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出血病人预见性护理疗效观察

徐穗莲;涂景梅;江燕真

关键词:脑出血, 并发症, 预见性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脑出血病人中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5月在本院确诊为脑出血病人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病人并发症(口腔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的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49例病人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42.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住院时间为38.91 d±6.42 d,观察组住院时间20.56 d±5.87 d,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脑出血并发症对脑出血的护理效果有较大影响,采用预见性护理能降低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一次性头皮针乳头在调节胃管固定带中的妙用

    留置胃管术是建立肠内营养或者胃肠减压的一种途径,术后胃管护理的关键是必须保证胃管的通畅,防止胃管脱出。留置胃管术后的病人常规使用细条塑料带固定,因长度有限又比较滑导致不容易打结固定,胃管容易滑脱甚至脱管,巡视病房发现滑脱现象时,都要及时调整胃管长度,这样反复不但增加病人痛苦,而且容易导致鼻黏膜的损伤。如何固定好胃管固定带?经反复实践,发现利用一次性头皮针乳头可起到固定的良好效果,现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秀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护理技能操作大赛在优化护理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举办护理操作技能大赛,巩固护理教学成果,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激励机制,即有助于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应变能力,促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同时,又可以进一步推动、评价、创新并完善操作技能大赛。

    作者:史小慧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118例年轻宫颈癌病人围术期强化心理护理干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年轻宫颈癌病人围术期强化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118例年轻宫颈癌病人展开研究,将其按照围术期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行强化心理护理,通过对病人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 SAS 评分、SDS 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生活质量良好率及性生活正常率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强化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病人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促进手术的进行和术后病人的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潘雪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严正声明

    作者:《全科护理》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脑出血病人预见性护理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脑出血病人中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5月在本院确诊为脑出血病人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病人并发症(口腔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的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49例病人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42.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住院时间为38.91 d±6.42 d,观察组住院时间20.56 d±5.87 d,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脑出血并发症对脑出血的护理效果有较大影响,采用预见性护理能降低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徐穗莲;涂景梅;江燕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延续护理对在职2型糖尿病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在职2型糖尿病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0例在职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均给予护理干预,应用 Morisky 用药依从性问卷判定病人依从性,分别于干预3个月及9个月后评价,干预前后结果比较采用 t 检验,判断两组病人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状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治疗后3个月和9个月后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 <0.05或 P <0.01),干预护理3个月、9个月后,观察组的血糖由(11.82 mmol/L±4.64 mmol/L)下降至(6.08 mmol/L±2.39 mmol/L)、(5.04 mmol/L±2.49 mmol /L),HbA1 c由(7.55±2.01%)下降至(6.01%±1.34%)、(5.46%±1.64%),干预6个月后两组之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或 P <0.01)。[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在职2型糖尿病病人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对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

    作者:李金梅;祁贯成;张海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妇科化疗病人生存质量和应付模式及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妇科化疗病人的应付模式、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CSQ)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对我院170例妇科化疗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调查工具包括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 36)、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应付方式量表(CSQ)。[结果]妇科化疗病人的 SF 36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 <0.05);CSQ 幻想、退缩和自责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模,在寻求帮助、理性化思维和解决问题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常模(P <0.05),GSES 评分上明显低于常模(P <0.05);躯体相关生活质量与寻求帮助、理性化思维、解决问题和 GESE 得分呈正相关(P <0.05);心理相关生活质量与幻想、退缩和自责呈负相关(P <0.05),与理性化思维、解决问题和 GESE 得分呈正相关。[结论]妇科化疗病人生存质量明显降低,自我效能、应对模式是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在临床中应协助病人建立积极的应对模式,提升自我效能,将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海平;武彦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在游离胸脐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超大面积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和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超大面积游离胸脐皮瓣修复前臂和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病人37例,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给予显微外科的护理观察及心理指导,实施住院全程健康指导。[结果]术后除1例超“长”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余36例顺行及逆行供血皮瓣成活良好。皮瓣颜色正常,质地柔软,外观好。[结论]超大面积胸脐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后,全身情况和局部观察同样重要,综合护理干预很重要,术后的病房环境、心理指导、疼痛护理、皮瓣血运的观察及血管危象的及时处理是皮瓣成活的关键。

    作者:王明明;刘光军;墨天燕;王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1例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后并发严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 TGA)是严重复杂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8%,该病预后凶险[1]。目前广泛应用大动脉调转术(Switch)治疗 TGA,但该术复杂,需在较长时间的体外循环[2]下进行;发绀型心脏病患儿术前红细胞压积较高,术后有更大的血液稀释度,且患儿年龄小[2],这些都易导致术后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的发生。我科于2014年7月收治1例TGA 新生儿,术后并发严重 CLS,经精心的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合理有效的护理,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黎;杜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系统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应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其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谷利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90后”实习护生对护理中利他行为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目的]探讨90后实习护生对护理中利他行为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面对面、半结构深度访谈了7位90后实习护生。采用 NVivo10分析资料。[结果]关于90后实习护生对护理中利他行为的态度,萃取出5个主要的结构概念:观察到利他行为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以后也会做更多的利他行为;在实施利他行为时,内心充满矛盾和纠结;理解和宽容不帮助其他人的护士;护理中的利他行为既有利又有弊。对态度的影响因素萃取出4个主要的结构概念:同理心和认知观念;当时所处的状态;对护理服务意识的敏感性;科室多年来形成的护理工作氛围。[结论]护理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应建立导向性激励机制,为护生多树立良好的榜样,进一步改善护生的临床实习环境,以加强对护生同理心的培养。

    作者:李君;王兰;曹立云;贾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达标互动理论对提高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人满意度的效果

    [目的]探讨达标互动理论对提高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人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人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达标互动理论干预,干预前后应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两组自我效能进行评估。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治疗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疾病知识掌握率、出院时治愈率及病人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护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满意率、疾病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 <0.05),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达标互动理论可提高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人自护能力,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病人满意率。

    作者:包燕萍;姚全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康复团队模式早期康复干预在卒中病房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在卒中病房实施康复团队模式早期康复干预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在我院卒中病房实施康复团队模式,即将医护治组合成团队工作小组,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实施早期康复干预。统计对比2012年、2013年各70例病人康复干预1个月后 ADL 改善情况、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及2年内护士专业能力测试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实施康复团队模式早期康复干预后病人 ADL 能力显著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士专业水平能力提升。[结论]实施康复团队模式能极大程度地保证病人获得较高的治疗护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许义芳;方红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CT引导下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并发症的护理研究

    [目的]总结 CT 引导下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对9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行 CT 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并做好术中配合、术后观察等工作。[结果]90例行 CT 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病人术中出现血压升高6例,心律减慢7例,术后并发症6例。[结论]CT 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的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充分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与观察,术后对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生存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王颖;张春淼;王璇;张艳霞;何晶;邢秀亚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PICC 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制定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1月—2014年7月我院2142例 PICC 置管病人 CRBSI 发生率及其原因。[结果]2142例病人中确诊CRBSI 24例,发生率为1.12%,其中操作中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针尖未拔出,在皮下探索式穿刺≥3次)5例,留置时间大于30 d 17例,经肘关节下静脉留置22例,病人带管出院(可能与病人依从性差、当地维护不规范等有关)23例。[结论]熟练的置管技术、满足治疗情况下较短的留置时间、经上臂置管、完整的宣教内容、病人良好的依从性及规范的维护都是降低 CRBSI 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万里;贺连香;李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Autar 量表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 Autar 量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 Autar 量表对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218例病人进行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将病人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并统计分析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 Autar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本组218例中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术后低危组171例均未发生 DVT,中危组31例中1例发生 DVT,高危组16例中2例出现 DV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P <0.01)。同时术后 Autar量表的风险评分结果与手术后 DVT 发生率呈正相关(R 2=0.9357,P <0.05)。[结论]Autar 量表能有效地预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DVT 发生的风险,有助于针对性的对中高危组病人采取预见性的措施,不仅避免了护理干预的盲目性,还有利于病人的预后。

    作者:辛丽;甘秀妮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强脉冲光结合激光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面部痤疮病人运用强脉冲光结合激光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66例面部痤疮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瘢痕恢复情况及恢复时间和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较对照组81.81%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恢复时间为7.82 d±2.63 d,对照组的恢复时间为10.67 d±3.81 d,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为93.94%,对照组为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对术后面部痤疮瘢痕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静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妇科肿瘤病人术后电子镇痛泵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对妇科肿瘤病人术后镇痛泵的应用,提高病人对镇痛泵的知识掌握率,缓解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选择本科室220例妇科肿瘤术后使用电子镇痛泵镇痛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进行 PCA 泵的管理,结合 PDCA 循环方法,比较两组病人的电子镇痛泵知识掌握率、疼痛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对电子镇痛泵相关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妇科肿瘤病人术后使用电子镇痛泵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提高病人对电子镇痛泵相关知识掌握率,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叶沙;李九红;谌永毅;袁玉莲;曾红娟;张克强;肖凌志;林鲜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顺铂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非药物治疗及护理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处于日趋上升的状态,其治疗也一直备受大家的关注。目前,化疗依然是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是低特异性的药物,几乎每种化疗药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其中,致吐作用严重的化疗药物首推顺铂(DDP)。顺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适应证广、疗效好、价格低廉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化疗,但其引起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80%~90%[1],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化疗依从性。针对顺铂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国内外报道有多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法。药物主要包括5 HT3受体拮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NK1受体拮抗剂及镇静药物等,预防或控制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有效率在50%~70%,但由于有胃肠蠕动减慢、腹胀、便秘、头痛、乏力等副反应[2],且治疗费用昂贵,影响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非药物治疗和护理方法在改善顺铂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综合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顺铂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非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凡国华;章金晶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及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及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骨质疏松症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新发骨折率、生活质量评分、生化检测结果等,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新发骨折率2.5%(1/40),对照组新发骨折率32.5%(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 <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生化检测结果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护理干预对治疗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缓解病人的痛苦和改善治疗效果,降低病人的就医成本。

    作者:区彩琼;麦娴静;林伟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