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眼肌型MG患者血清sFas明显低于其他临床分型MG(P<0.001).结论 胸腺瘤的生物学特性与MG的发生无直接相关性,Fas 基因和蛋白结构的变异可能是MG发生的直接原因,通过进一步研究,血清sFas水平可能作为评价病情和疗效的客观指标.

    作者:张航;戚其学;许广辉;刘洋;杨焱淼;曲晓翰;张其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与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并分析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肾癌、癌旁组织、正常肾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7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标本包括:47例肾癌组织、41例癌旁组织、38例正常肾组织、35例患者外周血标本,制备组织抽提液及外周血清.运用ELISA法检测三种组织及血清中TSP-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TSP-1在肾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肾组织三者间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6.44±4.80ng/mL、42.55±4.12ng/mL、46.55±1.55ng/mL,依次递增,三种组织间的表达水平,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TSP-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肾癌TNM分期与Fuhrman分级的提高而均降低,且都呈负相关(r=-0.84,P<0.01;r=-0.70,P<0.01).结论 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在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肾癌的TNM分期和Fuhrman分级关系密切,可作为评判肾透明细胞癌发展及恶性程度的指标.

    作者:邱振伟;温端改;侯建全;浦金贤;张光波;魏雪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诊治分析(附15例报告)

    目的 总结分析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00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5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及预后随访.结果 15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中,2例胰腺癌患者因原发病的复发转移终死亡,1例患者因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余无再出血.结论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结合相关病史、胃镜、超声内镜等检查可协助明确诊断,可通过脾切除术或同时结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愈,需重视胰腺原发疾病的治疗.

    作者:韦民;金祯;王天民;陈晓峰;樊立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与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测定BPV、AASI.结果 AASI与24小时平均收缩压(r=0.231,P<0.001)、2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r=-0.132,P<0.01)、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r=-0.13,P<0.01)、24小时舒张压变异性(r=-0.21,P<0.01)及勺型血压(r=-0.13,P<0.01)有明显的相关性.AASI与24小时平均收缩压(β=0.018,P<0.001)、2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β=-0.011,P<0.01)、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β=0.036,P<0.01)、24小时舒张压变异性(β=-0.01,P<0.01)、勺型血压(β=-0.15,P<0.01)、及左心室质量指数(β=0.022,P=0.034)之间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AASI与BPV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徐香山;金元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己酮可可碱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创面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创面微循环的影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已经明确诊断的高压电烧伤病人58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平均年龄32.12±10.34岁,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PTX治疗组(治疗组),每组29例.治疗组给予PTX(每次0.1g静点,每日一次,共7d)治疗,其余治疗两组均一致.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图像仪检测2组病人入院时治疗前及治疗后24h、48h、3d、5d、7d后六个时相创面微循环血液灌流值(MPD),对观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前创面MPD分别是(1.2±0.38)V、(1.36±0.33)V,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各时相创面MPD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创面血运明显优于对照组创面血运.结论 PTX 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创面微循环有改善作用.

    作者:邵洪波;张庆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高血压、高脂血症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进展的影响.方法 将明确诊断的211 例老年BPH患者纳入研究,并分为4组.1组为单纯BPH组(53例),2组为BPH合并高血压组(102例),3组为BPH合并高脂血症组(25例),4组为BPH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组(31例),回顾性分析其血压、血脂与前列腺体积、尿路梗阻症状及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1组相比,2组、3组和4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显著增大、残余尿增多、IPSS评分增加、大尿流率(Qmax)下降、血清PSA显著增高(P均<0.05).血压收缩压值与前列腺体积、IPSS、残余尿、血清PSA呈正相关;血清甘油三酯浓度与前列腺体积、IPSS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明显加重BPH的下尿路症状,促进前列腺体积增大,是BPH临床进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钰;浦剑虹;李建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肺癌及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共刺激分子mRNA表达的研究

    目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方法 检测共刺激分子CD28、CTLA-4、ICOS、ICOSL mRNA 在食管癌及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量,以探讨共刺激分子CD28、CTLA-4、ICOS、ICOSL在食管癌及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分别选择10例食管癌患者、2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55名健康正常人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群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28、CTLA-4、ICOS、ICOSL mRNA 的含量,分析共刺激分子基因表达量在健康人及患者间的差异,同时分析共刺激分子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不同年龄段,食管癌及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ICOS、CTLA-4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人;患者及相同年龄段健康人外周血中ICOSL mRNA 的表达量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共刺激分子基因表达量在不同的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等的分组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癌症患者外周血中活化性共刺激分子CD28、ICOS mRNA表达水平的下降可能与肿瘤免疫逃避有关,抑制性共刺激分子CTLA-4 mRNA表达水平的下降可能提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共刺激分子的基因表达水平尚不能作为判断疾病发展状况的指标.

    作者:周志英;蒋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银杏叶提取物改善微循环治疗亚健康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亚健康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 选择已确诊的100例亚健康人,其中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龄 36.87±12.46岁.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7.5mg,每日一次,静点,每15d一个疗程.采用WX-9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观测100例亚健康人治疗前当天和一个疗程后第一天的足甲襞微循环,对治疗前后的观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判断治疗效果.观测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微血流动态、微血管周围状态共三方面17项.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微血管清晰度升高,管襻数增加,输入枝及输出枝长度增长,输入枝、输出枝和襻顶直径增加,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性降低,襻周渗出和出血减少,亚健康症状减轻,有效率98%.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对亚健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是通过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组织器官血液灌流来实现的.

    作者:张庆富;周慧敏;徐彦粉;屠丽红;尹秋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联合检测血清CEA、CYFRA21-1、NSE在肺癌诊断、分期、分型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肺癌诊断、临床分期以及病理分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114 例肺癌患者和89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EA、CYFRA21-1、NSE水平.结果 肺癌组血清CEA、CYFRA21-1、NSE含量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P<0.05);CEA、CYFRA21-1及NSE诊断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0、0.85、0.82;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任何单一检测(P<0.05);Ⅰ+Ⅱ期肺癌组血清CEA含量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P<0.05);CEA 在腺癌组含量明显高于鳞癌组(P<0.05);NSE在小细胞肺癌组含量明显高于鳞癌组和腺癌组(P<0.05);血清CEA在Ⅰ、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组含量明显低于Ⅳ期(P<0.05);CYFRA21-1在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组含量明显低于Ⅲ、Ⅳ期(P<0.05).结论 CEA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血清CEA对腺癌的灵敏度佳,NSE对小细胞肺癌的灵敏度佳;早期肺癌血清CEA、CYFRA21-1水平明显低于晚期肺癌;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对肺癌的临床诊断、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恩赐;王利利;周菊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银杏叶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性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银杏叶对血液流变性的作用,以期寻求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性及血液黏稠度的新途径.方法 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N组):拜心同30mg早晨顿服;阿司匹林组(A组):拜心同30mg早晨顿服+拜阿司匹林100mg睡前顿服;银杏叶组(Y组):拜心同30mg早晨顿服+银杏叶片2片三餐后用水吞服,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血浆中血小板α2颗粒膜蛋白、血栓素B2 水平及血液黏稠度指标.结果 N组血小板功能及血液黏稠度某些指标有所下降(P<0.05),而A组及Y组所测指标较治疗前好转更多(P<0.01或P< 0.05),且A、Y两组间比较仅在个别指标有差异(P<0.05).结论 银杏叶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液黏稠度的影响与阿司匹林作用几乎相当.

    作者:潘永瑜;杨玲;李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症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病因和术中处理.方法 对45例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5例术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恢复良好7例(15.6%),轻残7例(15.6%),重残2例(4.4%),植物生存6例(1 3.3%),死亡23例(51.1%).结论 迟发性颅内血肿和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处理、硬脑膜网状切开、双侧去骨瓣等可以降低重症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致重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郁明惠;李伟生;钱兴龙;陆黎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异氟烷用于控制性降压对大鼠海马S-100β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异氟烷用于控制性降压对大鼠脑海马S-100β表达和学习记忆的影响,研究围术期控制性降压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学习记忆功能正常的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A组),异氟烷Ⅰ组(B组),异氟烷Ⅱ组(C组),异氟烷+硝普钠组(D组),每组16只大鼠.分四个时间点:麻醉后即刻(A 组为麻醉前)、麻醉后1d、3d、7d,各取4只大鼠.上述四组分别于行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A组不做降压处理;B 组1%~1.5%异氟烷吸入麻醉,血压维持在大鼠正常生理范围;C组3%~4%异氟烷吸入10~15min达到目标血压,即MAP 50mmHg;D组0.9%盐水配制成400μg/mL硝普钠(SNP),1%~1.5%异氟烷吸入麻醉,10~15min达到目标血压.各组麻醉和控制性降压持续4h,A组术前,B、C、D组术后即刻,控制性降压术后1d、3d、7d利用Y迷宫进行认知功能的测定,四个时间点以4%多聚甲醛150~200mL灌注固定后断颈取脑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观察S-100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并进行阳性细胞计数.结果 麻醉前四组大鼠生理指标和学习记忆功能组间无显著性.1.麻醉后1d正确反应次数C组小于A、B、D组,全天总反应时间C组大于A、B、D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麻醉后3d、7d四组间正确反应次数和全天总反应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2.麻醉后即刻和麻醉后1d C组大鼠海马CAI区S-100β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多,密度高于A、B、D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B、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后3d、7d B、C、D组海马CAI区S-100β阳性细胞密度降低,四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异氟烷+硝普钠用于控制性降压安全可行,对大鼠认知功能没有明显影响.2.以单纯吸入高浓度异氟烷的方法,长时间控制性降压,影响大鼠脑海马S-100β的表达水平,对其认知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作者:许世福;吕黄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和血糖代谢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和血糖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取52例甲亢患者和38例糖尿病患者分别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TH,包括FT3、T3、FT4、T4和sTSH)、胰岛素(INS)和C-肽(CP)水平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水平,并同时测定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3h的血糖水平并与6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 甲亢组血清FT3、T3、FT4和T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糖尿病组亦然(P<0.01),而sTSH水平明显降低(P<0.0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表明:甲亢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低于糖尿病组;口服糖后3h,正常对照组恢复至正常水平,甲亢组和糖尿病组糖耐量降低;甲亢组和糖尿病组空腹INS和C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INS释放功能欠佳,甲亢组和糖尿病组CP释放试验呈现分离现象.结论 甲亢具有糖代谢紊乱、糖耐量明显降低、且合并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代谢综合症.

    作者:郑玉平;严佳斌;潘巨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精子动态、形态学分析

    目的 讨论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精子动态及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878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标本检测UU,同时做计算机辅助动态学和形态学分析.结果 878例男性不育患者中UU感染阳性342例(38.95%)、UU阴性536例(61.05%).UU阳性组精子活力低下224例(65.50%)、密度低下117 例(34.21%)、形态学分析正常形态<15% 198例(80.49%).UU阴性组精子活力低下258例(48.13%)、密度低下83例(15.49%)、形态学分析正常形态<15% 296例(57.59%).UU感染与精子密度、活力低下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精子形态异常有关(P<0.01).结论 UU感染与精子密度、活力以及形态异常密切相关.

    作者:张炜;蒋昱枫;浦金贤;严春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