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建
本文探讨目前电子病历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为完善和优化电子病历档案管理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作者:万叶;艺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股神经阻滞加手法松解治疗膝关节强直的疗效.方法 2000年8月——2009年10月间共收治膝关节强直患者66例,男48例,女18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9.82岁,关节强直时间4-18个月,平均11.26个月.根据就诊时间顺序按奇偶法分为二组,治疗组33例,采用股神经阻滞加手法松解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单纯手法松解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按Judet膝关节屈曲度评价系统进行评价并检验.结果 6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26.3个月,平均16.2个月;二组患者膝关节治疗前后活动范围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优良率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阻滞加手法松解治疗膝关节强直较单纯手法松解更有明显优势.
作者:唐开军;孙勇;林玉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氟尿嘧啶(5-Fu)是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常用药物,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因此临床上常采用持续高浓度小剂量静脉泵入给药,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而增强抗癌活性[1],从而获得佳疗效.DDB微电脑化疗注药泵采用电脑芯片智能控制,可准确、安全地将药物注入患者体内,使药物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使有效剂量所产生的不良反应降到低.并且携带方便,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注药故障,导致提早或延迟输注时间,影响治疗效果.我科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69例胃肠肿瘤患者应用微电脑化疗注药泵进行输注氟尿嘧啶(5-Fu)化疗.
作者:朱小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我国输血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部门对输血的安全越来越重视,但把重点放在了血站和血库(输血科)者居多,较少对血液从血库(输血科)发出至开始输注这一过程进行监督,而这一环节仍有因冷链因素导致的血液质量和安全的隐患.我们对某县供血库供血的两家县级医院和5家乡镇卫生院400份输血病历进行了调查,探讨血库(输血科)发血至输注前是否存在因冷链因素而导致的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隐患.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研究颅脑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Ⅰ-Ⅳ度)与临床分析.方法 对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500例疑似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进行颅脑超声诊断.结果 经检测以后,颅内出血的新生儿患者为120例,检测率为24%,其中颅内出血Ⅰ度即室管膜下出血患者为77例,颅内出血Ⅱ度患者为25例,颅内出血Ⅲ度患者为7例,颅内出血Ⅳ度患者为2例,颅内出血伴随脑积水患者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为3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4例.结论 颅脑超声检测具有方便、快捷与敏感性等特征,逐渐成为新生儿颅脑影像检查的首要方法,可以为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使用.
作者:巴哈古丽牙生;石慧莹;丁宏军;罗文娟;彭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疼”、“心痛”范畴.本文就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以及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方面;重点阐述了现代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概述.
作者:王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我院儿科新生儿室2012年收治的8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血清胆红素浓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血清胆红素浓度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缩短患儿首次排便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刘祖琼;奉丹;李海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柔性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方法 选取我科2011年度未实施柔性管理为对照组,2012年度实施柔性管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实施柔性管理后的护理工作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神经内科的护理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主动工作能力增强,护士对工作性质有所改变,提高整体的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张玉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BG、2hPG、HbA1c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压氧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易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药剂人员对患者服药方法进行指导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1月——2011年5月来我院取药的8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他们当中的40名患者组成治疗组,另外40名患者组成对照组,药剂人员嘱咐对照组的患者按照药剂说明书进行服药,而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的病情给予治疗组服药方法以及服药中要注意的事项指导.结果 对两组的服药效果跟踪对比发现,在药剂人员指导下服药的40名治疗组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无一出现不良现象,服药后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与仅参照说明书服药的40名对照组患者对比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 药剂人员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对患者服药进行服药方法指导,并对患者服药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给予详细说明,能够促进患者按时服药,加强患者对注意事项的认识,避免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不良症状,促进服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冯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素质教育环境下,综合型人才培养是大学教学的目标.在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求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实现学生健康发展等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的原因、途径及意义.
作者:邓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和分析中药制剂中辅料的不良反应情况,探索避免和降低辅料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归纳,深入剖析中药辅料问题,分析中药制剂中辅料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结果 中药辅料在中药制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成分多样,构成复杂,如果管理不当极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应予以充分关注.结论 当前中药辅料依然是中药制剂薄弱环节之一,在管理和使用上依然存在一定缺陷,全面建立中药辅料标准,实施中药制剂辅料科学管理,是解决中药制剂辅料不良反应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海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因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临床上以突然的头痛、眩晕、呕吐、肢体偏瘫、失语甚至意识障碍为其主要表现.出血体积较小者治疗上以保守为主,如出血量大,则需行手术清除血肿.由于此病残废和死亡率高,又是常见病,故应高度重视.
作者:惠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2010年11月以来,我院共收治妊娠高血压患者150例,采用主要观察护理的方法.结果 150例妊娠患者经过有效的临床护理,血压均得到了控制,保证了孕妇及胎儿的安全.结论 妊娠高血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是保证孕妇及胎儿生命安全的关键.
作者:金艳华;张月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干细胞研究作为一个具有良好的疾病治疗应用前景的课题,目前已经成为研究的热门,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应用的问题.应用于社会之中必然伴有许多伦理上的问题,这也成为了学界争论不休的焦点.本文探讨了干细胞治疗疾病的部分伦理问题,希望能够对干细胞治疗疾病的相关伦理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黄靖锐;陈肖潇;陈思;黄邦亮;李丹;李羚;陈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超重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例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例,对照组仅采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体降糖效果显著由于对照组(P<0.05),能在一定程度较少患者体重,两组患者仅有观察组发生1例(20%)轻微低血糖反应,但经对症治疗后很快好转,此外并未发现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初步认为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超重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开展大宗病例研究.
作者:关奉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产妇产后乳房肿胀进行火疗法配合乳房按摩对泌乳的影响.方法 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200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行常规的母乳喂养指导和进行乳房温热敷疗法,观察组120例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和火疗加穴位按摩疗法.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后的乳房胀痛情况.结果 对两组产妇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得出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6.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乳房肿胀进行火疗法配合乳房按摩疗法,并进行持续的母乳喂养指导,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亲坚持4-6个月以上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身心健康,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梁贞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提升医师在临床用药时的合理性的方法.方法 总结2010年到2013年我院的临床医师在用药方面的认知、经验,进而探讨出提升用药时的合理度的方法或手段.结果 提升手段:①确保药物的质量.②提升医师的素养.③创建对药品使用的探讨体系.2011年到2013年,在应用提升手段后,我院病人例数:2701例,出现药物应用不适当的例数:32例,相比2008年到2011年少了269例.结论 通过医师的共同努力,我院的临床用药的水准以及合理度得到了提升.
作者:黄惠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厄多司坦胶囊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祛痰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市嘉定区外冈社区服务中心2012年接收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厄多司坦胶囊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祛痰的显效24例(60%),有效14例(35%),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5%,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厄多司坦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祛痰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小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产科脑膜早破的原因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1010年5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100例胎膜早破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中有2例胎儿死亡,临床实施心理护理和妊娠期护理效果显著,满意度高,95.0%.结论 临床对胎膜早破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做好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和妊娠期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
作者:刘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