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风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 HIF -1α、EGFR 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6例 ESCC 组织中 HIF -1α、EGFR 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HIF -1α与 EGFR 在 ESCC 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8%和68.1%,HIF -1α与 EGFR 均阳性率为50.9%。HIF -1α蛋白的阳性表达与 T 分期相关(P =0.014)。联合检测 HIF -1α和 EGFR 蛋白均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相关(P =0.006,0.023)。HIF -1α与 EGFR 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 =0.331,P =0.000)。Kaplan -Meier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GFR 蛋白阳性表达的 ESCC 患者生存时间短(P =0.019)。结论HIF -1α、EGFR 蛋白在 ESCC 组织中呈高表达,二者密切相关,在 ESCC 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EGFR 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贺春语;胡晓娜;王雯;刘如;刘劲松;吴小源;王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盐酸多西环素联合阿奇霉素对围手术期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5例妇产科围手术期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多西环素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10.4%,低于对照组40.4%(P <0.05)。观察组宫颈管外口黏膜充血消失时间、糜烂创面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P <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多西环素联合阿奇霉素对围手术期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素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早期(24 h 内)削痂植皮在手背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手背部深Ⅱ度烧伤患者54例,54只手,且烧伤后24 h 内入院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即早期(24 h 内)削痂植皮组和传统削痂植皮组。观察组患者烧伤后24 h 内生命体征稳定即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生命体征稳定,做好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门诊随访1 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皮瓣成活率明显提高,感染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 a,观察组患者手功能优良率为84.61%,对照组优良率为50.00%;观察组手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24 h 内)削痂植皮及早去除坏死组织,提高了皮瓣成活率,降低了创面感染率,缩短愈合时间,促进手功能恢复,是手背部深度烧伤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锐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健康教育组,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护理组依从率为41.7%,并发症发生率为71.6%;健康教育组依从率为75.0%,并发症发生率为38.3%;两组依从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内科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张瑞;宋锫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IL -4)、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于千佛山医院确诊为慢性荨麻疹并进行治疗的资料完备的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70例)单纯采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 IL -4和 sV-CAM-1的影响。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为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治疗后观察组 IL -4、sVCAM-1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组胺药物可通过改善体内炎症因子与黏附因子水平缓解患者的症状,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鹏飞;孙晓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06例,出院后继续给予社区延续性护理干预。分别于出院前3 d,出院后1、3、6个月时调查患者的脑卒中康复知识掌握和自我护理能力情况。结果患者出院前3 d,出院后1、3、6个月的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及自我护理能力呈逐渐增长趋势,且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与出院前3 d 及出院后1个月比较,知识掌握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后6个月与出院前3 d、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使患者在院外仍能得到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家庭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马现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苦参凝胶联合 LEEP 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宫颈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所有患者于月经干净后3~7 d 接受 LEEP 术,观察组术后给予苦参凝胶治疗,于术后15 d、1个月和2个月复查,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112例患者宫颈糜烂面积缩小均超过50%。观察组痊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有1例(1.79%)患者术后出现较多量出血,局部压迫后好转;对照组术后出现3例(5.36%)出血,电凝或局部压迫后好转。结论苦参凝胶联合 LEEP 刀治疗慢性宫颈炎能够明显提高痊愈率,且苦参凝胶能减少 LEEP 术后出血、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冀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自1980年 Furchgott 等在血管内皮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后,血管内皮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多种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推手。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环节,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子。但与动脉粥样硬化不同,内皮功能障碍是可逆的、可治愈的。因此,延迟和逆转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逆转失调的内皮功能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新趋势。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检测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危险分层、疗效评价、病情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佳佳;杨展;张利娟;张宝凤;张海涛;杨历皓;张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插入技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行锁定钢板插入技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6~98 min,平均(63.0±12.0)min。术后出血量为350~500 ml,平均(450.1±38.2)ml。48例患者切口均为Ⅰ期愈合,剩余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对其进行相应处理后愈合。术后6个月治疗优良率为84%,术后12个月优良率为94%。结论锁定钢板插入技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高刚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医学科技成果的等级和多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临床应用发展领域上的先进程度,同时也和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疗水平紧密相关。2004年以来,河南省实施了卫生科技“创新、引进、推广”发展战略,形成了大量医学科研成果的同时也带动了河南省医学各相关学科及医学临床技术的发展,终使我省广大患者受益。本文通过对我省2009-2014年医学科技成果获奖项目进行分析,探寻我省医学科技发展现状和趋势,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我省医学科技工作的优化发展提供依据。
作者:胡凯;李向旭;梁淑英;聂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通许县人民医院所收治的128例高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生活自理时间、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二次住院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敬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2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六病区行全膝关节表面成形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后静脉使用2次氨甲环酸组(A 组,分别于术毕关口时及术后3 h)及术后静脉使用1次氨甲环酸组(B 组,术毕关口时),每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输血率和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结果A 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明显较 B 组小,输血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出现14例 DVT,B 组为1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后2次使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出血量,降低输血率,且不会提高 DVT 发生率。
作者:刘冠磊;李毅;许建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盆腔手术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淅川县人民医院妇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80例盆腔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行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5%(1/80),对照组为8.75%(7/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7,P <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香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完全腔镜下与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需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肿块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组(A 组)与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组(B 组),各2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美容满意度。结果A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美容满意度均高于 B 组(P <0.05),两组之间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相对较大,但颈部无瘢痕,手术美容满意度较高,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虽颈部可见瘢痕,但手术创伤小,对美容要求较低的患者应首选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
作者:孟庆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治疗学龄前儿童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发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方法,对照组54例单纯采取药物降温,比较两组的退热效果。结果在实施降温措施后,观察组患儿在0.5、1.0、1.5、2.0 h 时降温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治疗学龄前儿童发热疗效优于单纯药物降温,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许燕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滑膜炎为主要病理学特征的慢性疾病,终造成软骨及骨的侵蚀、破坏及关节畸形,甚至长期残疾[1]。RA 好发于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2~3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高发年龄为40~60岁。RA的特征为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2]。随着 RA治疗的快速发展,我们越来越注重对 RA 关节炎症、活动性以及预后的评估。其中影像学在 RA 评估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主要包括 X 线、超声及 MRI,而关节超声及 MRI 在滑膜炎及早期骨破坏的诊断优于 X 线,关节超声性价比优于 MRI,因此关节超声在评估类风湿关节炎中应用越来越广泛[3]。本文主要对关节超声在评估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李晶;刘升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规范化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安阳市肿瘤医院自2012年1月1日开始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规范化输血中,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安阳市肿瘤医院实施输血治疗的27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的22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其规范化输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输血指征、同意书、护理记录、传染病学检测、输血医嘱、配发血单、输血后评估等操作不合格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对输血服务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临床路径应用于规范化输血中可有效减少输血不合格情况发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新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对照组给予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7.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8.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严丽华;吴向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 TE 及 NE 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 TE 方案治疗,观察组实施 NE 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45.0%,对照组为42.5%(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5%,低于对照组(67.5%)(P <0.05)。结论采用 TE 及 NE 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疗效相当,但是 NE 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为外周给药,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东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析低剂量非铂类药物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鄢陵县中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吉西他滨或去甲长春花碱联合顺铂化疗,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去甲长春花碱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33%,治疗组为5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 KPS 评分增高达63.33%(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0%(19/30)(P <0.05)。治疗组消化道反应较对照组轻(P <0.05);两组骨髓抑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剂量非铂类药物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炎效果较好,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宏雨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