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彩红
目的:探讨双胎剖宫产术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产妇及家属意愿将80例双胎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ESA),对照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 EA),比较两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胎儿娩出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起效、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时间点观察组孕妇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产妇比较更加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头痛、出血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应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麻醉镇痛效果良好,能够缩短分娩时间,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之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淇县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出现感染的新生儿79例,对新生儿感染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9例,细菌侵袭、抗生素滥用等是新生儿出现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对新生儿的临床检测,分析新生儿出现感染的因素,有利于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预防治疗,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学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特征与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入院的冠心病患者52例,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 SA)组,分别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并用血管内超声( IVUS)对狭窄病变处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形态学及性质特征检查。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检测血浆hs-CRP及IL-6浓度。结果 ACS组斑块以脂质斑块为主,SA组斑块以纤维斑块为主,两组间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CS组斑块破裂发生率、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较SA组大。ACS组hs-CRP、IL-6水平较S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作的病理生理基础, hs-CRP和IL-6参与的炎症反应导致斑块的功能性不稳定,其可以作为预测 ACS斑块破裂风险及预后的独立指标。
作者:张晋东;杨海波;赵荫涛;李凌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联合丹参酮磺酸钠ⅡA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环磷腺苷及丹参酮磺酸钠ⅡA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心室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下降,左室射血分数( LVEF)升高,相比治疗前两组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变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腺苷联合丹参酮磺酸钠ⅡA治疗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尚彩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肾功能、尿蛋白水平及左卡尼汀、乙酰左卡尼汀、丙酰左卡尼汀含量及两组患者治疗后所测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左卡尼汀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合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 Hcy )浓度,分为观察组 H 型高血压( Hcy≥10μmol/L)80例和对照组单纯性高血压( Hcy﹤10μmol/L)80例,分别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结果160例患者中,单纯高血压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1.25%,H型高血压患者急性脑梗死发生率为47.50%。H型高血压组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cy作为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导致急性高血压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降低Hcy水平和血压,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
作者:马敏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在胆道胰腺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阴县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胆道胰腺疾病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十二指肠镜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创伤性程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后所造成的创伤较小。观察组无出现并发症,对照组6例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胆道胰腺疾病的治疗当中,十二指肠镜的治疗方法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和近期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的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这种治疗方式更容易得到患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巍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同侧俯卧位对枕后位产程活跃期停滞自然分娩率及胎方位纠正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以胎方位为枕后位的待产妇为观察组,在产程活跃期停滞时指导孕妇采取与胎儿脊柱同方向的同侧俯卧位;另选择采取随意卧位的枕后位待产妇9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术、产钳术分别为83.3%、15.0%、1.6%;对照组分别为36.7%、61.1%、5.6%。产程活跃期停滞时采取同侧俯卧位时胎方位的纠正率为85.0%,随意卧位胎方位纠正率为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活跃期出现了枕后位产程停滞及时采取脊柱同侧卧位可有效地纠正胎方位,提高自然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宫颈水肿,减轻了产妇痛苦。
作者:马萍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肺滑膜肉瘤的确诊率、减少误诊。方法2012年收治1例肺滑膜肉瘤患者,同时结合2012年10月以前报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发表的80例资料较为完整的肺原发性滑膜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81例肺原发性滑膜肉瘤患者中男40例,女41例。主要临床表现有胸痛、气短、咯血、咳嗽、发热等,个别患者无任何不适。胸部影像学有一些特征表现,但术前均未做出确切诊断。全部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终依赖病理、免疫组化做出诊断。结论肺原发性滑膜肉瘤临床表现不一,影像学具有相对特征表现,易与其他肺部肿瘤或炎症混淆;术前确诊率低。
作者:李丹鸿;刘治邦;尉继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在科学合理用血和节约血液资源中的作用。方法对2013年输血治疗的患者实施限制性输血;2012年输血治疗的患者实施开放性输血,比较2013年与2012年用血量、手术例数和出院患者数。结果2013年比2012年用血量明显减低,而手术例数和出院患者例数明显增加。结论限制性输血是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和节约血液资源的有效手段。
作者:董海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的佳分娩方式。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110例瘢痕子宫妊娠分娩孕妇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阴道试产,对照组采用剖宫产,比较两组孕妇术后并发症、产后失血、产褥病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0例,产后出血1例(1.8%),产褥病0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6例(10.9%),产后出血8例(14.5%),产褥病8例(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选择阴道分娩,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产后出血及产褥病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瘢痕子宫妊娠在符合试产条件下选择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小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镜、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对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就诊并进行外引流治疗的经胰腺增强CT扫描确诊为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患者47例,在行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外引流、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手术进行引流,观察患者的治愈情况和并发症。结果24例采用腹腔镜手术引流成功,其中治愈23例,仅1例仍存在腹痛症状,再次行开腹引流术治疗;19例行超声定位穿刺引流,治愈14例,另5例中出现胰腺假性囊肿3例,病情未改善2例,采用开腹引流术治疗。结论早期采用腹腔镜、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治疗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针对不同病症须合理选择腹腔镜引流术、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以达到优效果。
作者:于硕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比分析食管癌患者应用胸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食管癌患者39例,依据术式分为两组,胸腔镜组20例,开腹组19例,比较两组术后护理效果。结果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早期功能锻炼时间、术后36 h痛感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胸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食管癌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
作者:杜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钉棒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同时期需要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骨折复位并固定后,再经椎弓根向椎体内植入异体骨;对照组35例,采用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行骨折复位内固定。观察两组椎体高度的变化、Cobb’s角的矫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随访17.7个月,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至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术后椎体高度比值增加56.6%,Cobb’s角由术前37.6°恢复到6.9°,无断钉及松动;对照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增加47.6%,Cobb’s角由术前37.1°恢复到8.9°。两组间椎体高度和Cobb’s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椎弓根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避免术后蛋壳现象的发生,减少内固定物折断、松动、椎体高度再丢失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伟标;卢中道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子宫输卵管检查的患者80例,给予心理、肠道、阴道、用药等护理措施。结果输卵管通畅24例,单侧堵塞38例,双侧堵塞18例。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子宫输卵管准确率较高,可疏通堵塞的输卵管,科学的护理可营造良好检测条件,增加患者信心。
作者:徐娜;李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采用不同剂量地佐辛对脊柱手术患者进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治疗,比较其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择期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组为A、B、C三组,每组40例,均于术后行镇痛泵静脉镇痛,A组地佐辛0.2 mg/kg,B组0.5 mg/kg,C组0.8 mg/kg。比较三组术后2、4、8 h VAS及术后2、4、8 h 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2、4、8 h A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 h C组患者Ramsay评分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A、B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0.5 mg/kg地佐辛进行脊柱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相比于低剂量和高剂量有更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提倡于临床应用中等剂量。
作者:李泉;田术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了解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临床病原菌流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分离出的3387株病原菌用WHONET 5.6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62.0%(2101/3387),革兰阳性球菌占25.0%(845/3387),真菌占13.0%(441/3387)。病原菌感染位居前五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6%和63.4%,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的葡萄球菌,但分离到万古霉素中介肠球菌2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分别为60.5%和31.3%。结论我院临床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比较严峻,临床应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暴发流行。
作者:潘军;许青霞;肖伟强;常彦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宿州市中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均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显著降压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解双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CD207在晕痣中的表达意义及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晕痣组织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D207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进展期晕痣组和稳定期晕痣组CD207表达分别为(78.4±14.1)和(60.2±12.2)个/mm,正常对照组为(51.5±10.1)个/mm,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与稳定期晕痣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晕痣组织中CD207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其发病机制与朗格汉斯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刘冬冬;张江安;于建斌;徐武生;李税琪;曹瑞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结肠镜黏膜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依据。方法对807例结肠镜黏膜活检标本病理分析,采取年龄分层、病变部位、组织学类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在807例受检者中,检出结肠和直肠癌431例(53.41%),其中≤40岁10例,40~60岁123例,﹥60岁298例;直肠癌294例;结肠癌137例;高分化腺癌67例,中、低分化腺癌356例,黏液腺癌5例。结论结肠镜黏膜活检常见病理类型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疗效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何新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