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分级护理制度的问题与措施

刘丽梅

关键词:分级护理制度, 问题, 措施
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现阶段医院分级护理制度进行原则分析与现状分析;接着指出了其中所暴露的一系列问题,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后通过实例进行验证,说明了这些措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对于我国分级护理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 探析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11年3月以来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利用抗炎、机械通气以及纠正低氧血症等方式,进行综合性治疗,其中痊愈者为31例(50%),明显好转18例(29%),无效死亡13例(21%).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15例,例,其机械通气时间长于无MODS者,两组相互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快,且迅速向深层次发展,死亡率比较高,就目前来说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要及早治疗,从原发病入手,控制感染,尽可能早的纠正低氧血症,支持呼吸以及循环功能.另外,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更长,比没有患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者明显更难治疗.

    作者:孙铭军;邢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浅谈影响医学院校中专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对策

    积极健康的心理是学习的根本保证.正确分析当前医学院校中专生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障碍,找到消除障碍的有效方法,是促进中专生全面发展、提高医学中专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

    作者:陈艳丽;郭志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标准通道经皮肾镜联合EMS第四代碎石系统治疗结石性脓肾35例观察

    目的 探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联合EMS第四代碎石系统治疗结石性脓肾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共有35例结石性脓肾患者在本院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联合EMS第四代碎石系统治疗结石性脓肾,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均一期成功建立皮肾通道,且均为单通道碎石.结石清除率为94.3%.所有患者未输血,且无严重并发症.术后35例均获得随访.患肾功能恢复或部分恢复31例,患肾萎缩4例,无患肾切除病例.结论 采用标准经皮肾镜联合EMS第四代碎石系统治疗结石性脓肾安全有效.

    作者:史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卡托普利与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与卡托普利组各50例,分别用缬沙坦160mg/d、卡托普利75mg/d治疗4周.比较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缬沙坦有效率为8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卡托普利有效率7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可靠,安全,不良反应少.

    作者:申睿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210例PCI出院患者统计分析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身障碍性疾病之一,现已成为我国成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和主要手段之一,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易为患者接受.随着PCI的规范化开展,本文就2011年2月1日至2012年1月31日我院共进行PCI手术的 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可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的结论.

    作者:王剑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48例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期患者诊断抢救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究48例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期患者诊断抢救疗效.方法 对48例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期患者给予洗胃、导泻处理,纳洛酮促醒、呼吸机抢救措施,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为91.67%.44例抢救成功的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期患者,首次清醒时间均在2h以内,完全清醒时间均在2-4h以内.呼吸恢复时间为55.2±10.3min,血压恢复时间为24.6±4.8min,体温恢复80.5±10.3min.结论 对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期患者实施积极的抢救措施,有利于促进患者苏醒,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华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长托宁进行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阿托品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胆碱酯酶活力达到正常值60%的时间以及治愈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血液中胆碱酯酶活力迅速达到正常值的60%,且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吴金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重症胰腺炎肠内外营养治疗期间的系统护理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肠内外营养治疗期间的系统护理.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到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39例,全部进行肠内外营养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期间的系统护理情况.结果 本组重症胰腺炎患者39例全部进行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平均营养支持时间为(21.25±3.25)日,其中有29例患者体重增加,8例体重没有明显变化,2例体重降低;35例血清蛋白明显提高,4例没有明显变化.平均住院时间为(34.15±12.58)日.发生和肠内外营养支持相关的并发症6例,均经治疗后痊愈.结论 对重症胰腺炎肠内外营养治疗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 观察中西医药联合应用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已经明确诊断的126例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采用甲氨喋呤(MTX)加米非司酮及中药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2.6%,高于对照组(8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包块缩小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但β-HCG下降至正常的平均时间、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输卵管妊娠比较单独使用西药疗效好,包块消退快.

    作者:孙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个性化社区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积极作用

    目的 观察个性化社区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取220例确诊为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给予个性化社区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护理,比较两组血糖的改善情况和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组优42例,良47例,差21例,总有效率为80.91%;对照组优28例,良48例,差34例,总有效率为69.09%,护理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过电话随访或短信提醒用药,糖尿病知识的宣教等方式进行个性化护理,能够较好使糖尿病患者自觉用药,规律生活,从而取得积极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慧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与探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 本文选择了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20例,年龄为23-35岁,妊娠24-40周.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两组产妇均接受静脉滴注维生素C3g或能量合剂加入10%的葡萄糖500ml,每日1次;10天1疗程;40%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4ml,静脉滴注一日1次,阿司匹林40mg口服一日2次,6-8周;低分子肝素12.5-25mg加5%的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一日1次,7天1疗[1].此外,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给氧护理、体位护理等措施,观察治疗后两组产妇的宫高、腹围,以及胎儿生长径线(BPD)情况.结果 经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产妇宫高、腹围及胎儿生长径线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将胎儿双顶径与新生儿出生后的体重进行对比验证,观察组平均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4.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合理的护理对改善产妇身体状况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如红;赵珊;陈丁秀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结核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于结核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94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7例,只进行一些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47例,进行比较综合的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相比,P<0.01,差异性非常显著,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痰菌转阴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患者痰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对于结核病患者康复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使患着更早的康复.

    作者:莫柳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措施

    目的 考虑临床检验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及探究佳质量控制措施.方法 通过对我院临床检验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分析应采取的相对应的措施.结果 通过对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有效避免了各类可能产生影响的不利因素,保持了高质量的检验标本.结论 针对影响因素而制定的综合性对策,能够有效避免能够影响检验标本的多种因素.

    作者:任秀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联合腹腔灌注配伍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为患者联合腹腔灌注配伍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患者内服少腹逐瘀汤,外敷药渣,并为患者腹腔联合灌注替硝唑、氧氟沙星、地塞米松以及庆大霉素药物,观察组患者滴注替硝唑和氧氟沙星.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共有37例为有效,1例为无效,总有效率高达97.37%;对照组患者中,共有30例为有效,8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仅为78.9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者中仅有1例出现轻微的恶心症状,让患者休息30分钟后症状得到缓解.对照组中有8例胃肠道出现刺激症状,其中4例患者症状较重,我们为患者进行了对症处理后得到缓解.结论 为患者采用腹腔灌注给药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药物吸收情况,该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疗效显著,患者没有出现显著的不良反应.

    作者:陈永霞;闫明杰;王瑞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安全隐患及相应对策

    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安全隐患主要有护理安全隐患和护生人身安全隐患.其中产生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有护理安全知识缺乏,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基础操作不熟练,责任心不强,心理状态不稳定.而引起护生人身安全隐患有职业损伤和外来损伤.针对这些隐患采取的相应对策有强化护生护理安全知识的学习,加强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职业损伤防护知识的培养和防范措施的管理,提高带教老师素质,严格带教管理,关心护生身心健康.

    作者:于小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生姜在临床急症中的运用

    目的 为了弘扬中医文化,提高急诊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12月把3-70岁的急诊患者通过辩证分型,对风寒感冒,风寒咳嗽,胃寒呕吐、脾胃虚弱之腹痛、腹胀、呕吐、泄泻,气滞血瘀、寒凝胞宫之痛经,予生姜单煎加红糖内服,煨生姜片外敷,治疗病例123例.结果 一次有效率80%,二次有效率85%,三次有效率达90%.

    作者:陈凤枝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原移居者返平原后血液学及血中MDA和SOD的变化观察

    目的 探讨高原移居者返平原后不同时间血液学及血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变化.方法 高原移居者返平原后第7天、60天、180天的40名健康青年学生(观察组)进行血常规、MDA和SOD测定,并与40名平原健康青年学生(对照组)作对照.结果 对高原移居返回平原青年学生进行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返回平原后初期,观察组血中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PL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中MDA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检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异在减小,在90天时比较接近于平原组.结论 高原脱适应症状的产生与氧自由基损伤有相关性.

    作者:杨伟;王宇鹤;杨永彦;赵锋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产后出血临床分析及防治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达到或超过500毫升者称产后出血.约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3%-5%,是产妇死亡的首位病因,多数产后出血是可以避免的,产科工作者应重视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文章主要对此症状和防治进行了探讨.

    作者:黄翠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老年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排痰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排痰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62例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肺结核及呼吸内科的护理常规,观察组在护理常规的基础上着重给予排痰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及住院时间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实施排痰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促进肺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兰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家庭病房治疗心房颤动30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30例患者中,年龄在60-88岁,男性20例,女性10例,男:女为1.5:1.诊断心电图均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f波,P-R间期极不相等.急性或快速型心房颤动者均有明显的心悸、憋气、恶心、疲乏不适等症状.其中患有高血压患者20例,冠心病者22例,糖尿病患者5例,风湿性心脏病者3例,甲亢患者2例,预激综合征1例.

    作者:胡泉生;林刚;张复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