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邹旭辉;孙录;黎建平

关键词:阿立哌唑,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1%和88.9%,两组间治疗前后PANS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阿立哌唑组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瞬目反射的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与瞬目反射(BR)的关系.方法:对34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及30名正常老年人进行BR检测,并对其中19例患者于治疗后进行复测.结果:患者组在左侧R2、R2′潜伏期以及右侧R2潜伏期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R1与R2、R1与R2′波潜伏期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左侧R1与R2、R1与R2′,右侧R1与R2波潜伏期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19例患者治疗前后各项BR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前后HAMD变化与BR各项指标变化无显著相关.结论: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存在BR异常,提示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脑干功能障碍.

    作者:梅刚;张承洁;袁勇贵;李海林;谢世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1%和88.9%,两组间治疗前后PANS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阿立哌唑组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邹旭辉;孙录;黎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噻萘普汀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噻萘普汀与帕罗西汀的抗抑郁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60例心境障碍(抑郁发作)的患者分为噻萘普汀组和帕罗西汀组各30例.疗程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噻萘普汀组从治疗2周HAMD评分开始显著下降,而帕罗西汀组从治疗1周就开始显著下降;治疗6周噻萘普汀有效率90.0%,显效率73.3%,帕罗西汀组分别为90.0%和80.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相仿.结论:噻萘普汀和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

    作者:陶领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

    编辑:本期精神药物不良反应的综合报告共收集10篇稿件,由7个单位17位作者所撰写.

    作者:钱峰;陈兵;洪涛;沐杭军;卢玲;刘之瑞;高军兆;杨奎娟;汪洁;杨明华;田涛;陈建军;李俊;付现甫;姜宁;徐会利;贺佳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米氮平对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门诊和住院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组在治疗1、2周末HAMD、CGI-SI评分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治疗6周时两组临床疗效相似.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起效较快.

    作者:邹建华;景燕玲;宋康萍;胡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以不同品牌利培酮(商品名:卓夫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作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19~62岁,病程1~12年;无严重躯体疾病.

    作者:任玉生;罗汝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005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药物治疗时点调查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其演变.方法:采用一日法对上海精神卫生中心679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药物应用状况进行调查,将其结果与2004年和2002相比较.结果:精神药物的使用频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型精神药物的使用正在逐渐增多;精神药物的使用剂量基本都在安全范围之内.结论:精神药物应用的多样性已是一种趋势.

    作者:陈俊;王红星;徐鹤定;王祖承;方贻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利培酮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对照研究

    对利培酮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探讨,以奋乃静为对照,报告如下.

    作者:陈青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致强迫症状1例

    1病例患者,女性,20岁,因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住院治疗,症状缓解.1年余后突然出现谵妄状态,诊断狼疮性脑病,经治疗后好转.

    作者:王儒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产后抑郁症对照研究

    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用西酞普兰进行对照治疗.1对象和方法为2002年10月至2005年5月在我院女病区住院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Hamilton抑郁量表(HAMD)≥17分;产后4~120d;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共36例,按顺序用随机表单双数分为西酞普兰组及阿米替林组各18例.

    作者:于晶妮;柴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期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

    目的:探讨有无自杀行为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方法:对60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有自杀行为者20例,无自杀行为者40例)及6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老年人为对照,进行听觉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同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分别评价抑郁症组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结果:抑郁症组与对照组相比,P2、N2、P3潜伏期明显延长,P2、P3波幅明显降低;有自杀行为组N2、P3波幅比无自杀行为组明显降低.抑郁症组HAMD总分与P300各指标无相关,SECF总分与N2、P2、P3潜伏期显著负相关.结论:P300对老年期抑郁症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评定具有一定价值,有、无自杀行为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不同.

    作者:周振和;朱红梅;侯永华;李恒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舍曲林与马普替林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双盲对照研究

    评价舍曲林对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以马普替林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许昌建安医院2004年3月至2005年5月住院或门诊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年龄60~70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

    作者:常双海;林建忠;邵国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甘露醇治疗抗精神病药致便秘

    我们以甘露醇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的便秘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均为我院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科住院患者;≥3 d无自主排便;未合并其他导泻药,24 h内未灌肠;排除严重躯体疾病,无胃肠道疾病及脱水;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作者:刘守波;刘文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比较2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1对象和方法为2001年5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首次住院或门诊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18~48岁,病程2个月~3年;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60分;小学及以上文化;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酒和药物滥用或依赖及有严重自杀企图者.共160例.

    作者:郑胜云;钟海辉;陈海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舒必利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以舒必利联合小剂量氯氮平与单一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系2002年至2004年期间的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总分≥35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者;临床化验指标均正常.共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

    作者:何燕飞;谢汪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心理社会生物因素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索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转归的相关心理社会生物因素.方法:自编糖尿病基础知识调查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7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评估,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和尿酸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的SDS总分和SAS总分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SAS总分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r=0.43,P<0.01),与SDS总分呈正相关(r=0.333,P<0.01).SDS总分与PSSS总分呈正相关(r=0.316,P<0.01),与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呈负相关(r=-0.284,P<0.05).PSSS总分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r=0.251,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症状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病程越长,焦虑症状越严重.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越高,领悟社会支持的主观体验越好,抑郁症状越少,就越有助于糖、脂代谢改善.

    作者:赵宝龙;徐桂芳;程雯;徐婷;陈淑雯;张妍;柏琴;刁燕平;施永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为验证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以氯氮平为对照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向智国;杜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奎硫平合用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奎硫平合用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氯丙嗪和氯氮平为对照.方法:182例精神分裂症急性中度兴奋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合用氯硝西泮(62例,简称合用组),氯丙嗪(60例,氯丙嗪组)和氯氮平(60例,氯氮平组)治疗,疗程1周.治疗前及治疗1周末评估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和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结果:合用组的疗效与氯丙嗪组、氯氮平组比较,均获得明显改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氯丙嗪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高于合用组和氯氮平组(P<0.01).氯氮平组嗜睡、便秘、流涎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于合用组和氯丙嗪组(P<0.05).结论:奎硫平合用氯硝西泮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中度兴奋患者,与氯丙嗪和氯氮平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康明秀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读后感

    评价<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的内容,认为该书介绍了药理学的基础知识,药物的治疗作用,有助于临床上合理用药.

    作者:罗小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呋喃唑酮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酒依赖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呋喃唑酮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对酒依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5例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给予呋喃唑酮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呋喃唑酮组单用呋喃唑酮治疗,应用临床疗效标准及酒依赖严重程度问卷(SADQ-C)定期评定.疗程6个月.结果:在治疗1、2、4个月和6个月时,联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呋喃唑酮组,尤其是对情感性戒断症状疗效更好.结论:呋喃唑酮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酒依赖效果优于单用呋喃唑酮治疗.

    作者:张国强;栗克清;韩建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主管: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