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病护理中的作用

韦清静;黄贤艳

关键词:健康教育, 老年高血压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病护理中的作用和影响为今后该类患者的护理提供更可靠的价值和指导.方法 选择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由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实验组血压控制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健康,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84天内早孕息隐配米索流产临床探讨

    息隐(又名米非司酮)为甾体类药物,无孕激素活性.但可与孕酮竞争孕酮受体.干扰子宫内膜发育,软化并扩张宫颈,促使子宫平滑肌收缩,提高子宫对前列腺索的敏感性,起到抗孕激素的作用.临床常与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配伍用于终止早孕.使用这种药物已经被临床医师和广大的妇女所接受,相对于人流手术,它更加有效、安全.

    作者:韦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尤瑞克林治疗350例脑梗死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1月治疗的7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0例,对照组应用氧自由机清除剂、神经营养、抗血板等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丹参20ml,加5%葡萄糖250ml静脉1次/d,连续治疗14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0.15u,加生理盐水50ml,持续微注泵滴注1次/d,连续治疗14d.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残障程度分级为3.3±1.1,治疗后为1.5±1.1,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前为12.0±4.1,治疗后为4.9±3.1,对照组治疗前残障程度分级为3.2±1.1,治疗后为2.1±1.0,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前为11.9±4.0,治疗后为7.4±3.8,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残障程度分级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何丽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加兰他敏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加兰他敏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符合VaD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的基础上,对照组(43例)给予肌注安慰剂生理盐水;治疗组(47例)采用肌注氢溴酸加兰他敏注射液,疗程为十二周.每四周随访一次,评估采用MMSE,ADL,CDR和ADAS-cog评分.第十二周时评估患者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同时借助磁共振(MRI)以及SPECT技术检测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治疗差异.并以SPECT为基础,采用三维断片分析(3D-FA)比较正常志愿者组与血管性痴呆组的CBF影像FD(断面大小)均值,用以显示脑血流影像是否异常,以及脑血流减少分布情况.结果 两组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组的MMSE,ADL,CDR和ADAS-cog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经过十二周的治疗,治疗组的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MRI显示,经过治疗,治疗组的海马萎缩程度大幅度减轻,SPECT显示,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梗死区域明显减少,血流灌注增加.三维立体表面发射(3D-SSP),显示脑血流减少的三维分布情况呈两种情形,表明在血管性痴呆的微血管病变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器质性病变.结论 加兰他敏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记忆和智能状况治疗VaD是有效、安全的,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借助SPECT技术可以对血管性痴呆的分型更加详细.

    作者:白洁;徐亚茹;张艳丽;王瑞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012年合浦县碘盐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为了解合浦县2012年居民碘盐食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全县人民食用合格碘盐及了解合格碘盐的使用率,有效预防碘缺乏病的发生.方法 根据<全国碘盐检测方案>,对居民户的碘盐进行随机抽查和结果判定.结果 全县碘盐覆盖率为75.33%,全县合格碘盐使用率仅为61.33%.结论 本地居民尚未实现食用合格碘盐的目标.

    作者:刘沛明;严英;杨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一例原发性、同时性左乳癌﹑左肾透明细胞癌的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一例原发性、同时性左乳癌﹑左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护理中的心理干预.方法 通过对病人的术前、术后心理干预和出院后的心理支持.结果 减轻了两次手术的心理压力,融洽了护患关系,减轻了治疗副反应,促进患者的康复.结论 心理干预对于这种罕见恶性肿瘤患者以佳的心态接受治疗,促进康复,提高了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桂英;张建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ECT联合X线、CT在腰腿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讨论ECT联合X线、CT在腰腿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0例腰腿痛患者均进行ECT、X线和CT检查,比较分析各单项检查以及联合检查对诊断的灵敏度、精密度.结果 在诊断腰腿痛患者中,ECT、X线、CT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92.5%、53.3%、70.8%,精密度分别为85.8%、61.6%、66.7%,特异性分别为59.1%、67.8%、71.7%,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精密度、特异性分别为95.0%、90.8%、98.3%.结论 ECT能更早显示出病灶,是腰腿疼较好的筛选方法,X线平片、CT检查特异性较强是腰腿痛常规的基本的检查方法,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更高,所以三种方法具有互补作用.

    作者:李明浩;崔时珍;玄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分析化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化学是医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课程,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医学生对课程不重视,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建议,并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骨科患者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护理

    目的 探讨骨科术后自控镇痛泵的护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65例行骨科手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总结护理效果.结果 65例患者中除一例出现呼吸抑制给予及时抢救脱险外,其余出现不适处理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通过认真交接,密切观察,术后加强巡视,早发现、早预防、出现异常及时处理,使患者舒适度增加,提高了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春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肛周脓肿的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肛周脓肿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42例肛周脓肿患者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通过有效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选取的42例肛周脓肿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进行随访仅有3例患者发生复发.结论 给予肛周脓肿患者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感染复发率.

    作者:赵林;朱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谈社区护理和健康教育

    社区护理是以卫生学和护理学理论为指导,以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为向导,以个人、家庭和整个社区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和残疾人为护理重点,以及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于一体的一种新型健康服务.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

    作者:黄春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及疗效.方法 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均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3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髋膝关节功能良好,优26例,良4例,优良率93.7%.结论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能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疗效可靠,值得推荐.

    作者:詹远平;苏坤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围术期的护理疗效.方法 73例行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 73例子宫肌瘤手术均顺利完成,有1例出现切口轻度感染,经及时处理后痊愈,余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患者均如期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结论 对子宫肌瘤患者在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习红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院前的急救护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我院急诊科常见的急性中毒,2007年5月--2012年10月共出诊救治52例,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人能及时救治对于院前急救护理至关重要,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梁鸣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重点与中心,代表着质量管理中的改进完善、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1].为了完善护理带教的工作,必须以持续性、全过程质量管理为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带教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当前护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尽力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以满足当代护理水平对护理人员的需求,让学员尽快适应并融入护理改革中去.本文对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护理带教中的应用进行了如下探讨.

    作者:高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D-二聚体检测在妇科盆腔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在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形成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行妇科盆腔手术的608例患者,其中238例术前检测DD,对于DD大于500ng/ml者从术后第一天即预防性给予抗凝剂;另外370例术后未检测DD,也未应用抗凝剂,两组均随访至术后6个月.结果 检测组通过对DD大于500ng/ml者预防性应用抗凝剂,术后6个月无一例形成静脉血栓,而未检测组术后有9例形成静脉血栓,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检测DD,可有效的指导术后用药并预防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王春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35例不可触及病变的乳腺微钙化X线诊断

    目的 探讨临床上不可触及病变的X线片上乳腺微钙化灶对判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35例不可触及病变的乳腺微钙化的特征,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 35例女性患者中,病理诊断良性病变的30例,占85.7%,其中纤维腺瘤伴钙化2例,腺病伴纤维瘤形成,内伴钙化8例,腺病伴钙化并导管扩张9例,腺病伴不典型增生6例,腺病伴积乳囊肿5例.乳腺微钙化的特点,钙化呈针尖样,粗糙不均匀,不定形,并呈段,区域,成簇及弥漫等分布.病理诊断恶性病变的5例,占14.3%,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例,原位导管癌3例,原位癌伴浸润性导管癌1例.钙化的呈细小多形性,粗糙不均匀伴线样等特点,并呈成簇、段、线样分布.结论 乳腺微钙化的特点对判定不可触及病变的良恶性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文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脂肪肝78例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脂肪肝78例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脂肪肝患者实施护理临床资料.结果 护理干预后的BMI、ALT、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后主动运动、合理饮食、减少嗜酒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脂肪肝患者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脂肪肝的良性转化.

    作者:臧娴;陈美金;刘艳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结石性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结石性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5月--2012年12月治疗的20例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20例手术时间为(75.5±18.7)min,术中出血量为(92±20.6)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8±6.5)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8±8.4)h,住院总天数为(9.2±1.2)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手术治疗老年性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方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奥曲肽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和药理作用

    目的 分析研究奥曲肽的不同给药方法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药理作用.方法 将84例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胰腺炎患者采用静脉滴注奥曲肽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胰腺炎患者采用皮下注射奥曲肽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胰腺炎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胰腺炎患者经过相应治疗,症状体征均有所好转,但实验组患者的症状好转时间,血淀粉酶的消退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静脉滴注疗法所取得的效果更为明显,能够在保证获得较好临床效果的同时使患者的症状改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优于皮下注射方法.

    作者:卢利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探讨ICU患者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

    目的 探讨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输液护理.方法 制定输液管理制度,规范输液操作流程,加强输液安全管理.结果 通过对静脉输液患者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杜绝减少输液意外事故的发生,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维持有序的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 通过制定完善的输液流程,提升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使静脉输液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输液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李宁;王宏晶;叶海燕;宋海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