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目的 探讨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115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70例获随访,随访1-5年,康复效果优者55例,良13例,可2例.结论 术后护理和康复锻炼教育能增加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大限度的恢复.
作者:吴慕玲;杨惠吟;李哲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此种麦杞西洋参饮料中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HPLC法.流动相:乙腈-水-磷酸(28:72:0.1).检测波长为203nm;柱温40℃.结果 人参皂苷Rb1含量在0.4695-2.3476mg/ml之间呈良好线性,平均回收率为98.0%,RSD=1.7%(n=5).结论 方法可靠,简单可行,为控制麦杞西洋参饮料的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曹中秋;董新;张佩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近几年,脑血管意外病人的患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病人大多数都有程度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针对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了系统规范的康复指导,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有关护理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患者80例,住院时间为: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55-82岁之间.
作者:韩阳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腹部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情况.方法 选取108例腹部手术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在早期进行保守治疗,给予禁食、禁水、持续胃肠道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痊愈73例,占67.56%,有效25例,占23.15%,无效10例,占9.26%,总有效率为90.74%.肠梗阻缓解时间为3-18d,平均11d.结论 腹部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4周以内,以炎症粘连为主要病因,临床上给予保守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钱晓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回顾78例老年患者手术麻醉过程,总结降低麻醉风险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对我院外科收治78例老年患者手术麻醉过程回顾性分析,探讨围麻醉期的处理经验.结果 根据老年患者不同身体状况选择不同麻醉方式,我院78例患者中行硬膜外麻醉32例,静脉、吸入复合麻醉46例,分别从术前检查、心理抚慰、术后监测、并发症防治4方面入手,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麻醉期,手术顺利进行,并发症及时得到处理.结论 积极有效的围麻醉期处理是保证老年患者手术麻醉安全顺利的关键.
作者:徐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总结了GDM(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特点及其危险因素,通过加强对GDM患者的孕期、分娩期、新生儿、产褥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使患者血糖控制理想,营养均衡,胎儿发育良好,终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陈艳思;陈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B超监护宫腔镜下输卵管口插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门诊进行B超监护宫腔镜下子宫输卵管口近端插管疏通术8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患者均无子宫穿孔、术后大出血、空气栓塞、急性水中毒等发生.28例患者术中发现有子宫内膜息肉,14例为子宫角开口处膜状粘连,7例为一侧宫角处息肉伴膜状粘连,7例术中1侧输卵管开口不可见.161侧输卵管均顺利插入医用塑料导管,91根输卵管注药无阻力,56侧初注药有阻力,加压后阻力减小,14侧注药阻力大,加压注药后阻力无缓解.所有手术患者均能很好耐受手术,无明显不适.结论 B超监护下子宫输卵管近端插管疏通治疗安全有效,并能对不孕症患者宫腔病变作出较为正确评估.
作者:吴霞;张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在检测婴幼儿肾脏和输尿管积水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对214例年龄不大于三岁的婴幼儿临床和B超拟诊肾盂或(和)输尿管积水的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尿路成像(MRU),并对尿路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以及程度和可能的病因进行评价.结果 其中梗阻的位置在连接肾盂与输尿管之间、输尿管的中间部位、输尿管膀胱的入口处分别是109例、5例和100例.其中122例为重度狭窄,92例梗阻程度为轻中度.通过与常规的T2W扫描相互结合显示,梗阻在合并双输尿管以及双肾盂之后产生畸形、肾的发育不正常、输尿管囊肿、输尿管的开口异位、马蹄肾、巨输尿管、肾缺如和异位肾分别是23例、13例、7例、6例、4例、3例、2例和2例.结论 先天性发育的不正常是为常见的异常婴幼儿肾和输尿管积水的原因,具有不需造影剂和无射线等优点的MRU是检测上尿路梗阻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作者:王忠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前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电脑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离不开电脑,所以患颈椎病的几率比以前高出很多倍,每天坐在电脑前面,久而久之出现颈肩部酸痛,手麻,甚至出现头晕恶心等一系列颈椎病症状.在颈椎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健康教育在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巩固治疗效果、预防复发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有着药物不可替代的优势.
作者:赵雪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影响儿童视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弱视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其视力的恢复年龄越小效果越好,理应引起我们重视.本文通过对其概念的理解、产生的原因、诊断、预防及治疗的阐述来共同提高认识,以求达到减少弱视的发生率.
作者:姜国雄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120例,按抽血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60例采集末梢血,B组60例采集静脉血,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及所测得血常规的差异.结果 本次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A、B两组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3项指标检验结果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5项指标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差别不很大,但采用末梢血做血常规较难控制检验质量,部分检验指标不及静脉血明显,采用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时选用静脉血更佳.
作者:李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B超检查在肝胆疾病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任意抽取2010年12月到2011年12月到某院就诊的肝胆疾病患者680例,对其进行手术之前的B超检查,并对B超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而且还要把B超检查的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680例肝胆疾病患者当中有424例是胆囊炎,占总体的62.35%;胆结石患者有185例,占总体的27.21%;肝硬化的患者有31例,占总体的4.6%;子宫肌瘤的患者有23例,占总体的3.4%;肝肿瘤的9例,占总体的1.3%;此外还有附件囊肿的患者有8例,占总体的1.2%.其中有12例患者的B超结果属于误诊或漏诊情况.老年患者所占的比例要比青年高;胆囊炎与胆结石的女性患者患病率高于男性,而肝硬化与肝肿瘤等男性高于女性.其中胆囊炎的患病率是高的.结论 B超检查对于肝胆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其中也有误诊与漏诊现象,所以要进一步提高B超检查的准确率.
作者:高俊岭;霍政达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风患者行超早期康复指导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200例中风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超早期康复指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临床护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其中,实验组患者肌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超早期康复指导有利于帮助患者迅速恢复身体肌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和预后情况,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田利兵;赵玲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及临床治疗中疗效观察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我院2006年5月-2011年10月儿科住院患者29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及临床证实存在肺动脉高压,除动脉导管和卵圆孔未闭外,不伴其它心脏结构异常.根据肺动脉压力高低分为轻、中、重三组,比较各组患儿心脏各腔室大小以及治疗后肺动脉压力的变化.结果 随着肺动脉压地增高,患儿心脏各腔室均有增大的趋势,病情加重,治疗效果及预后差.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判定中都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有效实施护理管理的方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采取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健全组织机构和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士的技术操作行为,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做好消毒灭菌及监测工作,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全程管理和医疗垃圾的处理等预防医院感染措施.结果 护理人员自觉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医院感染管理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 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穆玉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主要诊疗方法之一.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是每一位护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护士只有多与患者沟通,增强责任心,不断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病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才能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王菱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现状,为进一步完善抗结核药品合理使用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0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把患者分为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对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率与时间作比较.结果 老年组出现不良反应明显高于中青年组,老年组不良反应达46.5%,而中青年组仅18.9%.结论 在抗结核用药时,要重点关注老年结核病患者的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若有异常时,谨慎对待,并调整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的健康.
作者:袁磊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5岁,因孕40周无产兆,于2010年11月22日入院.末次月经:2010年2月15日,预产期:2010年11月22日.孕期经过顺利,20天前外院B超提示:宫内单胎、头位、晚期妊娠、羊水过多.入院查体:脉搏86次/分,血压113/67mmHg.心肺(-)腹部呈纵椭圆形隆起,触腹壁无明显宫缩.
作者:吴朝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MDDM)与脂代谢紊乱间的相关性,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患者52例,设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体检为健康的受检者5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空腹胰岛素(INS)、空腹血糖(GLU)、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的检测值.结果 观察组的INS、GLU、IRI、BMI、LDL、HDL、TC、TG水平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脂代谢紊乱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MDDM患者往往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因此,临床认为对于MDDM患者尽可能地控制其血糖、减少胰岛素抵抗,对预防高胰岛素血症及发生脂代谢紊乱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阿不都力木斯迪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气凝固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1年间收治的47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行氩气凝固治疗,治疗后随访6-1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47例Barrett食管患者经内镜下氩气凝固治疗后,治愈41例(87.2%),有效4例(8.5%),无效2例(4.3%),治疗总有效率为95.7%.随访6-12个月发现,3例患者出现胸骨后疼痛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经抑酸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内镜下氩气凝固治疗Barrett食管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龙周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