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脱氢抗坏血酸在重铬酸钾对A549细胞毒性效应中的作用

画宝勇;马丽华;李时恩

关键词:重铬酸钾, 脱氢抗坏血酸, 细胞增殖抑制, A549细胞系
摘要:铬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六价铬[Cr(Ⅵ)]已被证实具有致癌性,其所致的肺癌是8种职业性肿瘤之一.有研究[1-3]表明,活体细胞内90%的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c)参与Cr(Ⅵ)的还原代谢,且是Cr(Ⅵ)的主要还原剂.机体肺细胞内Asc的平均水平为1.3 mmol/L[4],但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含量却非常低[5-6],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DHA)孵育可以使细胞内氧化形成Asc,使其达到或接近机体正常生理浓度[7].Reynolds等[8]发现DHA孵育H460和IMR90细胞90 min后,再用Cr(Ⅵ)染毒细胞,细胞的急性毒性增强.作者用DHA孵育A549细胞后,观察重铬酸钾(K2Cr2O7)对A549细胞的增殖及毒性作用,探讨DHA在K2Cr2O7致A549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mi-1的表达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mi-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84例)和慢性宫颈炎(20例)组织中Bmi-1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mi-1蛋白及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和58.3%,高于其在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0%和10.0%)(χ2=29.394和15.100,P均<0 001);且Bmi-1蛋白和mRN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18.088、20.000和16 622、28.476,P均<0.001),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Bmi-1蛋白及mRN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P=0.305,P=0.003).结论:Bmi-1可能成为判断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可靠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林爱琴;朱晓菡;吕新全;薛金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检测

    目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定量与分布检测.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对30例人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及15例内镜取材的正常结直肠标本中TAMs标记物CD68 mRNA表达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中TAMs的组织分布.分析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CD68 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CD68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t=2.720,P<0.001).不同临床病理参数的结直肠癌组织中CD68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Ms分布于结直肠癌组织间质和肿瘤上皮细胞中.结论:TAMs高水平分布于结直肠癌组织间质和肿瘤上皮细胞中.

    作者:袁娜娜;卢高峰;唐芙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恩度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和bFGF的影响

    血管生成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参与血管发生过程的细胞因子多种多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其中重要的.

    作者:刘少平;钱文军;茅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纤维素手性固定相对联萘酚对映体的拆分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拆分联萘酚对映体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CHIRALPAK IC柱(250 mm×4.6 mm,5 μm)对联苯酚对映体进行拆分,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6040~955,VV)和正己烷无水乙醇(6040~955,VV);柱温15~35 ℃,流速0.4~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54 nm.根据拆分结果确定佳色谱条件.结果:手性分离的佳色谱条件为正己烷无水乙醇=8020(VV),流速0.8 mL/min,柱温25 ℃,联萘酚对映体在6 min内分离度达到2.43.结论:CHIRALPAK IC柱可以快速、高效地拆分联萘酚对映体,该方法可用于联萘酚的分离及其在不对称合成中光学纯度的快速检测.

    作者:马思佳;贾欣;孙慧斌;金建闻;庞丽;陈政;杜斌;张振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磷酸肌酸钠对缺氧窒息幼鼠肾组织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磷酸肌酸钠(PCr)对缺氧窒息幼鼠肾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幼鼠随机分为PCr干预组(PCr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PCr和模型组幼鼠制作缺氧窒息模型,PCr组幼鼠在制作模型前0.5 h和缺氧窒息后即刻腹腔注射1.4 mg/g的PCr.模型组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缺氧窒息后6 h,切除各组幼鼠肾脏,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HIF-1α和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幼鼠肾组织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球出现水肿、甚至固缩;PCr组幼鼠肾小管和肾小球受损状况明显减轻.3组幼鼠肾组织HIF-1α和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805、484.734、90.410和79.329,P均<0.001),PCr和模型组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Cr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PCr可能通过下调HIF-1α、VEGF的表达减轻肾组织的缺氧性损伤.

    作者:刘月梅;陈莹;李永凤;刘春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杜氏盐藻基因FLA8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目的:构建杜氏盐藻FLA8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杜氏盐藻FLA8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通过预先添加的酶切位点切割后按正确的顺序插入到经相同酶切割后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到大肠杆菌DE3中测序正确后进行原核表达.结果:成功地将FLA8的开放阅读框插入到表达载体中,FLA8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7 000.结论:杜氏盐藻FLA8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作者:侯永杰;李庆华;薛乐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基因乳酸杆菌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含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基因的乳酸杆菌分泌表达载体.方法:从培养的CasKi细胞中提取DNA为模板,经PCR得到HPV16 L1衣壳蛋白基因,将其连接入乳酸杆菌分泌表达载体pVE5523质粒中,并转化入Top10菌中保存.结果:构建的HPV16 L1-pVE5523重组表达载体经PCR鉴定正确;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经测序与GenBank公布的HPV16 L1基因序列符合.结论:成功构建了HPV16 L1-pVE5523表达载体.

    作者:罗波;段素群;郑小莉;毛樱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2例,根据Child-Pugh分级均为B或C级,其中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2例(观察组),未行干细胞治疗20例(对照组).2组常规治疗相同.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2组患者血液生化、凝血、临床症状及体征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氨水平下降,白蛋白合成增加;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增加(P均<0.05);2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检测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朱明慧;刘旭华;韩际奥;杨柯;杨璐;曹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PTEN基因表达对EC9706细胞增殖、侵袭、凋亡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PTEN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侵袭、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2个靶向PTEN的siRNA载体及1个PTEN表达载体,分别转染EC9706细胞.实验分沉默1组、沉默2组、siRNA载体对照组、PTEN表达组、表达载体对照组和未转染组.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PTEN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试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试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凋亡率及侵袭能力.结果:与未转染组比较,沉默1组、沉默2组PTEN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TEN表达组PTEN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F=25.762,P<0.001);与未转染组比较,PTEN表达组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数和穿透细胞数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F=50.752、29.981、32.193,P均<0.001).结论:上调PTEN的表达水平可以有效抑制EC9706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侵袭转移能力,同时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黄丽艳;王娜;汤黎明;许燕;黄幼田;杨红艳;董子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国20~60岁男性腰3椎体松质骨生物学和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

    目的:观察中国20~60岁男性腰3(L3)椎体松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取捐献的新鲜中国男性L3椎体32个,年龄20~60岁,分成20~、30~、40~和50~60岁4个年龄组,每组8个椎体.常规操作去除L3椎体周围软组织及附属结构,只保留椎体部分.沿椎体正中矢状面将椎体切成左右两半,均保留上下终板,制成规则试件,一部分行密度测量,另一部分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①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胶原交联能力下降,胶原纤丝粗细不等,走向一致,但排列松散、稀疏、紊乱,连接相邻较粗纤丝的更细的胶原纤丝的走向杂乱无章.②与20~岁组比较,30~60岁的L3椎体松质骨表观密度和体积比均逐渐减小(F=8.280、10.600,P均<0.001),但30~60岁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20~岁组比较,50~60岁组的L3椎体松质骨弹性模量和极限应力均减小(F=4.330、9.800,P均<0.05).结论:中国20~60岁男性椎体松质骨的密度、极限载荷和弹性模量逐渐减小,骨密度和生物力学随年龄的变化可能是中国男性骨质疏松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根本原因.

    作者:刘国民;孔宁;白云深;韩宏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脱氢抗坏血酸在重铬酸钾对A549细胞毒性效应中的作用

    铬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六价铬[Cr(Ⅵ)]已被证实具有致癌性,其所致的肺癌是8种职业性肿瘤之一.有研究[1-3]表明,活体细胞内90%的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c)参与Cr(Ⅵ)的还原代谢,且是Cr(Ⅵ)的主要还原剂.机体肺细胞内Asc的平均水平为1.3 mmol/L[4],但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含量却非常低[5-6],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DHA)孵育可以使细胞内氧化形成Asc,使其达到或接近机体正常生理浓度[7].Reynolds等[8]发现DHA孵育H460和IMR90细胞90 min后,再用Cr(Ⅵ)染毒细胞,细胞的急性毒性增强.作者用DHA孵育A549细胞后,观察重铬酸钾(K2Cr2O7)对A549细胞的增殖及毒性作用,探讨DHA在K2Cr2O7致A549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画宝勇;马丽华;李时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肝癌细胞中C60含量的荧光分析法测定

    目的:建立肝癌细胞中C60含量测定的荧光分析法.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以220 nm为激发波长,在371 nm发射波长处测定肝癌细胞中C60的荧光强度.肝癌细胞经破碎、离心处理后进行测定,以减小蛋白质和酶的干扰.结果:该方法检测肝癌细胞中C60含量的标准曲线为I=2.240 3C+44.188(r=0.995 8,P<0.05),检测范围在1.28~46.08 mg/L,检测限为0.275 mg/L,平均回收率为86.5%,RSD为10.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肝癌细胞中C60的定量分析.

    作者:姚寒春;孙敏;张振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价值

    目的:评价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及不良事件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35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行冠脉造影(QCA)检查和IVUS-VH分析,同时行血浆LP-PLA2水平测定.结果:ACS组斑块坏死核心、钙化成分比例较SA组高(t=5.655,10.974,P<0.001).ACS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处以正性重构为主,SA组以负性重构为主(χ2=40.555,P<0.001).ACS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较SA组显著升高(t=2.934,P=0.004).ACS和SA组患者随着Gensini积分增加,血浆LP-PLA2水平均逐渐增高(F=4.227,3.783,P<0.05).ACS患者斑块中坏死核心比例与血浆LP-PLA2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39,P=0.003).结论:血浆LP-PLA2水平可用以评价斑块性质及冠脉狭窄严重程度.

    作者:牛原源;李新华;赵晓燕;武丽娜;吴世陶;吴摇斐;李文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人数在发展中国家高居第二位,而在发达国家更是高居榜首,是发达国家的首要死亡原因[1],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及生存.目前,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已有了极大提高,化疗、放疗、手术治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的应用已经极大改善了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使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

    作者:岳冬丽;韩交玲;关方霞;张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AHDC1基因变异及临床病理指标对食管癌高低发区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AHDC1基因变异及临床病理指标对食管癌高低发区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加深对食管癌预后分子机制的认识.方法:采用入户家访、现场问卷普查、电话随访和住院病理核查等方法收集3 47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死亡情况;采集每例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检测AHDC1基因rs4908343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Kaplan-Meier分析显示AHDC1基因AA/AG型患者5 a生存率高于GG型患者,浸润黏膜层患者高于浸润肌层和浆膜层患者,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高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早期患者高于中晚期患者,手术治疗的患者高于非手术患者,食管癌高发区患者高于低发区患者(χ2=6.650、52.756、39 087、61 314、75 635、175.205,P均<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AHDC1基因GG型[RR(95%CI)=1.197(1.008~1 421)]、中晚期[RR(95%CI)=2.004(1.358~2.956)和3.594(2.392~5.399)]及低发区[RR(95%CI)=2.891(2 243~3.726)]影响食管癌患者的预后(P均<0.05).结论:AHDC1基因型、临床分期及高低发区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洪雷;范宗民;王伟鹏;周胜理;王亚豪;黄静;董金成;李贝;郭金生;张连群;王立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候选基因附近6个STR基因座在河南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目的:对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CSNB)候选基因附近的6个STR基因座在河南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分布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取100名健康无关个体的河南汉族人群血样,提取DNA,应用PCR结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对CSNB候选致病基因RHO、PDE6B和GNAT1附近的D3R1、D3R2、D4P1、D4P2、D3G1及D3G2等6个STR基因座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6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杂合度在0.660~0.800,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550~0.730(≥0.5),个体识别率在0.761~0.891(>0.7),D3R1、D4P2、D3G2 的非父排除率>0.5.结论:这6个基因座是一组良好的遗传标记,可用于CSNB致病基因的定位;D3R1、D4P2及D3G2在法医学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洋;朱运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和谐心理量表的编制

    目的:编制适用于16岁以上中国公民的和谐心理量表.方法:依据相关理论,采用访谈法、专家分析法形成初始问卷,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平行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讨问卷的结构,并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考察.结果:和谐心理量表包括人格和谐、情绪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意志和谐、自然和谐以及认知和谐等7个维度;各维度及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依次为0.748、0.726、0.698、0.646、0.653、0.637、0.602和0.838,各维度及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依次为0.578、0.652、0.649、0.634、0.556、0.496、0.558和0.680;构念效度和内部结构效度良好.结论:所编制的和谐心理量表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可用于相关研究.

    作者:许慧;贾黎斋;李福华;李志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筛选志贺菌基因转移耐多药相关基因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初步筛选志贺菌基因转移耐多药相关基因.方法:以志贺菌基因转移耐多药株DNA为检测子,以其敏感株DNA为驱赶子,构建DNA消减文库,采用PCR鉴定及斑点杂交进行筛选,并随机挑取阳性克隆测序,所得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较和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志贺菌基因转移耐多药株的特异性DNA消减杂交文库.选取部分阳性克隆进行杂交筛选,其中5个测序成功,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初步比对,3个可能为新基因,2个为已知基因(Tn3926转座子部分的转座酶基因及23S rRNA核糖体核糖核酸).结论:成功构建了志贺菌基因转移耐多药株的特异性DNA消减杂交文库并获得了其耐多药相关基因,提示转座子介导的耐药机制可能在志贺菌基因转移耐多药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宋春花;王颖芳;段广才;郗园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etrin-1的表达

    目的:探讨Netrin-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E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40例ESCC及4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etrin-1 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ESCC组织中Netrin-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7.5%(19/40),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5.0%(2/40)(χ2=18 660,P<0.001).ESCC组织中Netrin-1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52.5%(21/40),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5 0%(2/40)(χ2=22.029,P<0.001).Netr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ESCC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均有关(χ2mRNA=12.420、12.477、9.528、10.566,χ2蛋白=8.878、8.021、8.338、9.950,P均<0.05).ESCC组织中Netrin-1蛋白与mRNA的表达有关联(rP=0.517,P<0.001).结论:Netrin-1表达与ESC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ESCC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刘宗文;王文娟;田薇薇;梁冰;杨家梅;刘萍;张钰浩;张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

    目的:检测喉鳞状细胞癌(喉鳞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喉鳞癌组织和2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HER-2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喉鳞癌组织中HIF-1、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8%、80.8%,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0.4%,34.8%,χ2=12.947和17.990,P均<0.05);HIF-1、HER-2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有关(P<0.05).喉鳞癌组织中HIF-1和HER-2蛋白的表达正关联(rP=0.385,P<0 001).结论:HIF-1和HER-2蛋白可能在喉鳞癌的发生、分化和转移中起协同作用.

    作者:巴云鹏;张晓;宋瑞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