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京沭;刘越;竺波
目的 通过采用MRI方法诊断的下颈椎韧带损伤的案例分析对其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下颈椎前后纵韧带损伤患者的MRI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MRI进行诊断分析的纵韧带损伤患者的诊断精确度高,且诊断过程简单患者易于接受.结论 采用MRI确诊下颈椎前纵韧带与后纵韧带是否损伤,可以更加精准全面的帮助临床医护人员设计治疗方案,且不对患者产生电离辐射伤害,是一种更加适用于临床的优良影像技术.
作者:曹沛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采用高频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对经临床诊断的10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区域淋巴结检查的临床资料,先用二维超声观察乳腺癌区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结构、内部回声,再运用CDFI观察其血流.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比对.结果 102例中检出淋巴结肿大67例,敏感性65.7%.诊断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5例,可疑淋巴结转移42例,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39例,敏感性92.9%.转移淋巴结多大于5mm,95%以上的长短径比(L/S)≤2,内部以不均匀的低回声为主,淋巴门偏心或消失,淋巴结以周边型和混合型血流分布为主.结论 高频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能较准确地判断乳腺癌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园园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将我科在2011年分娩的产妇967例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此组为对照组,再将我科在2012年分娩的产妇1129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此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的难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经过优质护理服务后的难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妇产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明显的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为围生期的产妇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质量,减少母婴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曹萍;景艳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延伸到医学领域,创建数字化医院已是必然趋势.
作者:王淑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本研究将对心理护理在儿科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相关作用展开分析讨论.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2012年3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的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儿科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增加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可以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尚桂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总结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12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24例患者分别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直接介入治疗和/或替罗非班治疗后,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治愈与好转.结论 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如静脉溶栓治疗、直接介入治疗和/或替罗非班治疗,以大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韦开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围手术期护理的概念诞生已有20余年,引起医学界极大重视,各大医院纷纷组织学习和实践,并且产生了积极效应,但在一些基层医院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将围手术期的概念、内容和重要性加以归纳,以期与同行探讨并共同提高护理水平.
作者:李成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岛叶胶质瘤的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的可行性以及疗效.方法 收集岛叶胶质瘤患者18例,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以翼点开颅手术切除瘤体.结果 12例患者肿瘤近全切除,6例患者次全切除,无死亡例,术后3例患者肿瘤对侧肢体发生肌力下降,另有1例左侧肿瘤患者发生了运动性失语症,予以扩血管药物治疗后痊愈,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镜手术切除岛叶胶质瘤,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可减少手术副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岛叶胶质瘤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徐厚池;张俊功;陈维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别给予六味地黄汤、生脉散、金匮肾气汤、真武汤加减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因人制宜,标本兼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马青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较高,常常会影响产妇子宫的收缩能力,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对产妇造成很大影响.对于产后尿潴留护理的关键在于预防,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产妇膀胱的功能,在产妇长时间没有排尿的情况下,应加强护理措施,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督促其尽早排尿.当发生产后尿潴留时,应结合产妇具体情况分析发生尿潴留的原因,选择帮助产妇排尿的好方法,使产妇尽早的排出膀胱内尿液,避免给产妇带来更大的痛苦.取2010年9月--2012年12月我院出现的22例产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和护理措施,并总结其中的护理体会.
作者:杨泽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30例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按入院日期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两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教育效果及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雷金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人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32例丙泊酚静脉麻醉行无痛人流术者(实验组)和140例行传统人流术者(对照组)的疼痛情况,术中出血量、发生人流反应综合征例数比较.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人流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则少于对照组.结论 丙泊酚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已成为无痛人工流产术中有效的镇痛药,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徐厚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为临床鉴别肾小球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肾小球性血尿患者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MCV分别进行测定、比较.结果 经过测定和统计,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MCV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MCV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MCV值为临床上鉴定血尿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英;张兰萍;李静;徐殿霞;林禄;孙丽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手作为人类活动中灵活的部位,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是人体容易受到伤害的部位,当手受到伤害时如何麻醉,在无痛安全的前提下完成手术,是摆在我们麻醉医师面前的重要任务.由于臂丛神经分布不集中,不同的麻醉方法中或多或少地造成麻醉阻滞不完善,从而造成病人的痛苦,是我们麻醉医师不愿意看到的.本文主要是选择三种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外伤手术的麻醉,随机分为三组,进行三组间的麻醉效果观察.
作者:李恒然;姜春华;王幸巧;孔连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手指背侧筋膜蒂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各种位置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 全部利用手指背侧筋膜蒂皮瓣移植,对80例手指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恢复.结果 80例皮瓣全部成活,有4例患者感染,在皮肤表面更换药物后得到成功治愈,在1年的时间内,随机调查其指端外形,发现无变化且很美观,皮瓣不僵硬且弹性相对较好,不接合指背神经与接合指背神经皮瓣相对比后得到的结果较差.结论 修复手指各种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优选措施是指背筋膜蒂皮瓣移植,主要的神经以及血管不会因此带来伤害,指背侧皮下脂肪不多,皮瓣移植到受区后外形依旧很美观,不会受到影响,在临床推广应用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解剖位置不深,非常容易成活,手术操作相对容易,供区植皮后不易产生凹陷性疲痕,无论手指何种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都符合其修复条件,带筋膜蒂皮瓣移植没有必要与血管相符合.
作者:李兴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塞通联合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氧自由机清除剂、神经营养、抗血板等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丹参20ml,加5%葡萄糖250ml静脉1次/d,连续治疗14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120mg/次,2次/d,脉络宁注射液3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次/d,连续治疗14d.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残障程度分级为3.3±1.1,治疗后为1.5±1.1,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前为12.0±4.1,治疗后为4.9±3.1,对照组治疗前残障程度分级为3.2±1.1,治疗后为2.1±1.0,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前为11.9±4.0,治疗后为7.4±3.8,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塞通联合脉络宁治疗脑梗死残障程度分级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茂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肠道传染病至今依然是我县报告法定传染病中发病率高、流行面广、影响群众健康普遍的一组传染性疾病.医务人员对肠道传染病的临床通知的掌握程度、鉴别诊断及报告意识,对肠道传染病的防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我县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对肠道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我们对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对肠道传染病的种类、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报告意识的知晓程度等进行了调查.
作者:谈小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9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9例病人血脂明显下降,血糖保持正常,脂肪肝程度减轻.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可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可以防治的.
作者:程开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临床上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与患者病情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健康组20例作为对照,检测实验对象体内HBV-DNA浓度水平和血小板参数.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体内的血小板参数较健康组而言有显著的降低,当患者体内的HBV-DNA浓度水平位于103-106IU/mL和106IU/mL以上时,较HBV-DNA浓度为103IU/mL时,体内血小板数量有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临床上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位于不同时期时,体内的血小板减少状况有不同表现,因而血小板减少现象的检测可以用来诊断临床上慢性乙肝肝硬化病程发展,为疾病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伊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临床药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有关临床用药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对我院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5月住院期间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患者进行专项处方点评及用药分析.处方点评工作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的一种形式,总结专项处方点评中存在的用药问题.了解住院患者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基本情况.通过专项处方点评及用药分析,重新认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了解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的用药合理性及存在问题,提高处方点评工作质量、效果和合理用药水平,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降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和药害事件.促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作者:热依木·居曼;海其古丽·提力瓦地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