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封市1990年至2009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分析

张东红

关键词: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社会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开封市妇产医院1990年至2009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30352例孕妇行剖宫产结束分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近20年来剖宫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剖宫产率由1990年23.5%上升到2009年的53.8%.剖宫产指征包括胎儿窘迫、社会因素、难产、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瘢痕子宫、高龄初产、巨大儿、脐绕颈等.随着剖宫产率的明显上升,社会因素所导致的剖宫产占到第1位.结论 剖宫产率上升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它与现代人的观念、文化水平、心理因素以及现阶段医患关系都有很大关联[1].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德阳市第五医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间分别采用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组优良率为88%,明显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为65.2%;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组平均10.5周,明显短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平均13周(P<0.05),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组平均25.4分,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平均21.8分(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明显减少创伤、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功能恢复快,提高了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录兴;蔡学侬;钟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超声检查在精神科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精神科肠梗阻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58例临床怀疑肠梗阻的住院患者行超声检查,并对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检查结果符合率达96.6%.结论 精神科怀疑肠梗阻患者行超声检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曾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压肠板在胎头高浮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胎头高浮剖宫产手术中娩头困难时用压肠板助产的可行性.方法 对53例胎头高浮剖宫产发生娩头困难患者采用压肠板协助胎儿娩出.结果 用压肠板助产患者53例,均无子宫切口延裂及新生儿产伤发生,娩出新生儿除4例轻度窒息但预后良好外,其余49例出生状况及预后均良好.结论 胎头高浮剖宫产娩头困难时用压肠板助产安全、可靠、有效、易操作.

    作者:李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

    目的 对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结果不符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原因,以求更有效、安全的输血实验方法.方法 收集16例不规则抗体结果阳性的病例,选择红细胞有相应抗原者用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平行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1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患者交叉配血中,微柱凝胶法的主侧均出现凝集,而3例聚凝胺法的主侧无凝集.结论 凝聚胺法在筛查IgG类抗体的灵敏度不如微柱凝胶法,对于不规则抗体筛查为±~+及抗体类型为抗-Jka和抗-k抗体的患者交叉配血好使用微柱凝胶方法.

    作者:朱伟彦;梁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疗效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大便中RV抗原检测均阳性.粪便中乳糖≥(++),pH <5.5为乳糖不耐受.对照组给予补液、口服蒙脱石散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腹泻持续时间、大便次数及粪乳糖转阴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初诊误诊宫外孕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初诊误诊宫外孕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初诊误诊宫外孕的女性患者15例,并与终临床结果对照.结果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均能显示附件混合性包块,发现腹腔积血13例,13例提示宫外孕,诊断准确率为86.7%.结论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不典型宫外孕中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应为首选方法.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尿妊娠试验检测及子宫后穹窿穿刺等综合分析判断,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宫外孕误诊率.

    作者:林炳钦;张泽玫;杨楚香;李婵粧;钟红珠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认知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认知状况.方法 通过病例讨论,进行危急值制度认知调查.结果 对危急值标本质量的意见一致性高(100%).对特殊数值的检验结果,针对原因进行复查的意见一致性低(19%),可能与临床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复核项目时手工操作较多有关.对“报告”和“签发”的一致性差异显著.结论 加强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理解与认知培训,与临床保持密切沟通,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杨丽;沈培奇;邵永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复发转移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30例,接受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化疗,联合组32例,给予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联合恩度治疗,2周期治疗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恩度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的有效率(RR)分别为34.4%和26.7%(P>0.05),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7.5%和73.3%(P >0.05),骨髓抑制及胃肠道不良反应两组无差异,恩度组心血管不良反应高于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提高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不增加,有望成为晚期宫颈癌治疗的新手段.

    作者:高湘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妇科急性子宫大出血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超选择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妇科急性子宫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中山市博爱医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发生的妇科急性子宫大出血患者18例行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超选择双侧子宫动脉栓塞.结果 18例患者术后阴道大出血立即停止,有少量或无阴道出血,止血有效率达100%.术后仅有低热、下腹及臀部疼痛等轻微并发症.结论 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妇科急性子宫大出血创伤小、止血快、疗效明显、安全、不良反应少;同时能对患者进行介入化疗,可以有效提升局部药物浓度又延长药物作用时间,降低化疗药物全身的不良反应,作为治疗子宫大出血的一种微创手术,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孙广范;林霞;陈源;尚雪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高频及三维超声引导在乳腺微创外科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MMT)在乳腺微创外科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高频及三维超声引导下对386例乳腺肿块患者的546处乳腺病灶应用MMT微创切除和(或)活检术,分析在乳腺微创外科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术中超声检查证实肿块完整切除.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病变378例538处肿块,其中乳腺纤维瘤372处肿块,乳腺腺病148处肿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8处肿块.恶性病变8例8处肿块,其中非浸润性导管癌3例,小叶原位癌5例.术后临床和超声检查定期随访均未发现肿块复发.结论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对3 cm以下乳腺病灶可进行微创完整切除并可获得明确的病理学诊断,具有定位准确、安全可靠、穿刺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伦知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在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和超声(US)检查在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9例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行CTA、US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标准,评价CTA和US两种方法对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检出的差异;根据其病变表现总结分类,了解CTA和US两种方法在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检出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59例患者完成腹部动脉血管成像扫描.其中,肠系膜上动脉狭窄31例阳性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15例,栓塞16例;不同程度肠梗阻21例,10例肠壁变薄、扩张;6例肠壁无明显强化.肠系膜下动脉狭窄24例阳性患者中,局部管腔狭窄21例,管腔闭塞3例.与DSA结果及外科手术结果比较,超声诊断肠系膜下动脉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92.3%;CTA和US两种方法在肠系膜上动脉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肠系膜下动脉缺血性疾病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较US能更全面检测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多层螺旋CTA作为无创性检测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疾病较超声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许毛峰;陈培强;于伟红;林良义;王萍;姜领;林少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顺尔宁治疗轻中度阿司匹林哮喘的疗效

    目的 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MK)对轻中度阿司匹林哮喘(AIA)的疗效.方法 将64例轻中度A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轻度者,对照组予吸入糖皮质激素(ICS)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组予每晚口服MK 10 mg.中度者,对照组予ICS加按需吸入β2-受体激动剂(LABA)福莫特罗;治疗组在ICS基础上予每晚口服MK 10 mg.疗程共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天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1分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改善率.结果 轻度AIA,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白天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白天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EV1改善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但无明显差异.中度AIA结果与轻度组一致.结论 治疗轻度AIA,口服MK疗效与ICS相当,口服MK可代替ICS,MK可能有更好趋势.治疗中度AIA,ICS+ MK与ICS+ LABA疗效相当,前者可能有更好趋势.MK对治疗AIA有重要的地位,其将可能成为AIA的基础用药.

    作者:符少萍;梁海慧;杨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进展期胃癌介入治疗46例临床分析与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46例经临床确诊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施行内介入治疗.根据病情向患者瘤体供血动脉内灌注不同剂量的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加超液化碘油10 ~20 ml后,同时行明胶海绵颗粒靶动脉栓塞,每间隔4~6周重复注药1次,每位患者连续治疗2次后进行总体疗效评价.结果 4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内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平均缓解率为89.13%,局部肿块完全缓解(CR)3例6.52%),部分缓解(PR)38例(82.61%),总有效例数41例.出现发热32例(69.57%),上腹疼痛28例(60.87%),胃肠反应27例(58.70%).上述症状均为化疗后导致的瘤体局部坏死所引起,经对症处理后,1周左右均可自行缓解;所有患者都能耐受治疗.结论 进展期胃癌内介入治疗效果肯定,不良反应轻微,为中晚期胃癌患者提供了一条积极有效的治疗途径.

    作者:陈新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对社区葡萄糖调节受损人群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

    目的 了解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葡萄糖调节受损(IGR)人群的意义并探讨教育模式.方法 将社区243例IGR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教育组进行为期2年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对两组人群2年前后的观察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糖尿病健康教育后,教育组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餐后2h血糖(2hPG),三酰甘油(TG)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教育组的糖尿病年转化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人群是否转化为糖尿病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腰围及收缩压的增加与糖尿病的发生呈独立正相关关系,而胰岛功能的改善与糖尿病的发生呈独立负相关关系.结论 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增加社区IGR人群对糖尿病健康知识了解,同时改变IGR人群的不良生活习惯,使IGR人群的体质量、BMI、WC、SBP、DBP、2hPG、TG下降,糖尿病年转化率下降.

    作者:段小凯;秦贵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奥施康定不同途径应用治疗癌痛103例

    目的 观察不同途径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103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不同途径使用奥施康定,对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率、恶心、呕吐及便秘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对103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分别给予口服给药及直肠给药,两组给药方法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1,P>0.05);但口服给药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直肠给药组(x2=5.26,P<0.05),便秘发生率与直肠给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24,P>0.05).结论 奥施康定直肠给药不但能够有效镇痛,而且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冯水土;陈毅德;徐新闻;郑文慧;刘卫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德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心脏介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心脏介入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强临床护士的整体素质,使护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常见的血液肿瘤,其发病与年龄呈正相关,据报道近年来,老年AML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总结了老年AML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进展.

    作者:康议心;宋永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患儿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 探讨结节性硬化痘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患儿中,不同癫痫发病年龄、发作形式及有无家族史、热惊史患儿服药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史及发育情况不同的患儿服药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首发年龄与初诊年龄之间呈正相关(P =0.015),癫痫诱因发作与热惊史之间呈正相关(P =0.021),患儿皮肤损害与发育落后无关联性(P=0.409).结论 出生异常或发育情况异常患儿可能需要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首发年龄越早,越益于早期就诊.有热惊史诱发因素患儿更易引起抽搐发作.皮肤损害患儿可不合并发育落后.

    作者:孙艳;高丽;刘艳萍;栾莹;李岩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重建在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重建在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咯血患者57例均于治疗前行螺旋CT血管造影(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评价病变血管情况.以DSA检查为标准,观察CTA对咯血原因、责任血管检出情况及对责任血管起源的显示情况.结果 57例患者中,支气管扩张患者多,为30例,其次为肺癌,肺部炎症数量少.DSA共检出56例患者责任血管,CTA检出51例患者责任血管,两者对责任血管检出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咯血的责任血管包括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及甲状颈干,其中支气管动脉所占比例高,其次为肋间动脉,甲状颈干比例低.CTA共显示63支责任血管,与DSA的69例相比,两者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重建可以清晰显示咯血的责任血管,在介入治疗术前评估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许尔夫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脑梗死患者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227例和正常健康体检者100例,分别使用免疫比浊法、速率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样本中LP(a)、Hcy和hs-CRP的含量,得出阳性检出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LP(a)、Hcy和hs-CRP的浓度分别为(236±240) mg/L、(13±10) μmol/L和(29±23) mg/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98±159) mg/L、(10±6) μmol/L和(5±10) mg/L.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LP(a)、Hcy和hs-CRP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6%、30.4%和74.0%,而正常对照组仅为9.0%、13.0%和16.0%,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2.1%,明显高于任何一个单项阳性检出率.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LP(a)、Hcy和hs-CRP水平关系密切,可作为其危险因素.LP(a)、Hcy和hs-CRP联合检测用于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朝晖;邰宏明;陈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