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7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体会

曾兴街

关键词:留置胃管, 反复洗胃, 重度, 有机磷农药中毒, 预后
摘要:目的:研究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抢救中的留置胃管反复洗胃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23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留置胃管反复洗胃为治疗方案;与采用传统方法单次洗胃加血液净化(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的临床疗效.治疗的结果与对照组25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22例治愈,1例死亡,死亡率4.5%;对照组死亡5例.死亡率20%;观察组治愈率显着提高(P<0.05);结论:有机磷中毒患者留置胃管反复洗胃的临床疗效治愈率高,且预后良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重视体检中的血脂异常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的危害及重视调脂治疗.方法:对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182例患者于清晨空腹采取样本检测血脂.结果:182例患者血液生化检验血脂的变化.结论 (1)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肾损害等动脉栓塞件疾病的危害因素之一.(2)合理的非药物治疗是治疗血脂异常的有效和必要的措施.

    作者:李建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早产儿的护理

    由于早产儿各脏器发育不成熟,生存能力弱,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为了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好的措施是把早产儿寄养在新生儿病室,由医护人员护理观察.若父母亲自己带养早产儿要精心喂养,精心护珲,使早产儿健康成长,各个方面都能赶上正常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郁丽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根管治疗急症替硝唑地塞米松碘仿糊剂效果评价

    目的:用替硝唑地塞米松碘仿糊剂和甲醛甲酚液作为慢性根尖周炎的根管消毒剂,比较两者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的差异.方法:选择慢性根尖周炎恒牙220颗,随机分为2组,替硝唑地塞米松碘仿糊剂(A组)和甲醛甲酚组(B组).纪录临床症状和体征,拍摄X线片,常规进行根管预备后,A组用替硝唑地塞米松碘仿糊剂消毒根管,B组用甲醛甲酚纸尖消毒根管,1周后复诊根充.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用临床根尖周指数(CPI)进行疗效评定,随访2a,观察疗效.结果:A组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有显著差异.2a后成功率比较,两组无显著件差异(P>0.05),.结论:替硝唑地塞米松碘仿糊剂用为根管消毒剂,可减少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过程中急症的发生,远期效果可靠.

    作者:杨腾云;杜建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新时期医院药房药剂管理探析

    在新时期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本文从药剂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出发,探析药刺制度制定、药品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和管理和计算机在药房药剂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杨建生;徐瑞玲;张建新;吴晓燕;赵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肛周脓肿465例治疗体会

    临床使用一次切开根治术、切开挂线术、切开部分保留皮桥术治疗各种类型肛周脓肿465例,治愈率为98.28%,并配合局部中药硝矾洗剂坐浴,以促进刨口生长愈合.体会是肛周脓肿一旦成脓,应及时切开排脓,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手术关键是准确寻找内口和清理脓腔.

    作者:黄志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证实中医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优势;方法:以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112例慢件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达89.3%,较对照组78.6%有明显优势,在副作用、不良反应、随访1年的复发率及患者满意率等方面观察组均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平均P值为0.034<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等优势,适于临床的推广使用.

    作者:顾焱;陆少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反流性胃炎常与其他胃部疾患如消化性溃疡等病并存.由于反流液中胆酸盐等物质反复地刺激胃粘膜,破坏了胃粘膜屏障,致使病程迁移,久治不愈,近年来已被基础及临床工作者所重视.我们试用小柴胡汤治疗具有明显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36例,取得一些疗效,通过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后,胃镜复查可见胆汁反流消失,临床症状亦得以缓解,近期疗效满意.因此我们认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本病,特别是纠正胆汁反流是一个新的尝试,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梁开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参附注射液与硝酸甘油合用治疗心绞痛19例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18例和治疗组19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并观察两组用药后的心电图改变、心率改变、血压改变.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电图表现以及心率血压的改变(P<0.05),与对照组比较亦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1%,对照组总有效率85.4%.结论:参附注射液可用于治疗心绞痛.

    作者:王兰戈;贾娜;王冬秀;武玉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

    浅谈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李光;王倩;李希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126例分析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在静脉同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的排血减少和心室充盈压升高,随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近年来针对心力衰竭的新疗法和新药物一直是热点,治疗措施小断得以改进,现对我院2008年-2010年,126例CHF患者的治疗效果报导如下:

    作者:高卫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36例顽固性念珠菌外阴阴道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顽固性念珠菌外阴阴道炎(复杂性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细菌学特点、临床表现及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36例确诊为复杂性念珠菌外阴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联合用药方法,即络合碘冲洗,拭干后再以2%碳酸氢钠冲洗,阴塞达克宁栓1枚,连续7日,再配以氟康唑0.15(3片)口服,72小时后加服一次共2次.每月一疗程,连续用药3个月.结果:136例复杂性念珠菌外阴阴道炎患者经联合用药规范治疗后随防检查:真菌治愈122例,占89.7%;临床治愈9例,占6.6%;临床有效5例,占3.7%;没有无效病例.结论:联合抗真菌用药即:门诊冲洗、外阴阴道上药、口服氟康唑治疗,简单、经济、有效,有效治愈率100%,值得门诊推广使用.

    作者:徐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经过临床治疗,好转36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5.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需根据心电图检查及时作出病情判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治疗措施,以免延误治疗.

    作者:左顺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止嗽散在咳嗽病论治中的临床运用

    咳嗽总由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的一类病证.其治疗方法常用宣肃肺气、化痰止咳.止嗽散经过适当加减可治疗各类咳嗽病证.

    作者:张武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后牙邻面洞的夹层修复与玻璃离子修复的临床对比

    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是修复牙体缺损的主要牙色材料,但两类材料本身都不尽完美,各具优势.复合树脂在耐磨性、美观性,操作性和X线阻射性方面优于玻璃离子,而在生物相容性、氟释放及再摄氟方面又逊于玻璃离子.传统的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复合树脂相比有其优点,它可以释放氟离子,具有防龋能力;与牙齿有内在的粘结性,无需使用额外的粘接剂;与牙体组织有较近似的热膨胀系数和低的固化收缩,能提供良好的边缘封闭,减少微渗漏,有较高的固位能力;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牙髓刺激小.但在抗磨性、美观性、临床操作性及材料的稳定性等方面不及复合树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的范围.

    作者:周旭高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效果观察与分析

    目的:观察与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方案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给予相关护理措施几观察护理效果以及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然后分析其结果.结果:本次所实施的急救护理措施总有效率高达85.00%且通过护理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护理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与分析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和四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针灸法治疗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09年6月期间,我院原发性痛经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医组(32例)和西医组(32例),分别采取中医、西医治疗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探讨中医治疗的临床价值.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O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取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针灸组的总有效率(93.75%)高于西医组的总有效率(73.19%),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的疗效优于西医组.结论:针灸治疗组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良好,其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消化道患者的内科护理

    目的:归纳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探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和护理途径.方法 对10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工作做同顺性横断面研究.结果:通过密切监视、及时给药、做好饮食、心理护理,102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护理和治疗效果.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观察是临床诊断治疗的科学根据.

    作者:史进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普通外科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心理护理对策探析

    普通外科患者人群数量大,多数合普通外科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分别提出护理对策,解决其心理问题.

    作者:魏凤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心肌致密化不全误诊一例分析

    病例摘要男,40岁,农民,因阵发性胸闷、心悸憋气1年余,加重伴伞身浮肿10余天入院.入院盎体:BP114/57mmHg,双肺底闻及少许湿罗音,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00次/分,主动脉瓣区闻及舒张期杂音,二尖瓣区闻及收缩期杂音,肝脏肋下4cm、剑突下5cm可触及,质韧,肝区叩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作者:于丽华;于丽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硬膜外镇痛对新生儿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单胎足月妊娠剖宫产孕妇,ASA I-Ⅱ级,随机分为镇痛A组、镇痛B组和对照组.结果 镇痛组的产后开奶时间及24小时内哺乳次数的统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各组新生儿术后不同试点NACS评分均大于35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药可以促进早开奶,对以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的神经行为无不良影响,临床上可使用.

    作者:李秀珍;罗小玲;张立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