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道间质肿瘤的CT诊断

管乃超;王希明;张卫国;胡春洪;郭亮

关键词:胃肠道, 间质瘤, X线计算机,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 (GIST)的 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4例GIST的CT表现,所有患者术前均行 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14例 GIST中,肿瘤发生于胃 3例,空肠 1例,回肠 4例,直肠1例,起源于胃肠道外间质瘤5例.其中良性3例,肿瘤直径均≤5.0cm,病灶在CT图像上表现为密度均匀,与周围组织结构界限清楚等特征;恶性 11例,肿瘤直径均≥6.0cm,病灶在CT图像上表现为边缘有分叶,内部有坏死,常常伴有深大的溃疡等特征.结论 CT对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种根管充填材料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氢氧化钙类根管充填材料、氧化锌丁香油类根管充填材料、FR酚醛树脂根管充填材料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08年7月387例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Vitapex糊剂+牙胶尖,B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牙胶尖,C组采用FR酚醛树脂进行根充,对患者随访2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充填2年后成功率分别为A组93.2%、B组71.4%、C组90.7%.A、C组之间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糊剂组、FR酚醛树脂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

    作者:王霞琴;沈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检测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2010年1月~5月100例门诊就诊4~12岁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检测血常规及血清降钙素原.结果 降钙素原检测对于细菌与非细菌感染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降钙素原检测可显著提高细菌性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作者:李斌;张周良;高军;闫伟;张惠中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β3GnT2、β3GnT8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胃癌AGS、胶质瘤U251细胞株中β3GnT8cDNASNP的分布

    目的 β3GnT2和β3GnT8的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 RT-PCR法检测β3GnT2、β3GnT8在胃癌、胶质瘤、乳腺癌三类癌细胞株中的表达;PCR扩增带酶切位点β3GnT2、β3GnT8全长编码片段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β3GnT2、pEGFP-C1-β3GnT8.结果 β3GnT2、β3GnT8在上述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带酶切位点β3GnT2、β3GnT8全长编码片段成功扩增并连接至pEGFP-C1载体上;胃癌AGS、胶质瘤U251细胞株中β3GnT8 cDNA经测序鉴定存在4个一致的SNP位点.结论 β3GnT2、β3GnT8共同表达于多种癌细胞株中;成功克隆β3GnT2、β3GnT8全长编码片段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β3GnT2、pEGFP-C1-β3GnT8;发现胃癌AGS、胶质瘤U251细胞株中β3GnT8 cDNA SNP位点4个,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赵善成;胡水君;邹士涛;赵俊宇;韩洪伟;吴士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右室舒张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应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右室舒张功能.方法 对HCM患者及对照组分别测量舒张期三尖瓣口的血流峰值速度E峰、A峰,并计算E/A;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隔叶及前叶瓣环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及Em/Am,并对两种检测方法和各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HCM组较对照组三尖瓣E峰减低,A峰增高,E/A<1,三尖瓣环Em减低,Am增高,Em/Am<1;HCM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能够反映HCM患者右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作者:赵广明;吴晓萍;胡燕华;刘炯欧;李淑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乳腺癌组织中ERα、ERβ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与β(ERα、ERβ)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及20例乳腺纤腺瘤组织中ERα与ERβmRNA的表达.结果 ERβmRNA总表达率在乳腺癌组织中为52.5%,高于其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20%(P<0.05);ERαmRNA单独表达率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为65%,高于其在乳腺癌组织的25%(P<0.05);ERα与ERβmRNA共表达表型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2.5%,高于其在乳腺纤维腺瘤组中的15%(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ERα与ERβ共表达表型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P<0.05),并趋向于更高的肿瘤病理学分级.结论 在乳腺癌组织中ERα与ERβ共同表达可能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沈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糖苷酶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糖苷酶(尿NAG)、尿微量白蛋白(尿MAlb)对 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组60例,正常对照组30名,分别用速率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NAG、尿Malb.结果 糖尿病组尿NAG 20.1±13.3U/L、尿MAlb 39.8±33.1mg/L,对照组分别为5.3±1.2U/L、4.4±2.3mg/L,糖尿病高组于正常对照组3~9倍,t检验差别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糖尿病组尿NAG阳性率88.3%、尿MAlb 81.6%,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两比较尿NAG、尿MAlb各自灵敏度100%、90.7%;特异性87.8%、100%;准确性均为94.4%.结论 尿NAG、尿MAlb联合检测可提高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作者:钮丽萍;沈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多发性肋骨骨折爪型钢板内固定12例

    目的 对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进行讨论.方法 对1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行肋骨切开复位、爪形钢板内固定.结果 术后胸壁稳定,反常呼吸消失,肋骨断端错位、胸廓塌陷畸形矫正,疼痛缓解,肺功能恢复正常,疗效满意.结论 对于严重的多发性肋骨骨折可行内固定治疗,用爪形钢板对部分肋骨骨折进行复位固定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作者:胡颜江;史建国;蔡建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24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24(IL-24)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肿瘤细胞抑制因子,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形成.在信号转导方面,IL-24介导STAT1和STAT3的激活.研究表明,IL-24基因既能抑制肿瘤生长,又能表达刺激免疫系统蛋白;IL-24与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法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抗肿瘤效应.IL-24有望成为肿瘤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梁光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先天性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措施

    目的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重度或极重度先天耳聋的有效方法,术后的康复措施对听力重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12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的康复护理达到患儿听力正常的目的.结果 安装人工耳蜗的患儿术后听力及语言能力都有极大改善,学习、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从而极大地改善了生活质量.结论 积极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可使安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儿建立良好的信心,为预防和发现术后并发症提供重要资料,从而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刘叶;石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骨髓转移癌的临床分析

    骨髓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 部分骨髓外的肿瘤细胞经血源性转移至骨髓形成转移灶,骨髓被癌细胞侵润,造成骨髓结构的破坏和造血功能的紊乱.骨髓转移癌(metastatic carcinoma of bone marrow,MCBM)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现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骨髓涂片确诊的21例骨髓转移癌分析如下.

    作者:陈玉梅;潘建玲;石豪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胃肠道间质肿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 (GIST)的 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4例GIST的CT表现,所有患者术前均行 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14例 GIST中,肿瘤发生于胃 3例,空肠 1例,回肠 4例,直肠1例,起源于胃肠道外间质瘤5例.其中良性3例,肿瘤直径均≤5.0cm,病灶在CT图像上表现为密度均匀,与周围组织结构界限清楚等特征;恶性 11例,肿瘤直径均≥6.0cm,病灶在CT图像上表现为边缘有分叶,内部有坏死,常常伴有深大的溃疡等特征.结论 CT对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管乃超;王希明;张卫国;胡春洪;郭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血清Mb、CK-MB和CTnI水平测定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Mb、CK-MB和CTnI水平测定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早期诊断和溶栓再通效果监测的临床应用.方法 利用生化和化学发光方法测定了96例ACS患者(包括52例UAP和44例AMI)血清中的Mb、CK-MB和CTnI的水平,在监测溶栓治疗的44例AMI中,测定了32例通畅组和12例持续闭塞组溶栓治疗后60min和溶栓治疗前的浓度比值,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在96例ACS患者中,44例AMI患者血清Mb、CK-MB和CTnI水平分别为181±102μg/L,55±32U/L和0.560±0.310μg/L,显著高于52例UAP患者和42名正常对照组(P<0.05),UA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监测44例AMI患者相关动脉的溶栓治疗中,32例AMI患者通畅组溶栓治疗后60min与治疗前的浓度比值分别为7.4±1.5、20.2±2.4和3.0±0.4,较之12例持续闭塞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血清Mb、CK-MB和CTnI水平的联合测定是早期诊断ACS有效方法,并且是监测AMI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的有意义指标.

    作者:尤凤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TRAIL联合Res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DR和Caspase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TRAIL联合白藜芦醇(Res)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DR和caspase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表面DR4、DR5蛋白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caspase-8相对活性;荧光定量PCR检测DR4、DR5及caspase-3、caspase-8 mRNA的表达.结果 50μmol/L和100μmol/L Res分别与50ng/mL TRAIL联合作用后,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分别与单独应用相应浓度的Res和TRAIL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50μmol/L和100μmol/L Res分别与50ng/mL TRAIL联合作用后,caspase-3、caspase-8的相对活性与对照组及单用TRAIL、Res比较均明显增强,差异显著(P<0.01).Res作用后,细胞表面DR4、DR5荧光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强.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Res作用后DR4、DR5 mRNA表达上调;与单独用药比较,TRAIL联合Res组caspase-3、caspase-8 mRNA表达上调.结论 TRAIL和Res联合应用对诱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协同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DR和caspase活性有关.

    作者:李岩;赵丹;刘新莉;马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临床观察

    直肠肿瘤的治疗一直是外科关注的焦点.以往对无法行肠镜切除的良性肿瘤和早期恶性肿瘤多采用开腹和腹腔镜肠切除术、直肠肿物局部切除术等.但各种术式都有其缺点且均无法覆盖整个直肠.

    作者:丁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3,653名学龄前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结果分析

    目的 检测苏州市区学龄前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含量,评估缺乏状况.方法 用BH 5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苏州市区3,653名学龄前儿童末梢血铜铁锌钙镁含量.结果 铁缺乏率占第1位(49.38%),锌第2位(24.43%),钙第3位(6.57%),铜和镁不缺乏(0.55%和0.38%).不同性别间各元素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苏州市学龄前儿童铁、锌、钙缺乏较为普遍,应合理补充.

    作者:马钧;石冬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变化

    目的 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建立穹窿海马伞切断AD大鼠模型,应用Y型迷宫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测试,分别用同位素方法和蛋白质印迹检测了ERK的水平,并用RT-PCR方法检测了ERK2 mRNA的表达.结果 Y型迷宫测试发现穹窿海马伞切断AD大鼠学习和记忆的获得和再现均受损;同位素方法检测穹窿海马伞切断大鼠海马ERK的活性,手术组手术侧为(13.46±3.23)pmol·mg-1·min-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80±1.50)pmol·mg-1·min-1、假手术组(10.74±1.62)pmol·mg-1·min-1和手术组非手术侧(10.79±2.23)pmol·mg-1·min-1;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手术组条带深于正常对照组;RT-PCR显示ERK2mRNA表达手术组条带亮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穹窿海马伞切断AD大鼠海马ERK升高,ERK信号转导途径在AD发病早期起作用.

    作者:冯昱;吴哲;彭博;罗晓光;姚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可溶性L-选择素的变化及与LDL-C、HDL-C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可溶性L-选择素(sL-selectin)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相关性.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0只)及实验组(70只),实验组给予高脂高糖饮食及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成模后0、4、8、12、16周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取血测空腹血糖、sL-selectin、LDL-C、HDL-C.结果 试验组大鼠血清sL-selectin明显高于正常组,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血清sL-selectin持续升高;血清sL-selectin与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sL-selectin在糖尿病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慧敏;张洁;刘璠;王丽娜;杨爱格;张庆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50岁以上人群肥胖状况和血脂水平的调查分析

    目的 为了研究50岁以上人群的肥胖状态和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生化法测定了3,688例50岁以上人群的血脂水平和肥胖状况.结果在调查的3,688例50岁以上人群中,随肥胖状况的日趋严重,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增加,血脂分析表明:780例心脑血管病、541例糖尿病和233例急性胰腺炎血清TC、TG较之正常人明显增高,而HDL-C明显降低.结论 50岁以上人群中,血脂异常的主要危险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急性胰腺炎等.

    作者:郑林生;杨永青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胰岛功能分析

    目的 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胰岛功能的变化.方法 入选4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1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餐后2小时C肽(2hC-P),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FPG、2hPG、HbA1c和HOMA-IR显著下降,而FIns、FC-P、2hIns、2hC-P和HOMA-β显著上升.结论 对于血糖较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数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作者:姚丽琴;成兴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多西他赛(Docetaxel)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Xeloda)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3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给予多西他赛75mg/m2,第1d;希罗达口服2次/d,餐后服用,每次1,000mg/m2,连续服用14d,治疗周期为21d,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 该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13例,疾病进展(PD)5例,总有效率(CR+PR)为52.6%,肿瘤控制率(CR+PR+SD)为86.8%.常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等,均可耐受,无治疗相关死亡患者.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近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可以作为晚期乳腺癌的有效解救治疗方案.

    作者:田亚丽;陶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