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光兰;贾奎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XIIIA(Coagulation factor XIII,FXIIIA)亚基Glu651Gln和Pro564Leu多态性与血瘀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allele-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S-PCR)和核苷酸序列测定技术分析154名正常人和144例血瘀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FXIIIA 亚基Glu651Gln和Pro564Leu多态性。结果:正常对照组FXIIIA亚基 Glu651Gln多态性GG、GC、CC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754、0.192、0.054,FXIIIA亚基 Pro564Leu多态性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09、0.429、0.162,FXIIIA 亚基 Glu651、651Gln、Pro564和564Leu 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50、0.150、0.623和0.377。血瘀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FXIIIA亚基Glu651Gln多态性GG、GC、CC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728、0.219、0.053,Pro564Leu多态性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21,0.386,0.193,FXIIIA亚基Glu651、651Gln、Pro564和564Leu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38、0.162、0.614和0.386;正常对照组和病例组FXIIIA亚基Glu651Gln和Pro564Leu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FXIIIA 亚基 Glu651Gln 和Pro564Leu多态性存在于正常人和血瘀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但与血瘀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没有关联性。
作者:马秋玲;张淑娟;牛喜伟;杜坡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化瘀止血方治疗精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精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化瘀止血方;对照组口服敏感抗生素或左氧氟沙星及安络血。观察两组1个月后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化瘀止血方治疗精囊炎效果显著。
作者:陈慰填;陈德宁;古宇能;洪志明;黄忠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柴胡解郁汤治疗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并对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递质水平进行监测和评价。方法:将12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口服舍曲林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耳穴贴压配合柴胡解郁汤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分别在治疗第2周、第4周、第8周给予记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评分、测定血清5-HT递质水平。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评分,5-HT递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耳穴贴压配合柴胡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升高PSD患者血清5-HT递质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毛光兰;贾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前国内外治疗放射性肺炎,主要是应用较大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可暂时缓解症状,抑制肺纤维化的发展,保护肺功能,但激素的不良反应如免疫抑制、诱发二重感染、高血糖、撤药综合征以及可能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等限制了其应用。中医药养阴润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制剂在减轻放疗不良反应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对防治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围绕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中西医联合治疗4个方面对放射性肺炎的防治进展进行论述。
作者:陈立伟;贾英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①第294条的“厥”是寒邪侵袭,寒凝于足,使用火法迫汗不当,就成了火逆证,火邪入血,迫血妄行,血从口或鼻而出,寒邪凝于足而致的厥不仅没有解除,阴血又从上窍流失,所以称作“下厥上竭”。本条的“厥”,既不是阳虚失温的寒厥,也不是热邪深伏的热厥,而是外感寒邪,寒凝于足的“厥”,因为是“凝于足者为厥”,所以称作“下厥”。②客热咽痛和客寒咽痛虽然都是少阴经咽痛证,所谓客热客寒,即外来的风寒邪气和温热邪气。两种咽痛证是介于少阴经表证和少阴寒化证、热化证之间的病证,是邪气在由经传入脏的经传过程中产生的病证,虽然客寒或者客热仍旧稽留在少阴经,但其病变反映在少阴经循行的所过部位,而不是反映在经表,也不是反映在少阴经所连属的心肾,所以他既不是经表证,不能以辛温或者辛凉解表的方法进行治疗。也不是真正的寒化证或者热化证,所以也不能用苦寒清热泻下或者辛热温经扶阳来治疗。
作者:梁华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枳术宽中胶囊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西药组40例采用莫沙比利5 mg,每日3次,口服;中药组40例采用枳术宽中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联合组40例采用枳术宽中胶囊联合莫沙比利联合治疗。三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三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三组有效率比较,联合组优于西药组、中药组。结论:枳术宽中胶囊联合莫沙比利可明显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
作者:郭晓鹤;张彩凤;朱艳丽;秦咏梅;韩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依赖于透析的充分性,由于血液透析过程中体内成分剧烈变化,患者经常出现一些急性并发证,如低血压、失衡综合征、高血压、肌肉痉挛等。失衡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尿素梯度学说(或称尿素反向效应学说)和脑细胞酸中毒学说(或称特发性渗透物质学说)。针灸干预失衡综合征常见症状如眩晕、头痛、恶心、呕吐、抽搐、肌肉痉挛等疗效显著。目前,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逐渐成为评价血液透析疗效的可靠指标,而生存质量是一个关键但不够确定的问题,综合使用通用测量量表和专用量表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
作者:程新;于国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陈宪海教授根据外感病的临床传变特点,结合外感肺病的病机以及病情演变规律,联系整体观念以及脏腑相关理论,认为外感肺病在临床辨证治疗中应注重层次性,即外围层次、本脏层次、子母层次。在不同层次给予不同治疗,在表者宜解表驱邪,方以参苏饮加减;在肺者清肃肺气,方以三拗汤加减;及脾者宜健脾化痰,方以四君子汤加减。各层次治疗重点不同,选方用药精良,临床随症灵活加减,恢复肺之宣降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茹丽先;孙慧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方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初诊脾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治疗及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患者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气方,随访3个月。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 haemoglobin A1c,HbAlc)含量、胰岛素、C肽含量、胰岛素分泌指数(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B,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IRI)、脾虚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HbAlc、C肽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Homa-β升高、IRI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脾虚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脾益气方对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具有一定程度的调节作用,能改善患者脾虚证候,效果满意。
作者:吴钧俊;叶卓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药有效成分具有增强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活性、抑制活性氧化物、丙二醛、乳酸脱氢酶等释放,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氢和调节抗氧化酶的水平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参与的保护效应主要是立足于抗氧化、抑制细胞毒性和抗细胞凋亡等机制,从而预防由活性氧化物堆积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氧化应激损伤。由此,在今后的研究和探索中,更应该注重体内体外实验联合研究,在体外探索药物作用具体靶点,检测其在体内代谢途径和周期,早期干预抗氧化生物标志物,以便准确判断治疗剂量及治疗效果,从而全方位评估中药在宏观上对机体神经系统损伤的调控作用,更深一步研究其发挥疗效的机制。
作者:孙文贤;安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张琪教授对清代名医王清任及其著作有深入的理解,一直贯穿在他的临床实践之中。本文通过整理张琪教授授课讲稿,学生跟师临证笔记等,介绍张琪教授灵活应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解毒活血汤,癫狂梦醒汤等汤方治疗内科杂病医案四则,仅供参考。
作者:吕波;李淑菊;刘娜;王立范;张佩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葛兰心宁软胶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兰心宁软胶囊,每次2粒(1.16 g),每日3次,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87例患者中治愈47例,好转21例,未愈19例,有效率78.2%。结论:葛兰心宁软胶囊可明显缓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陈敬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关于《黄帝内经》中脏时的配属关系主要有2种说法:①五脏四时论,即脾不主时或脾主四时,其他四脏肝、心、肺、肾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时;②五脏五时论:即1年分为5季(春、夏、长夏、秋、冬),令脾主长夏。在以上2种不同的脏时相配关系中,脾不主时或脾主四时与脾主长夏的说法明显存在矛盾。之所以会有这2种不一致的理论,是因为其采取了2种不同的五行模式,即河图五行模式与五行生克模式。河图五行模式对应的是脾主四时说,强调“土居中”的观念;五行生克模式对应脾主长夏说,《淮南子·时则训》令季夏属土,从而终产生了脾属土主长夏的说法。由此可见,《黄帝内经》中脏时相配的矛盾源于古代哲学五行与四时相配的不周延,《黄帝内经》成书时间当与《淮南子》相近。然而,《淮南子》虽解决了五行与四时的相配问题,但五行配脏关系则是脾木、肺火、心土、肝金、肾水,与《黄帝内经》不一致。因此,从理论体系构建的角度而言,《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应晚于《淮南子》。
作者:王应;贾成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电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推拿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手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推拿配合电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
作者:周运峰;王建业;闫洁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气”和“气化”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根本。“气化”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它需要动力,这就是所谓的“气化动力”问题。作为传统六经之首的《易经》,其解释变化的动力,主要有2个角度:①阴阳的对立与相互作用;②气与气的“感应”。前者强调阴阳的相互作用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后者则主要强调事物之间的同一性、和谐性。《黄帝内经》继承了《易经》的思想,既强调阴阳的相互作用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又注重气与气之间的感应。关于气化动力,《黄帝内经》中有创新性的观点是“阳化气,阴成形”,它指出了“形”“气”转化的关键,有很大的科学潜容性和临床价值。
作者:王正山;张其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滋肾骨康丸对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滋肾骨康丸。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第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两组骨密度值及骨折愈合情况,评价髋关节活动功能。结果:与术前相比较,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两组股骨颈骨密度值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观察组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 P<0.05)。术后两组髋关节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Harris评分明显升高( P<0.01);其中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滋肾骨康丸可有效增加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骨密度值、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活动功能。
作者:黄振俊;张立俭;黄静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胆胃舒颗粒联合推按运经仪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胆囊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胆胃舒颗粒及推按运经仪治疗,对照则单纯口服胆胃舒颗粒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胆囊息肉大小、息肉数量、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厚度等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厚、胆囊息肉大小及数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胆胃舒颗粒联合推按运经仪治疗胆囊息肉疗效比单纯使用胆胃舒颗粒效果显著。
作者:黄彬;谢伟昌;李健;郭绍举;冯春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黄帝内经》为脾胃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李东垣开脾胃论之先河,成为补土派的鼻祖。脾胃同居中焦,不仅司纳化升降功能,而且联系诸脏,畅达六腑,通行经络。脾与胃的生理功能不相同,但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相成的,这种矛盾而又统一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化和纳、升和降、湿和燥3个方面。临床上根据病证的不同表现可采用不同的治法,主要有:健脾化痰,理气和中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法;健脾养胃,益气和中法;和胃降逆,开结散痞法;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法;温中健脾,散寒止痛法。
作者:王立忠;郭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直接作用于龙路、火路在体表的网结,以祛毒为先,疏通龙路、火路之瘀滞,直达病所,祛邪外出,从而达到舒筋通络止痛的治疗目的。主要用于风湿病所致的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屈伸不利等症,以及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腰腿痛、强直性脊柱炎等病症。然而目前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技术尚不规范,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在壮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形成技术规范,本文以疾病诊断标准、适应证、禁忌证、技术操作方法、不良反应等方面为重点,详细介绍了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技术规范,有利于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凤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SPF级小鼠4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柳氮磺胺吡啶组(20 mg·kg-1),附子理中汤高剂量组(0.45 g·kg-1)、中剂量组(0.225 g·kg-1)、低剂量组(0.1125 g·kg-1),除空白组予以等量纯水外,其余各组灌肠给予相应药物,连续7d。末次给药后,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附子理中汤的抗炎效应。SPF级雄性小鼠45只,分组及给药方法同上,采用热板法,观察附子理中汤的镇痛效应。SPF级小鼠50只,按照同样的方法分组、给药,末次给药后,采用醋酸扭体法,观察附子理中汤镇痛效应。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附子理中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显著抑制SPF小鼠耳肿胀度,抑制率分别为44.5%、37.7%,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抑制率分别达28.89%、26.08%(P<0.01),给药后各剂量组的痛阈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张艳晓;张怡;姬陪震;谢沛俊;方锐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