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体会

王建波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经皮穿针固定, 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新鲜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法整复经皮交叉穿针固定治疗儿童新鲜肱骨髁上骨折93例,术后随访6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骨折全部骨性愈合,随访后评估优良率为100%,无肘内翻及Volkmann挛缩,无骨折移位等并发症。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新鲜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可显著降低骨折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胃穿孔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胃穿孔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2009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胃穿孔患者42例进行全面的围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及预防并发症护理。结果42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对急性胃穿孔患者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巧凤;汪露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6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对照组不加用盐酸氨溴索。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用效率为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帅艳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中风34例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中风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血流突然中断,引起该区域脑组织的缺血、坏死、软化,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有报道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43%~65%[1],病死率为15%~25%。临床以偏瘫,失语,口舌歪斜等脑局部病变为常见。中风病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是中老年人群致死的主要原因[2]。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致力于中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自1997年8月-2011年8月14年间,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中风34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富来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复发性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复发性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复发性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中治愈33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平均住院8.45 d;对照组中治愈25例,好转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0%,平均住院12.85 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复发性过敏性紫癜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显著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吕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和危险的并发症,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现就我院2010年-2012年92例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分析如下。

    作者:柳献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X线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提高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65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X线表现。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基本分为三种:①节段性:胸片显示小片状或大片状密度均匀增高影。②间质性:胸片显示双肺纹理呈弥散性或局限性增多增重,常呈网状或结节状,肺门阴影增大,纵隔影增宽。③混合性:胸片显示在间质病变的基础上合并小的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特点是:由肺门向双肺野扩展的扇状密度增高影,其外缘逐渐变淡而消失;X线表现早于临床症状;X线表现与临床症状不相符合,需进一步结合临床及血清冷凝集试验方可确诊。

    作者:赵吉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评价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晚期病变才具有典型临床症状、X线表现及阳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利用高频超声对于软组织分辨力强的特点,能够早期分辨炎症所致的滑膜病变并检出骨侵蚀情况,能量多普勒超声还有助于显示病变区血流供应,从而区分活动性和非活动性关节病变,在疾病的早期诊断、随访、治疗效果监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邓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的各种荧光核型和抗双链DNA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抗核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抗双链DNA抗体采用胶体金标记免疫斑点渗滤法(DIGFA)。结果43例SLE患者中,同时采用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两种方法检测,同时阳性的有31例,单独抗核抗体阳性确诊SLE的有5例,单独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确诊SLE阳性的有7例。其中荧光核型均质型9例,斑点型5例,核模型4例,混合型18例。结论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联合检测可避免因单项检测出现的漏诊情况,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从而提高了SLE确诊率的作用。

    作者:裴秀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腔内手术治疗后尿道狭窄或闭锁62例观察

    目的:探讨尿道创伤术导致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对124例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分别采用腔内手术与套入法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手术,观察两种方法在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方面情况。结果腔内手术法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套入法手术组(P<0.05)。结论腔内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轻微等优点,是治疗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首选手术方法。

    作者:蔡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脂肪肝136例临床特点分析及系统干预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临床特点,并提出有效的系统干预措施。方法2012年我院对5个单位839名职工进行肝功能、B超等多项指标检查。结果经检查136例患有脂肪肝,进行系统干预后,2013年再次体检时46例治愈,75例显效,15例有效。结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脂肪肝,并给予有效的系统干预,能收到显著效果。

    作者:许素琴;郁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异丙托溴铵特布他林及布地奈德佐治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

    目的:探讨异丙托溴铵、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佐治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7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异丙托溴铵、特布他林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儿呼吸困难、喘憋及喘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痊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丙托溴铵、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佐治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能使患儿尽快缓解咳嗽、呼吸困难、喘憋症状,缩短住院时间,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细菌检验质量控制的体会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4500例各类细菌检验标本作为正常组标本,并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间我单位制定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及质量反馈规章制度之后,所接收的4500份各类检验标本作为控制组标本。对2组标本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组标本中,不合格标本302例,总体合格率为93.29%;而控制组标本中,不合格标本74例,总体合格率为98.36%,2组标本总体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效、合理地对标本采集、运送、保存以及处理等工作流程加以强化管理,可以显著提升基层医院细菌检验质量。

    作者:孔文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玉屏风口服液佐治小儿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玉屏风口服液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2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另加玉屏风口服液,1~1.5 mL/(kg·d),分3次口服,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7 d内治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7 d内治愈率为58.3%,总有效率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玉屏风口服液佐治小儿肺炎可增强抵抗力,缩短疗程,减轻症状,顺应性好,无不良反应,适合基层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贵英;王秀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83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将166例宫颈糜烂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采用单纯利普刀治疗方法,观察组不予治疗仅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筛查。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9.2%,总有效率为98.8%;观察组治愈率为74.7%,总有效率为9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具有副作用小、患者痛苦小、疗效显著的特点,而保守观察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侯爱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研究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间120例进行体检的人员,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进行静脉血采集,对照组60例进行末梢血采集。采集的血液均采用SYSMEX XS-800i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对2组体检人员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红细胞、白细胞、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以及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不同的采血方法,所得的结果差异很大,临床提倡用静脉血来进行血常规检测。

    作者:孟月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187例颅脑创伤患者,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进行诊断及分类治疗。结果根据患者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不同,精神障碍的发生情况呈现上升趋势,其中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9.0%有中重度抑郁发生;7.3%有躁狂;45.1%出现精神病性症状;15.8%的患者出现淡漠;41.5%的患者出现冲动行为。而焦虑、失眠症状多见于症状较轻的颅脑创伤患者。结论应根据患者颅脑损伤情况的严重程度,对伴发的精神障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从而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

    作者:陈一民;陈永宏;王耀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低出生体重儿生长状况分析及社区干预模式探讨

    目的:了解低出生体重儿童1岁以内体格发育状况,探讨社区干预模式。方法将我院2000年1月-2012年10月出生且1周岁内在我社区进行系统保健体检满5次的239例婴儿分为早产儿组、足月小样儿组、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12个月内身高、体重、头围的生长速率,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结果生后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组生长速度一直呈追赶现象。至周岁时体重、身高、头围值呈正常对照组>早产儿组>足月小样儿组,早产儿组体格发育略低于正常儿童水平,足月小样儿体格发育较早产儿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比足月小样儿具有更大的生长潜能。加强孕期营养和保健,开展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社区干预,对改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建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Fx8并用Fx80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发生高血压患者进行普通血液透析(采用德国Fresenius Fx8透析器2次/周)并血液透析滤过(采用德国Fresenius Fx80透析器1次/周)治疗后的血压变化。结果21例患者经过9个月的临床治疗,5例血压恢复正常,8例可以减少降压药的用药剂量,总有效率为80.47%。结论普通透析(采用德国Fresenius Fx8透析器)并用血液透析滤过(采用德国Fresenius Fx80透析器)具有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作用。

    作者:张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一对一”糖尿病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2012年5月-10月,我科对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一对一”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经过我们临床观察,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0例,选择标准:糖尿病病程5年~10年,年龄60岁~70岁,尚无明确糖尿病并发症,生活均能自理,在外院未进行过正规的糖尿病知识教育,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沟通能力较好。

    作者:刘瑞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肠梗阻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方法对我院50例急性肠梗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均解除了肠梗阻治愈;1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为非手术治疗无效转手术治疗。2例患者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感染,经相应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急性肠梗阻常见的病因是粘连和肿瘤,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合理选择治疗措施,首选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者要明确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关键,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和病死率。

    作者:刘继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