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平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宿州市中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均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显著降压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解双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子宫切除与阴道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0年以来收治的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52例,其中26例患者接受子宫切除与阴道修补术治疗,为实验组;另外26例患者接受阴道部分闭合术治疗,为对照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与阴道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其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更好,可减少患者生理上的痛苦,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较佳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何丽;梅文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右室双出口( DORV)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8月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确诊并矫治的右室双出口患者27例,其中法洛四联症型18例,艾森曼格型5例,右位型大动脉异位型( D-malposition)即Taussig-Bing综合征3例,左位型大动脉异位型( L-malposition)1例。术前全部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8例法洛四联症型双出口患者中11例确诊,有7例经手术由法洛四联症修正诊断为法洛四联症型右室双出口。5例艾森曼格型中有2例确诊,3例由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修正诊断为右室双出口。Taussig-Bing综合征3例及左位型大动脉异位型1例均确诊。所有患者全部经外科手术证实并实施矫治术。结论右室双出口因为分型不同而在超声心动图表现方面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并且与法洛四联症、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以及大动脉转位之间在诊断上有交叉,因此超声心动图诊断时要严格区分,尽量避免误诊。
作者:门晓玉;滑少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双胎剖宫产术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产妇及家属意愿将80例双胎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ESA),对照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 EA),比较两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胎儿娩出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起效、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时间点观察组孕妇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产妇比较更加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头痛、出血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应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麻醉镇痛效果良好,能够缩短分娩时间,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之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婴幼儿静脉采血是门诊采血室常见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静脉穿刺失败、反复穿刺、采血量不足、溶血等问题常可影响检验结果,引起医患纠纷。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10例3个月~2岁的患儿静脉采血常用的三种方法进行总结,临床发现,婴幼儿颈外静脉穿刺采血法成功率达98%。
作者:秦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在胆道胰腺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阴县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胆道胰腺疾病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十二指肠镜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创伤性程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后所造成的创伤较小。观察组无出现并发症,对照组6例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胆道胰腺疾病的治疗当中,十二指肠镜的治疗方法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和近期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的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这种治疗方式更容易得到患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巍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优劣势。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48例,按意愿分为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分别采用骨水泥和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及SF-36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非骨水泥组和骨水泥组评分均有提高(P﹤0.01),非骨水泥组评分提高程度明显高于骨水泥组(P﹤0.05)。非骨水泥组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较骨水泥置换更有利于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文学斌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鼻窦内镜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根治性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鼻窦内镜手术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效果显著,临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能够有效预防复发。
作者:叶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比较不同造影剂注射方案,以选择佳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剂注射方案。方法将15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五组:A组为单时相(单纯注射造影剂),B组为双时相(造影剂注射完后注射生理盐水),C、D、E组为三时相(在造影剂和生理盐水注射时相之间加入稀释造影剂注射时相,即同时注射造影剂和生理盐水,其比例依次为3:7、5:5、7:3)。各组患者造影剂均使用碘海醇(350 mgI/ml),分别测量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左右冠状动脉CT值,采用单因素分析( anova)比较其差异。评估图像质量和上腔静脉伪影,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其差异。结果 D 组总造影剂用量与 A、E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18,P =0.25),B组与C组造影剂注射总量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6),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造影剂用量少,为59 ml,其次为C组62 ml。五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1,P=0.016)。A组质量佳,评分为4分者22例,其次为B组和C组;图像质量评分为3分和4分,分别为26例24例,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P=0.79)。各组产生的上腔静脉伪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1.44,P﹤0.01)。产生伪影以A组多,共21例;B组少,仅1例。B组冠状动脉CT值较其他组明显增高(F=29.41,P﹤0.01),其余各组间左右冠状动脉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64层冠状动脉造影扫描中,双时相和三时相注射方案优于单时相注射方案;在显示右心系统方面,三时相注射方案优于双时相注射方案。
作者:马建中;原杰;唐笑先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由安阳市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146例卵巢子宫内膜内异症患者随访1年,其中复发49例,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年龄、职业、不孕史、慢性腹痛史、盆腔炎史、盆腔手术史、痛经程度、手术方式、手术范围、术后是否用药、术后孕育史、CA125、CA199、镜下病理类型等与复发的关系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与复发有关的因素包括不孕史、慢性腹痛史、痛经程度、盆腔炎史、手术方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型、初潮年龄、CA199( P﹤0.01),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实不孕史、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型、手术方式与术后短期复发有关( P﹤0.05)。结论既往不孕史、Ⅱ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腹腔镜手术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孕育要求和经济能力,制定合理的个体化临床治疗方案。
作者:薛艳军;罗新;何林;林丽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小骨窗手术治疗11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5~6年,痊愈21例,生活自理36例,生活部分自理42例,植物状态生存7例,死亡12例,其中心肾功能不全2例,死于术后脑疝4例,肺部感染6例。12例死亡患者中4例出血量﹥60 ml。结论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血肿,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可有效及时清除血肿,是一种有效、简单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作者:戚胜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深入分析和总结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病患气道湿化不佳的影响因素,探寻效果较好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行气管切开手术的20例颅脑外伤病患,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分别做气道湿化不足和气道湿化过度两种情况,然后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气道湿化不足10例患者,传统组痰痂1例,血痂2例,气管堵塞2例;雾化组痰痂1例,血痂2例。气道湿化过度10例患者,低浓度组痰液黏稠2例;正常浓度组痰液黏稠1例;刺激性咳嗽1例;气道黏膜出血2例。结论在颅脑外伤病患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气管切开操作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因素,而操作好气管切开湿化护理也很重要,可有效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为脑部提供足够的氧,改善预后。
作者:杜书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低血钾的病因。方法调查200例高血压伴低血钾的住院患者,并对其进行病因分类。结果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96例,占48.0%;原发性高血压88例,占44.0%;皮质醇增多症9例,占4.5%;2型搪尿病4例,占2.0%;Liddle综合征3例,占1.5%。结论临床上高血压伴低血钾的病因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原发性高血压为多见。此外,也可见于钾离子吸收、代谢、排泄异常的其他疾病。另外应考虑药源性和食源性因素。
作者:陆艳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与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3例(92眼),A组41例(46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B组42例(46眼)行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创面愈合、角膜散光及复发情况。结果角膜荧光染色显示A组、B组角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7.34 d和6.3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复发8眼(复发率为17.4%),B组2眼(复发率为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方式优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
作者:林文雅;黄丽娟;张招德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HBeAg阴性、低病毒载量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的原因。方法对49例ALT轻度升高、HBeAg阴性、低病毒载量的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根据肝组织的病理特征进行分组,并对各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 AST)、碱性磷酸酶( 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胆红素( TBIL)、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血糖水平、体质量指数(BMI)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ALT的平均值为(95±28.5)IU/L,NAFLD组、慢性肝炎组、其他组之间的ALT、AST、ALP、TBIL、TG、TC、血糖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FLD组与非NAFLD组之间的血糖、TG、TC、BM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肝穿刺活检结果中肝脂肪变,毛玻璃样肝细胞,慢性肝炎,威尔逊病分别占38.8%,32.6%,26.6%,2%;肝脂肪变中2例脂肪性肝炎分别处于 G2S3和G3S4,慢性肝炎组中近一半患者处于S3和S4。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常见的导致 HBeAg阴性、低病毒载量的患者ALT轻度升高的原因,慢性肝炎次之,部分患者炎症或纤维化程度较重。
作者:宋雪;徐峰;李娅;曾引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探讨UAP患者血浆NT-proBNP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FINS/FBG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变化及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UAP患者为观察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作为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 COM )组。UAP组据Braunwald UAP分级分为三组(1级组、2级组、3级组)。测定各组血浆NT-proBNP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分析结果并做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UAP、SAP患者血浆NT-proB-NP、FINS FINS/FBG均明显高于COM组(P﹤0.05),而ISI均明显低于COM组(P﹤0.05);UAP患者NT-proBNP、FINS、FINS/FBG均高于SAP患者(P﹤0.05),而ISI明显低于SAP组(P﹤0.05);各组间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aunwald UAP分级2级、3级组患者血浆NT-proBNP、FINS、FINS/FBG均明显高于1级组( P﹤0.05),而ISI明显低于1级组( P﹤0.05)。2级、3级组患者血浆NT-proBNP、FINS、FINS/FBG及ISI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AP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与FINS、FINS/FBG呈正相关( r=0.38,P=0.046,r=0.56,P=0.039),与ISI呈负相关(r=-0.62,P=0.028),与FBG无相关性。结论 UAP患者的血浆NT-proBNP升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在Braunwald UA分级2级、3级(静息性心绞痛)更明显,NT-proBNP浓度与胰岛素敏感性呈负相关,其联合测定对UAP的危险分层有意义。
作者:王培;郑晓晖;胡丰朝;杨睿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钉棒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同时期需要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骨折复位并固定后,再经椎弓根向椎体内植入异体骨;对照组35例,采用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行骨折复位内固定。观察两组椎体高度的变化、Cobb’s角的矫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随访17.7个月,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至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术后椎体高度比值增加56.6%,Cobb’s角由术前37.6°恢复到6.9°,无断钉及松动;对照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增加47.6%,Cobb’s角由术前37.1°恢复到8.9°。两组间椎体高度和Cobb’s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椎弓根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避免术后蛋壳现象的发生,减少内固定物折断、松动、椎体高度再丢失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伟标;卢中道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到2013年4月于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耐受多种药物肺结核病患者128例。经患者同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卡那霉素进行治疗。对两组药物在临床上治疗耐受多种药物的肺结核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银松;张设;周文一;经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国产塞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的疗效。方法将1秒用力呼气溶积80例Ⅰ、Ⅱ级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塞托溴铵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塞托溴铵组症状积分分别为(4.5±1.2)和(3.3±1.4)分,治疗后积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别为(4.2±1.4)和(4.1±1.5)分,治疗前后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噻托溴铵组1秒用力呼气溶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国产塞托溴铵可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
作者:郝书峰;唐学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行PCI术的ACS患者100例,其中50例应用替格瑞洛治疗,50例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的发生率,出血、呼吸困难及心室间歇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呼吸困难及心室间歇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患者急诊PCI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梁鹍;董守仁;崔红营;彭欢;孟颖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