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整体护理

余莉;白菊平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 病人, 一次手术, 髋关节疾患, 整体护理, 双髋关节, 手术时间, 生命质量, 伤口感染, 经济负担, 护理体会, 关节功能, 终末期, 无感染, 治疗, 争议, 提高, 疼痛, 术后, 实施
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期治疗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但当双髋关节同时受累时,是一次置换或双侧同时置换,目前存有争议.因手术时间长、失血多、容易引起伤口感染.但双侧一次手术能减少病人两次手术打击及减轻经济负担.我科在2003年3月-2005年4月,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7例,由于实施了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术后无感染、无褥疮形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下.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对白血病病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辐射和污染(食品污染、气体污染)是引发白血病发病的重要诱因,而远离这些可避免的发病诱因则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白血病病人预防和控制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病人因患病时间长且需长期化疗或行骨髓移植,导致身体抵抗力极其低下,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建立则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感染,加强自身防护,积极配合治疗方案,从而促进疾病康复.我科对白血病病人开展以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结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鹏鹏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亚低温脑保护的临床应用和护理研究

    颅脑损伤是一种创伤性疾病,病死率为58%,而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高达70%~80%[1].众所周知,低温能降低病人的颅内压、脑代谢率和脑血流量,特别是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中期使用,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亚低温脑保护即是将病人体温维持在32℃~35℃,以降低病人脑组织耗氧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的一种临床治疗脑损伤的方法.江基尧等[2]于1993年首先将28℃~35℃的轻中度低温称为亚低温,并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但由于32℃以下低温可能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所以国内多采用32℃~35℃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作者:郭红娜;党丽平;焦芳;刘文权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方法]现场抽取临床正在工作中的护理人员300名,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立即进行手采样,B组立即采样,然后分3组各50名,分别采用流动水洗手、晋荣喷雾型消毒液消毒双手、含氯消毒液毛巾擦手后再采样,然后将采样结果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临床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手部染菌情况较严重,手卫生执行情况不佳.[结论]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有待改善,制定并落实相应措施,提高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率.

    作者:樊小平;王秋开;陈彩玲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中草药薰眼治疗结膜炎病人的护理

    结膜炎类型繁多,致病原因较繁杂,可分为许多类型,通常可分为感染性和过敏性,临床上各型各类结膜炎的共同特点是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充血在程度上和分布上可有不同,分泌物的性质和量亦有差异.大多表现为干湿、痒感、异物感、眼部灼热感、分泌物增多,传染性较强以春秋两季为甚.

    作者:陈靖剑;陈年姑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透视引导下处理PICC导管误入颈静脉1例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约时间和人力,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病人痛苦时间短,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置管过程中因静脉瓣或静脉走向等原因可使置管不畅甚至导管不到位.2006年3月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1例病人置管后不适,在透视引导下成功处理误入颈静脉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晓珊;林彬;詹惠玲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护理美学在产房的应用

    随着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护理美学日益被护理界所重视,使护理这一职业逐步形成一种艺术性的职业,使其美的价值得于利用和发扬,而人类对自身之美的不断追求也促使人的审美意识向更高层次提升.产妇住院后置身一个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中,对分娩的恐惧心理会使产妇惧怕自然分娩,希望早点结束这种状态,从而人为增加剖宫产率.我们通过精心创造了美的环境,美的语言,美的仪表,情感美和行为美.使产妇在一个充满了艺术的氛围中度过三产程.增加了自然分娩率,减少了临床的剖宫产率.

    作者:宋艳;王玉华;陈晓敏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护理程序在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实施的基础和核心,是一种计划性、系统性、协调性和科学性的新的护理模式.我院2000年以来共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68例,现将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庞小燕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与预防

    皮肤是人体大的器官屏障组织,具有感受刺激调节体温、分泌、排泄、渗透、吸收、储存营养与机体代谢的功能.压疮发生从病因、病理生理学角度反映出由于皮肤受压而引起的病理学改变.针对我院综合内科收治的30例病人发生压疮发生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唐春燕;荀芳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基层医院病人满意度调查难点分析与对策

    近年来病人满意度考评已成为一种新的医疗质量评价方法[1].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为能了解病人对各病区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病人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从中寻求解决的方法,进行及时环节质量控制,从而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因此,每个季度均针对住院病人进行随机调查病人满意度.

    作者:梁春萍;陈照坤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的一项重要职能[1].1995年我国开展整体护理后,将健康教育正式纳入护士职责,并提出开展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及其家属为对象的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被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也被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护理规程.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力资源,教育者专业素质,教育经费,病人需求及病人文化等因素是影响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现就我院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原因进行分析,建立符合我院院情的病人教育模式,为开展规范化教育提供依据,充分发挥护士在医院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提高教育效率,保证教育质量.

    作者:祁锦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浅谈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加强医院消毒灭菌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为了把消毒灭菌工作做得更好,本文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将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进行分析及改进.

    作者:沈月华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糖耐量低减的饮食与运动教育

    糖耐量低减是指血糖已经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水平,血糖介于正常和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即餐后血糖在7.8 mmol/L~11.1 mmol/L之间即为糖耐量低减.因为糖耐量试验是空腹进行的,先抽血做空腹血糖测定,然后在5 min内服溶于300mL水中的75 g葡萄糖粉,然后在服糖后0.5 h、1 h、2 h分别抽血化验血糖值.如果服葡萄糖2 h血糖≥3.9mmol/L,而<7.8mmol/L为葡萄糖耐量正常,如果≥7.8 mmol/L但<11.1 mmol/L,为葡萄糖耐量低减.此时如加以注意,有可能回到高危人群中去,否则将发展为糖尿病.

    作者:贾永芷;王利霞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1例胸椎骨折并不全瘫病人的护理

    胸椎骨折并不全瘫比较罕见.2006年1月,我科收治1例此症病人,经医护协作,病人康复出院,现就其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曹萍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浅谈计划免疫门诊工作的实施

    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疫情和人群免疫水平的监测,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适时地进行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我院计划免疫门诊按照国家计划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通过计免人员的辛勤工作,儿童家长的密切配合,近几年辖区内无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院计划免疫门诊工作的实施介绍如下.

    作者:许俊风;孟爱琴;皇书花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不仅见于成年人,也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多因耳鼻咽喉部慢性病变所引起,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睡眠紊乱和噪性呼吸,伴有呼吸暂停患儿,生长发育迟缓,智力欠佳,反应迟钝等症状,严重者有心肺功能不全[1].我科2004年10月共收治OSAS患儿210例,经手术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现将手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邓丽群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老年病人肺部感染有效排痰护理干预

    排痰是治疗肺部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对老年病人更为重要.老年病人年老体弱,病情复杂,多器官功能衰退,加之长期疾病缠身,临床上排痰有一定的困难,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提高排痰效果,对150例老年肺部感染病人实施有效排痰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游晓燕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发病突然,病情复杂,昏迷时间长,并发症多[1].其中肺部感染是严重并发症之一,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对我院神经外科2004年1月-2006年1月30例住院病人并发肺部感染进行调查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探索减少肺部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

    作者:王秋玲;党丽平;郭红娜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亚低温仪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及护理

    近10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明,亚低温33℃~35℃能减轻外伤后脑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初步临床应用亦获得肯定效果.我科2004年2月-2006年1月,应用亚低温和常规治疗两种方法对68例重型颅脑伤病人(GCS≤8分)进行分组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霞;陈蓓蓓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1例晚期妊娠合并左下肢丹毒病人的护理

    丹毒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内或黏膜内网状淋巴管炎,因皮肤或黏膜破损,细菌乘机侵入体内而发病.好发于小腿和面部,尤以小腿部为多见,有原发病灶,小腿丹毒感染的原发病灶多为糜烂型足癣,面部丹毒的原发病灶多为鼻腔黏膜感染[1].丹毒病人多需注射治疗,治疗不彻底或失治、误治则易反复发作,甚至长年不愈,我院于2006年5月成功护理1例妊娠合并左下肢丹毒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新金;潘伟平;邹玲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农村更年期妇女认知缺陷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了解农村妇女对更年期的认知状况,从而及时开展农村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教育.[方法]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浙江省5个地区250名更年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妇女中对更年期知识了解的仅占22.4%,不了解的占了54.0%,出现更年期症状时去治疗的妇女仅占27.6%.[结论]农村妇女普遍缺乏更年期相关知识,医疗保健系统应加强对农村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教育,提供与文化背景、经济相一致的,更年期妇女能够接受的方案.

    作者:林雪宁;林梅 刊期: 2006年第32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