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辉;李传金;袁新宇
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于病理诊断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现在我国病理界已经广泛应用,它已成为病理医生常规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病理诊断尤其是肿瘤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为检测肿瘤组织的相关抗原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也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随着免疫组化的广泛应用,发现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深入研究免疫组化原理和技术,熟悉各种抗体真阳性反应部位,并且实现实验室间免疫组化标准化,使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起到大的辅助作用.
作者:张发顺;王连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为促进糖尿病足患者肢端慢性溃疡的愈合,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2例糖尿病足肢端慢性溃疡患者在全身控制血糖、控制感染的同时,局部采用高锰酸钾浸浴联合碘附湿敷治疗方法.结果 11例患者肢端慢性溃疡2~8周愈合,恢复肢体功能,1例因经济原因截肢致残,经长期随访,疗效稳定.结论 本疗法简单、方便、经济,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糖尿病足肢端慢性溃疡的常规护理方法.
作者:黄海平;唐志浩;徐贞;赵晓梦;赵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儿童眼球穿孔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儿童眼球穿孔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5例眼球穿孔伤患儿,其中男98例,占78.40%,女27例,占21.60%.治疗前视力低于0.05为盲者111例,占88.80%,治疗后76例,占60.80%;视力低于0.3者为低视力,治疗前118例,占94.40%,治疗后95例,占76.00%.结论 儿童眼球穿孔伤是多部位的复合伤,往往损伤很重,治疗是否及时、正确与预后有重要关系,应强调预防为主.
作者:王锋;杨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87例老年病人为一组,同期其他心肌梗死病人为对照组,分别给予静脉溶栓和(或)冠脉介入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与结论 老年心肌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不如其他病人,冠脉介入治疗效果与其他病人接近.
作者:曾显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我们对2002年3月~2005年5月收到社区病人痰标本分离的383株革兰阴性(G-)杆菌进行耐药性监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玉成;李存杰;楚世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我院于自1998年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及外伤性脑内血肿270例.大部分病例可迅速排出部分出血,但也有部分病例不能迅速减低颅内压.自2000年起我们自行设计血肿机械绞碎装置应用于微创清除效果不佳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潇;陈辉;尼占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β-七叶皂甙钠联合微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 82例新生儿硬肿症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儿均采用暖箱复温、防治感染、合理供给热卡和液体、纠正器官功能衰竭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0.1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5d为一疗程,微量肝素25U/(kg·d),分2次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至硬肿消退后停药.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且治疗组复温时间、硬肿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未发生肺出血.结论 β-七叶皂甙钠联合微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确切,且无出血等副作用.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脉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疗效.方法 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脉络宁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30例给常规治疗不再加任何药物,疗程14d,观察脉络宁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为治疗组83.3%,对照组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改善患者肌电图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脉络宁治疗DPN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素梅;张勤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病患者手背静脉穿刺的科学应用,减轻静脉损伤和病人的痛苦.方法 采用44例手背静脉标本和216例活体成人手背静脉样本,观察手背静脉在各区的形态走行及类型,确定适宜的穿刺方案.结果 测得指背静脉外径为(1.6±0.3)mm,手背静脉外径为(2.2±0.4)mm,头静脉外径为(3.4±0.5)mm,贵要静脉外径为(2.8±0.4)mm.慢性病患者手背静脉也可分为不同类型,但管径变化不明显.结论 手背静脉穿刺应依据病人浅静脉类型,科学应用,可减少静脉损伤,减轻病人痛苦.
作者:郭盈;暴银素;郭进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常用抗生素作用机制1.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饱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该类药物主要是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致细胞壁缺损,水份内渗、细菌肿胀、坏死,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是细菌细胞壁合成酶,当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PBP结合后PBP失去活性,细胞壁合成受阻,细胞死亡.而人类细胞无细胞壁,故不受其影响.
作者:孙洁;凌斌;李冰沁;顾云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咳嗽、咳痰、乏力2周于2005年11月至我院就诊.近半年体重下降7kg,无发热,于当地医院诊为右上肺浸润型肺结核伴空洞,2型糖尿病,给予雷米封0.6g、利福平0.9g、吡嗪酰胺1.25g、乙胺丁醇1.5g隔日1次顿服及消渴丸10粒,每日3次口服.5d后突然发热,体温达39.2℃,伴头痛、乏力加剧,无皮疹及瘙痒,次日体温自行降至正常,再次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又发热如前,加用青霉素800万U/d静滴1周,仍发热同前.
作者:梁占锋;张兰兰;冯祥国;秦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方法 5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前均经腹部和阴道超声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经腹部超声诊断30例,准确率约52%(30/58),经阴道超声诊断58例,准确率100%(58/58).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病简单、安全、可靠.
作者:李勤英;吴桂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8~56岁.结果 1例右侧中心型肺癌,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分别供血,1例右上Ⅲ型肺结核,右上支气管动脉与右3~4肋间动脉分别参与供血,3例支气管扩张,均为支气管动脉供血.经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栓塞后,大咯血立即停止.结论 经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是新的介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少.
作者:陈玉胜;马荣国;高厚久;岳胜;朱李睿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典型胸前疼痛、异常Q波伴STT的演变和血清酶学曲线变化,诊断并不困难,但典型者仅占AMI的70%~80%,仍有20%~30%的病人,尤其老年人和少见特殊心肌梗死,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容易误诊,耽误治疗,造成死亡.因此,提高对不典型心肌梗死认识,对降低AMI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现将常见不典型心肌梗死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何才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人工流产对妇女身心健康有一定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妇女自愿要求使用药物终止妊娠(药流).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早孕妇女行药物流产在我国已广泛开展,是目前被认为较理想的抗早孕药物.但是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过长仍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我院于2002年10月~2005年10月,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周口市中医院合作,对药物流产后出血患者给予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玉琪;王聪霞;黄性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丙泊酚(又名异丙酚)作为新型静脉麻醉药,有起效快、效果好、苏醒迅速等优点,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儿临床麻醉,它对小儿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也逐渐受到临床重视.尽管丙泊酚未被推荐用于3岁以下小儿,国内外均有它用于自新生儿至幼儿的报道,但丙泊酚在婴幼儿中使用的安全性还在探索中.本文综述丙白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作者:陈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控制性降压麻醉在重症鼻窦炎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72例重症鼻窦炎患者,男45例,女27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Ⅰ组(全麻组)、Ⅱ组(控制性降压麻醉组),两组术中分别监测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记录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例数、血红蛋白量(Hb)、红细胞压积(HCT),降压组观察记录降压前、降压后0.5、1 h及停止降压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降压组在手术过程出血量少,能创造良好的术野,缩短手术时间.结论 控制性降压麻醉可减少术中输血带来的风险,麻醉效果满意,为顺利实施FESS提供良好的保证.
作者:王根岭;吴建厂;刘曙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儿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病因、发病年龄、器官衰竭数与死亡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4月~2005年12月我院儿科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68例MODS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 儿科MODS病因繁多,病情复杂,涉及多系统、多种疾病及各种意外伤害,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结论 儿科MODS病因繁多、病情复杂、多伴严重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器官衰竭以肺常见.衰竭器官数越多病死率越高,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原发病以各种严重感染多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诺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吸引器头辅助高频电凝治疗鼻腔深部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509例鼻腔深部出血病人应用鼻内镜下金属细头吸引器辅助高频电凝进行治疗.结果 全部病人除1例外均获一次性成功.结论 鼻内镜下金属细头吸引器联合高频电凝治疗鼻腔深部出血视野清晰,能准确暴露出血部位,且安全、有效,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良刺激.
作者:张智风;周世华;王斌;刘艺;姜丽萍;冯淑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GD甲亢)是临床上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以周期性瘫痪为主要表现的GD甲亢,是甲亢性肌病的一种类型,有时甚至是GD甲亢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由于多数患者甲亢症状不典型,故误诊及漏诊情况时有发生,现日益引起临床方面的重视.现将我们诊治的24例GD甲亢并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王卫民;海洁;张清贵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