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吴秀英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肺组织NF-κB亚基p65亲和肽(NF-κB p65)含量的影响. 方法 健康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2只):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PS组)、LPS+低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P1组)、LPS+中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P2组)、LPS+高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P3组).LPS组腹腔注射内毒素8 mg/kg制备内毒素血症模型,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P1组~P3组给予相应剂量的盐酸戊乙奎醚5 min后注射LPS,给药6h后处死动物取标本.采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含量,采用比色法测血清iNOS活力,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F-κB p65含量,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 与C组比较,LPS组、P1组、P2组、P3组血清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iNOS活力水平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NF-κB p65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LPS组比较,P2组、P3组血清TNF-α、iNOS活力水平和肺组织NF-κB p65含量均下降(P<0.05),而P1组TNF-α、iNOS活力和NF-κB p65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组、P3组间各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组、P3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明显轻于LPS组(P<0.05). 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可能通过下调TNF-α、NF-κB p65的表达,减少iNOS活化来抑制内毒素休克大鼠全身炎症反应.
作者:刘涛;刘伟;耿万明;史志国;李凌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全身麻醉下老年高血压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年龄65~8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Dex组(D1组)、低剂量Dex组(D2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D1组、D2组分别泵注Dex 0.6、0.2 μg/kg负荷量,10 min泵完,分别继续以0.4、0.2 μg·kg-1·h-1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时间点为给药前(T0)、给药后10 min(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导管拔除时(T3)、术后6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记录T0、T1、T2、T3各时点的MAP和HR情况,于T0、T3、T4、T5及T6时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糖(blood glucose,Glu)、皮质醇(cortisol,Cor)和IL-6的血浆浓度,采用谵妄分级量表-98修订版(DRS)评估T4~T6时患者POD的发生情况. 结果 T2、T3时C组MAP [(135±12)、(127±12) mmHg(1 mmHg=0.133 kPa)]、HR[(105±11)、(94±9)次/min]比T0时[(111±11)mmHg、(71±10)次/min]显著升高(P<0.05),T3~T5时C组Glu[(9.8±0.7)、(9.6±0.4)、(10.6±0.6) mmol/L],Cor[(550±55)、(466±59)、(450±44) nmol/L]、IL-6[(175±14)、(115±10)、(81±8) μg/L]比T0时Glu[(4.2±0.4) mmol/L],Cor[(353±37)nrnol/L],IL-6[(58±6)μg/L]显著升高(P<0.05);T1~T3时D1组MAP[(90±10)、(86±10)、(90±9) mmHg],HR [(62±8)、(63±11)、(66±9)次/min]比C组MAP [(121±10)、(135±12)、(127±12) mmHg]、HR[(79±12)、(105±11)、(94±9)次/min]明显降低(P<0.05),T3~T5时D1组Cor[(421 ±39)、(345±35)、(325±35) nmol/L]、IL-6[(82±11)、(106±10)、(67±11) μg/L]比D2组Cor[(466±43)、(399±36)、(369±42) nmol/L],IL-6[(104±12)、(136±14)、(93±11)μg/L]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D1组、D2组POD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D2组比较,D1组PO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持续泵注不同剂量Dex均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POD的发生;高剂量Dex对POD的防治更有效;其机制可能与其减轻应激反应及抑制炎症反应水平有关.
作者:夏勇军;白永峰;雷茜;许凤;刘燕;田妍静;张蓬勃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关节腔内注射不同剂量盐酸氢吗啡酮对膝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30例):H1组、H2组、H3组、M组、C组.术毕H1组关节腔内注射盐酸氢吗啡酮0.1 mg(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ml),H2组关节腔内注射盐酸氢吗啡酮0.2 mg,H3组关节腔内注射盐酸氢吗啡酮0.3 mg,M组关节腔内注射吗啡2 mg,C组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ml.记录术后4、6、8、12、24 h患者在屈膝关节90°状态下的VAS,记录术后24h内需要追加镇痛药物的患者例数以及术后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8h内H1组、H2组、H3组、M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 VAS评分,H2组(2.5±0.6)分、H3组(2.1±0.7)分、M组(2.3±0.8)分低于H1组(3.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 h VAS评分,H3组(2.2±0.5)分低于H2组(3.1±0.8)分和M组(3.0±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术后需要追加镇痛药物的患者例数随盐酸氢吗啡酮剂量的增加而减少.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不同剂量盐酸氢吗啡酮和吗啡用于膝关节镜均能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0.3 mg盐酸氢吗啡酮的镇痛效果更佳.
作者:康宇;李丹;鄂爽;芦庆丰;于海洲;陈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背景 大多数基础研究都显示孕期或新生儿期暴露于吸入麻醉药会对未成熟大脑产生神经毒性影响.但另有研究显示在某些特殊的临床状态下(如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吸入麻醉药反而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 评估吸入麻醉药对未成熟大脑神经发育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内容 总结近年来有关的基础研究进展,阐述其相关机制,分析各相关因素的影响. 趋向 吸入麻醉药对未成熟大脑神经发育的确切影响至今仍无定论,尚需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来评估其临床安全性.
作者:张玥琪;徐振东;刘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背景 orexins是由位于下丘脑外侧部穹窿周围的神经元分泌的一类神经肽,它们在体内作用广泛,不仅能促进食欲,调节能量平衡,调节睡眠与觉醒,参与奖赏系统及情绪反应,调节内分泌及心血管系统,而且新的研究表明,orexins对学习与记忆也有调控作用. 目的 对orexins调控学习记忆的各种认识和近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内容 简述orexins通过海马途径和非海马途径对学习记忆进行调控,以及与神经退行性变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之间的关系. 趋向 orexins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进一步研究可能为解释和干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神经退行性变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杜肖南;张涛元;董海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全凭吸入麻醉、静吸复合麻醉与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的关系. 方法 纳入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两组:全凭吸入麻醉组(S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V+S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全凭吸入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于术后30 min时点采用镇静躁动分级法对患者苏醒状况进行评分,比较不同麻醉方式下EA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术中镇痛药使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S组患者EA的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21.9%比48.5%,P<0.05).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较全凭吸入麻醉EA的发生率低.
作者:鲍杨;张丽峰;马丽敏;史东平;俞卫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背景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造血刺激因子,过去20多年中用于临床多种原因所致的贫血.随着对EPO及其受体在心血管方面作用的认识,增加了EPO在生理和病理生理方面作用的理解. 目的 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减轻到低限度. 内容 研究EPO在心脏中的表达及其在心肌保护中所涉及的传导机制,EPO在动物心血管疾病实验模型中起到心肌保护作用及目前EPO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相关研究. 趋向 近年来,EPO心肌保护作用临床研究的报道逐渐增多,为临床心肌保护提供了新的方向,但需要更深入研究EPO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王先学;潘道波;邓恢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背景 低氧诱导因子-1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目前公认的在缺氧状态下发挥重要作用的核转录因子,其活化后可介导低氧反应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目的 探究HIF-1/低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e element,HRE)通路是如何被激活并发挥心肌保护的作用. 内容 从HIF-I的概述、调节以及HIF-1/HRE通路的激活机制及其心肌保护作用方面进行综述,并以HIF-1为靶点探究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对其在心肌保护作用中与其他关键性的转录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一简要综述. 趋向 后处理能否激活HIF-1/HRE通路诱导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1,HO-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保护性蛋白的表达,以减轻心肌I/RI,尚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周雯静;王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背景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及抗交感等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已很广泛,其给药途径也趋于多样化. 目的 对有关Dex的论著进行归纳总结,以探讨其给药方式的应用前景. 内容 阐述Dex复合局部麻醉药应用于椎管内、外周神经及关节腔的安全性以及对局部麻醉药作用效果的影响,评价通过静脉注射、口服、肌内注射、皮下、鼻腔及直肠等途径给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趋向 Dex给药途径多样化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刘清仁;王亚军;季永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11月.收集在TKA术后使用FNB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或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 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包括1 157例患者,其中FNB组616例,PCIA组380例,PCEA组161例.与PCIA组比较,FNB有效减少了患者术后24 h[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17.9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7.38~-8.49]及48 h(WMD=-25.70,95%CI:-41.67~-9.74)的吗啡累计消耗量,降低患者术后24 h活动时VAS(WMD=-1.99,95%CI:-3.14~-0.85)(P<0.05);且FNB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比值比(odds ratio,OR)(0.31,95%CI:0.22~0.44)、尿潴留(OR=0.24,95%CI:0.13~0.43,P<0.05)及头晕的发生率(OR=0.27,95%CI:0.14~0.52)都较低(P<0.05). 结论 比较PCIA及PCEA,FNB可能是TKA患者术后镇痛的一种更好的选择.
作者:黄天丰;张扬;方向志;王存金;高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背景 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对手术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关于POD的非药物性预防研究成果已付诸临床,但关于其药物性预防研究仍存争议. 目的 为药物预防POD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内容 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氟哌啶醇、褪黑素、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苯二氮革类药物及胆碱酯酶抑制剂等药物对POD预防作用的研究进展,比较上述药物在POD预防效果的有效性差异. 趋向 比较其他药物,氟哌啶醇、褪黑素及Dex对POD的预防作用较为明确.
作者:杨宜南;吴安石;岳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背景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应用传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机械通气引起的气道损伤及急性肺损伤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非气管插管麻醉行VATS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受到胸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的广泛关注. 目的 推进对于VATS期间应用非气管插管麻醉的认识和应用. 内容 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非气管插管麻醉下行VATS治疗胸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情况,总结其安全性、可行性及相对于传统方式的优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趋向 非气管插管麻醉作为一项新技术在VATS中的应用亟待更多的临床研究.
作者:郝宁;马珏;张光燕;崔建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背景 镜像综合征是产科中一类罕见的并发症,危及母婴安全,目前临床对其认识不足.镜像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较为特殊,麻醉管理有较大的风险. 目的 了解镜像综合征对麻醉管理的可能威胁或挑战. 内容 综述镜像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并发症及其与临床麻醉的关系. 趋向 产科麻醉中应警惕该类产科并发症,做好相应的麻醉管理.
作者:徐振东;刘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单肺通气利用动态肺顺应性设定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的优势及可行性. 方法 选择预行右侧肺叶切除患者80例,完全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单肺通气实施肺膨胀(sustained inflation,SI)复张后加用20 cmH2O(1 cmH2O=0.098 kPa)的PEEP并递减滴定,随后以得到大肺顺应性的PEEP值通气,直到恢复双肺通气;B组,通气PEEP值固定为5 cmH2O,其他通气方法同A组.记录患者血气、呼吸等参数. 结果 两组设定的PEEP值[A组(9.2±1.2) cmH2O,B组5 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肺通气1 h(T3)、手术结束(T4)时,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PaO2在T3~T4逐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则维持较好(P>0.05);T3、T4时刻A组的动态肺顺应性[(30.8±5.9)、(30.7±6.4) ml/cmH2O]与B组[(26.6±5.5)、(26.4±5.2) ml/cmH2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单肺通气,利用动态肺顺应性设定的PEEP值通气能够得到更好的氧合及呼吸参数,并且维持较好.
作者:陈志刚;李金宝;吕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咪达唑仑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分化及凋亡的毒性作用及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能否缓解咪达唑仑的神经毒性作用. 方法 分离培养孕14~15 d大鼠胚胎大脑皮质NSCs,将NSCs接种于培养板中,培养24 h后,将其按照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对照组(C组)、咪达唑仑组(M组)、Dex联合咪达唑仑组(M+D组).分别采用咪达唑仑、Dex联合咪达唑仑处理培养的第一、二代NSCs 24 h,采用噻唑蓝[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溴脱氧尿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NSCs分化情况,原位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咪达唑仑干预NSCs 24 h可降低细胞活力(对照组0.214±0.006,咪达唑仑组0.187±0.002)、减少细胞增殖[(对照组(35.7±1.0)%,咪达唑仑组(27.6±1.0)%]、增加细胞凋亡[对照组(5.7±0.8)%,咪达唑仑组(7.8±1.1)%](P<0.01),但对NSCs分化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咪达唑仑处理比较,Dex联合咪达唑仑干预NSCs 24 h,可增加细胞活力[M+D组0.233±0.007]和细胞增殖[M+D组(35.7±1.1)%]、减少细胞凋亡[M+D组(5.3±1.0)%](P<0.01),但对NSCs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无明显影响(P>0.05). 结论 Dex可缓解咪达唑仑抑制NSCs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但不影响其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
作者:雷珊;张蓬勃;李慧娴;张红;李蓉;李卫松;郑娟;吕海侠;陈新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吸入七氟醚对糖尿病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单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霉素(150 mg/kg)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空腹血糖> 11.1 mmol/L)的20只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七氟醚糖尿病组(DM+S组);另设对照组(C组)及七氟醚组(S组),每组10只.C组吸入空气,DM组吸入空气,S组吸入1.5%七氟烷6h,DM+S组吸入1.5%七氟醚6h.24 h后,分别用跳台法、避暗法记录遗忘小鼠错误次数(error times,ETs)、跳台潜伏期(step down latancy,SDL)和步人潜伏期(step through latancy,STL). 结果 DM+S组SDL和STL分别为(98±9)、(32±32)s,与C组、DM组、S组比较均下降(P<0.05);跳台实验和避暗实验的ETs分别为(4.7±0.5)次和(3.1±2.1)次,与C组、DM组、S组比较均增加(P<0.05). 结论 吸入七氟醚对糖尿病小鼠短期内的认知功能有影响,加重糖尿病对认知功能的损害.
作者:宋雪;樊勇;杨斌;郝睿瑾璘;邵婕;刘金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观察首次及二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二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年龄≥65岁,ASA分级Ⅰ、Ⅱ级,按手术次数分为一次手术组和二次手术组,每组48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于术前及术后1、3、5、7d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术后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大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差为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根据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和NPOCD组.于麻醉诱导前、术后24h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ELISA测定IL-1、IL-6和IL-10的浓度. 结果 二次手术组患者术后3、5 d POCD的发生率(56.3%、10.4%)显著高于一次手术组(25.0%、2.1%)(P<0.05).与NPOCD组比较,POCD组术后IL-6的水平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IL-10的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一次手术组和二次手术组POCD患者术后24 h IL-6的水平明显增加(P<0.05)、IL-10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一次手术组POCD患者比较,二次手术组POCD患者术后24 h IL-6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0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二次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增加,可能与血液中IL-6浓度升高及IL-10浓度降低有关.
作者:宋凤香;朱晗月;侯蕾娜;李晶晶;邓立琴;赵海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羟考酮抑制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苏醒期疼痛的药效学. 方法 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2例,年龄65~74岁,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依托咪酯0.3 mg/kg,瑞芬太尼采用Minto模型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效应室浓度为3.0μg/L.待BIS值在40~45后,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5 min内完成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术中除瑞芬太尼外,不再追加任何镇痛药物,麻醉维持分别TCI丙泊酚(3.0 μg/L)、瑞芬太尼(2.5~3.0 μg/L).手术结束时停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前5 min采用改良序贯法静脉注射羟考酮.拔管后30 min测定患者术后VAS评分,VAS评分≥4分为术后急性疼痛.计算羟考酮ED50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记录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及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结果 羟考酮抑制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苏醒期疼痛的EDs及其95%CI分别为0.126 mg/kg和0.093~0.181 mg/kg.32例患者术后有1例发生恶心、呕吐,无其他副作用发生. 结论 羟考酮(0.126 mg/kg)可以抑制半数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苏醒期的疼痛.
作者:汪伟;杨磊;郁万友;钱燕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背景 腰麻顿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CSEA)具有用药量小、起效快、阻滞完善且利于术后镇痛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但产妇孕期生理发生改变,低血压是CSEA剖宫产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的低血压可能会对产妇及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预防低血压在剖宫产术麻醉中显得尤为重要.许多方法被用来防治低血压,目前临床主要运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液体治疗,但剖宫产围术期液体治疗存在众多争议. 目的 围术期液体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有效的循环血容量,通过分析当前剖宫产液体治疗的现状,为临床应用提供相关依据. 内容 围绕剖宫产液体治疗的扩容时机、容量治疗需要量或输液速度液体种类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趋向 单纯晶体液麻醉前扩容对防治低血压的效果差,基本不提倡,麻醉即刻扩容选择晶体液或是胶体液目前仍然存在争议.目前主要的趋势是联合升压药的使用与液体治疗,可以尽可能减少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产妇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邹璐雯;徐铭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背景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结果是引起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后果严重.寻控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生物标志物对实现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有高通量筛选优势,可用于分离和鉴定脓毒症患者体液、细胞等内的差异蛋白质. 目的 综述蛋白质组学在脓毒症中的研究现状,为其在脓毒症中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内容 总结蛋白质组学在探究脓毒症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趋向 虽然蛋白质组学技术仍存在缺点,但其自身优势有助于为脓毒症的防治寻找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边映雪;于洋;于泳浩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