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在经尿道棒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行经尿道棒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5例病人除1例扩张失败(初期)改电切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输血及高热病例,术中操作不慎致膀胱穿孔1例,经手术膀胱修补治愈,暂时性尿失禁2例,术后1周拔除尿管均可自行排尿.[结论]经尿道棒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重视围术期治疗与护理.
作者:徐萍;吴永第;晁亮;孙家庆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两种抗凝方式在心力衰竭超滤病人使用超滤透析器脱水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期病人60例,随机分为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30例,观察不同的抗凝方式对心力衰竭超滤脱水透析器凝血程度的影响.[结果]两组抗凝剂的有效治疗时间、净超滤量、超滤透析器使用第8小时及第24小时管道凝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普通肝素抗凝方式不但能起到安全有效的抗凝效果,还可延长有效治疗时间,增加净超滤量,降低透析器凝血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成本.
作者:汪辉丽;耿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2017年3月我科成功配合了1例舌下腺肌上皮癌自体前臂皮瓣修复口咽缺损手术,获得满意效果.通过合理安排手术及人员配备,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围术期观察及术中管理,提高了手术效率,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现将手术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凯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总结膀胱容量测量仪用于252例剖宫产术后病人膀胱残余尿量测量的护理体会.认为使用膀胱容量测量仪测量残余尿量,操作简单、便捷、快速,能有效评估病人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尿潴留.252例病人残余尿量23 mL~684 mL(216.36 mL±20.02 mL);167例连续3次测量膀胱残余尿量均<100 mL,膀胱功能回顾较好,85例连续3次测量膀胱残余尿量均>100 mL,结合临床症状,符合尿潴留诊断标准.
作者:龙玲;蒋红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坐浴通常是将温水或药液盛入盆中,将需抗感染的部位浸于水中,临床上坐浴常用于肛门、直肠术后、痔疮及行骨盆手术或妇科炎症的病人,其效果是能增加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消散,也可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还可清除局部分泌物,起到良好的清洁作用[1].
作者:骆焕枝;李佳颖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病人行双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病人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超选择性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围术期的护理方法.[结果]30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术后7 d 27例病人白细胞基本正常,3例略低于正常;术后7 d血小板显著升高20例,其中17例基本正常.术后30 d CT复查肝脏肿瘤直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行双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护理上仔细观察,做好围术期护理,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作者:练贤惠;周雪玲;吴春;赵静;孙浩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总结24例 Pierre Robin序列综合征新生儿行手术下颌骨牵张成骨治疗时全身麻醉配合的护理经验.在麻醉前护理中环境温度准备是护理配合的重点.麻醉诱导期体位摆放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尤为重要,在气管插管过程中护士需配合麻醉医生完成气管插管并固定.转运中护理配合的重中之重就在于防止气管导管的移位和脱出.24例患儿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下颌骨牵张成骨术,麻醉护理配合准确默契,保证此类先天畸形困难气道的患儿麻醉诱导插管及转运ICU过程的安全.
作者:贺丽萍;刘佩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肺淋巴管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是以弥漫性肺囊性病变为特征的极少见的肺部肿瘤性疾病,多发于成年女性,发病率为1:400 000,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气胸、乳糜胸,偶见咯血,常并发肾脏的血管肌脂肪瘤.该病的发病机制及预后尚不明确,目前治疗上主要是对症的支持治疗,近些年研究表明西罗莫司对于该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
作者:程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创建肿瘤专科化临床护理示范病区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在肿瘤内科创建专科化临床护理示范病区,优化临床护理路径,建立单病种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提高专项护理质量,制定专科护理技能操作标准,促进护理技术操作的同质化.[结果]创建肿瘤专科化临床护理示范病区后提高了乳腺癌病人的护理质量,疼痛、心理、化疗、静疗各项专科质量指标均有提升,提高了护理人员专科技能操作水平.[结论]创建肿瘤专科化临床护理示范病区对提升专科护理质量有重大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钱源;陈莺;顾红;刘艳;严小丽;林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8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轮状病毒肠炎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服务满意评分以及护理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中可提高护理依从性,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张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的生活体验与感受,旨在为术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5月-2016年8月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通过目的抽样法抽取的15例病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主题提炼.[结果]受访者的体验包括3个主题:起搏器困扰、起搏器适应、起搏器护理需求;包括8个分主题:焦虑和担忧、躯体功能障碍、社交障碍、性生活障碍、强制性接受起搏器、对起搏器满意、家庭护理需求和延续护理需求.[结论]关注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的心理问题,采用家庭护理和延续护理帮助病人处理与起搏器相关的问题,使病人以正确的方式和态度使用起搏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冯璇;刘晔;周晓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在出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中运用对病人生活质量和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将在医院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的COPD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出院后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病人出院后采用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观察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和疾病不确定感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出院COPD病人中,可保证病人得到治疗和护理服务的延续性和全程性,有利于满足出院后病人健康需求,从而降低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顾玉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从失禁相关性皮炎(IAD)风险评估量表、IAD严重程度评估量表、IAD干预工具3个方面综述IAD的有关评估量表研究进展,旨在为国内护理人员了解、选择和开发IAD评估量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洪洋;吴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临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不断提高培训效果.[方法]根据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要求和学员能力现状,通过大量阅读文献、邀请专家进行讨论、问卷调查等,进行培训项目设计,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考核方式.评估培训方案实施前后学员在理论、临床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教育与咨询、护理查房、科研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均通过各项考核;通过师徒制的培训学员各方面的能力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以师徒制为模式的临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具有因需施教与因材受教相结合的特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
作者:陈锐;孙青青;王婧;陈春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分组法将医院2016年9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3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记录两组患儿发热、脱水、腹泻等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调查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腹泻、发热、脱水等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满意率为90.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1%(P<0.05).[结论]循证指导下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护理,使护理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可缩短疗程,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陈东梅;文燕雄;陈亚丽;丘艳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血液透析是操作性较强的专科技术,操作环节比较复杂,透析中一些细小环节的疏忽,都将造成严重后果[1].临床上医护人员给病人进行血液净化时需要在病人的动、静脉之间建立通路,通路建立后需要固定,确保血液透析管路的良好固定是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病人常出现意识不清、肢体不自主运动、改变体位等情况,从而使血液净化管路移动或运动,导致动静脉内瘘穿刺针脱落或滑出血管外,引起内瘘血液外渗或失血,既给病人带来痛苦,又严重影响透析治疗[2].
作者:许娟;文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应用中医护理方案干预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治疗胃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按胃疡中医护理方案要求进行辨证施护,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7%,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胃疡中医护理方案的护理措施及中医护理技术干预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蔡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教考结合法在新护士心肺复苏(CPR)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11月观察组采用教考结合法对100名新护士进行CPR培训,即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法的基础上增加课堂随机技能考核和纠错环节+观看CPR录像;于2015年10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法(教师多媒体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对102名新护士进行CPR培训.两组新护士均于1周后进行CPR相关理论及双人CPR操作考核,比较两组教学方法对CPR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后观察组CPR理论考核成绩、技术操作考核成绩、一次性通过理论考核优良率和一次性通过技术操作考核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采用教考结合法可以更好地提高新护士掌握CPR的理论及技术操作水平,一次性通过优良率明显提高.
作者:赖开兰;姚蓝;张蓓蓓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实习护生放射防护临床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120名实习护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法、操作示范法、护生实训等,观察组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应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手术室护生临床对放射防护带教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对两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放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和使用放射防护用具依从性、综合考核成绩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将品管圈运用在手术室实习护生临床教学放射防护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护生的放射防护知识的认知.
作者:张秀华;肖丽;邵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团队支持锻炼护理干预模式对乳腺癌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宣教基础上应用团队支持锻炼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康复指导,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心理健康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上肢外展、前屈、内旋、外旋、后伸等角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敌对、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队支持锻炼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乳腺癌病人术后躯体症状及心理症状,促进乳腺癌病人术后康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刘海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