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中使用C型臂X射线的安全防护进展及护理对策

王琪;季萍

关键词:C 型臂, X 射线, 安全防护, 护理对策
摘要:随着 C 型臂 X 射线广泛应用,确定了放射导向运用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重要地位,已成为手术中必不可少的诊断和治疗手段。目前,普遍应用于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及骨科定位、血管介入、胆道造影等手术。C型臂 X 射线是一种波长在0.001 nm~0.100 nm 的高能量粒子的线。文献报告 X 线通过电离辐射的方式对正常细胞产生各种危害,诱导多种疾病包括癌症的发生[1],有关手术医务人员与病人所面临的射线辐射问题也日益引起重视[2]。因此,合理应用 X 线不断加强和完善术中防护,防止和减少辐射损害成为手术室护理管理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手术中使用 C 型臂 X射线的危害及安全防护进行总结。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更正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1例老年糖尿病病人反复低血糖的护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患病率也在不断增长,疾病本身及各种并发症正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低血糖又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其中老年病人由于本身生理和病理等多方面的原因,更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低血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所致的综合征。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血浆血糖浓度低于3.9 mmol/L 为低血糖的诊断标准[1],严重的低血糖会导致不可逆转性的脑功能损害甚至死亡。2013年我科收治1例老年糖尿病病人反复出现低血糖,给予及时抢救,支持对症治疗和护理,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赵玲;郭庆玲;韩晓霞;张晓娜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综述了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护生自身因素,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效果和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及开展带教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许家素;段宝凤;杨芬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呼吸减痛法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呼吸减痛法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进行分娩镇痛后按照产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分娩镇痛的同时由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指导产妇练习拉玛泽呼吸减痛法。比较两组产妇疼痛程度及镇痛满意度、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疼痛明显减轻,镇痛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明显缩短、剖宫产率明显降低、产后出血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第三产程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呼吸减痛法训练能明显缓解产妇紧张情绪,减轻疼痛程度,提高镇痛满意度,并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秦香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情景教学法在本科护生沟通课程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情景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本校2013级4个班104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将4个班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讲授法,观察组给予讲授法及情景教学法。[结果]两组护生理论成绩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学习积极主动性测评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在“学习驱动力”“学习目标”“扎实学习”3个维度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自制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护生对情景教学法的满意度较高。[结论]《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满意度。

    作者:马晓璐;宋冰;李小寒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减少老年病人静脉输注反应的研究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减少老年病人静脉输注反应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54例发生静脉输注反应的老年病人,对比 RCA实施前后静脉输注反应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实施 RCA 前静脉输注反应率(22.2%)明显高于实施 RCA 后(3.7%)(P<0.05);且实施 RCA前病人输液治疗满意度(70.4%)明显低于实施后(92.6%),(P<0.05)。[结论]组建 RCA 团队,并分析静脉输注反应发生的原因,同时制订改进措施,可减少静脉输注反应发生率,提高病人输液治疗满意度。

    作者:方一芳;邱德枝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脑卒中引起运动障碍的康复训练研究进展

    综述脑卒中后病人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的意义,并介绍传统及新兴的康复训练方法。在选择康复训练方法时需要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病症及病症轻重,制订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案,施行时需要注意治疗节奏,循序渐进地进行全面的体系化的训练,以达到使病人病症减轻,运动机能逐渐恢复的目的。

    作者:殷蒙蒙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研究进展

    从护士科研能力的含义、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护士科研水平有效途径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帮助医院及各级护理人员了解国内外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进展,为提升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碧稳;欧阳艳琼;朱开梅;丁瑜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1例凝血功能障碍合并肺栓塞老年病人的护理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较为常见,病人往往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多发生在成年,临床上除出血外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进行止血、补充凝血因子等治疗。肺栓塞(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在临床检出率偏低、漏诊病例较多、病死率高,如能及时得到诊断并积极的治疗,其病死率明显降低,其需抗凝治疗。然而两个在治疗方面相互影响的疾病同时出现在1例病人,相应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科于2015年1月收治1例凝血功能障碍合并肺栓塞的老年病人,经过抗感染、抗凝、补充凝血因子等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生命体征平稳出院,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张琴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待产产妇无痛分娩的护理

    了解无痛分娩与产程发展间可执行护理干预措施,协助待产妇接受无痛分娩过程,降低产妇疼痛感、提高分娩安全性。

    作者:涂淑敏;袁新茹;姚思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标准化四黄水蜜外敷用于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标准化四黄水蜜外敷辅助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及满意度。[方法]将85例盆腔炎性疾病病人按1∶3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四黄水蜜外敷,观察组则予标准化四黄水蜜外敷,两组病人均按医嘱执行常规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6,P =0.038)。[结论]与传统四黄水蜜外敷相比,标准化四黄水蜜外敷膏能明显提高病人满意度,同样能改善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文希;张广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老年病人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延续护理的定义及国外老年病人延续护理的发展现状及目前国外老年延续护理模式,为我国老年病人延续护理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黄艳芳;孙鸿燕;杨茜;张青碧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病人的疗效及围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病人的疗效及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00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晚期肝硬化病人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前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做好术后康复指导,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后观察病人一般情况及肝功能情况。[结果]100例病人术后1年存活率100%,其中52例大量腹水病人术后腹水逐渐减少直到消失,4例术后3个月出现上消化道出血,3例出现Ⅰ度~Ⅱ度肝性脑病。移植术后6个月、12个月肝脏合成功能、肝脏储备功能、肝弹性测定均有显著改善,与移植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有效地改善晚期肝硬化病人的肝脏功能、肝组织形态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围术期护理可促进病人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凤;姚豫桐;李福宣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为护理管理者提供有效参考资料。[方法]方便随机法抽取江苏省某3所三级精神专科医院精神科护士158名进行工作疲竭感问卷量表调查,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工作疲竭感3个维度中的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维度得分高于美国常模和新疆护士,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低于美国常模(P <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工作疲竭感不受学历、专业工作年限、职称的影响。[结论]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相对严重,提示护理管理者尽早发现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疲倦感,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其身心健康,稳定其工作情绪,以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苏静予;蔡琴;朱玲;徐敏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工作微信群的建立和应用

    [目的]探讨利用移动网络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工作微信群的应用效果。[方法]借助移动网络和微信平台,建立由医院、社区护理人员组成的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工作微信群,搭建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工作流程信息平台。[结果]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工作微信群将医院信息系统延伸到社区,提高医院、社区护理人员以及病人的满意度,使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工作流程更加便捷,有效的应用了时间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效能。[结论]医院社区家庭微信护理工作群的建立与应用突破地域、时间和经济等方面的限制,能有效的为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工作服务,同时在运用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能够利用更多的微信功能为护理工作服务。

    作者:程翠年;张卉;王俊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中西结合护理对小儿腹泻治疗有效性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护理对小儿腹泻治疗有效性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8例小儿腹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均根据所实施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中西结合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有效性及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经不同的治疗,观察组治愈40例,有效21例,对照组治愈30例,有效20例。两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5.12±2.13)d 和(9.25±3.51)d,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小儿腹泻病人实施中西结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

    作者:王晓芹;全小明;唐丽平;陈晓晴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急诊病人转出交接中的应用观察SBAR 沟通交接模式在

    [目的]观察 SBAR 沟通交接模式在急诊病人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1月—2014年4月抽样选取200例由急诊科转入病房住院病人为观察组,采用 SBAR 沟通交接模式;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4年10月以口头交接为主要方式的急诊转出病人20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人的转出交接时间、交接质量、两组急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急诊病人转科交接时间缩短将近10 min,两组病人在转科过程中问题发生率对照组为15%,观察组为4%,观察组病房医护人员对急诊科护士的满意度为94%,对照组为61%,观察组急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 SBAR 沟通交接模式不但可以为危重病人节约抢救时间,保证病人安全,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急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提高了病房护士对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作者:吴林燕;周燕;龙翔玲;彭春光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溶栓护理进展进行综述评价,为更好地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护理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蒋芝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我国延伸护理服务应用现状及特色探析

    美国老年协会将延伸护理定义为:通过一系列的医疗护理行为确保病人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如从医院到家庭、社区)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如医院的不同科室)受到协作性、延续性的照护[1]。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社区的延续,包括由医院制订出院计划、转诊、病人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健康指导[2]。

    作者:高丽;巩存涛;王晓云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目的]为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行科学化的护士岗位管理。[方法]成立护士分管理委员会,依据护士的基本年资、工作量、资质要求、学术能力、教学能力及同行评议对全院护士进行层级划分,并制订针对性的分层级培训计划,实行定期考核,并将分层管理与岗位绩效相结合。[结果]护士分层级管理与岗位绩效相结合,完善护士岗位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结论]将护士分层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使护士的付出与薪酬待遇相匹配,更好地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优化护理队伍建设,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持久、深入的发展。

    作者:顾岩;郭放;张光玮 刊期: 2015年第27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