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脏介入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刘迎春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健康教育, 满意度, 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对心脏介入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100例行心脏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在疾病知识、介入治疗了解、自我护理能力、预防并发症、抗凝药物性能及作用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且对整个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促使患者积极主动参与护理,提高其自我护理及预防并发症能力,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关节功能评分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优劣势。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48例,按意愿分为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分别采用骨水泥和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及SF-36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非骨水泥组和骨水泥组评分均有提高(P﹤0.01),非骨水泥组评分提高程度明显高于骨水泥组(P﹤0.05)。非骨水泥组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较骨水泥置换更有利于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文学斌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特征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特征与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入院的冠心病患者52例,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 SA)组,分别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并用血管内超声( IVUS)对狭窄病变处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形态学及性质特征检查。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检测血浆hs-CRP及IL-6浓度。结果 ACS组斑块以脂质斑块为主,SA组斑块以纤维斑块为主,两组间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CS组斑块破裂发生率、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较SA组大。ACS组hs-CRP、IL-6水平较S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作的病理生理基础, hs-CRP和IL-6参与的炎症反应导致斑块的功能性不稳定,其可以作为预测 ACS斑块破裂风险及预后的独立指标。

    作者:张晋东;杨海波;赵荫涛;李凌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改良集束化措施预防床旁CRRT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集束化措施对床旁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CRRT)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97例行床旁CRRT 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导管改良集束化措施,对照组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行床旁CRRT患者82例,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改良集束化措施的实施对CRRT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结果实验组97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4例,对照组82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9例( P﹤0.05);实验组插管天数、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改良集束化措施可降低床旁CRRT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但其实施需要提高医患双方的依从性。

    作者:李佩丽;李海云;古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新生儿感染的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淇县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出现感染的新生儿79例,对新生儿感染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9例,细菌侵袭、抗生素滥用等是新生儿出现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对新生儿的临床检测,分析新生儿出现感染的因素,有利于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预防治疗,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学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HBeAg阴性、低病毒载量患者ALT轻度升高的原因

    目的:研究HBeAg阴性、低病毒载量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的原因。方法对49例ALT轻度升高、HBeAg阴性、低病毒载量的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根据肝组织的病理特征进行分组,并对各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 AST)、碱性磷酸酶( 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胆红素( TBIL)、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血糖水平、体质量指数(BMI)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ALT的平均值为(95±28.5)IU/L,NAFLD组、慢性肝炎组、其他组之间的ALT、AST、ALP、TBIL、TG、TC、血糖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FLD组与非NAFLD组之间的血糖、TG、TC、BM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肝穿刺活检结果中肝脂肪变,毛玻璃样肝细胞,慢性肝炎,威尔逊病分别占38.8%,32.6%,26.6%,2%;肝脂肪变中2例脂肪性肝炎分别处于 G2S3和G3S4,慢性肝炎组中近一半患者处于S3和S4。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常见的导致 HBeAg阴性、低病毒载量的患者ALT轻度升高的原因,慢性肝炎次之,部分患者炎症或纤维化程度较重。

    作者:宋雪;徐峰;李娅;曾引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鼻窦内镜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鼻窦内镜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根治性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鼻窦内镜手术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效果显著,临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能够有效预防复发。

    作者:叶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94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的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术后血肿35例给予1~2 d冷敷,再硫酸镁湿热敷后缓解;低血压或心率开始减慢时注射1~2 mg阿托品,3~5 mg多巴胺。结论护理人员应尽早识别和判断并发症,给予及时有效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作者:刘青;殷爱娣;韩月霞;孙晓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短期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由安阳市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146例卵巢子宫内膜内异症患者随访1年,其中复发49例,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年龄、职业、不孕史、慢性腹痛史、盆腔炎史、盆腔手术史、痛经程度、手术方式、手术范围、术后是否用药、术后孕育史、CA125、CA199、镜下病理类型等与复发的关系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与复发有关的因素包括不孕史、慢性腹痛史、痛经程度、盆腔炎史、手术方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型、初潮年龄、CA199( P﹤0.01),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实不孕史、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型、手术方式与术后短期复发有关( P﹤0.05)。结论既往不孕史、Ⅱ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腹腔镜手术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孕育要求和经济能力,制定合理的个体化临床治疗方案。

    作者:薛艳军;罗新;何林;林丽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126例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宿州市中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均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显著降压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解双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晚期产后出血32例诊治分析

    目的:积累晚期产后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遂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40%,其常见发病原因包括胎盘残留、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切口裂开等。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治愈,未见子宫切除患者。结论多种病因可以导致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个体化方案治疗产后出血患者可以取得理想疗效。

    作者:单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经T形管窦道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残石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经T形管窦道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残石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85例肝内外胆管残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配合重点及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采用经T形管窦道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残石,术前认真做好各种仪器、配件的准备工作;术中掌握良好的配合技巧,密切观察术中患者情况;术后给予全面、细致的护理,可顺利、安全完成操作过程,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肝内外胆管残石患者,抓住护理重点进行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具有手术用时短、创伤小、手术次数少、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多项优点,其经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媛;李桦;刘欣;刘晨;刘娟;柳娜;张平;屈清荣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同侧俯卧位纠正枕后位对产程活跃期停滞及产妇自然分娩的影响

    目的:探讨同侧俯卧位对枕后位产程活跃期停滞自然分娩率及胎方位纠正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以胎方位为枕后位的待产妇为观察组,在产程活跃期停滞时指导孕妇采取与胎儿脊柱同方向的同侧俯卧位;另选择采取随意卧位的枕后位待产妇9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术、产钳术分别为83.3%、15.0%、1.6%;对照组分别为36.7%、61.1%、5.6%。产程活跃期停滞时采取同侧俯卧位时胎方位的纠正率为85.0%,随意卧位胎方位纠正率为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活跃期出现了枕后位产程停滞及时采取脊柱同侧卧位可有效地纠正胎方位,提高自然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宫颈水肿,减轻了产妇痛苦。

    作者:马萍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正红花油接触性皮炎43例

    目的:分析正红花油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对43例正红花油接触性皮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19例,女24例,年龄6.5~77岁,平均(40.35±17.63)岁;致敏时间(从接触到发病的时间)为10 min~15 d,平均(3.53±3.15)d,下肢26例,上肢11例,躯干4例,面部2例,其中2例为系统性接触性皮炎,3例以前有正红花油过敏史,6例对膏药、胶布或其他药物过敏史。外用糖皮质激素或系统用药,所有患者3d开始见效,1周基本控制,2周痊愈。结论对正红花油接触性皮炎患者以后禁用该药及成分相似的外用药,对既往有药物过史者应慎用。及时处理正确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在1周可以控制病情,及时处理正确用药即便是重症类型也只需要半个月左右即可痊愈。

    作者:万红新;张守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早期腹腔镜、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治疗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镜、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对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就诊并进行外引流治疗的经胰腺增强CT扫描确诊为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患者47例,在行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外引流、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手术进行引流,观察患者的治愈情况和并发症。结果24例采用腹腔镜手术引流成功,其中治愈23例,仅1例仍存在腹痛症状,再次行开腹引流术治疗;19例行超声定位穿刺引流,治愈14例,另5例中出现胰腺假性囊肿3例,病情未改善2例,采用开腹引流术治疗。结论早期采用腹腔镜、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治疗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针对不同病症须合理选择腹腔镜引流术、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以达到优效果。

    作者:于硕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翼状胬肉的不同术式对角膜上皮修复及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比较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与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3例(92眼),A组41例(46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B组42例(46眼)行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创面愈合、角膜散光及复发情况。结果角膜荧光染色显示A组、B组角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7.34 d和6.3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复发8眼(复发率为17.4%),B组2眼(复发率为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方式优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

    作者:林文雅;黄丽娟;张招德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AMI)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安阳地区医院住院治疗的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较,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症状的NSTEAMI患者的年龄大,既往多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多合并有糖尿病。冠状动脉造影多为三支病变,累及左主干病变、侧支循环形成、弥漫性长病变、慢性闭塞病变的发生率高。结论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心肌梗死症状的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合并有糖尿病,既往多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冠状动脉造影多为三支病变,但急性闭塞发生率低,老年女性是此类患者的易患人群。

    作者:郝增光;王彦方;郑晓晖;胡丰朝;杨睿;葛慧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新生儿低血糖与脑损伤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100例新生儿血糖检测,采用足跟血,应用ACCU-CHEK罗氏血糖仪进行血糖测定,其中50例血糖正常,50例有低血糖,出生7 d行脑电图、头部MRI检查。结果血糖正常组脑损伤发生率为6.00%(3/50),低血糖组脑损伤发生率为26.00%(13/50)。结论新生儿低血糖是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低血糖持续时间越长,脑损伤发生几率越高,脑损伤越严重。

    作者:张青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 PPC)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2例住院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每天给予PPC 465 mg静脉滴注,对照组每天给予甘草酸二胺150 mg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炎症指标及肝脏超声声像图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AST、TC、TG、hs-CRP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而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脏超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PC具有保肝降酶、改善脂代谢紊乱、抗炎、抗肝纤维化等作用,安全有效,对NAFLD的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李振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不同造影剂注射方案在冠状动脉CTA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造影剂注射方案,以选择佳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剂注射方案。方法将15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五组:A组为单时相(单纯注射造影剂),B组为双时相(造影剂注射完后注射生理盐水),C、D、E组为三时相(在造影剂和生理盐水注射时相之间加入稀释造影剂注射时相,即同时注射造影剂和生理盐水,其比例依次为3:7、5:5、7:3)。各组患者造影剂均使用碘海醇(350 mgI/ml),分别测量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左右冠状动脉CT值,采用单因素分析( anova)比较其差异。评估图像质量和上腔静脉伪影,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其差异。结果 D 组总造影剂用量与 A、E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18,P =0.25),B组与C组造影剂注射总量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6),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造影剂用量少,为59 ml,其次为C组62 ml。五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1,P=0.016)。A组质量佳,评分为4分者22例,其次为B组和C组;图像质量评分为3分和4分,分别为26例24例,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P=0.79)。各组产生的上腔静脉伪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1.44,P﹤0.01)。产生伪影以A组多,共21例;B组少,仅1例。B组冠状动脉CT值较其他组明显增高(F=29.41,P﹤0.01),其余各组间左右冠状动脉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64层冠状动脉造影扫描中,双时相和三时相注射方案优于单时相注射方案;在显示右心系统方面,三时相注射方案优于双时相注射方案。

    作者:马建中;原杰;唐笑先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行大子宫切除的疗效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行大子宫切除的疗效。方法将56例大子宫患者随机分为行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组(观察组)和传统经腹手术切除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情况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3个月,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疗效满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靳银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