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前超声下腹部冠状切面扫查在筛查胎儿孤立性下腔静脉走行变异中的应用价值

阮飞娜;姬红丽

关键词:产前超声, 下腹部冠状切面, 孤立性左位下腔静脉, 孤立性双下腔静脉
摘要:目的 探讨下腹部冠状切面在胎儿下腔静脉走行变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至2018年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筛查的孕妇2 332例,常规行下腹部冠状切面扫查,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胎儿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远心端的走行,了解下腔静脉变异.结果 发现左位下腔静脉7例,双下腔静脉1例,且均为孤立性的,不合并胎儿染色体异常及其他系统结构畸形.结论 胎儿下腹部冠状切面在筛查孤立性下腔静脉走行变异中有较重要的作用,建议将其作为产前筛查的常规切面.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加兰他敏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用加兰他敏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美金刚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兰他敏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比较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阿尔茨海默病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力、语言能力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24周时QOL-A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内,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用加兰他敏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范思海;苏艳南;马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LEEP刀联合沙利舒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综合分析LEEP刀联合沙利舒在重度宫颈糜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LEEP刀治疗,实验组给予LEEP刀联合沙利舒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总满意率、复发率、术后愈合时间及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等参数指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 (52/56),高于对照组的73.21% (41/56),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5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LEEP刀联合沙利舒在重度宫颈糜烂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彦青;郝跃先;苏花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五四一总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术后镇痛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照组血清皮质醇水平、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创伤更小,应激反应更轻,术后并发症更少,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许驾云;车红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硫辛酸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经硫辛酸治疗后其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在临汾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硫辛酸组(37例)与常规治疗组(43例).比较两组氧化应激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红素加氧酶-1(HO-1)]、肱动脉血流介导扩张(FMD)值及炎性反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趋化因子配体2(CCL2)].结果 治疗前,两组SOD、HO-1、MDA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硫辛酸组SOD、HO-1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MDA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MD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硫辛酸组FMD值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s-CRP、TNF-α、CCL2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硫辛酸组hs-CRP、TNF-α、CCL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硫辛酸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硫辛酸治疗,可有效提高抗氧化应激能力,利于保护其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肾功能指标,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缓解炎性反应.

    作者:李荣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黏膜剥离术对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效果

    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对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运城市中心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40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EMR组和ESD组.EMR组200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组40例,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比较两组一般手术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 ESD组手术时间长于EMR组[(67.21±11.35) min比(39.32±6.67)min],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术后病灶残留率(5.0%)少于EMR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随访疾病复发率为2.5%,EMR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EMR、ESD的相关适应证,接诊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时需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镜下手术治疗方案,从而有利于保障其疗效及预后.

    作者:王艳芳;邵茉莉;杨黎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与胃底腺息肉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与胃底腺息肉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患者285例,根据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将确诊为胃底腺息肉的34例患者作为胃底腺息肉组,其余25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参与者的PPI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行空腹血清胃泌素-17水平检测.分析胃底腺息肉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胃底腺息肉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和性别比例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PI使用时间≥1年者发生胃底腺息肉比例高于未使用和使用PPI时间<1年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底腺息肉组血清胃泌素-17水平高于对照组[(20.08±3.06) μmol/L比(7.84±1.20)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胃泌素水平、长期PPI使用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底腺息肉的发生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长期使用PPI是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长期使用PPI会增加胃底腺息肉患病的风险,这可能与PPI造成的高血清胃泌素-17有关.

    作者:李华伟;褚燕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α-硫辛酸联合丁苯酞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NSE、CP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联合丁苯酞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肽(C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治疗,研究组给予α-硫辛酸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血清NSE、CP水平及主要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0.0%),P<0.05.治疗后,两组MCV、SCV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NSE水平均降低(P<0.05),CP水平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2.0%)低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 α-硫辛酸联合丁苯酞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NSE、CP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周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侯马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因子宫良性肿瘤需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腹腔镜组37例(给予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治疗)与开腹组37例(给予开腹子宫全切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炎症因子指标、机体免疫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3.67±7.45) min]、术中出血量[(64.73 ±8.27)ml]、术后排气时间[(25.49±2.62) h]与住院时间[(5.14±1.21)d]均少于开腹组[(75.82±9.48) min、(111.51±12.93)ml、(34.61±3.18)h、(7.06±1.49)d,P<0.05];腹腔镜组术后高体温[(37.16±0.81)℃]与开腹组[(37.43±0.77)℃]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腹腔镜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3d,腹腔镜组患者CD4+与CD4+/CD8+降低、CD8+升高(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低于开腹组的35.14%(P<0.05).结论 对妇科良性肿瘤患者术给予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抑制炎症反应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红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015-2016年医院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及防护对策

    目的 了解运城市中心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构成比及暴露原因,为医务人员预防锐器伤提供防护对策.方法 按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上报流程》要求医务人员须在发生锐器伤24 h内登记上报,由此便于快捷真实地统计锐器伤的情况.对2015-2016年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院2015-2016年共100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按暴露源病种,乙型肝炎的职业暴露比例高(54%),其次为不明原因(19%)、丙型肝炎(13%)、梅毒(5%);按医务人员的工作类别分,排名依次为护士(61%)、医生(25%)、保洁员(9%)、助产师(5%).按医务人员的工作年限分,≤5年为53%,6~10年为33%,11 ~20年为19%,>20年为3%.按暴露时从事的诊疗活动分,处理医疗废物为25%,拔针后为20%,穿刺时为11%.结论 针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高,应持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规范操作流程和锐器伤后的紧急处理程序,以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作者:赵仙山;孙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诊断学特征

    目的 讨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7年9月4日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50岁男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患者进行病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50 d前右侧耳后触及花生米大小的肿大淋巴结,3d前明显增大至鹌鹑蛋样大小,伴压痛.甲状腺激素及肿瘤标志物等检验指标均正常.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示双侧颌下区、双侧颈部、双侧锁骨上、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双侧腹股沟区淋巴结稍肿大;腹腔淋巴结肿大;脾大.CT结果示右肺下叶斑片状阴影,双肺小结节,纵隔淋巴结肿大.骨髓形态示异常幼稚细胞(考虑为淋巴瘤细胞)占14.5%;骨髓流式结果可见约占35.09%的CD4阴性CD8阳性异常的T淋巴细胞;考虑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来源.病理显示倾向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免疫组化:CD3(+)、CD5(+)、CD2(+)、CD7(+)、CD45 RO散在(+)、CD20(+)、CD23(+) CD21(+)、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点状(+)、CD56散在弱(+)、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细胞周期性蛋白(CyclinD1)(-)、粒酶B(+/-)、穿孔素(-)、T细胞内抗原(TIA)(-)、Ki67约15%.结论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是淋巴瘤的少见类型之一,病情进展迅速,侵袭性强.目前多种治疗手段效果不理想,预后较差,期待新型药物的不断开发应用.

    作者:李毅;蔡瑞敏;王文洋;冯强;卜凡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头罩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头罩无创通气(NIV)在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情况.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收住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5例ARF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头罩无创压力支持模式正压通气,通过常规呼吸回路连接头罩与呼吸机.采用自身配对,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交换、氧合指数、呼吸频率及心率等指标,并记录不同观察时点的耐受性评分.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14例ARF患者完整参与研究.与治疗前比较,NIV后4h和NIV结束时患者氧合指数由(190.8±76.7) mmHg(1 mmHg=0.133 kPa)上升至(227.8±75.2)、(247.4±47.2) mmHg,呼吸频率由(28.7±9.1)次/min下降至转8.7±5.9)、(17.7±5.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罩NIV治疗后1h患者心率由(103.7±23.0)次/min降至(96.0±23.0)次/min(P<0.05).14例患者中头罩NIV耐受比为13/14,其中完全耐受比为10/14.12例患者NIV后成功脱机改为鼻导管吸氧.结论 应用头罩NIV治疗ARF患者可显著改善血气交换,缓解呼吸困难并降低心率,具有良好耐受性及较少的并发症.

    作者:刘奇;单梦田;兰超;陈荣昌;孟醒;贾新雅;庞晓倩;李中士;谢佳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心电图Sokolow、Cornell指数及两者联用对左心室肥厚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估心电图Sokolow指数、Cornell指数及两者联合用于左心室肥厚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左心室高电压的15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与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心电图Sokolow指数、Cornell指数及Sokolow指数+Cornell指数诊断左心室肥厚的准确性、特异度与灵敏度,同时比较三种诊断方法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150例左心室高电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左心室肥厚73例,左心室肥厚检出率为48.67%;Sokolow指数+Cornell指数诊断左心室肥厚的准确性、特异度、灵敏度均优于单用Sokolow指数或Cornell指数;Sokolow指数、Cornell指数、Sokolow指数+Cornell指数诊断结果与超声心动图Kappa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329、0.426、0.750,Sokolow指数+Cornell指数诊断结果与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高.结论 心电图Sokolow指数与Cornell指数联合诊断左心室肥厚,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灵敏度与特异度,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一致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鲁亚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反复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反复尿路感染(UT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3例膀胱输尿管反流合并UTI患儿的临床资料,将首次UTI后未再反复的21例患儿作为UTI单独组,将UTI≥2次的22例患儿作为UTI复发组.分析比较两组反流程度、尿培养阳性率、培养大肠杆菌的构成比、尿白细胞增高持续时间、细菌培养耐药率及预防使用抗生素率.结果 UTI复发组与UTI单纯组比较,患儿反流程度(x2=0.036,P=0.850)、尿培养阳性率(x2=2.805,P=0.094)及培养大肠杆菌构成比(x2 =0.786,P=0.37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两组尿白细胞增高持续时间(t=-2.209,P=0.033)、细菌培养耐药率(x2 =6.044,P =0.014)及预防使用抗生素率(x2=12.444,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UTI反复与尿白细胞计数持续增高时间长、细菌培养耐药及未使用预防抗生素治疗有关.

    作者:谷松磊;沈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孕期睡眠与妊娠期糖尿病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妊娠期糖尿病可引起早产、死产等多种妊娠不良结局,对孕妇及胎儿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陆续有流行病学研究观察了孕期睡眠时长、睡眠质量等因素与妊娠期糖尿病间的关系,并探索了其生物学机制和可能存在的效应修饰作用.本文通过查阅Medline、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近年来有关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伟业;刘阳红;郭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发型与晚发型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代谢概况分析

    目的 研究早发型与晚发型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170例,按照发病年龄分为早发组(n=79)和晚发组(n=91),比较两组人口学特征、生化指标以及糖尿病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病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晚发组比较,早发组发病年龄更小,家族史更强,体型更肥胖,高血脂病史比例更高(P<0.05);血糖、血脂、尿酸控制不良,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游离睾酮水平更低(P<0.05);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更高(P<0.05),但罹患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比例更低(P<0.05).两组患者抽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肝功能、甲状腺功能、肌酐、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发型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代谢指标控制不良,更易出现糖尿病肾病及性腺功能减退.

    作者:温胜兰;秦贵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比较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6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研究组接受种植修复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予以12个月有效随访,其中研究组成功随访287例,对照组成功随访291例;随访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8%)低于对照组(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保障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马润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磁共振对食管癌放疗早期敏感性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对食管癌放疗早期的敏感性及其作为预后预判标准的可能性.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食管癌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进行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测量表面弥散系数(ADC),并计算ADC变化率:AADCx=(ADCx-ADC0)/ADC0×100%.使用CT、食管镜等手段检测肿瘤体积,并计算肿瘤体积变化率:△VX=(VX-VO)/VO×100%.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磁共振的敏感性.结果 放疗开始后第7天,磁共振即可检测出肿瘤ADC变化,并初步看出治疗效果、判断敏感性.CT、食管镜等检测方法于第7天时,由于肿瘤组织水肿导致检测结果数值反而升高,不能准确检测出肿瘤组织的实际变化,第14天后才可检测出肿瘤体积的变化.结论 磁共振可以在放疗早期即检测出放疗对食管癌肿瘤的治疗效果,并判断出患者对放疗的敏感性,为制定或更改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峰;高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红细胞比容在烧伤休克早期诊断及液体复苏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烧伤休克早期诊断及液体复苏疗效中红细胞比容的评估价值.方法 纳入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特重烧伤患者84例.以烧伤后第1个24 h末红细胞比容水平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Ⅰ组(47例,第1个24 h末红细胞比容水平≤0.50)和Ⅱ组(37例,第1个24 h末红细胞比容水平>0.50).比较两组液体复苏过程中的红细胞比容水平波动情况,烧伤后第1个24 h末的剩余碱、补液系数及尿量,记录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病死率.结果 Ⅰ组红细胞比容在液体复苏过程中呈渐次下降趋势,Ⅱ组红细胞比容在液体复苏过程中呈波动趋势.Ⅰ组烧伤后第1个24 h末的剩余碱、补液系数及尿量[(-6.0±2.8) mmol/L、(2.1±0.3) ml/(kg·%TBSA)、(60.0±21.0) ml]高于Ⅱ组[(-8.9±3.7)mmol/L、(1.6±0.3)ml/(kg·%TBSA)、(52.0±19.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并发症和病死率分别为4.26%和2.13%,低于Ⅱ组的10.64%和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评估红细胞比容可以反映烧伤休克期的复苏情况,而判断烧伤休克早期恢复情况是否满意的标准即为观察烧伤后第1个24 h朱红细胞比容水平是否成功降至0.45 ~0.50.

    作者:冯佳雄;许研然;孙泽光;杨永熙;黄晓涛;陈杰;郭绍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降钙素原动态监测对肺癌术后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水平动态变化在肺癌术后合并肺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临沂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临床确诊为肺癌的择期手术患者90例,根据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分为非感染组(72例)和感染组(18例),记录术前及术后24、48、72 h降钙素原水平;计算术后48 h降钙素原对感染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计算术后24、48、72 h PCT变化率并绘制相应ROC曲线.结果 术后两组PCT水平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非感染组72 h降至正常水平;术后48 h时,PCT敏感度为88.9%(16/18),特异度为97.2% (70/72);术后48、72 h,两组PCT变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 PCT变化率预测肺部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3(P =0.03),术后24、48、72 h PCT绝对值及24、48 hPCT变化率预测肺部细菌感染的AUC依次为0.521、0.543、0.575、0.587、0.597 (P>0.05).结论 以PCT≥2 ng/ml为临界点,对诊断肺癌术后肺部细菌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计算72 h PCT变化率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术后肺部细菌感染.

    作者:庄海涛;卢秀花;许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产前超声下腹部冠状切面扫查在筛查胎儿孤立性下腔静脉走行变异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下腹部冠状切面在胎儿下腔静脉走行变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至2018年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筛查的孕妇2 332例,常规行下腹部冠状切面扫查,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胎儿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远心端的走行,了解下腔静脉变异.结果 发现左位下腔静脉7例,双下腔静脉1例,且均为孤立性的,不合并胎儿染色体异常及其他系统结构畸形.结论 胎儿下腹部冠状切面在筛查孤立性下腔静脉走行变异中有较重要的作用,建议将其作为产前筛查的常规切面.

    作者:阮飞娜;姬红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