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0Sr-90Y敷贴治疗耳部瘢痕疙瘩66例疗效观察

计学理;耿建;肖来华;王胜利

关键词:瘢痕疙瘩, 耳部, 90Sr-90Y敷贴, 同位素治疗
摘要:瘢痕疙瘩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各异,治愈率不高.我们于1995年6月-2003年12月对66例耳部瘢痕疙瘩患者采用90Sr-90Y敷贴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治疗结果回顾性分析如下.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型鱼鳞病1例

    患者男,17岁.因躯干、四肢反复起水疱,皮肤增厚、色素沉着17年,于2003年10月来我院就诊.患者出生1个月起全身皮肤粗糙、干燥脱屑,大约1周岁时,躯干及四肢反复起红斑、水疱,绿豆至拇指头大,3~5 d后水疱干涸结痂,上覆干燥鳞屑.随着年龄增长,水疱逐渐增多,鳞屑逐渐增厚呈深褐色、铠甲状,肤色变深,时有痒感,如强行剥离鳞屑则感疼痛,冬季、早春季节症状加重,夏季则明显好转.患者12岁以后出现水疱的次数逐年减少,现仅偶发米粒至绿豆大水疱,症状亦有所减轻.平素身体健康,智力正常,父母非近亲结婚,其母患有寻常型鱼鳞病,其他家族成员无类似病史.

    作者:潘健楷;曾学思;陈爱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相对分子质量60 000 Ro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清学特征是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1].Xue等[2]研究表明,抗相对分子质量60 000Ro抗体与SLE有关.鉴于此,我们检测了56例SLE患者的抗相对分子质量60000 Ro抗体,并对其临床意义作一初探,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美萍;张美华;芮刚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冷冻和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复发率的比较

    冷冻和激光是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两种有效方法,但治疗后易复发,为预防复发往往在冷冻或激光治疗后再配合全身或局部用药.2001-2003年我们对121例CA患者单纯使用液氮冷冻或CO2激光治疗,并对两种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的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其学;谢霞;张晓彬;徐继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0.05%卤米松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0.05%卤米松(商品名:澳能)为新一代超强效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笔者2003年7月-2004年3月采用澳能乳膏治疗103例慢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患者,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武;李静;谈英;武秀芹;魏京淑;王昕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软组织肿瘤.我科于2003年6月收治1例成年男性腹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培森;戴耕武;刘刚;袁涛;万慧颖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糖原累积病Ⅰ型1例

    报告1例糖原累积病Ⅰ型.患者男,35岁.身高142 cm,体重40 kg,肝脾大,臀部、四肢、双手足有浅红及浅黄色丘疹、结节,约100多枚,米粒至核桃大,质硬,无压痛,无破溃.病史5年余,皮损逐渐增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有尿酸盐结晶.血液生化检查示血糖低、血脂高、血尿酸高.腹部B超检查示肝脏脂肪样变,下肢X线检查示胫、腓骨骨质疏松.

    作者:朱小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复杂,治疗棘手.自2002年7月以来,我们应用HG-2000P体外高频热疗机(珠海市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爱民;杨斌;刘巧;段争跃;王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对称性线状表皮痣1例

    线状表皮痣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皮损对称分布,且局限于面、颈部者罕见,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梓纲;吕世超;刘军连;胡慧渊;雷鹏程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皮肤纤维瘤皮损处表皮出现基底细胞癌样变化1例

    患者男,42岁.因右上肢皮疹5年于2001年3月在本科就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上臂出现一米粒大丘疹,不痛,不痒,逐渐增至黄豆大.患者因要求手术切除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上臂伸侧可见一直径约0.8 cm的结节,呈红褐色,表面光滑(图1),触之较硬.临床诊断:皮肤纤维瘤.在局麻下行结节切除术.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呈杵状增生,表皮内色素增加,尤以基底层明显,真皮内可见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的结节.病理特征符合皮肤纤维瘤改变.在切除组织的中部,表皮基底层出现了浅表型基底细胞癌样改变,基底细胞成栅栏状排列,细胞核明显增大,胞质呈嗜碱性,基底层上细胞排列紊乱,可见异形细胞.表皮与真皮间出现明显的间隙,在真皮间质中,可见许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图2A、B).

    作者:常建民;吴意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

    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男,57岁.四肢反复出现丘疹、血疱伴间断发热半年入院.既往有慢性结肠炎病史20年.入院检查外周血和骨髓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淋巴结组织病理改变符合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结改变.给予糖皮质激素、抗感染和支持对症等治疗18 d后出院.出院后1个月死于心力衰竭.

    作者:周春丽;宋志强;向明明;叶庆佾;郝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强迫性神经性表皮剥蚀1例

    强迫性神经性表皮剥蚀是一种不自觉的、习惯性抠挖或搔抓某些部位皮肤的行为,导致明显的表皮剥蚀.我们在门诊诊治1例大面积表皮剥蚀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莉;张晓鸣;喻楠;汪京峡;尚元元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基对毛乳头细胞的作用

    目的:研究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基对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的生物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低传代的人毛乳头细胞,收集其上清配制成条件培养基,用此条件培养基培养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观察其细胞的3H-TdR计数值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用低传代人毛乳头细胞上清液培养过的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3H-TdR计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电镜下可见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核糖体丰富、内质网分泌成池.结论:低传代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基有明显促进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活性的作用.

    作者:罗洋;郝飞;钟白玉;宋志强;杨希川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清解消痤汤加减治疗寻常痤疮80例临床疗效分析

    我们于1998年7月-2004年1月采用清解消痤汤加减治疗80例寻常痤疮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15~33岁;病程1周~3年;皮损类型:丘疹型30例,脓疱丘疹型22例,囊肿结节型12例,混合型16例;近1个月来均未接受过任何治疗.

    作者:薛清梓;朱卫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伴自发性疼痛的神经纤维瘤病1例

    患者男,15岁.出生时躯干部、右上肢即有大片褐色斑.5岁时右上臂出现米粒大结节,并逐渐增多,无自觉症状.近2~3年在右上臂成片小结节部位出现深在肿块,并进行性增大,时有阵发性闪电样刺痛.疼痛发作时右上肢不能抬举,不能握拳,每天发作7~8次,每次持续5~6 s,能自行缓解.以后疼痛发作次数日渐频繁,每日30次左右,程度也日渐加重,于2003年10月来我院就诊.既往无癫癎、头痛、耳聋等病史,家族中亦无类似疾病患者.

    作者:裘水珍;罗燕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解脲脲原体基因型之间耐药性差异的初步探讨

    目的:初步探讨解脲脲原体(Uu)基因型之间耐药性的差异.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的多态性(PCR-SSCP)技术鉴定60株Uu临床菌株的生物群和基因型.结果:虽然尚不能认为Uu两大生物群对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差异存在显著性,但如果以基因型分组考虑,基因型1和基因型4对多西环素、氧氟沙星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33、0.027和0.024),其余各基因型之间的耐药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Uu各个基因型之间可能存在生物学性状差异.

    作者:朱国兴;陆春;刘毅;冯佩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S-100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探讨S-100蛋白与SLE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SLE活动期(ASLE)患者20例,SLE稳定期(ISLE)患者6例,有神经系统症状(排除了引起脑神经损害的其他神经精神疾病)的SLE患者(NPSLE)5例及10例健康人的血清S-100蛋白.结果:ASLE、ISLE、NPSLE患者血清S-10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NPSLE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SLE患者的血清S-100蛋白水平与SLE病情有一定的关系,血清S-100蛋白水平可能是反映或预示SLE脑神经受损的一个有效指标.

    作者:陶菲克;徐祖森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皮肤假性淋巴瘤9例临床与组织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皮肤假性淋巴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9例皮肤假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9例皮肤假性淋巴瘤中符合局限型皮肤淋巴细胞瘤者8例,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1例.组织病理检查见淋巴细胞呈带状或楔状浸润,细胞无异形性,主要位于真皮浅层;免疫组化显示浸润淋巴细胞呈混合型(CD45RO、CD20阳性).采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9例均痊愈.结论:皮肤假性淋巴瘤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形式多样,需与恶性皮肤淋巴瘤相鉴别,应注意随访.

    作者:李春阳;孙青;王玉坤;郭淑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卤米松乳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2002年7月-2004年2月我们采用卤米松乳膏(商品名:澳能,香港澳美制药厂有限公司)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崔法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先天性皮肤松弛症1例

    患儿男,9个月.患儿自出生后1个月开始,面部呈水肿性改变,未经治疗,渐发展至全身,呈松弛下垂,多皱褶,呈老人外貌.系第2胎,足月顺产,母乳喂养,父母健康,非近亲结婚.其父母颜面、双耳皮肤松垂,呈早老像.患儿姐已5岁,健康.体格检查:营养、发育良好,智力正常,体重10.5kg.毛发、甲正常,双耳垂松垂,双鼻翼塌陷,眼距短,鼻梁平坦,颊黏膜松软增厚,乳齿已萌出,腭垂松弛延长,上唇稍长,面、颌、颈、胸、腰部皮肤及双乳房松垂(图1).无腹股沟疝、脐疝,外生殖器发育正常.全身无黄色皮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12 g/L,白细胞6.0×109/L,大单核细胞0.05,淋巴细胞0.46,多核0.46,杆状0.02,嗜酸性粒细胞0.01,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176×106/L,尿常规正常.肝功能正常,血清总蛋白72 g/L,白蛋白49 g/L,球蛋白23 g/L.胸部X线片示:双肺、心脏及横膈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正常.

    作者:苗青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1%克林霉素磷酸酯搽剂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

    2003年9月上海华山医院、上海中山医院、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皮肤性病医院、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仁济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新华医院、上海曙光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上海长海医院11家医院皮肤科对克林霉素磷酸酯搽剂治疗寻常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方丽华;焦圣;李明;吴瑞勤;张伟;刘健航;徐亚伟;郑捷;陈仁贵;潘祥龙;温海;顾军;郑志忠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