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梅;潘建玲;石豪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 b)水平与住院期间死亡的关系.方法 以849例初发AMI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院时人口统计学、血RBC计数和Hb等生化指标,收集住院期间死亡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入院时血RBC计数和Hb水平与住院期间死亡的关联关系.结果 死亡病例的入院RBC计数和HB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病例.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BC计数与住院期间死亡呈显著的关联关系(P<0.01),但经多因素分析后,这种关联变得无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分析,与Hb 120~140g/L组相比,Hb<100g/L组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的危险性为2.716,但经多因素分析后,其OR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入院时血RBC计数和Hb水平可能不是AMI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预示指标.
作者:焦阳;张明芝;高昕;张诗卉;张永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多西他赛(Docetaxel)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Xeloda)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3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给予多西他赛75mg/m2,第1d;希罗达口服2次/d,餐后服用,每次1,000mg/m2,连续服用14d,治疗周期为21d,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 该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13例,疾病进展(PD)5例,总有效率(CR+PR)为52.6%,肿瘤控制率(CR+PR+SD)为86.8%.常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等,均可耐受,无治疗相关死亡患者.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近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可以作为晚期乳腺癌的有效解救治疗方案.
作者:田亚丽;陶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 (GIST)的 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4例GIST的CT表现,所有患者术前均行 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14例 GIST中,肿瘤发生于胃 3例,空肠 1例,回肠 4例,直肠1例,起源于胃肠道外间质瘤5例.其中良性3例,肿瘤直径均≤5.0cm,病灶在CT图像上表现为密度均匀,与周围组织结构界限清楚等特征;恶性 11例,肿瘤直径均≥6.0cm,病灶在CT图像上表现为边缘有分叶,内部有坏死,常常伴有深大的溃疡等特征.结论 CT对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管乃超;王希明;张卫国;胡春洪;郭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对骨科老年男性病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60~75岁择期全麻下手术的骨科男性患者60例,体重45~75kg,体重指数正常.无高血压病史,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无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病史,无严重视觉及听觉功能障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排除消化道溃疡、哮喘、正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者.A组:麻醉诱导后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B组:麻醉诱导后静注脂肪乳5mL.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罗库溴铵、丙泊酚静注,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丙泊酚,吸入七氟烷.术中应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术前及术后3h MMSE评分.结果 两组老年男性病人术后POCD发生率分别为30%和33%,术前及术后MMSE评分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及术后MMSE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氟比洛芬酯应用于骨科老年男性病人,不增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作者:田阿勇;崔湧;马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的发病、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10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5例克罗恩病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内科治疗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式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并随访术后患者病情演变及预后.结果 25例患者中术前确诊8例,误诊率68%,该组患者表现以腹痛、腹泻和腹部肿块为主,分别占84%、32%、16%.25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手术原因以肠梗阻多,手术方法以肠部分切除吻合术多,术后并发症5例,复发7例.结论 克罗恩确诊率低,术前误诊率高,可根据术中所见准确判断;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和系统的药物治疗.
作者:孙凤永;李海;赵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右室舒张功能.方法 对HCM患者及对照组分别测量舒张期三尖瓣口的血流峰值速度E峰、A峰,并计算E/A;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隔叶及前叶瓣环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及Em/Am,并对两种检测方法和各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HCM组较对照组三尖瓣E峰减低,A峰增高,E/A<1,三尖瓣环Em减低,Am增高,Em/Am<1;HCM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能够反映HCM患者右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作者:赵广明;吴晓萍;胡燕华;刘炯欧;李淑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灯盏生脉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片、灯盏生脉胶囊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TC、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 (P<0.05);(2)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HsCRP、IMT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生脉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不但能够减少阿托伐他汀应用剂量,还有助于粥样斑块稳定和消退,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有助于临床预后,能够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富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铁皮石斛煎剂作用后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GM0639微核的变化.方法 通过MTT法测定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药物作用时间对GM063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MTT法测定相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后培养24h未加药组和加不同浓度药物组细胞的存活率,通过胞质分裂阻滞法(CB法)计数铁皮石斛煎剂作用联合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的微核率(Micronucleus frequency,MNF)和微核细胞率(Micronucleus cell frequency,MNCF),将铁皮石斛煎剂作用的GM0639细胞与单纯照射细胞的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的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铁皮石斛煎剂在给药浓度0~100mg/mL范围内,铁皮石斛对GM0639细胞没有细胞毒性.4Gy照射后培养24h,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增加,加药60mg/mL就可明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4Gy照射后培养24h,在试验药物浓度为60mg/mL,作用时间为24h时,将CB微核法得到的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可以得到药物作用及未经药物作用的剂量效应曲线,比较两组曲线,铁皮石斛作用组的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结论 铁皮石斛可以降低辐照后GM063细胞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铁皮石斛具有较好的抗辐射作用.
作者:张沛;张国庆;曹建平;顾柏林;周湘明;王勇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对9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项目的 现用生物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确保其适用于该实验室,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C28-A2推荐方法,采集符合要求健康参考个体标本20名,按实验室标准化操作程序(SOP)文件要求规范用VITROS 950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标本,分析实验结果.结果 共计测定19项.其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肌酐(CREA)5%以上在现用的生物参考区间以外,TP、ALB超出上限,CREA超出下限;尿素(UREA)、氯(Cl)、总胆红素(TBIL)和乳酸脱氢酶(LDH)95%结果在现用的生物参考区间内;其余项目100%在现用的生物参考区间内.结论 该次验证的项目除TP、ALB和CREA外,现用的生物参考区间适用于该实验室,可以继续使用;实验的验证具有科学的说服力,容易发现生物参考区间的偏离,建立完善的验证制度、程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金行;宋鉴清;戚其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监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评估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检测献血者献血前后血液流变学数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献血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血沉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不明显.结论体检合格的血小板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姚根宏;赵广超;栾建凤;严京梅;朱培元;叶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2次皮下注射诺和灵30R(DN1)组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DN2)组,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2hPG)、血糖变异系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 与常规2次皮下注射相比,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改善了血糖控制,显著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减小血糖变异系数(均P<0.01),同时UAER、β2-MG、C反应蛋白(CRP)等也均较DN1组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进一步降低早期DN患者UAER,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控制血糖的波动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作者:方晨;董吉祥;胡吉;谢莹;马志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对中央型胎盘前置状态患者的终止妊娠方式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中央型胎盘前置状态患者共20例,根据其不同终止妊娠方式(A:剖宫流产术,B: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C:先行DSA下明胶海绵子宫动脉栓塞术,再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比较出血、终止妊娠及住院时间、胎盘植入的情况.结果 产时出血C
作者:郭艳;沈宗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Fbg)变化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40例脑梗死患者及31 例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Fbg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Fbg水平显著增高(均P< 0.01).结论 血浆中的D-二聚体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血浆Fbg水平的升高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Fbg的增高与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罗文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相关性,探讨两指标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用免疫比浊法和ELISA法测定5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38名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LDL-C水平,进行对照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血清hs-CRP、LDL-C 水平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且缺血性脑卒中组hs-CRP与LDL-L呈正相关(r=0.46437,P<0.05).结论 脂质过氧化和炎症反应可能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LDL-C和hs-CRP的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辉芳;程庆璋;张贝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9年在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及病理确诊46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病史资料,总结其特点.结果 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隐痛(39.13%)、胀痛(21.74%),实验室检查均有轻度贫血,病变部位主要是胃窦和胃体,上消化道内镜活检确诊率为70.59%,病理类型多为DLBCL(52.17%)和MALT(26.09%).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主要症状为上腹隐痛胀痛,病变部位多在胃窦胃体,病理类型以DLBCL和MALT多见,上消化道内镜活检仍是主要术前诊断方法,后腹膜肿大淋巴结有利于诊断.胃癌根治术仍是目前的主要手术方法.
作者:罗苏青;管洪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小儿食道异物是五官科的常见疾病,食道异物取出术操作简单且时间短,由于患儿不配合医生操作,接受食道异物取出术的患儿常需镇静-镇痛.我们通常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来完成手术,但这种方法有经常导致患儿呼吸抑制,术中肌肉松弛不够,术后苏醒慢等缺点.
作者:钱秋;徐毅明;陈尔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临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7年9月~2010年6月恶性实体瘤患者合并感染并明确病原菌病例共213例次,分析患者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临床危险因素等.结果 在所有恶性实体瘤合并感染患者中,呼吸系统(51.8%)为常见的感染部位,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48.4%)为主,革兰氏阳性菌占27.7%,真菌占23.9%.其中肿瘤分期为晚期以及近1月内曾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更易发生感染.结论 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合并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真菌感染比例有上升的趋势,提示必须加强癌症患者感染的预防,减少感染的潜在因素.
作者:刘细友;程熠;邹艳梅;熊慧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2010年1月~5月100例门诊就诊4~12岁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检测血常规及血清降钙素原.结果 降钙素原检测对于细菌与非细菌感染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降钙素原检测可显著提高细菌性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作者:李斌;张周良;高军;闫伟;张惠中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初发腔隙性脑梗死与血脂、Lp(a)、ApoAⅠ及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性初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1例,同期59例性别和年龄相仿的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均做血脂、Lp(a)、ApoAⅠ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分别对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C、LDL-C、血糖、Lp(a)、ApoAⅠ、纤维蛋白原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腔梗组和对照组之间血尿酸、血糖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梗组和对照组总胆固醇、HDL-C、LDL-C、ApoAⅠ、纤维蛋白原和Lp(a)、甘油三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和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 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积极监测血脂水平,及时采取降纤、抗凝治疗,对预防脑梗死发病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贝;赵合庆;张辉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胰岛功能的变化.方法 入选4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1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餐后2小时C肽(2hC-P),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FPG、2hPG、HbA1c和HOMA-IR显著下降,而FIns、FC-P、2hIns、2hC-P和HOMA-β显著上升.结论 对于血糖较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数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作者:姚丽琴;成兴波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