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彩萍
目的:分析小儿咳嗽处方应用精品饮片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0年2月-2010年8月中医科小儿咳嗽的草药处方,以精品饮片与普通饮片从服药时间、主要成分使用量、主要成分单价、全处方价格四个方面统计分析.结果:在用中医治疗小儿疾患时,从小儿身体发育及治疗成本两方面考虑均应该选择道地、安全、有效的精品饮片.
作者:胡虹;徐仿周;林庆新;许耀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本文对过敏性紫癜的全胃肠道表现1例病历分析总结,过敏性紫癜胃肠粘膜病变一般发生于皮肤紫癜之后,也可能在紫癜出现之日,尤其是先有腹痛,肠粘膜损伤表现,才出现紫癜者.尽量早做内镜检查,提高诊断率.内镜医生提高警惕.
作者:张艳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课在解剖学的学习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护理大专学生因为学习态度不明确而不重视解剖实验课的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学习解剖实验课的积极性,以增强学生学习能力,能更好地学习解剖学.
作者:谢璐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口咽部运动障碍是脑瘫重要的临床问题,口咽运动模式-新生儿期是原始反射支配下的运动,婴儿早期呈整体运动,幼儿期有分解的精细的口咽运动.这些变化对正常进食技能,高水平的言语构音的形成必不可少.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可能导致口咽部运动障碍,进而出现言语和摄食困难,影响儿童的营养、体格发育以及语言发展.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儿童主要致残性疾病,除肢体运动障碍外,不少患儿存在口咽部运动功能受损,家长和康复工作者往往只注重肢体功能,而忽视口咽运动技能的康复.本文就脑瘫患儿口咽运动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供康复工作者参考.
作者:伏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分析女性卵巢占位的CT特征,以寻求和探讨鉴别诊断依据及CT诊断的价值.通过CT诊断,鉴别卵巢良、恶性病变,对临床治疗及手术提供准确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终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卵巢肿瘤及增强扫描后资料.结果:通过CT检查对病变形态、肿块密度、大小及边界、增强后强化的方式、有无转移征象、腹腔有无肿大的淋巴结等的CT表现分析明确病变性质.结论:CT在卵巢肿瘤的诊断中已成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对卵巢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冯南南;石洁;王红;赵广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们收集整理近十五年来门诊治疗的带状疱疹病例,共计120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其中男性73例,女性47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治疗组(采用中药治疗)7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50例,分组办法符合随机原则.
作者:李明保;刘相德;王振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片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成3组,时照组33例,口服胺碘酮片,每日200mg,每日3次,1周后按病情调整剂量;单药组31例,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联合用药组34例,同时服用参松养心胶囊和胺碘酮片,剂量同前,3组均以4周为1疗程,比较3组病人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室性早搏的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单药组、对照组控制室性早搏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64.6%和72.7%;症状改善率分别为97.1%、71.0%、75.7%.联合用药组控制室性早搏的总有效率及症状改善率均优于单药组及对照组(P<0.05),单药组与对照组控制室早的总有效率及症状改善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疗效优于两药单独使用.
作者:熊艳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胸腔积液在临床上非常多见,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往多通过X线检查.但是对少量积液,X线不易检出,而B超检查则容易显示而获诊断.中量和大量胸腔积液可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重则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B超检查对于协助诊断、治疗和临床观察有一定帮助.
作者:赵金华;徐建中;翟慎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药材的含水量是中药材在仓储养护过程中的关键,由于中药材的品种来源有动物、矿物、植物等复杂的品种,它们本身都有一定的含水量,在采收、加工方面不得当,势必给仓储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重视和研究中药材在仓储过程中的水分含量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吴邦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本文对中西医文献关键词标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作者:张小冬;汪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发生于某市私立职业技术学院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引起爆发的原因,以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该职业技术学院麻疹爆发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3月,某市一私立职业技术学院发生麻疹爆发疫情,共发病26例,罹患率为1.65%,全校所有班级均有发病,年龄以17-18岁发病较多,占总病例数的82%.男生发病17例,罹患率为1.69%;女生发病9例,罹患率为1.57%.结论:建立传染病报告网络、加深学校师生对传染病的认识、扩大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是预防学校麻疹爆发的关键.
作者:黄国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血栓注射液临床治疗脑梗塞、心肌梗塞、寇状动脉闭塞症、肢体动、静脉血栓1200例疗效探讨.方法:应用一种治疗血栓的注射液介入及静脉点滴治疗各种血栓.结果:应用一种治疗血栓的注射液临床治疗1200例各种血栓病例,治疗好转1195例,治疗好转率为99.6%;治愈1134例,治愈率为94.5% 结论:根据应用一种治疗血栓的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1200例各种血栓病例,有效好转率为99.6%;治愈率为94.5%,临床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孟平安;孟晓波;孟晓玲;宋颜芳;郭津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门诊于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36例被确诊为结肠炎的病例,其中16例患者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和黄连素片治疗结肠炎,设为对照组.另外20例患者是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愈肠汤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肠炎,设为观察组.3个疗程后进行复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20例患者治愈15例,显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16例患者治愈11例,显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西药治疗结肠炎时加用中药即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结肠炎可明显提高结肠炎临床治愈率,而且该疗法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而用药不同,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治疗模式,具有起效快、安全无痛、快速全面、无毒副作用、不受季节影响等特点,临床效果极佳.
作者:吕晓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泻下类中药配伍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方法:采用星蒌承气汤(大黄、芒硝、瓜萎、胆南星)治疗本病100例.结果:总有效率97%.结论:清热化痰通腑泻下,釜底抽薪,引热下行,截断病势,效果颇佳.
作者:王书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探讨中药药材品种、生态环境、采收、加工炮制、贮藏保管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作者:林金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致残率的研究.方法:对31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伤后1年按GOS分级判断预后,恢复良好16例,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
作者:于学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用寿胎丸加减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有补肾健脾益气,止血安胎之功效,有效率达94.3%,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正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416例符合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26例和时照组19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清肺汤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共治疗一周.观察患者发热、咳嗽、痰鸣、气喘、肺部湿罗音等症状体征变化,治疗前后检查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好、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邹文庆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与探讨硝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1例采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硝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以及评定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s,IPSS)评分及生活质量(the quality of life,QOL)评分,并对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测和记录.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1.4%;治疗组的血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IPSS评分和QOL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前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患者的血糖与肝肾功能未发现不利影响,并且治疗组对血脂的改善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结论:硝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具有非常明显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可靠、起效平稳、具有一定改善血脂的作用,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硝苯地平加量治疗.
作者:任建杰;冉怀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探讨护理工作中习惯性侵犯患者合法权益的主要表现及导致的不良后果,分析了其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影响.
作者:张绍兰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