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干预

丁延青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干预.方法 本次共选取80例静脉留置针婴幼儿,均为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临床应用强化及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留置时间为(3.6±0.5)d,明显长于对照组(1.5±0.4)d,有统计学差异(P<0.05).药液外渗、堵管、意外拔管,静脉炎等不良事件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确保输液安全,降低患儿痛苦,促进疾病康复进程.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和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对解决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30例儿科护士与30例成人科护士进行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心理压力来源和对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儿科护士在强迫、躯体化、焦虑和抑郁等因子方面的自评显著高于成人科护士,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护士的主要心理压力来源于患儿溺爱、工作量大、家属不理解、家属期望值过高以及过度维权等方面,需要通过提高专业素质、加强沟通和护理管理者合理干预等来减轻儿科护士压力,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吴维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C0)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针对我院收治的高压氧治疗急性CO中毒患者20例进行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措施,此组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2例.结论 针对CO中毒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CO中毒患者的治愈率,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减轻迟发性脑病的发生,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做好相关的护理,是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韩桂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新生儿常见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对策

    目的 减少新生儿室护士因工作接触引起的职业暴露.方法 加强血液传播疾病患儿的管理,提高护士对消毒隔离制度的依从性.结果 护士无一例因接触血液传播疾病患儿而感染.结论 强化和培训消毒隔离制度对减少职业暴露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刘梅;唐晓燕;韦玉华;李亚晖;韦秀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析8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临床的特点进行分析,浅谈基层医生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进入我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8例,对8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糖监测以及血脂检测的结果、冠脉CTA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整理8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发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血糖管理依从性较差,血糖波动明显,肥胖者居多,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症状不平衡,部分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了心力衰竭以及无痛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明显增加.结论 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②加强血糖的筛查和监测;③血脂及血压的控制及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疗;④有危险因素的要及早筛查冠脉CTA5)介入血运的重建方式的选择.

    作者:刘亚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床头随访在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中的应用体会

    病人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为进一步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改进医院工作,床头随访日益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床边随访是了解病人对医护工作满意程度的一种方式,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医院各方面工作的实际情况.我院于2011年9月组织由院行风工作人员对住院病人在病人及家属座谈会和电话回访基础上,进行在院期间床边回访.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反馈,促进了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霞;曲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门诊输液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室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对本院门诊输液室护患之间出现的矛盾进行分析,找出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 门诊输液安全隐患主要有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护士缺乏沟通技巧,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不过硬,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患者不配合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结论 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针对相关因素制定防范措施,可有效减少纠纷.

    作者:周春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56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中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 收集我院产科2008-2012年256例疤痕子宫再妊娠孕妇临床资料,对其分娩方式及相关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疤痕子宫妊娠孕妇按照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组和再次剖宫产组,并对两组分娩结局、产妇并发症及医疗费用进行分析.结果 256例疤痕子宫再妊娠患者其中阴道分娩组12例,再次剖宫产组244例,再次剖宫产组中因社会因素手术者120例,占46.8%,经阴道分娩组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再次剖宫产组(P<0.05).结论 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应再次详尽检查.临床中应严格把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筛选出疤痕子宫高危妊娠孕妇.孕妇无阴道试产禁忌均应合理选择阴道试产,对该类孕妇进行相关病情讲解和分娩方式利弊分析,减少社会因素,尽可能给予孕妇试产机会,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胡尔西达·阿布都热依木;索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人在气管切开术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对喉癌气管切开术后吸痰效果及肺部感染以及痰液形状的影响.方法 对6例喉癌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比较两组对患者吸痰及肺部感染及痰痂形成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对术后吸痰效果统计学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痰痂形成情况统计学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喉癌气管切开术后,使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明显优于对照组,易于将痰吸出和降低肺部感染,不易形成痰痴,具有一定的临床适用性.

    作者:汤欣;王伟;赵梅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DTaP-IPV/Hib五联苗与常规免疫接种不良反应比较

    目的 探讨常规免疫接种疫苗与使用联合疫苗儿童在接种免疫预防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389例儿童预防接种分为观察组93例与对照组2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免疫接种方法,观察组采用联合疫苗(五联苗:即百白破DPT、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IPV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一针防五病的方法.结果 观察组采用接种五联苗不良发应与针次数与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五联苗接种方法能减少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和总针次数,提高接种率和工作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免疫方法.

    作者:黎桂婵;刘远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医院消毒供应室由分散式处理向集中式管理转变中的难点及其对策分析

    目的 总结医院消毒供应室由分散式处理向集中式管理转变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以及热点问题,并且采取的解决方法.方法 通过医院集中式宣传教育以及供应室的格局改造,合理配置资源,解决问题.结论 使医院消毒供应室由分散式处理向集中式管理转变顺利完成;提倡集中式管理,促进医院发展.

    作者:宋中芳;闫欣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曲坦药物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 对曲坦药物在偏头痛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内科在2012年8月——2013年6月接收治疗的56例偏头痛患者,并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全部采用心得安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曲坦类药物舒马曲坦进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则为82.1%,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坦药物在偏头痛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张旭;王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B超对肝脾外伤性破裂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B超在诊断肝脾外伤性破裂的应用.方法 对53例脾破裂和32例肝破裂病人的B超图像进行分析,归纳超声结果,总结其图像特点,并与手术或CT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53例脾破裂患者中,B超诊断出46例,诊断准确率达86.79%;32例肝破裂患者中,B超诊断出28例,诊断准确率达87.5%.结论 肝脾外伤性破裂除诊断性腹腔穿刺、CT等诊断外,B超诊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诊断准确率,且操作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应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护理体会

    临终护理是对那s些已失去治愈希望的患者在生命即将结束时所实施的一种积极的综合护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医疗、护理、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在临终能够减少痛苦甚至无痛苦,安宁的走完人生的后旅程,因此,临终不是消极的等待死亡,临终护理注重整体护理,注重生命质量和尊严,在实际护理中尊重患者、尊重生命,用责任心、爱心、细心、同情心去关怀临终患者及其家属.

    作者:白丽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及不合理处方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的用药基本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分析点评.结果 总共抽查抗菌药物处方769张,不合理处方共258张;不写诊断或诊断书写不规范占不合格处方的28.7%;适应症不适宜占不合格处方的54.6%;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占不合格处方的12.8%;用法用量不适宜占不合格处方的1.6%;超权限使用抗菌药物占不合格处方的2.3%.结论 处方点评是了解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进行处方点评,剖析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合理干预,将有利于提高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郝秀莲;贾秀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腰椎术后深部感染

    目的 总结应用带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腰椎术后深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腰椎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3例,采用积极清创后平均9天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结果 VSD配合持续冲洗治疗后腰椎深部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感染控制,直接缝合后,创面均一期愈合.随访6-36个月,无感染复发.结论 清创+封闭式负压引流是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王晓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避免化疗病人血管损伤和药物外渗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我国肿瘤发病率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年初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表明,我国近20年来癌症呈现年轻化、发病率和死亡率走高的趋势,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312万例,而在整个病程中有化疗指征者高达2/3左右,因此,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化学疗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静脉给药是化疗的主要途径之一,每病人至少需要几个疗程,多则数十个疗程,然而反复穿刺及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刺激,对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弹性、脆性改变,血管壁变厚、变硬,管壁变细,血管阻塞,后造成静脉穿刺困难,另外药物渗出及刺激周围皮肤,引起局部疼痛、肿胀,皮肤发生色素沉着,给病人造成痛苦,也给治疗带来诸多不便,故而对于化疗患者静脉血管的保护就极为重要.通过对化疗病人化疗期间的观察和护理,现将如何避免化疗药物损伤局部血管及药物外渗的体会如下.

    作者:何春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外科诊断治疗体会

    目的 通过研究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探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3年4月至6月收治的25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分析这25例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 25例全部采取保守治疗,除1例因肠瘘死亡外,24例均痊愈出院,住院7-25天,平均(16.5±3.7)天.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应尽量避免手术,采取CT和X线等手段来进行保守治疗.

    作者:孙景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调查分析与防护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及刺伤后的应对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本市人民医院254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54名护士中6个月发生过针刺伤的173人,占68.1%,主要发生在注射、抽血、配药、以及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时.结论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刺伤后应对措施不到位,大多数护士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纯,少数护士对针刺伤认识不足,因而必须加强护士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

    作者:张燕;梁秀青;董良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阑尾炎临床观察及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 考察总结阑尾炎患者的佳中医护理策略,并为我院接诊的阑尾炎患者的中医护理工作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方法 现选取作者近几年来参与的66例阑尾炎患者的中医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对66例阑尾炎患者采取相关的中医护理措施.结果 护理人员对66例阑尾炎患者采取相关的基本护理和中医辩证护理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较大改善,有效率为100%,其中完全治愈人数为59例,治愈率为89.40%.结论 基本护理同辩证中医护理相结合的综合护理策略,对于改善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于建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临床路径在海扶刀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海扶超声聚焦刀又称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简称HIFU,是一种无创治疗实体肿瘤的大型医疗设备.近年来越来越多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1-3].由于是新技术,在我国尚未普遍开展,护理模式也处在摸索、探讨之中.临床路径是现代的、多专业合作的、能保证质量的、有效地临床健康(医疗护理)服务计划[4].所谓临床路径是指有医生护士与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诊断和手术,做适当的有顺序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佳的照顾品质[5].其中健康教育对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的作用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尤其是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良好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孙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