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牙周维护在金属顶盖加覆盖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王洪艳;陈武;时新站;王洪新

关键词:牙周维护, 残根残冠, 牙列缺损, 金属顶盖, 覆盖义齿
摘要:目的 评价牙周维护在金属顶盖加覆盖义齿修复残根残冠伴牙列缺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科就诊的残根残冠伴牙列缺损患者20例,按顶盖基牙牙周情况分为对照组10例(28颗患牙):基牙无牙周炎;试验组10例(24颗患牙):基牙牙周炎较重但还可以保留的.修复前对试验组进行口腔卫生指导、牙周基础治疗以及必要的牙周手术治疗,金属顶盖加覆盖义齿修复后认真牙周维护,定期复查;对照组修复后不进行牙周维护,3个月复查后处理同试验组,检测修复后3、6、12个月顶盖基牙周围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及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观察牙周维护效果.结果 试验组修复后3、6及12个月时PLI及SBI较基线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对照组修复后3个月时PLI及SBI较基线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与试验组3个月时的PLI及SBI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3个月后各指数间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牙周维护在金属顶盖加覆盖义齿修复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AD/CAM加工个性化全瓷基台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CAD/CAM加工个性化全瓷基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8例患者利用CAD/CAM技术加工个性化基台84枚,CAD/CAM采用两种系统,一种为KAVO公司的EVEREST系统,另一种为3shape扫描设计后通过因特网发送至德国BEGO公司与上海复兴公司合作的切削中心远程加工.结果 所有病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基台和上部修复体戴入初期,患者对其色泽和外形均较满意,在定期随访中均未发现牙龈变色和牙龈红肿出血,基台和上部修复体均无破损.结论 CAD/CAM加工个性化基台满足了病人更高层次的需求,个性化的穿龈外形不仅提高前牙美学效果,也符合后牙生理功能的要求.但该技术在我院应用时间还较短,有待尽一步加以总结和应用.

    作者:冯华英;光寒冰;方赵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肌功能训练配合多曲方丝弓矫治开(牙合)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肌功能训练配合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前牙开(牙合)疗效.方法 选择15例前牙开(牙合)患者,采用肌功能训练配合MEAW技术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15例患者开(牙合)解除,前牙均达到正常覆盖和轻度深覆(牙合)关系,后牙咬合关系良好,临床矫治效果满意.结论 正确诊断、设计的前提下,采用肌功能训练配合MEAW技术进行矫治更有针对性,系统的肌功能训练,利于矫治效果的长期稳定性.

    作者:张爱华;刘梅;胡小坤;陈文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氧化锆陶瓷固位钉用于修复前牙切角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氧化锆陶瓷固位钉用于前牙切角缺损修复的疗效.方法 选择临床前牙切角缺损病例80例,其中活髓牙36例,死髓牙已行根管治疗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CAD/CAM氧化锆陶瓷固位钉加树脂联合修复,对照组采用树脂直接充填修复,定期随访,观察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 1年随访,实验组成功36例,失败3例,失访1例,成功率92.3%;对照组成功20例,失败18例,失访2例,成功率52.6%.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在切角缺损修复过程中,氧化锆陶瓷固位钉可明显增强复合树脂的固位,是一种新型牙本质固位钉.

    作者:景双林;黄丽娟;唐哲;曹灵;李琥;汤春波;张光东;于金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改良Abbe瓣修复上唇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Abbe瓣修复上唇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 11例上唇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患者,采用改良Abbe瓣修复.结果 11例患者的Abbe瓣均成活,患者上唇外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改良Abbe瓣可同期改善患者的上唇外形和功能,大大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作者:沈德武;万延俊;张红闯;李虹;张阳;张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种植与正畸联合治疗单个牙缺失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伴有错(牙合)畸形的单个牙缺失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例伴错(牙合)畸形的单个牙缺失患者,通过正畸治疗后行种植义齿修复并随访,根据患者临床和X线的检查结果及治疗前后的自我对比进行临床效果综合评价.结果 20例患者的错(牙合)畸形均得到精确的矫治并行种植义齿修复,随访12~18个月,种植义齿稳定无松动,效果美观;牙列齐,牙周组织无异常;咀嚼及自我感觉良好.结论 对伴有错(牙合)畸形的单个牙缺失患者,采用种植与正畸联合治疗的方法,可获得理想的临床修复效果.

    作者:吴品林;杨建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感染型畸形中央尖经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感染型畸形中央尖经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62例120颗发生牙髓感染的畸形中央尖患牙,分别采用氢氧化钙糊剂、Vitapex糊剂作根尖诱导治疗,随访2年观察不同材料对根尖诱导成形的作用,同时观察2种糊剂对不同根尖孔形状患牙的疗效.结果 随访观察2年,氢氧化钙糊剂组成功26颗、改善18颗、失败16颗,总有效率73.3%;Vitapex糊剂组成功49颗、改善8颗、失败3颗,总有效率95%,Vitapex糊剂组有效率高于氢氧化钙糊剂组(P<0.05).氢氧化钙糊剂组中根尖内聚型、根尖平行型有效率显著高于根尖喇叭口型(P<0.05).Vitapex糊剂组中根尖喇叭口型、根尖内聚型和根尖平行型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感染型畸形中央尖经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均可获得一定的疗效,Vitapex糊剂是较为理想的根尖诱导糊剂.

    作者:史骥斌;张俭;丁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7例潜突型舌下腺囊肿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并总结27例潜突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11年3月间我科27例潜突型舌下腺囊肿病例,收集病史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入院前曾于外院就诊,其中18例发生误诊.27例患者术前均行患侧颌下区超声检查明确提示颌下区囊肿,局部穿刺均抽吸出蛋清样粘稠丝状囊液.所以病例术后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 潜突型舌下腺囊肿易发生误诊,超声检查结合局部穿刺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完整摘除舌下腺加以囊液抽吸后颌下区持续加压包扎是治疗该疾病有效方法.

    作者:刘治慧;邹进;严齐会;杨枫;陈舜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牙列重度磨耗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合重建序列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牙列重度磨耗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咬合重建序列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牙列重度磨耗伴TMD患者11例,检查记录TMD及其相关症状,然后进行咬合重建序列治疗,治疗完成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将治疗后的TMD及其相关症状与治疗前相比较,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11例患者均感满意且咀嚼有力,关节弹响、关节疼痛及咬合干扰治疗前后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咬合重建后,患者满意度较高,其TMD症状有明显改善,髁突位置在短期内无明显改善.

    作者:黄静莲;曹云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牙周维护对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及患者依从性评价

    目的 观察牙周维护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并对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错(牙合)畸形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试验组,分别于矫治前、矫治3个月、矫治6个月检查患者临床牙周指标,并于矫治3、6个月评价依从性指标.结果 矫治3个月时,试验组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1.81±0.48、1.79±0.46、1.80±0.46,对照Ⅱ组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1.84±0.53、1.85±0.56、1.83±0.49,两组与对照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矫治6个月时,试验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1.78±0.30、1.68±0.28、1.72±0.41,优于两个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Ⅱ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2.01±0.23、2.03±0.47、2.06±0.31,与对照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矫治3、6个月时,试验组口腔卫生较好率分别为83.33%、90.67%,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矫治3、6个月时,试验组矫治装置损坏率分别为20.15%、15.45%,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牙周维护利于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的牙周健康,可以比单纯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更好地降低牙周不良反应,同时能很好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张春辉;石晶;林晓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种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术后并发症比较

    目的 探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式与区域性切除术式在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合理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6-2011年住院的65例临床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病例,根据肿瘤大小分为2组,其中选择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式病例27例,区域性切除术式38例,将术后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通过6个月~5年的随访观察,2组均无肿瘤复发病例,区域性切除术的术后暂时性面瘫、积液或涎瘘、耳垂麻木、面部凹陷畸形程度等并发症均较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轻,发生率也低.结论 对于较小的腮腺良性肿瘤,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疗效可靠,具有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优势.

    作者:汤志军;谢江;孙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DMP1、Runx2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萌出过程中的免疫学定位

    目的 研究小鼠下颌第一磨牙萌出过程中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表达,并探索其表达与牙萌出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离出生后1d至14 d小鼠的下颌骨,连续切片,偶氮卡红苯胺蓝染色显示磨牙萌出过程骨胶原形成情况,切片原位杂交法分析DMP1及RUNX2mRNA在牙齿及周围组织的表达与分布,免疫组化法显示DMP1和RUNX2蛋白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冠方骨组织中骨胶原形成在P5d出现高峰,以后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根方骨胶原形成在整个萌出过程中一直呈活跃状态,在P9d出现高峰.DMP1表达越丰富,骨胶原形成越多,成骨活动越活跃.结论 下颌第一磨牙萌出过程中,根方成骨活动一直很活跃,DMP1的表达与根方成骨活动参与了小鼠第一磨牙的萌出过程.

    作者:华芳;葛久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强化口腔卫生宣教对牙周基础治疗的作用

    目的 观察强化口腔卫生宣教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29例,随机分为2组,A组仅在初诊时进行宣教,B组在每次复诊时强化口腔卫生宣教,观察牙周基础治疗结束后1、6、12个月的牙周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1个月后复诊,两组临床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6、12个月后复查,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B组较A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过程中反复强化口腔卫生宣教能显著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曹盈;周艳;宦泓;吴昱卓;梅幼敏;顾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快速原型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快速原型技术是一种基于离散堆积成形思想的新型成形技术,是集成计算机、数控、激光和新材料等新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先进的产品研究与开发技术.近年来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日渐广泛,本文就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诸森阳;蔡玉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山东地区恒牙初期青少年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的研究

    目的 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山东地区恒牙初期青少年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方法 搜集山东地区未接受正畸治疗的恒牙初期正常(牙合)青少年120例,其中男69例,女51例,12~16岁.选择在判断矢状方向和垂直方向颅颌关系中常用的5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SNA,SN-PP,NSBa,SN-MP,SNB),并对各测量指标进行多元回归统计分析,建立其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结果 ①5项测量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②以SNB为自变量,分别建立与其余4项测量指标的直线回归方程;③分别以任意4项测量指标为自变量,剩余的1项测量指标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统计分析,计算得出5项测量指标各自的预计标准误(SE),其中SNA为1.95,SN-PP 2.79,NSBa4.57,SN-MP 4.35,SNB 1.87;④在此基础上,终建立起山东地区恒牙初期青少年的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结论 本研究为恒牙初期青少年正畸患者提供了一套个体化的头影测量诊断方法,特别适用于临床中进行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

    作者:叶静;张勇;潘丽娜;潘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副腮腺肿瘤14例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目的 初步评估分析副腮腺肿瘤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副腮腺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考虑到副腮腺肿瘤的特殊解剖部位,14例患者均采取常规的腮腺肿瘤手术切口,并进行细致的面神经解剖.对于恶性副腮腺肿瘤给予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结果 14例副腮腺肿瘤中多形性腺瘤6例,肌上皮瘤2例,腺泡细胞癌2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中分化黏液表皮样癌1例,肌上皮癌1例,侵袭性纤维瘤1例.所有患者术后的面型满意,肿瘤无复发.结论 常规的腮腺手术切口进路治疗副腮腺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的方法.

    作者:孙国文;杨旭东;卢明星;王志勇;胡勤刚;唐恩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帕米膦酸钠对大鼠正畸源性根吸收及牙移动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帕米膦酸钠对大鼠正畸源性根吸收及牙移动的作用.方法 选取48只6周龄SPF级Wistar雌性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每只大鼠上颌分实验侧和对照侧,实验侧在大鼠左侧第一磨牙近中腭侧黏骨膜下注射0.5 mmol/L帕米膦酸钠50μl,对照侧注射0.9%生理盐水50μl,每3天注射1次.分别于实验第3、7、14天时分批处死16只大鼠,随机选择8只测量牙移动距离并制作牙周组织学切片进行牙根吸收指数的测定,另外8只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根吸收情况.实验数据用PASW statistics18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实验侧与对照侧牙移动的距离均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增加,第3、7、14天时实验侧第一磨牙移动距离均小于对照侧,第7、14天时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切片观察牙根吸收指数及电镜扫描结果都显示在第3、7、14天时实验侧相比对照侧牙根吸收少,在第7、14天时两侧牙根吸收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注射二膦酸盐帕米膦酸钠能够抑制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根吸收,减缓牙移动的速度.

    作者:李海燕;王旭霞;曾婧;刘宛鑫;董瑞;张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3种因素对金属烤瓷冠色泽差异的影响

    目的 探讨3种可能因素对金属烤瓷冠色泽差异的影响.方法 对200例患者的245个前牙单位进行质检,以电子比色仪测量修复体和对侧同名牙的色度值并计算AE值,比较金属基底冠种类、特殊比色和反复烧结对色差的影响.结果 金属基底冠类型和是否进行特殊比色对金属烤瓷冠的色差有影响(P<0.05).结论 贵金属基底冠可以缩小烤瓷冠色差,对色泽特殊的病例尽量选择特殊比色.

    作者:潘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三段式导师制”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三段式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并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建立更加完善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制度.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口腔医学院2008级、2009级、2010级和2011级本科生共36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三段式导师制”的实施获得了大部分学生的支持与肯定,达到预期目标.结论“三段式导师制”是我国现有教育体制的改革的有益方向之一,具体细节仍需进一步不断完善.

    作者:林玉芝;闫福华;卢友光;张长源;张锦雀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应用Quick自锁托槽与传统结扎式托槽在拔牙矫治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Quick自锁托槽与传统结扎式托槽在拔牙病例矫治中治疗时间和治疗效果方面是否有差异.方法 选择32例需拔牙矫正病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Quick自锁托槽和传统结扎式托槽.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排齐整平、关闭间隙和总的治疗时间.每位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组内、组间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2组患者均获满意矫正效果.2组患者排齐整平、关闭间隙及整个疗程所需时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中,只有∠ SNB和LL-E2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测量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ick自锁托槽与传统结扎式托槽相比,在拔牙病例的疗程和疗效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作者:王翔宇;汤秀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超低粘度超亲水性硅橡胶临床使用方法创新

    硅橡胶因具有良好的强度、流动性、弹性恢复、尺寸稳定性等特性,在口腔修复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成为目前口腔印模材料中理想的一类.市场上很多品牌的超低粘度超亲水性硅橡胶(以下简称轻体)没有注射用枪,或注射用枪枪体太长、太重,枪头太粗,口内操作极不方便.现以意大利Zhermack公司的Super Light Body为例,介绍一种改良的临床使用方法及其他应用.

    作者:张力;陈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口腔医学杂志

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